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探讨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36425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化人才培养是目前各大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为建设国际城市进行的人才培养和储备。目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各种短期、中期或长期国际合作办学。在合作办学过程中,由于各交流项目比较分散,很多时候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很多学校尝试从招生开始为国际交流做准备,即所谓的国际班。然而,是不是学习成绩优异、未来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就一定适合国际班呢?从目前看来,还没有相关机构给出权威答案。本研究以某大学某国际班学生作为跟踪研究对象,针对国际班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并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等方法获得反馈,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选拔机制的关键指标。
  一、人才选拔方案与过程
  按照该国际班培养方案的设计,项目组成员认为该国际班的学生需要进行单独选拔。2013年8月,在暑假期间,团队对新生入学选拔方案进行了设计和两轮修改,初步制定书面英语、面试(含口语与综合测试)和心理测试方式的选拔方案,数学成绩作为参考(因为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所以需要参考数学)。
  最初假定国际班同学未来将大量出国留学或进入跨国企业,需要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设计选拔方案时,英语考试成绩占40%,其中包括考生高考英语成绩20%和入学英语分班成绩20%。另外,选拔时单独设立面试环节,除面试考生的综合素质之外(占20%),还包括英语听说和表达能力(占30%)。从这些比例可以看出,这一方案中英语成绩达到70%的比例,这在其他普通班入学中是无法比拟的。按照这一方案选拔出来的学生普遍英语成绩较好,这在后期的跟踪过程中也突出表现出来。另外,这一选拔方案中还有10%的比例被分配给心理测试这一环节。心理测试是我们在选拔中的一个尝试,主要测试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和人格特征,学生在面试前填写一份乐观指数问卷,经过整理后加入录取总成绩。心理测试的引入在以往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是极为少见的,我们希望看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是否会对学生学习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后续的跟踪过程中也得到了验证。
  二、跟踪研究
  该国际班学生2013年入学时为21人,到2015年1月,有1人退出出国,3人转专业,剩余17人。我们从入学时间段开始,对该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及他们的选拔和培养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一)英语成绩表现突出
  该国际班将部分主干课设计成纯英文或双语教学,提升英语教学的比例,让学生能够在大学就读期间充分体验国际化的课程授课模式,为将来出国留学、访学等作准备。同时,该国际班的大学英语课程做了调整,课时不变,但集中到第一学年上完,这与普通班存在明显差异。因为国际班同学的入学英语成绩普遍较好,所以能够很快接受这一课程体系。2013级国际班的同学在第一学年末均参加了大学英语4级考试,仅有1人没有通过,通过率高达95%。另外,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在第一学年就接触到全英文授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并且学习效果良好。在第三学期,继续进行双语课程培养,学生们能够主动以全英文教材作为参考教材,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第三学期末,该班通过四级的学生又全部参加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这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至少提前一个学期完成。从上述表现来看,入学英语测试在国际班选拔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二)国际班入学选拔不能仅关注英语
  2013级国际班的选拔方案中英语成绩占70%,这一比例大大超过其他指标,虽然实践证明该班学生确实能够适应英语教学,但也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即经济管理类必修的数学课程对于该班很多同学来说是严重的负担,甚至有同学因此被迫退出该班。从第一学期不及格情况来看,微积分不及格的6位同学入学时的数学成绩也不及格,而另外9位入学时数学不及格的同学第一学期微积分均为60分左右,虽然有所提升,但很明显,入学时的数学成绩会对学生大学期间数学成绩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而心理测试成绩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出乎意料的作用。我们在第一学期对不及格同学的不及格科目与入学选拔成绩进行了详细分析(见表1),分析结果发现不及格的各位同学在入学时的心理测试分数也比较低(1人除外),虽然不能说明其中存在必然联系,但也说明心理测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未来需要班主任及其他相关教师予以关注。
  三、阶段性跟踪结果
  从上述跟踪过程来看,2013级国际班在选拔过程中以英语和面试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心理测试方案被第一次引入新生选拔,这是一个开创性的选拔方式。跟踪结果表明,该选拔方案存在显著效果,但还需要进行调整。因为没有设计数学成绩比重,在该班入学后发现相当多同学数学学习比较吃力,甚至有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因数学成绩过低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转专业的情况。这说明这一选拔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2014年国际班的选拔方案中我们调整了比重,其中英语(面试 笔试)占50%,心理测试占15%,加入入学数学成绩这一重要指标(占15%),希望能够提升国际班同学的全面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另外,在就读过程中,有学生无法跟上进度,被迫转到其他专业。这与最初选拔机制的设计中缺乏退出方法存在关联,如何实现学生能进能退,普通班与国际班的互通互联,成为下一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慧仙.国际化经管人才培养初探[J].中国人才,2014(14):115-116.
  [2]尤宏兵.“六结合”: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4(3):101-10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和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实践内容, 并阐述建设第二课堂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意义。    1. 引言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实际的交际, 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帮助学生培养对语言的认识, 提供一切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今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技术已成为21世纪高素质、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必备的技能和素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教
【摘 要】从目前情况来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文章针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 意义 特点 实施条件  一、引言  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不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重点,更多地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教育部曾经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社会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方创设情境,将“言”“形”“情”融为一体,以情激趣、以趣激欲、以欲导学、学中悟理,增强了学生的思考力和记忆力,提高了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科目,也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学科.目前,社会对中职人才的语言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因而,中职学校要关注语文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局限在教材
【摘 要】为了推进院校科学发展,武警部队将院校由现有27所精简为14所,分为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大类。任职教育更加突出工作岗位的需求,学员实际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员来说,在此种转型中该如何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转型 教学反思 军校  为了构建新型教育体系,推进院校科学发展,武警部队将院校由现有27所精简为14所,分为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大类。任职教育更加突出工作岗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