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爱中教育孩子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r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教育爱的特征以及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爱时的方式,找出教育中充满爱的意义,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使孩子享受教育而且使教育工作者提升了自我.
  关键词: 教育爱;教育工作者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爱孩子。
  教育孩子时这种爱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且还包括教育工作者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由于在教育实际中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常常有人把这种爱称为教育爱。
  1.教育爱的特征
  第一,人道性。教育爱的人道性是指教育爱必须要建立在对学生人格及其尊严尊重的基础之上,体现出人的地位的平等。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学生合法权益的不可侵犯性,不能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体现出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尊重和自觉维护。第二,广泛性。广泛性主要包括二个方面:(1)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爱要求的不是对个别学生的爱,也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而是关心每一个学生,去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2)对教育对象发展的全面关心。教育爱要求的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的好坏,成绩的高低,而是要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您好 特价 新书 副主编 了解一下吗 亲康和做人的素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第三,教育性。教育爱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爱,就在于它的教育性,它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爱要具有教育意义,要体现对学生发展的良好期待和对学生给予良好的教育上的引导。教育爱不只在于对学生给予关心爱护,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教育,不然教育爱就会失去它的真正意义。第四,理智性。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爱应当为理智所驾驭,时刻保持教育爱的道德价值,保持教育爱的真善美的道德本性。第五,纯洁性。教育爱应是纯洁和真诚、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能有半点的虚伪。教育工作者应以丰富的精神生活给孩子们做出榜样,以纯真的道德情感去爱学生,以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高度责任感来爱学生。第六,爱与严的结合。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讲过的一段话:“不能把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育工作者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的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精神的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这说明,真正的教育爱总是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在一起的。
  2.教育爱的实施
  2.1教育爱实施的基础——公正
  师生关系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不可选择性。每一位老师会遇上什么样的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不可选择的,如孔子所言“有教无类”。所以,这也就注定了教育爱与其它爱的不同之处——基于平等的博爱。 在日常话语体系中,人们往往把师爱类同于甚至等同于母爱。教育工作者们因而也获得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妈妈。这一现象说明了师爱和母爱确有一定的共通之处——都属于无条件的爱。一个母亲爱她的孩子,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愿望,或者是符合她的主观想象,仅仅因为这就是她的孩子而已。母爱带给孩子的心理感受通常是温暖和安宁。教育工作者爱学生同样如此。尤其是年幼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入学对他们而言,最大的恐惧不是即将到来的制度生活和学习任务的挑战,而是离开熟悉的家和亲人,置身于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群带来的不安全感。所以,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不要理由的关怀和接纳就显得至关重要,能够使学生获得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教育爱又毕竟不完全等同于母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就指出了两者之间的不同。母爱是一种本能的驱使,从爱的对象上说有明确指向性——最爱的永远是自己的孩子。而教育爱则具备了神性的光辉。它是一种对学生的博爱,超越了一己之私的狭隘。
  2.2教育爱的实施的方式——理性
   经常有老师有这样的疑问:“有的学生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顶撞老师,给老师难堪,无论如何也让人爱不起来,难道也要勉为其难地去爱他吗?”这种观点背后隐藏的逻辑是:若学生可爱,自然不用说我也去爱,但学生不可爱,比较可厌,甚至常常有诸多可恨之处,叫我如何爱得起来? 相信有这种想法或者困惑的老师应该不在少数。这个问题暴露出一部分教育者对师爱理解上的模糊。其中之一就是把教育爱的概念进行了简单化的处理,仅仅将其视为一种表象意义上的情感流露。这种感情尚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爱,仅仅是喜欢而已。而爱和喜欢,两者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个说法:教育事业是充满感情的事业,但感情不等于感性,也不意味着老师处理事情从自身情绪感受出发就是充满感情。教育爱起源于感性意义上的喜欢,但最终超越了简单意义上的情感达到了理性之爱。经过了从喜欢到喜爱,最终升华为对生命的仁爱。
  3. 教育爱的意义
  第一,教育爱能够催生教育机智,提升教学效率。首先,教育爱体现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挚的爱,能够调动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责任感和创造欲。因此,教育爱能够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性,产生教育机智,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课堂教学效率。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如果教育工作者热爱学生,学生就信赖和爱戴老师,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那么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课堂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记忆深刻,最终会成绩优异。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真诚的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在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和学生结成互相信赖,互尊互爱的感情纽带,才能使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从而引起学生向教育工作者学习知识的欲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第二,教育爱能够缓解师生矛盾,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教育爱是基于平等的博爱,体现对学生人格尊严的理解与尊重。所以,教育爱是老师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不要理由的对于学生全面的爱。因此,教育爱在使学生获得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的同时也使学生内心充满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与尊重。这样,师生之间便很容易互动沟通,彼此相互理解,师生关系融洽,不易产生矛盾,进而使师生关系和谐。同时,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无私、宽厚、高尚的爱,使学生感觉到的不仅仅是爱的温暖,而且能感受到人格的真善美所在。当一个学生从教育工作者那里得到热忱的爱护和关怀,得到良好的感情体验时,他便会懂得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去对待别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第三,教育爱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是由教育爱的特点所决定的。教育爱使教育工作者发自内心地爱所有的学生,无论是贫困还是富有,优秀还是平凡,聰明还是愚笨。因此,教育爱是教育工作者对于全体学生的爱。同时,教育爱使教育工作者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人,不出于个人功利目的,承认学生感情与经验的合理性,既能接受孩子的自律自觉,也能接受孩子的分心、叛逆;既能接受学生那些有益于学习和成长的感受,也能倾听并理解他们有不利于学习和成长的感受。所以,在爱中教育孩子又是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个体全身心的爱。这些正是素质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提升了教育工作者个人素养。
  参考文献: [1](美)文弗洛姆《爱的艺术》
  [2](美)汤姆G吉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3](意)亚米契斯 著,夏丐尊《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呢?江泽民同志早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认真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是摆在当前的严峻问题。文章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来探讨影响初中女生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国人口过剩问题的危害及解决途径尹吉成,刘长明我国目前存在的严重人口过剩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制约因素。中共中央转发的《关于开创社会主义企业新局面的
摘要: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迅猛,而民宿在乡村旅游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尽管时下国内乡村民宿旅游发展较快,不过从整体看,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相关研究工作、引导工作较为缺乏。本文基于对乡村民宿旅游的发展现状讨论,进而针对性提出推动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策略  乡村民宿旅游在乡村旅游当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乡村民宿被认为是农家乐的升级形式。在乡村旅游收益之中,乡村民宿旅游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案例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开始尝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学科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
日前.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党的十大精神鼓舞下,在批林批孔路线教育推动下,我省形势大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正在全省各地蓬勃开展,呈现着一个崭新的局面。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
期刊
摘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主阵地,根据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立足语文课堂,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听为主线,激发学生“说”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倡导朗读、强化诵读,扎实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从这三方面浅谈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差生”问题是一个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我们一定要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言传与身教并举,因材施教,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素质,做好“差生”的
【摘 要】本文对音乐欣赏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不论音乐欣赏的方式有哪些、心理特征怎样,音乐欣赏终究要通过音乐课的教学,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关键词】音乐欣赏;中职生;心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