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早就指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说得更确切:“一人之辨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足以见得说话能力在古代就已被人们所重视。而现代社会更是一个广交际,高频率,全信息化的社会,因而对说话能力同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才的需要,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而且对学生必须加强其说话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之成为学生能为适应现代化生活而必备的素质之一。要从根本上改变“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必须抓住小学这个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将听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结合识字,激发学生说话兴趣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学生字,一节课学几个就够紧张的了,哪还有时间练习说话?其实就这几个字来说,学生可能早对它的音、义很熟悉了,用不着过多讲解。只要指导学生认识其字形,通过书写,使音、形、义结合起来,再适当做一些口头组词练习,学生就基本上掌握了。拿出一部分时间,指导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把观察的结果说出来,这样把所学的字纳入说话中,不仅强化了对汉字的音、形、义的印象,而且培养了学生装的听话、说话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装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停”字时,我先让学生进行组词,学生脱口而出:“停止、停下。”接着我边画画边引导:“画中有什么?”学生争着说:“一个人来到亭子边。”“他来到亭子边干嘛呢?”“他到亭子里休息。”“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字就是停下来的‘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生字的理解。
二、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说话
像数学课天天有口算练习一样,阅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让学生练习听说。
1 朗读中训练听说。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学生口头语言。在朗读过程中,课文中规范而优美的语句,会与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语言沟通,在此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清除原来口语中的杂质,使口语得到净化;同时课文中的美词佳句转化为口头语言,使口语更丰富和完美。另外,朗读可以培养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学生在读对、读通、读好课文的训练中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会琢磨课文手感情,这样会自然地领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老师范读和录音朗读,也会使学生接受语感的熏陶,让他们切身感受课文的韵感、节奏感以及丰富的情感,从而培养语感。
2 复述中训练听说。各种形式的复述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记忆力。复述一般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复述三种。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复述后都要进行讲评,评价复述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还要对语言是否规范优美进行评议。
3 讨论中训练听说。围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知识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答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学生读完课文后了解了排比句的格式,在例句的引读下,学生悟得了组织语言的方法。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学校花园后用口头语言描述。有个学生说:“我们学校花园里的花真多啊,花儿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学校花园里的花真香啊,一进校园,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学生说得有板有眼,有条有理,可谓“言之有序”。
三、联系习作,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从说到写,从述到做,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文教学应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口头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强的说话训练方式。难度很大,需要有一定说话训练的基础,因此一般在高年级进行;因为综合性强,可以提高说话能力的力度。口头作文可以由教师命题或提出要求,让学生经过较短时间的思考或讨论,然后用通顺、连贯的话讲出来;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讲见闻。自由讲见闻的开始阶段,要鼓励他们放胆讲,不加任何限制,训练一段时间后,再在内容和语言上提出要求。如讲一件事,要求低年级同学讲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而对高年级同学还要加上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由此联想到的内容。实践证明,学生先说后写与直接下笔两相比较,作文质量相差较大。如在话题作文《情》的教学是我设计了情境引导说话,让学生写出生命中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然后因为某种原因,这五个人不在了,永远地离开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是怎样想的呢?学生都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沉思中,并陆续有了呜咽声。有的学生说,这样的事情太残酷了,我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有的说,爸爸妈妈对我有养育之恩,我不能失去他们;有的说,我的好朋友虽然有时和我有矛盾,但真的要他们消失,我不能接受……大多数学生流着泪说出了心中的感受。在这种话题作文训练中,学生有了足够的说話空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并写出了较多的佳作。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循序渐进、多管齐下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能言善辩”。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来说,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作者单位:湖南娄底市第四完全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一、结合识字,激发学生说话兴趣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学生字,一节课学几个就够紧张的了,哪还有时间练习说话?其实就这几个字来说,学生可能早对它的音、义很熟悉了,用不着过多讲解。只要指导学生认识其字形,通过书写,使音、形、义结合起来,再适当做一些口头组词练习,学生就基本上掌握了。拿出一部分时间,指导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把观察的结果说出来,这样把所学的字纳入说话中,不仅强化了对汉字的音、形、义的印象,而且培养了学生装的听话、说话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装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停”字时,我先让学生进行组词,学生脱口而出:“停止、停下。”接着我边画画边引导:“画中有什么?”学生争着说:“一个人来到亭子边。”“他来到亭子边干嘛呢?”“他到亭子里休息。”“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字就是停下来的‘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生字的理解。
二、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说话
像数学课天天有口算练习一样,阅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让学生练习听说。
1 朗读中训练听说。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学生口头语言。在朗读过程中,课文中规范而优美的语句,会与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语言沟通,在此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清除原来口语中的杂质,使口语得到净化;同时课文中的美词佳句转化为口头语言,使口语更丰富和完美。另外,朗读可以培养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学生在读对、读通、读好课文的训练中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会琢磨课文手感情,这样会自然地领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老师范读和录音朗读,也会使学生接受语感的熏陶,让他们切身感受课文的韵感、节奏感以及丰富的情感,从而培养语感。
2 复述中训练听说。各种形式的复述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记忆力。复述一般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复述三种。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复述后都要进行讲评,评价复述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还要对语言是否规范优美进行评议。
3 讨论中训练听说。围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知识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答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学生读完课文后了解了排比句的格式,在例句的引读下,学生悟得了组织语言的方法。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学校花园后用口头语言描述。有个学生说:“我们学校花园里的花真多啊,花儿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学校花园里的花真香啊,一进校园,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学生说得有板有眼,有条有理,可谓“言之有序”。
三、联系习作,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从说到写,从述到做,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文教学应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口头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强的说话训练方式。难度很大,需要有一定说话训练的基础,因此一般在高年级进行;因为综合性强,可以提高说话能力的力度。口头作文可以由教师命题或提出要求,让学生经过较短时间的思考或讨论,然后用通顺、连贯的话讲出来;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讲见闻。自由讲见闻的开始阶段,要鼓励他们放胆讲,不加任何限制,训练一段时间后,再在内容和语言上提出要求。如讲一件事,要求低年级同学讲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而对高年级同学还要加上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由此联想到的内容。实践证明,学生先说后写与直接下笔两相比较,作文质量相差较大。如在话题作文《情》的教学是我设计了情境引导说话,让学生写出生命中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然后因为某种原因,这五个人不在了,永远地离开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是怎样想的呢?学生都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沉思中,并陆续有了呜咽声。有的学生说,这样的事情太残酷了,我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有的说,爸爸妈妈对我有养育之恩,我不能失去他们;有的说,我的好朋友虽然有时和我有矛盾,但真的要他们消失,我不能接受……大多数学生流着泪说出了心中的感受。在这种话题作文训练中,学生有了足够的说話空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并写出了较多的佳作。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循序渐进、多管齐下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能言善辩”。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来说,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作者单位:湖南娄底市第四完全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