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等职业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是很有必要且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一种需求,也是学生自身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 口语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54
在中等职业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是很有必要且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一种需求,也是学生自身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口语交际而言,我们要进行“低难度、高品位”的教学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课前要把口语训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课前5分钟演讲是激发口语训练的兴趣和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方法是:在上课时先由1~2名学生进行有准备的演讲,时间是5分钟左右。演讲顺序按学号先后进行,在前一次课上就布置好。演讲内容有时是教师确定一个范围,可以与当天的教学内容相关,有时就干脆让学生自己确定内容,可以是自我介绍、成语故事、名言欣赏、所见所感、心得体会、一事一议、文学故事、名人轶事、道听途说、日常见闻、批评建议等。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搭好框架。可以理出“先说一再说一后说”的演讲思路,并由此形成“头一身一尾”较完整的框架,在此框架中,一般是两头略中问详,重点突出。比如:《介绍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可以这样设计框架:先介绍家乡的某种小吃是什么(“头”),接着介绍这种风味小吃的制作材料(原料、佐料)以及整个操作过程,强调关键之处(“身”)。最后简要评价这种小吃的特色(“尾”)。演讲结束后请其他学生评论:语言是否清晰流畅?音量大小是否适当?语速快慢是否适中?用词是否规范?普通话是否标准?最后教师小结。有些同学长期以来养成了一说话必须拿稿的习惯,依赖性特别强,在训练中我一律要求学生脱稿。一开始有些学生不习惯。几次训练后,大部分同学都不用照稿宣读了。演讲内容上的自由灵活、演讲机会的均等使学生兴趣大增。学生们的演讲内容也丰富多彩,有谈人生感悟的,有谈国家大事的,有谈环境保护的,有谈亲情关系的,还有谈学校管理的。大家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
课本剧表演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本剧剧情的发展要靠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来展示,学生表演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而对话不同于演讲,也不同于平时的口语表达。它必须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因此,学生必须进行认真的揣摩和反复的练习,以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
二、坚持口语训练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两者结合的着眼点是随机渗透、细水长流,重点是持之以恒地抓好朗读、答问和复述三个环节。以朗读为例,朗读既是一种目的性、层次性强的阅读活動,也是一种口语训练的有效方式,大致包括感知性朗读、理解性朗读、欣赏性朗读等几种。不同的目的需选用不同的朗读方式。预习和讲读阶段可用感知教材;理解探究阶段可用理解性朗读,意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欣赏阶段则可用欣赏性朗读,也即通常所说的“美读”,它更注重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自己的审美感受,更注重朗读的个性。教师因文制宜,因时制宜,指导学生朗读:
1.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朗读。要求语言正确、自然。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训练时要求声母、韵母、声调发音明确到位,而且要求自然纯熟地运用变调、轻声、儿化等音变技能,在语流中自然表现普通话的韵律感。
2.朗读中应注意节奏、重音、感情的把握。
3.朗读中注意体会文章中人物在不同场合的语气、语调。
4.还应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文章描绘的意境等等。
在具体的朗读手段上也应是多样式的:教师范读,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手段去感染学生;或者学生分组读,全班齐读;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等。在这样有组织、有目的诵读实践中,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久而久之,对培养学生准确流利地用普通话说话、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感情必然大有帮助。
答问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训练方式。设计课堂提问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进而提高他们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事先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的内容,安排好发问的时机,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提问时,对每一个问题都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述,提倡语言的个性化,并对学生答问中的内容、表达技巧给予恰当的评价。说对了表扬,说错了鼓励,绝不挫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了说话有分析、推断有依据的解答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小组讨论能够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小组讨论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小组讨论为他们创设了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能发挥他们说话的积极性。
三、坚持口语训练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两者结合的关键是训练在作文构想、修改与讲评三个步骤真正到位。比如,落笔之前可以请作文基础好的同学先谈谈自己的打算,相互启发,也可以请一些有代表性的同学谈谈自己修改的内容和经过,起到典型引导的作用;讲评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评议、交谈体会。如果时机成熟,还可以直接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最初阶段要求先编提纲后说,随着熟练程度的加深再慢慢取消编提纲这一程序,写作训练能较好地促进口语表达能力。
四、坚持课外延伸,增强口语训练能力
我们可以从创设适宜情境人手激活学生的语言情趣。情趣是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训练,效果会不错。比如让学生讲述:当你应聘时,如何向招聘单位介绍自己以求得所想要的职位?当你与你的上司意见有分歧时,你如何说服他?当你的同事穿了一件不合适的衣服,你如何委婉地告诉他,还不使他尴尬?介绍自己的家乡,推销一种商品,讲解一幅漫画,介绍一首流行歌曲等话题都可用来进行训练。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更应认识到:中职语文教学要确立口语训练在教学中的地位,这是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加大口语训练的力度。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材有计划、有侧重、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内容。使中职语文教学真正发挥基础学科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 口语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54
在中等职业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是很有必要且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一种需求,也是学生自身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口语交际而言,我们要进行“低难度、高品位”的教学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课前要把口语训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课前5分钟演讲是激发口语训练的兴趣和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方法是:在上课时先由1~2名学生进行有准备的演讲,时间是5分钟左右。演讲顺序按学号先后进行,在前一次课上就布置好。演讲内容有时是教师确定一个范围,可以与当天的教学内容相关,有时就干脆让学生自己确定内容,可以是自我介绍、成语故事、名言欣赏、所见所感、心得体会、一事一议、文学故事、名人轶事、道听途说、日常见闻、批评建议等。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搭好框架。可以理出“先说一再说一后说”的演讲思路,并由此形成“头一身一尾”较完整的框架,在此框架中,一般是两头略中问详,重点突出。比如:《介绍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可以这样设计框架:先介绍家乡的某种小吃是什么(“头”),接着介绍这种风味小吃的制作材料(原料、佐料)以及整个操作过程,强调关键之处(“身”)。最后简要评价这种小吃的特色(“尾”)。演讲结束后请其他学生评论:语言是否清晰流畅?音量大小是否适当?语速快慢是否适中?用词是否规范?普通话是否标准?最后教师小结。有些同学长期以来养成了一说话必须拿稿的习惯,依赖性特别强,在训练中我一律要求学生脱稿。一开始有些学生不习惯。几次训练后,大部分同学都不用照稿宣读了。演讲内容上的自由灵活、演讲机会的均等使学生兴趣大增。学生们的演讲内容也丰富多彩,有谈人生感悟的,有谈国家大事的,有谈环境保护的,有谈亲情关系的,还有谈学校管理的。大家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
课本剧表演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本剧剧情的发展要靠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来展示,学生表演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而对话不同于演讲,也不同于平时的口语表达。它必须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因此,学生必须进行认真的揣摩和反复的练习,以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
二、坚持口语训练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两者结合的着眼点是随机渗透、细水长流,重点是持之以恒地抓好朗读、答问和复述三个环节。以朗读为例,朗读既是一种目的性、层次性强的阅读活動,也是一种口语训练的有效方式,大致包括感知性朗读、理解性朗读、欣赏性朗读等几种。不同的目的需选用不同的朗读方式。预习和讲读阶段可用感知教材;理解探究阶段可用理解性朗读,意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欣赏阶段则可用欣赏性朗读,也即通常所说的“美读”,它更注重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自己的审美感受,更注重朗读的个性。教师因文制宜,因时制宜,指导学生朗读:
1.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朗读。要求语言正确、自然。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训练时要求声母、韵母、声调发音明确到位,而且要求自然纯熟地运用变调、轻声、儿化等音变技能,在语流中自然表现普通话的韵律感。
2.朗读中应注意节奏、重音、感情的把握。
3.朗读中注意体会文章中人物在不同场合的语气、语调。
4.还应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文章描绘的意境等等。
在具体的朗读手段上也应是多样式的:教师范读,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手段去感染学生;或者学生分组读,全班齐读;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等。在这样有组织、有目的诵读实践中,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久而久之,对培养学生准确流利地用普通话说话、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感情必然大有帮助。
答问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训练方式。设计课堂提问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进而提高他们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事先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的内容,安排好发问的时机,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提问时,对每一个问题都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述,提倡语言的个性化,并对学生答问中的内容、表达技巧给予恰当的评价。说对了表扬,说错了鼓励,绝不挫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了说话有分析、推断有依据的解答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小组讨论能够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小组讨论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小组讨论为他们创设了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能发挥他们说话的积极性。
三、坚持口语训练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两者结合的关键是训练在作文构想、修改与讲评三个步骤真正到位。比如,落笔之前可以请作文基础好的同学先谈谈自己的打算,相互启发,也可以请一些有代表性的同学谈谈自己修改的内容和经过,起到典型引导的作用;讲评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评议、交谈体会。如果时机成熟,还可以直接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最初阶段要求先编提纲后说,随着熟练程度的加深再慢慢取消编提纲这一程序,写作训练能较好地促进口语表达能力。
四、坚持课外延伸,增强口语训练能力
我们可以从创设适宜情境人手激活学生的语言情趣。情趣是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训练,效果会不错。比如让学生讲述:当你应聘时,如何向招聘单位介绍自己以求得所想要的职位?当你与你的上司意见有分歧时,你如何说服他?当你的同事穿了一件不合适的衣服,你如何委婉地告诉他,还不使他尴尬?介绍自己的家乡,推销一种商品,讲解一幅漫画,介绍一首流行歌曲等话题都可用来进行训练。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更应认识到:中职语文教学要确立口语训练在教学中的地位,这是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加大口语训练的力度。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材有计划、有侧重、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内容。使中职语文教学真正发挥基础学科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