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写作状态,能让学生在写作上避免失误,甚至还可能让他们进入“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的写作佳态。
学生的良好写作状态一般是指自信、健康、快乐、兴奋、虔诚、觉知、创新的心理状态。而学生写作时的不良状态有以下几种。
恐惧状态。它分为两种状况:一种是可知的,一种是不可知的焦虑与恐惧。如考试中看到新题型、新话题,头脑中无法搜集到可对称的写作素材时,思维空白,这是可知造成的恐惧,而过去的不成功、不愉快,引起了对现时作文的忧虑则是不可知的恐惧。学生不爱写作文的原因多在于此,所以教师平时给作文写评语时,要倍加小心。
散漫状态。这种情况为随意下笔,毫无构思,中心不明,对作文质量的好坏心中无数,潜意识中把写作当作是任务来对待。心无可吐之情,胸无可用之材,但又不得不去完成这苦差事。如一篇习作的开头这样写道:“我爱我的爸爸。爸爸是什么?就是家里最亲的人,没有爸爸哪有你?爸爸是谁?我要问。”无构思无方向,思维散漫。
混乱状态。平时缺乏行文的训练,不懂句法,或者因情绪激动或情绪低落,造成了文字组织与逻辑思维脱节,阅读者读后无法理清他要表达的内容。如一篇习作这样:“一位猎人正在森林中追捕一只藏羚羊,肥硕、笨拙的羚羊已经在森林里舍生逃命,周旋了不知多少圈。”“周旋”表现的是猎人,还是羚羊? 舍生,还是逃命?
偏激状态。因对生活的理解不足,出现了非此即彼的偏激,或意气用事,或愤世嫉俗,或自以为是。
保守状态。思维保守,不敢尝试写新内容、新形式。多见于不自信、自卑、保守的学生的作文上。
了解了作文写作的心态病源,我们就应设法去调整学生的写作心态。
宽和、通畅的心态调整。写作就是对话,话能好好地说,那一定要激活内心的感知。要宽和大度,不偏激,平心静气地感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哪些属感性,哪些属理性,思维才可以顺畅自然。我们主张让学生多从事物的正反角度去看,评价他人时不能死盯缺点,以偏概全。
自信、积极的情绪调整。莎士比亚曾写道:“上帝呀,就是把我关到胡桃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作是拥有无限空间的君主。”在写作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放胆说:“我就是王!我一定能!”以此把自己的自信激活。或者让学生勇敢地说:“哪怕让我戴上镣铐,我也能跳出舞来!我能写!”当他们碰到老题材的作文,如“家乡新貌”“国庆感言”时,就会肯定自己的能力,激活自己的积累,强化对话中的表现欲,卖力去完成一篇作文,而不会因审美疲劳而产生抗拒心理。除了以上所说的语言暗示法,还可以用目标激励法:“我一定能做到审题准确,立意完美,结构最佳。”用成功激励法:“我获得过作文大赛一等奖。”用身份激励法:“我是校刊编辑。”只有做到从内心自我欣赏,自我暗示,调节情绪,写作心态才有可能健康。
自由、觉知的动机调整。作文就是生活,我们必须像对待生活一样虔诚地对待写作,不要把它看作是为了完成任务。当作者自由自主,没有被迫感,觉知内外,愿意展示我与物的沟通时,他才会热爱自己的事业。作文动机需要从恢复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入手,再从善感的气质上加以调适。卢梭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时不在枷锁之中。”我们鼓励学生自由地想象,还应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感悟能力,使之学会感激与悲悯,友爱与宽容,执着与坚持,愤怒与哀愁,理解与尊重,珍爱与共鸣,等等。特别是应试作文时,精神的麻木,心理的重负,思想的凝固,往往会压抑着觉知,但从想象和善感出发,就会焕发出创作的动能。
兴奋、涌动的创意调整。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苍蝇与蜜蜂同放在一个放倒的开口瓶里,瓶底外设置光源,蜜蜂往往只往光亮的瓶底爬,最终困死瓶里,而苍蝇乱冲乱撞,却逃出生天。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构想,尝试多角度选材,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辨证思维等。只有这样,学生在作文上才能“老树发新芽”,旧题新写,快乐作文。
责任编辑黄日暖
学生的良好写作状态一般是指自信、健康、快乐、兴奋、虔诚、觉知、创新的心理状态。而学生写作时的不良状态有以下几种。
恐惧状态。它分为两种状况:一种是可知的,一种是不可知的焦虑与恐惧。如考试中看到新题型、新话题,头脑中无法搜集到可对称的写作素材时,思维空白,这是可知造成的恐惧,而过去的不成功、不愉快,引起了对现时作文的忧虑则是不可知的恐惧。学生不爱写作文的原因多在于此,所以教师平时给作文写评语时,要倍加小心。
散漫状态。这种情况为随意下笔,毫无构思,中心不明,对作文质量的好坏心中无数,潜意识中把写作当作是任务来对待。心无可吐之情,胸无可用之材,但又不得不去完成这苦差事。如一篇习作的开头这样写道:“我爱我的爸爸。爸爸是什么?就是家里最亲的人,没有爸爸哪有你?爸爸是谁?我要问。”无构思无方向,思维散漫。
混乱状态。平时缺乏行文的训练,不懂句法,或者因情绪激动或情绪低落,造成了文字组织与逻辑思维脱节,阅读者读后无法理清他要表达的内容。如一篇习作这样:“一位猎人正在森林中追捕一只藏羚羊,肥硕、笨拙的羚羊已经在森林里舍生逃命,周旋了不知多少圈。”“周旋”表现的是猎人,还是羚羊? 舍生,还是逃命?
偏激状态。因对生活的理解不足,出现了非此即彼的偏激,或意气用事,或愤世嫉俗,或自以为是。
保守状态。思维保守,不敢尝试写新内容、新形式。多见于不自信、自卑、保守的学生的作文上。
了解了作文写作的心态病源,我们就应设法去调整学生的写作心态。
宽和、通畅的心态调整。写作就是对话,话能好好地说,那一定要激活内心的感知。要宽和大度,不偏激,平心静气地感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哪些属感性,哪些属理性,思维才可以顺畅自然。我们主张让学生多从事物的正反角度去看,评价他人时不能死盯缺点,以偏概全。
自信、积极的情绪调整。莎士比亚曾写道:“上帝呀,就是把我关到胡桃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作是拥有无限空间的君主。”在写作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放胆说:“我就是王!我一定能!”以此把自己的自信激活。或者让学生勇敢地说:“哪怕让我戴上镣铐,我也能跳出舞来!我能写!”当他们碰到老题材的作文,如“家乡新貌”“国庆感言”时,就会肯定自己的能力,激活自己的积累,强化对话中的表现欲,卖力去完成一篇作文,而不会因审美疲劳而产生抗拒心理。除了以上所说的语言暗示法,还可以用目标激励法:“我一定能做到审题准确,立意完美,结构最佳。”用成功激励法:“我获得过作文大赛一等奖。”用身份激励法:“我是校刊编辑。”只有做到从内心自我欣赏,自我暗示,调节情绪,写作心态才有可能健康。
自由、觉知的动机调整。作文就是生活,我们必须像对待生活一样虔诚地对待写作,不要把它看作是为了完成任务。当作者自由自主,没有被迫感,觉知内外,愿意展示我与物的沟通时,他才会热爱自己的事业。作文动机需要从恢复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入手,再从善感的气质上加以调适。卢梭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时不在枷锁之中。”我们鼓励学生自由地想象,还应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感悟能力,使之学会感激与悲悯,友爱与宽容,执着与坚持,愤怒与哀愁,理解与尊重,珍爱与共鸣,等等。特别是应试作文时,精神的麻木,心理的重负,思想的凝固,往往会压抑着觉知,但从想象和善感出发,就会焕发出创作的动能。
兴奋、涌动的创意调整。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苍蝇与蜜蜂同放在一个放倒的开口瓶里,瓶底外设置光源,蜜蜂往往只往光亮的瓶底爬,最终困死瓶里,而苍蝇乱冲乱撞,却逃出生天。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构想,尝试多角度选材,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辨证思维等。只有这样,学生在作文上才能“老树发新芽”,旧题新写,快乐作文。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