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培养;学生;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生前提出:“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什么?习惯是经过反复实践和训练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又是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体现。笔者从教三十多年,从教学实践中感悟到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学生听课既是课堂教学最常态的形式,也是学生学习新知最基本、最重要、最快捷的途径。一位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学习成绩的优劣,听课效果是决定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学生用笔在课文空白处做标记与批注。它的好处是学生可以边听课边在课文上画着重号、波浪线、提问题、作解释、写感悟等,把听、读、写结合起来,做到五官并用;二是教学生学会提学习问题,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举手提问题,教师对主动举手提问的学生应进行鼓励,以引导更多的学生举手提问。三是教学生学会记重要结论,教师一定要大力提倡背诵记忆,理直气壮地告诉学生背诵记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长期坚持,学生的听课习惯就养成。
2、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阅读”则是不局限于课堂之中,可以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主动学习的途径。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带着问题阅读,小学生思维特点多以直观性、形象性思维为主。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养成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习惯。必要时教师要为学生拟定阅读参考问题,让学生从根据“教师所列的问题”与“书后练习题”读书,逐步过渡到学会在阅读中自己提出问题,学会带着问题读书,学会用问题来总结归纳学习内容。这一习惯的培养过程,只能依据学生学习年级与年龄而定,不可操之过急。二是带着五官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尽量多动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阅读时要动口----最好是嘴唇动而不必出声响,以加快阅读速度,避免影响他人;动手-----重要内容用笔帮助记忆;动脑----用反问式、问题式、比较式、归纳式、图标式、顺口溜等多种形式把问题简化,把书读薄。三是带着纸笔阅读,“带着纸笔阅读”这一习惯是否养成,是衡量学生是否学会阅读的重要标志。学科教师平时就严格要求学生带着纸笔阅读,并把这一要求作为本学科课堂学习的常规要求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四是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鼓励学生多阅读。新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到了中高年级孩子思维已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可选择逻辑性、说理性强的读物给孩子阅读。选择的内容应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买给孩子阅读,并督促他每天定量阅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方面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一方面加深亲子感情。还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去让他们自由选择书读。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对学生影响很大,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学校也要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古诗诵读、朗诵比赛等活动,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激发孩子与书为友,让孩子踏着一路书香前行,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世界里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课外阅读对现在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件收益无穷的事情,它将是陪伴孩子终身的朋友,孩子从书籍中学习词语用法,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写文章时就能运用自如。
3、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包括书写的字迹大小适中、字体规范清晰、内容安排合理等。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学生,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学生,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学生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入学后,教师要教会学生执笔姿势:拇指食指执笔,中指托住笔。坐姿:腰挺直,脚放平,做到四个一(胸离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拇指食指留条缝)。书写要工整横平竖直间架合理(依照书先看再描最后落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还要手把手地逐个进行指导,培养学生书写前先规划安排好版面,而后选择适中的字体大小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减少书写涂改现象。
4、培养学生认真完成练习的习惯。练习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知识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练习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教师在培养学生完成练习的习惯时从六方面着手,一是学生在完成练习之前,一定要先认真看书,至少阅读一次全部课文、例题及课堂笔记,掌握解题规范与思路之后再动手完成练习;二是学生在动手完成练习时,要仔细审题,养成认真阅读题目,仔细审题,全面领会题目已知条件(包括隐藏条件)的好习惯;三是练习完成之后,一定要自我检查,形成自己检查练习的习惯,不断减少练习的差错,提高自我纠错的能力。四是学生在完成练习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两个意识:首先是学生在完成练习过程中的时效意识,也就是说建议学生在准备完成练习时先粗略预估需要的时间,争取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其次是完成练习后及时缴交练习的意识,要求学生做到练习及时完成,上午的课后练习争取中午完成,当天的练习争取当天完成,养成及时缴交练习、绝不拖拉的好习惯。五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练习时“三要三不要”:即练习的字迹要工整、大小要适中、空间安排要科学;不抄袭、不要粗心、不要涂改。六是教师与家长要经常联系,督导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应该先做完回家作业(包括口头和笔头的作业)。做家庭作业时,先复习老师教的内容,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候要让孩子养成认真读题,不开小差,不看电视,不做做玩玩讲讲话。做完后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并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做完一科作业就收拾好再做另一科作业,自己的事自己做等等。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也不要坐在他身边看着,应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的完成作业,不要怕他出错。当孩子的作业出现错误时,要让他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平时不允许孩子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问家长,应在经过思考后实在想不出来了,才向他人求助,培养孩子学习上的韧性。这些也都是需要家长同学校共同配合,督促孩子做好。不希望越俎代庖,帮孩子做这些事。如,曾发现有一年级有个别孩子出现到学校后发现没带作业或学习用品打电话叫家长送来,这样既影响家长的工作,小孩也不能养成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学习时就认认真真的学,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的玩等。 5、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主要抓住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途径:教师要重视课前自学,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课前3分钟进行自学,提出简明的自学要求,尽量以“问题式”的提示,为学生树立近期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学习惯;在课堂上,对于能正确回答“自学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恰当的课堂评价,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养成自学习惯;作为农村的小学生,其自学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是课内而不是课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要把问题的提出尽量用书面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不论什么问题都要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指定个别学生回答;要不断引导学生,在听教师讲课之前、完成课堂练习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自学;教师要传授给学生阅读题目内容、分析题目的要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自学,用具体简单的“课后自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养成先学后教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预习练习题列入家庭作业,让课后自学常态化。
6、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低年级要求学生用词说句、看图写话;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每天坚持写一分钟、三五十个字,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学生的写作习惯就养成了。
7、培养学生的互助习惯。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同伴互助式”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之时,先找同学帮助;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培养“学科小先生”,用于课堂学习互助,为每位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有问题先问同学,后问老师”的好习惯。这是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两极分化的重要途径。
8、培养学生自理习惯。生活不要包办,养成孩子自己查看课表、整理书包、带好一切学习用品;作业本保持整洁,不乱涂、乱撕等。体育课需穿裤子、运动鞋、不能穿裙、凉鞋、不能带小刀、尺子、钥匙等物品。如果孩子有特殊情况的应向老师说明。美术、音乐等科目要按老师要求带好相应用具。穿好衣服,带好雨伞。
培养的优良习惯学习中应当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等等。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因此加强学校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对于培养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
【关键词】培养;学生;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生前提出:“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什么?习惯是经过反复实践和训练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又是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体现。笔者从教三十多年,从教学实践中感悟到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学生听课既是课堂教学最常态的形式,也是学生学习新知最基本、最重要、最快捷的途径。一位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学习成绩的优劣,听课效果是决定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学生用笔在课文空白处做标记与批注。它的好处是学生可以边听课边在课文上画着重号、波浪线、提问题、作解释、写感悟等,把听、读、写结合起来,做到五官并用;二是教学生学会提学习问题,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举手提问题,教师对主动举手提问的学生应进行鼓励,以引导更多的学生举手提问。三是教学生学会记重要结论,教师一定要大力提倡背诵记忆,理直气壮地告诉学生背诵记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长期坚持,学生的听课习惯就养成。
2、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阅读”则是不局限于课堂之中,可以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主动学习的途径。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带着问题阅读,小学生思维特点多以直观性、形象性思维为主。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养成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习惯。必要时教师要为学生拟定阅读参考问题,让学生从根据“教师所列的问题”与“书后练习题”读书,逐步过渡到学会在阅读中自己提出问题,学会带着问题读书,学会用问题来总结归纳学习内容。这一习惯的培养过程,只能依据学生学习年级与年龄而定,不可操之过急。二是带着五官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尽量多动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阅读时要动口----最好是嘴唇动而不必出声响,以加快阅读速度,避免影响他人;动手-----重要内容用笔帮助记忆;动脑----用反问式、问题式、比较式、归纳式、图标式、顺口溜等多种形式把问题简化,把书读薄。三是带着纸笔阅读,“带着纸笔阅读”这一习惯是否养成,是衡量学生是否学会阅读的重要标志。学科教师平时就严格要求学生带着纸笔阅读,并把这一要求作为本学科课堂学习的常规要求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四是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鼓励学生多阅读。新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到了中高年级孩子思维已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可选择逻辑性、说理性强的读物给孩子阅读。选择的内容应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买给孩子阅读,并督促他每天定量阅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方面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一方面加深亲子感情。还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去让他们自由选择书读。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对学生影响很大,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学校也要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古诗诵读、朗诵比赛等活动,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激发孩子与书为友,让孩子踏着一路书香前行,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世界里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课外阅读对现在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件收益无穷的事情,它将是陪伴孩子终身的朋友,孩子从书籍中学习词语用法,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写文章时就能运用自如。
3、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包括书写的字迹大小适中、字体规范清晰、内容安排合理等。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学生,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学生,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学生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入学后,教师要教会学生执笔姿势:拇指食指执笔,中指托住笔。坐姿:腰挺直,脚放平,做到四个一(胸离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拇指食指留条缝)。书写要工整横平竖直间架合理(依照书先看再描最后落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还要手把手地逐个进行指导,培养学生书写前先规划安排好版面,而后选择适中的字体大小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减少书写涂改现象。
4、培养学生认真完成练习的习惯。练习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知识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练习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教师在培养学生完成练习的习惯时从六方面着手,一是学生在完成练习之前,一定要先认真看书,至少阅读一次全部课文、例题及课堂笔记,掌握解题规范与思路之后再动手完成练习;二是学生在动手完成练习时,要仔细审题,养成认真阅读题目,仔细审题,全面领会题目已知条件(包括隐藏条件)的好习惯;三是练习完成之后,一定要自我检查,形成自己检查练习的习惯,不断减少练习的差错,提高自我纠错的能力。四是学生在完成练习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两个意识:首先是学生在完成练习过程中的时效意识,也就是说建议学生在准备完成练习时先粗略预估需要的时间,争取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其次是完成练习后及时缴交练习的意识,要求学生做到练习及时完成,上午的课后练习争取中午完成,当天的练习争取当天完成,养成及时缴交练习、绝不拖拉的好习惯。五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练习时“三要三不要”:即练习的字迹要工整、大小要适中、空间安排要科学;不抄袭、不要粗心、不要涂改。六是教师与家长要经常联系,督导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应该先做完回家作业(包括口头和笔头的作业)。做家庭作业时,先复习老师教的内容,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候要让孩子养成认真读题,不开小差,不看电视,不做做玩玩讲讲话。做完后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并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做完一科作业就收拾好再做另一科作业,自己的事自己做等等。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也不要坐在他身边看着,应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的完成作业,不要怕他出错。当孩子的作业出现错误时,要让他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平时不允许孩子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问家长,应在经过思考后实在想不出来了,才向他人求助,培养孩子学习上的韧性。这些也都是需要家长同学校共同配合,督促孩子做好。不希望越俎代庖,帮孩子做这些事。如,曾发现有一年级有个别孩子出现到学校后发现没带作业或学习用品打电话叫家长送来,这样既影响家长的工作,小孩也不能养成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学习时就认认真真的学,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的玩等。 5、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主要抓住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途径:教师要重视课前自学,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课前3分钟进行自学,提出简明的自学要求,尽量以“问题式”的提示,为学生树立近期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学习惯;在课堂上,对于能正确回答“自学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恰当的课堂评价,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养成自学习惯;作为农村的小学生,其自学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是课内而不是课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要把问题的提出尽量用书面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不论什么问题都要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指定个别学生回答;要不断引导学生,在听教师讲课之前、完成课堂练习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自学;教师要传授给学生阅读题目内容、分析题目的要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自学,用具体简单的“课后自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养成先学后教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预习练习题列入家庭作业,让课后自学常态化。
6、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低年级要求学生用词说句、看图写话;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每天坚持写一分钟、三五十个字,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学生的写作习惯就养成了。
7、培养学生的互助习惯。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同伴互助式”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之时,先找同学帮助;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培养“学科小先生”,用于课堂学习互助,为每位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有问题先问同学,后问老师”的好习惯。这是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两极分化的重要途径。
8、培养学生自理习惯。生活不要包办,养成孩子自己查看课表、整理书包、带好一切学习用品;作业本保持整洁,不乱涂、乱撕等。体育课需穿裤子、运动鞋、不能穿裙、凉鞋、不能带小刀、尺子、钥匙等物品。如果孩子有特殊情况的应向老师说明。美术、音乐等科目要按老师要求带好相应用具。穿好衣服,带好雨伞。
培养的优良习惯学习中应当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等等。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因此加强学校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对于培养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