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新闻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对当前地方院校新闻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院校新闻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构想,即从新闻师资知识结构、教师聘用制度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建设适应地方院校特色的新闻师资队伍,以期有效解决地方院校新闻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促进地方院校新闻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闻教育 地方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夏文津(1982- ),女,江西南昌人,赣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刘科荣(1984- ),男,江西龙南人,赣南师范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江西赣州341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与媒介需求对接研究”自筹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YB237)
  [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3-0051-01
  
  在教育大众化积极推行的大环境下,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得到高速发展,许多地方院校都积极参与开办新闻专业,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培养所需的人才。但地方院校的办学条件往往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师聘用制度不合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因此,如何切实保障地方院校新闻教育的质量,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解决教育质量的基础,属治标之本。
  
  一、当前地方院校新闻师资队伍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师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方面,由于绝大部分地方院校新闻专业属于新上专业,正常情况下职称评定为五年一个档次。这种情况下,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自然较少,而初、中级职称教师比例较大;学历方面,因为新闻专业大多是近几年才开办,教师中大多数都是本科学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者很少;年龄方面,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及专业造诣精深的老教师较少,缺乏专业带头人,为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总体情况是35~45岁之间缺人,高级职称缺人,而30岁以下的硕士、讲师、助教比例偏大。这对今后的评职、学术梯队的搭建等方面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师资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包括能力结构、专业背景结构等不合理。能力结构方面,由于地方院校的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任教,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缺乏专业实践技能,所以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就难以落到实处;专业背景方面,一些地方新闻院校,由于只看到新闻传播专业生源好、招生有基础,并没有足够的师资就盲目开办专业,因而招进学生后束手无策。有些院校甚至完全用外聘教师讲课,也办起了新闻传播专业。更有甚者,部分院校没有教师,便让中文、甚至法学等专业的老师改行,师资队伍几近空白。目前约有六成以上的地方院校新闻专业实质是文学专业的翻版,一些原来教文学史的教师现改教新闻史,原来教文学理论的教师便改教新闻学概论。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新闻专业实践性强,一方面是指新闻专业的技能训练往往比其他文科专业要多。另一方面是指要经常介入现实媒介的运作,能迅速适应新闻工作者角色的需要,创作出让媒体认可的新闻作品。因此,新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强调传道、授业、解惑并举。但实际情况是,新闻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新闻实践。大部分新闻教师不能及时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普遍缺乏专业理论修养,缺乏新闻实践经验。这使得新的新闻实践经验难以迅速反映到教学中来,使得教学实践无法得到理论的及时指导。
  4.教师聘用制度不合理。尽管高校教师待遇与媒体一线从业人员差距进一步缩小,一批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媒体从业者有意来高校从事新闻教学与研究,这本来可以大大提高地方院校的师资力量。但这些人员中有相当部分仅有本科学历,一些地方院校为提高教师队伍中高学历者的比例,宁可引进没有任何新闻从业经历的博士,甚至是与新闻传播学科不沾边的博士,也不愿意聘用虽有丰富实践经验而学历相对低的人。另外,一些从业经验丰富的优秀记者进入高校教书,如果没有职称的话,只能受聘为助教或者讲师。因此,具有高级职称的编辑记者并不愿意加入到高校的队伍当中。现有的此种聘用制度如不改变,地方高校建设目前不合理的新闻师资队伍结构现状难以改变。
  
  二、对策
  
  1.调整地方院校新闻师资队伍知识结构。(1)聘请富有经验的媒介从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地方院校新闻教育应加强同媒体的接触,聘请实践经验丰富或既懂经济又善管理的记者、编辑或管理人士不定期来校授课,扩充课堂教学信息量,营造出新闻传播院校和业界人士良性互动之局面。让学生及时了解媒体发展现状,具备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高校与媒体的沟通,为学生在毕业后尽快进入角色创造条件。(2)选拔专任教师和管理者。地方院校学历优先的教师录用制度难免使得一些无新闻从业经历且对媒体运作方式了解较少的学历较高的教师担任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工作。他们传授给学生的往往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没有亲身体会的肤浅感受。因此,大力引进新闻资深从业人员,是促进地方院校新闻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2.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和教学模式。(1)改变传统的聘用制度。“优先考虑博士生,非研究生不要”的办学思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师资队伍学历的提高。但现在绝大部分新闻专业研究生,都没有专业从业经验甚至实习经验。地方院校的新闻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都比全国知名和重点院校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下,解除长期以来束缚我们人才选拔制度的枷锁,这对于地方院校新闻师资队伍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2)改变专职教师的考评制度。地方院校新闻专业不仅要引进高素质人才,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必须科学化,而合理的教师考评制度是管理科学化的关键。地方院校在制定考核标准之前,首先应明确学校是朝研究型还是向教学型方向发展,应将科研、教学和参与实践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3)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要适应这种要求,就要新闻专业从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从“实践”到“科研”再到“教学”,然后从“教学”到“实践”再到“科研”,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积累信息、观点和资料。
  3.加强校际的交流与合作。(1)与媒介合作办学。与新闻专业有着最密切联系的媒体,拥有众多的新闻实践人才和取之不尽的成功新闻实践案例。新闻院校和新闻媒体之间正好形成了完美的互补,这就使新闻院校与媒体合作办学有着与生俱来的默契。(2)加强与其他大学的交流。国际合作是近年来新闻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点,与一流大学合作办学,建立中外合作的教学与研究中心等。地方院校虽不能够经常邀请到国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但也一定要有自己经常交流与合作的学校,尤其是像新闻这样的特殊专业。
  
  三、结语
  
  总之,地方院校目前最为缺乏的是学养深、知识面广、洞察力强、有理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抓紧对教师进行新闻知识、新闻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可选派教师到重点新闻院校进修学习,让教师要走出校园,到新闻单位去学习,去“补短”和“充电”。在新闻单位重新做小学生,与新闻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老师和新闻单位的采编人员技能互补,既可以解决新闻教师短缺的问题,又可以培训教师,以确保地方院校培养出合格的新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峰.2005年中国新闻教育十大事件[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
  4926f25f010003ib.html,2006-05-07.
   [2]王建磊.我们的新闻教育到底缺乏什么? [J].今传媒(学术版),2006(11).
   [3]谢莹,蔡雯.寻求多种角色间的平衡[J].新闻传播,2003(8).
   [4]何村.地方新闻院校目前面对的困难与对策[J].渤海大学学报,2006(1).
   [5]李彬.新闻教育:重思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J].现代视听,2007(4).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开展的调研岗位、确定目标及构建体系。实践与分析表明,课程体系建设求学校和企业对接,求循序渐进,求纵横交错,求创新思维
广东省博罗县冯先生称,今年高考,女儿报考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分数上线,最终却落榜。但女儿同班一赖姓同学外语未过线反被录取,冯先生怀疑是走了“后门”。清华美院招生办一老师称
日本式经营被世人称之为优秀的经营,其原因何在?这里首先看一看日本企业人事制度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能吸收和稳定年轻的优秀劳动力;第二,对就职的年轻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
文章通过对工程热力学实验课程现状的分析,揭示了传统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并针对如何提高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作者针对目前常见数据转换卡对低频小信号传输性能较差的缺陷,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检测生理信号,可与PC机及其兼容机直接接口,带光隔离脉冲调制电路的高精度数据转换卡。简述其原理、
城市国际传播CITY BRANDING分享全球城市传播案例探索城市形象传播规律助力城市国际传播计划搭建学界、业界与国内外城市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将国际城市中品牌建设、公关活动
[摘要]高校需要创新型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创新是教师的职责,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知识是创新型教师的体现,终身学习、勇于创新实践、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是成为创新型教师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 创新型教师 教育  [作者简介]刘子林(1954- ),男,河北深州人,衡水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实验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管理、创新教育;齐士博(1980- ),女,河北井陉人,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为深入研究钢管混凝土加固RC桥墩的抗震性能,利用Open 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RC桥墩与钢管混凝土加固墩的数值模型,对模型输入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近断层非脉冲型地震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