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国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髓,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文化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在教学中去发现、开采、渗透。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尚品格的形成、鉴赏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更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呢?为了把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一、识字、写字中渗透传统文化
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喜爱汉字,正视汉字,临摹并写好汉字,在书法教学中激發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在低年级识字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最合适宜。根据科学家研究,而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是多认少写。只有提前认读,扩大识字量才能更好地谈阅读理解和写作。传统文化中的启蒙教育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是提前认读的最好教材。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传统经典制作成视频动画,让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不仅学习到了生字,还能够对所讲述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会写字,写好字”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把字写好了,学生才有好的榜样可以模仿。因此,教师在板书的时候,必须用规范工整的正楷字书写,并注意行列的安排,力求做到美观的大方。小学写字教学不仅要讲笔顺、间架章法,还要适当的引入书法教学,可以在高年级增设书法课。
二、通过阅读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课内,课外阅读,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积累词句,体会故事情节,文章内涵。使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如:三年级课本中一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赵州桥》《孔子拜师》《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盘古开天地》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在阅读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国文化内容丰富,仅有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古典文诗歌、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通过古诗词加强传统文化熏陶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繁富的意境,承传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赞歌。
古诗语言精致凝练,只有反复朗读、吟诵,才能真切体味出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诵读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好多古诗无论从语言、情节、韵味方面都对学生的审美、鉴赏有帮助。如一年级上册的古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概括性很强,极富诗情画意,对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是一个多么大的帮助,这首古诗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借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诵读古诗词还要把作品的意境和时代背景相结合,融入文化内涵,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如:《咏鹅》一诗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诗人把在碧波中嬉戏鸣叫的白鹅那种活泼悠然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绝,让小朋友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教化,开展有意义的传统文化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情感追求。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学习包含了我国一年的所有传统节日的儿歌《传统节日》,这首儿歌读起来轻松愉快,同学们很快就能背出儿歌,也就把我国的传统节日记住了。
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例如: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都有着凭吊屈原的主题。在这些节日里,应提醒学生从中感受文化的氛围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以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交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既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实现基础教育目标的需要。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融入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让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责任和使命。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要把它和语文教学相结合,与生活相融合,这样才能永久地弘扬和传承。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红卫小学)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呢?为了把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一、识字、写字中渗透传统文化
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喜爱汉字,正视汉字,临摹并写好汉字,在书法教学中激發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在低年级识字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最合适宜。根据科学家研究,而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是多认少写。只有提前认读,扩大识字量才能更好地谈阅读理解和写作。传统文化中的启蒙教育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是提前认读的最好教材。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传统经典制作成视频动画,让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不仅学习到了生字,还能够对所讲述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会写字,写好字”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把字写好了,学生才有好的榜样可以模仿。因此,教师在板书的时候,必须用规范工整的正楷字书写,并注意行列的安排,力求做到美观的大方。小学写字教学不仅要讲笔顺、间架章法,还要适当的引入书法教学,可以在高年级增设书法课。
二、通过阅读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课内,课外阅读,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积累词句,体会故事情节,文章内涵。使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如:三年级课本中一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赵州桥》《孔子拜师》《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盘古开天地》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在阅读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国文化内容丰富,仅有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古典文诗歌、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通过古诗词加强传统文化熏陶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繁富的意境,承传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赞歌。
古诗语言精致凝练,只有反复朗读、吟诵,才能真切体味出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诵读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好多古诗无论从语言、情节、韵味方面都对学生的审美、鉴赏有帮助。如一年级上册的古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概括性很强,极富诗情画意,对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是一个多么大的帮助,这首古诗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借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诵读古诗词还要把作品的意境和时代背景相结合,融入文化内涵,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如:《咏鹅》一诗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诗人把在碧波中嬉戏鸣叫的白鹅那种活泼悠然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绝,让小朋友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教化,开展有意义的传统文化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情感追求。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学习包含了我国一年的所有传统节日的儿歌《传统节日》,这首儿歌读起来轻松愉快,同学们很快就能背出儿歌,也就把我国的传统节日记住了。
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例如: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都有着凭吊屈原的主题。在这些节日里,应提醒学生从中感受文化的氛围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以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交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既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实现基础教育目标的需要。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融入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让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责任和使命。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要把它和语文教学相结合,与生活相融合,这样才能永久地弘扬和传承。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红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