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7月,我揣着青春的梦想,怀着一颗爱心,带着对教育事业不懈的追求,来到了花垣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17年的教育生涯里,我时常被激情、感动、无奈和困惑所包围和笼罩着。而自己,又无时无刻不在用对教育的真爱和执着谱写着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的青春之歌。岁月无痕,却留下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有我第一次上讲台时的紧张与羞涩;有领导、老师的关怀;有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有我不间断的探索与实践;也有我成为骨干教师的成功方法……细细回味起来,真可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或苦或辣,或酸或甜。
当老师是我儿时的梦想,现在想想都觉得老天特别的眷顾我。1996年6月我从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毕业后,怀着美丽的憧憬,带着纯真的梦想,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土。我在学校读得是电气工系电气自动化专业,按常规,应该分配到工厂上班。但阴差阳错,我被分配到花垣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于是开始了我的职业教育生涯。
尽管当时的职业教育有着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社会的轻视,学生的奇缺,教育资源的贫瘠,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但我被前辈老师们那坚定的教育信念,敬业的工作态度震撼着;还有那一群为数不多的,看不到希望、想重塑自信的孩子们,深深地触动着我,激励着我努力为改变我县落后职业教育面貌撑起一片新天地。于是,我与孩子们同欢乐、共生息。尽管一切皆在简单繁琐中顿显清苦,尽管一切皆在枯燥乏味中初显寂寞,尽管同窗好友们曾多次相劝一起跳槽下海,可是自己终究未改初衷,不愿舍弃那段缠绕在心头的教育情结。
人的思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我曾经也动摇过,想改变过……那时每个月只有200多元的工资,而且工资不按时发放,一拖就是几个月,孩子又特别小,三天就得一袋奶粉,所以每个月的工资什么都不够,经常得靠父母资助。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时就觉得特别对不起孩子。也对越来越老去的父母亲怀着深深歉意。加上那几年我县职业教育举步坚难,几乎没有学生可教。我的意志快消失殆尽了,同来的同事一个个都跳槽进城了。我也在想干脆我也走吧!可是每当想起这些都觉得特别心痛。忘不了我的启蒙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孩子站在山岗上让我们朝着远方大声的说出自己梦想时的情景。
再等一等吧,会好起来的……。
多年来,我坚定而自信地站立在讲台前,帮学生们调整好心态、重树信心、重燃希望的火种。带领着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一起遨游,一起放飞理想。终于,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使我体会到了当教师的伟大与快乐。那一声声亲切的"石老师好",那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贺卡,那一份份温馨的祝福,一个个喜报成功的电话便是有力的证明。是啊,还有什么可比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更能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啊!而有了这些,我需要索求什么呢!
再等一等吧,会好起来的……。
2004年秋季,我县职业教育又迎来了春天。从这个学期开始,学校又慢慢复苏,学生一年年增多。
在职业学校当教师,最难的工作就是下乡招生,且不说招生时如何的日晒雨淋、如何的起早贪黑、如何的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而是每每看到孩子们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劳作奔波的身影;每每听到孩子们因为家境的贫困或家庭的变故而即将辍学的消息;每每得知孩子们远离父母的怀抱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成为新时代"留守儿童"时……我的心里总会涌起阵阵莫名的酸楚。
记得我班有个叫杨秋的女学生,平时从不迟到缺课、特别懂事,而且品学兼优。有个星期一她没来学校,接下来的几天也没有来。我心里一直揪着,为什么她没来呢?我在一个学生的带领下来到她家家访。一走进她家,我的心里一怔: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三间破烂的只有几根柱头的木房竟住着他们,屋里连一件像样的摆设都没有,真可谓家徒四壁。她的妈妈看见我来了,热情地接待了我,歉意地向我解释道:她爸出车祸死了,欠了很多债务,家里还有个弟弟要读书,有个八十多岁的婆婆要供养,我做些农活,农闲时打工,再苦再累我也要让她读书,可是她说不读了,老师你来了正好,帮我劝劝她。一定要让她读!然后费力地从身上掏出一个用布裹着的小包,布满皱纹的双手小心翼翼的一层一层地揭开,枯瘦的双手谨小慎微地细数着,然后微笑着把钱送给我说;"老师这是孩子的生活费,一直拖着,我也没来得及送到她班主任那,你明天帮我把钱给她班主任吧!明天一早我要到外地打工去"。我接过她的钱,沉甸甸的,心情在此刻也变得沉重起来:这区区百元钱在别人眼里算得了什么?但对她而言,却是她这一生的希望啊!她那会心的笑容无声地告诉我:她相信,虽然今天她的双手一贫如洗,但明日她的孩子将会用知识创造财富……每当此时此景,总有一种神圣的教育使命在召唤着我,并暗暗地提醒着自己:你肩负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有家长的厚望和社会的嘱托啊……
回首自己走过的教师之路,品尝着个中独特的苦辣酸甜之味。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当教师的美妙滋味儿!欢笑与泪水,激情与迷茫,感动与困惑,反复交织,不断演绎。今天,我继续站在这由智慧、情感、信念、理想融汇成的三尺讲台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对教育对学生的永恒真爱。
当老师是我儿时的梦想,现在想想都觉得老天特别的眷顾我。1996年6月我从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毕业后,怀着美丽的憧憬,带着纯真的梦想,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土。我在学校读得是电气工系电气自动化专业,按常规,应该分配到工厂上班。但阴差阳错,我被分配到花垣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于是开始了我的职业教育生涯。
尽管当时的职业教育有着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社会的轻视,学生的奇缺,教育资源的贫瘠,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但我被前辈老师们那坚定的教育信念,敬业的工作态度震撼着;还有那一群为数不多的,看不到希望、想重塑自信的孩子们,深深地触动着我,激励着我努力为改变我县落后职业教育面貌撑起一片新天地。于是,我与孩子们同欢乐、共生息。尽管一切皆在简单繁琐中顿显清苦,尽管一切皆在枯燥乏味中初显寂寞,尽管同窗好友们曾多次相劝一起跳槽下海,可是自己终究未改初衷,不愿舍弃那段缠绕在心头的教育情结。
人的思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我曾经也动摇过,想改变过……那时每个月只有200多元的工资,而且工资不按时发放,一拖就是几个月,孩子又特别小,三天就得一袋奶粉,所以每个月的工资什么都不够,经常得靠父母资助。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时就觉得特别对不起孩子。也对越来越老去的父母亲怀着深深歉意。加上那几年我县职业教育举步坚难,几乎没有学生可教。我的意志快消失殆尽了,同来的同事一个个都跳槽进城了。我也在想干脆我也走吧!可是每当想起这些都觉得特别心痛。忘不了我的启蒙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孩子站在山岗上让我们朝着远方大声的说出自己梦想时的情景。
再等一等吧,会好起来的……。
多年来,我坚定而自信地站立在讲台前,帮学生们调整好心态、重树信心、重燃希望的火种。带领着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一起遨游,一起放飞理想。终于,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使我体会到了当教师的伟大与快乐。那一声声亲切的"石老师好",那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贺卡,那一份份温馨的祝福,一个个喜报成功的电话便是有力的证明。是啊,还有什么可比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更能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啊!而有了这些,我需要索求什么呢!
再等一等吧,会好起来的……。
2004年秋季,我县职业教育又迎来了春天。从这个学期开始,学校又慢慢复苏,学生一年年增多。
在职业学校当教师,最难的工作就是下乡招生,且不说招生时如何的日晒雨淋、如何的起早贪黑、如何的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而是每每看到孩子们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劳作奔波的身影;每每听到孩子们因为家境的贫困或家庭的变故而即将辍学的消息;每每得知孩子们远离父母的怀抱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成为新时代"留守儿童"时……我的心里总会涌起阵阵莫名的酸楚。
记得我班有个叫杨秋的女学生,平时从不迟到缺课、特别懂事,而且品学兼优。有个星期一她没来学校,接下来的几天也没有来。我心里一直揪着,为什么她没来呢?我在一个学生的带领下来到她家家访。一走进她家,我的心里一怔: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三间破烂的只有几根柱头的木房竟住着他们,屋里连一件像样的摆设都没有,真可谓家徒四壁。她的妈妈看见我来了,热情地接待了我,歉意地向我解释道:她爸出车祸死了,欠了很多债务,家里还有个弟弟要读书,有个八十多岁的婆婆要供养,我做些农活,农闲时打工,再苦再累我也要让她读书,可是她说不读了,老师你来了正好,帮我劝劝她。一定要让她读!然后费力地从身上掏出一个用布裹着的小包,布满皱纹的双手小心翼翼的一层一层地揭开,枯瘦的双手谨小慎微地细数着,然后微笑着把钱送给我说;"老师这是孩子的生活费,一直拖着,我也没来得及送到她班主任那,你明天帮我把钱给她班主任吧!明天一早我要到外地打工去"。我接过她的钱,沉甸甸的,心情在此刻也变得沉重起来:这区区百元钱在别人眼里算得了什么?但对她而言,却是她这一生的希望啊!她那会心的笑容无声地告诉我:她相信,虽然今天她的双手一贫如洗,但明日她的孩子将会用知识创造财富……每当此时此景,总有一种神圣的教育使命在召唤着我,并暗暗地提醒着自己:你肩负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有家长的厚望和社会的嘱托啊……
回首自己走过的教师之路,品尝着个中独特的苦辣酸甜之味。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当教师的美妙滋味儿!欢笑与泪水,激情与迷茫,感动与困惑,反复交织,不断演绎。今天,我继续站在这由智慧、情感、信念、理想融汇成的三尺讲台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对教育对学生的永恒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