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之初,“跑步不赶趟,投弹不进圈,打靶不沾边”,
现如今,800米外枪响靶落,十余种武器样样精通,
入伍四年来,他用拼命践行着军人的使命。
古铜色的皮肤,面部轮廓分明,坚毅的表情透露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平时话语不多,性格极其温顺,可一旦走向训练场,却如下山猛虎,一步一动虎虎生风。他就是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一等功臣,人称“兵王”的谢丹。
知恩——
谢丹似乎不愿太多提及家事,问及家中情况时,总是问一句答一句。“人不能总活在别人的同情里。”谢丹的语气平缓却很有力,随着话匣子逐渐打开,笔者也洞察到了这位钢铁汉子柔情的一面。
谢丹出生在河南固始的一个小山村,家里几辈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贫寒。记得有一年,谢丹还很小,爷爷病魔缠身,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全部用来治病了,还欠下了许多债务,父亲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家里的境况陷入了绝境。这时候乡政府伸出了援助的手,帮助偿还了债务,村委会免去了他们家每年粮食上缴任务,村党支部还组织全村的党员为他们家捐款。村里的老党员高大伯把一张张皱巴巴的毛票塞进父亲手中的那个场景令谢丹终生难忘。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思路。村党支部书记谢克方来了,以组织的名义无偿提供了30亩山林、无息贷款8万元,鼓励谢家种些果树致富。在村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谢家的境况出现好转。饮水思源,一幕幕、一桩桩,在谢丹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感恩——
时刻怀着感恩的心,谢丹高中毕业后决定参军。“在家乡农村,我最多能回报一村人,在部队,我反哺的是咱国家⋯⋯”他的想法随即得到了家人的同意。
入伍来到某团红一连,谢丹坦言自己兵之初曾是训练后进,无数次经历了“跑步不赶趟,投弹不进圈,打靶不沾边”的尴尬。
谢丹从基础科目练起,哪儿差就练哪儿,缺啥就补啥。练跑步,他穿沙背心,戴上沙绑腿,背包里还加两块砖头,别人跑一遍,他跑二遍、三遍,不超越极限不歇气;练投弹,胳膊上系沙袋子,别人投几枚,他一次投几箱,不实现突破不罢手;练战术,别人一次,他二次、三次,不达优秀不罢休。
连长管成伟原是谢丹的排长,他告诉笔者,一次障碍训练,谢丹不小心从网墙摔了下来,左手腕骨折。为了不影响训练,他没住院治疗,而是选择了保守治疗;做不了示范,就用图解代替动作;练不了左手,就练右手;练不了上肢,就练下肢。一年下来,他穿破四双胶鞋,磨破两套迷彩服,手上老茧成了“荣誉证”,身上的伤疤成了“军功章”,渐渐地“拼命谢三郎”成了他的雅号。
付出总有回报。谢丹通过平时积淀,全方位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多次为团里做组训法示范,所担负的教学课目也成为指导全团训练的“样板课目”。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所有特战专业基础动作及战术课目的训练和组织,而且能够熟练操作步兵分队所有营以下火器。2008年开始,借助各级比武的舞台,谢丹逐渐在团里崭露头角,取得了一连串的殊荣,成为连队的“金牌大户“,其能力素质也逐渐赢得了领导和战友的赞誉。
谢恩——
听说要采访谢丹,连队官兵的受访热情令笔者始料未及。大家举手要求发言的报告声此起彼伏,直到集合吃饭的哨声响起大家还意犹未尽。
采访前,笔者心里有一连串的问号,为什么谢丹所在的班级所有的战士都想去?谢丹到底有什么魅力,为什么人人都说好?在大家的发言中,笔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谢丹的兜里常常揣着一个小本,一方面记载着在训练中自己总结的经验和做法,一方面记录着身边人、身边事,班里战士的所有情况他如数家珍。并且千方百计为战士成长进步创造条件,还把自己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不论是班里人还是其他单位人。几年来,谢丹所在班先后有17人进入师“千人榜”, 有5人通过师以上“特战精兵”考核,18人成为军、师、团训练尖子,2人考取军校,所带班获得各项比武竞赛冠军11项、亚军6项。
回望4年军旅之路,谢丹信心满怀地说:“在我人生诸多困难时刻,都是组织和战友主动伸出援手,让我迈过了一个一个的‘坎’,我感谢组织,感谢党。我也是一名党员,我会继续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发挥自己所有能量来报答伟大党的恩情,回报母亲团队的培育之情。”
现如今,800米外枪响靶落,十余种武器样样精通,
入伍四年来,他用拼命践行着军人的使命。
古铜色的皮肤,面部轮廓分明,坚毅的表情透露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平时话语不多,性格极其温顺,可一旦走向训练场,却如下山猛虎,一步一动虎虎生风。他就是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一等功臣,人称“兵王”的谢丹。
知恩——
谢丹似乎不愿太多提及家事,问及家中情况时,总是问一句答一句。“人不能总活在别人的同情里。”谢丹的语气平缓却很有力,随着话匣子逐渐打开,笔者也洞察到了这位钢铁汉子柔情的一面。
谢丹出生在河南固始的一个小山村,家里几辈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贫寒。记得有一年,谢丹还很小,爷爷病魔缠身,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全部用来治病了,还欠下了许多债务,父亲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家里的境况陷入了绝境。这时候乡政府伸出了援助的手,帮助偿还了债务,村委会免去了他们家每年粮食上缴任务,村党支部还组织全村的党员为他们家捐款。村里的老党员高大伯把一张张皱巴巴的毛票塞进父亲手中的那个场景令谢丹终生难忘。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思路。村党支部书记谢克方来了,以组织的名义无偿提供了30亩山林、无息贷款8万元,鼓励谢家种些果树致富。在村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谢家的境况出现好转。饮水思源,一幕幕、一桩桩,在谢丹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感恩——
时刻怀着感恩的心,谢丹高中毕业后决定参军。“在家乡农村,我最多能回报一村人,在部队,我反哺的是咱国家⋯⋯”他的想法随即得到了家人的同意。
入伍来到某团红一连,谢丹坦言自己兵之初曾是训练后进,无数次经历了“跑步不赶趟,投弹不进圈,打靶不沾边”的尴尬。
谢丹从基础科目练起,哪儿差就练哪儿,缺啥就补啥。练跑步,他穿沙背心,戴上沙绑腿,背包里还加两块砖头,别人跑一遍,他跑二遍、三遍,不超越极限不歇气;练投弹,胳膊上系沙袋子,别人投几枚,他一次投几箱,不实现突破不罢手;练战术,别人一次,他二次、三次,不达优秀不罢休。
连长管成伟原是谢丹的排长,他告诉笔者,一次障碍训练,谢丹不小心从网墙摔了下来,左手腕骨折。为了不影响训练,他没住院治疗,而是选择了保守治疗;做不了示范,就用图解代替动作;练不了左手,就练右手;练不了上肢,就练下肢。一年下来,他穿破四双胶鞋,磨破两套迷彩服,手上老茧成了“荣誉证”,身上的伤疤成了“军功章”,渐渐地“拼命谢三郎”成了他的雅号。
付出总有回报。谢丹通过平时积淀,全方位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多次为团里做组训法示范,所担负的教学课目也成为指导全团训练的“样板课目”。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所有特战专业基础动作及战术课目的训练和组织,而且能够熟练操作步兵分队所有营以下火器。2008年开始,借助各级比武的舞台,谢丹逐渐在团里崭露头角,取得了一连串的殊荣,成为连队的“金牌大户“,其能力素质也逐渐赢得了领导和战友的赞誉。
谢恩——
听说要采访谢丹,连队官兵的受访热情令笔者始料未及。大家举手要求发言的报告声此起彼伏,直到集合吃饭的哨声响起大家还意犹未尽。
采访前,笔者心里有一连串的问号,为什么谢丹所在的班级所有的战士都想去?谢丹到底有什么魅力,为什么人人都说好?在大家的发言中,笔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谢丹的兜里常常揣着一个小本,一方面记载着在训练中自己总结的经验和做法,一方面记录着身边人、身边事,班里战士的所有情况他如数家珍。并且千方百计为战士成长进步创造条件,还把自己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不论是班里人还是其他单位人。几年来,谢丹所在班先后有17人进入师“千人榜”, 有5人通过师以上“特战精兵”考核,18人成为军、师、团训练尖子,2人考取军校,所带班获得各项比武竞赛冠军11项、亚军6项。
回望4年军旅之路,谢丹信心满怀地说:“在我人生诸多困难时刻,都是组织和战友主动伸出援手,让我迈过了一个一个的‘坎’,我感谢组织,感谢党。我也是一名党员,我会继续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发挥自己所有能量来报答伟大党的恩情,回报母亲团队的培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