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据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评价方式,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发挥了主动参与性,开发了逻辑思维能力,挖掘了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机械制图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30-01
《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专业的一門核心专业基础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熟练程度,不仅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更是走向工作岗位所必备的能力。为了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下,按“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开展了机械制图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重构与解构教学内容
根据《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手工绘图已经被计算机绘图所取代的现状,在保证基础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对机械制图的课程体系进行离散化,将知识点依据能力要求进行碎片化,进而达到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的目的。教学内容构建为七个模块,前五个模块是基础知识的内容,后两个模块是机械制图的内容,最后设置一到二周综合训练。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项目、任务的课程体系结构将每个模块设计几个合适的工作任务,在任务的选择上遵循认知规律,难度逐渐递进,以实际工程中常见的简单零件及简单机械装置为载体,以任务为主线,将主要知识融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精简传统知识点,强化识图与绘图技能训练,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解构和重构。在内容编排上以任务为主导,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引入精简的相关知识,有效详细地组织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任务,通过归纳总结指出任务实施过程的关键,安排一定量知识拓展满足部分同学的发展需求,安排合适的课后练习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去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点,提高识图与绘图技能,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重构和解构的过程中梳理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将比较老套和枯燥但必须遵循的国家标准有关的内容拆开,放在后面相关的内容中,对有些用计算机绘图很简单而手工绘图却很复杂的部分予以删除,如圆弧连接部分。
教学内容重构和解构时力求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理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与企业发展相衔接,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与制图有关的其他国家标准,保证教材的先进性。
在基础知识部分适当降低制图理论要求,增加一些看图的内容,删除较难的图解,对内容和结构作进一步优化处理:将“轴测图”放在“组合体”之前,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概念。在机械制图篇中,完全打破原来知识构架,将原来的标准件和常用件章节分解在零件图和装配图模块中介绍,让同学们在工程实际图例中去理解标准件和常用件的一些常用标记和规定画法,零件图模块以绘制轴的零件图作为工作任务开头,同学们在做一做,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接受零件图中的相关知识点,再通过其他典型零件的绘制与识读巩固相关知识。装配图模块以测绘机用平口虎钳为工作任务开篇,导入装配图中的相关知识点,让同学们在测一测、画一画、听一听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二、合理设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和理、实比例,要进行合理分配,使实训项目更能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要注意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地融合后再来根据项目需要确定应知应会内容,而不是所有项目内容都要理实一体化。第二,对教学过程设计和教案要做足准备,教学过程要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好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及操作训练、能力考核等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第三,对教学要合理组织,进行理实一体化授课,班级人数不宜过多,一般在30人左右,并分为若干组,每组5-6个学生,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要均衡,每组最优秀者为组长,以先进带动后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标准中规定了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框架,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组织编排教学内容和过程:包含工作任务的提出,教师知识讲解、示范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检测评价、总结归纳。
机械制图的两大中心任务画图和看图,而画图和看图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使学生掌握由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返回空间(物体)的转化过程、转换关系及投影规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师应牢牢抓住“空→平”转化这条主线开始投影作图的第一课——三视图及其对应关系,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讲清投影等概念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三视图的形成和三视图投影规律这个重点,从而突出“三等对应关系中宽相等”和“六向方位中的前后位置”这个难点。
三、规范评价方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简单依靠一份试卷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考核,而是要从理论和操作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考核,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①学生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分(36%)
各小组长对每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组员的主动性、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进行评分。
②教师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分(24%)
教师对项目完成的质量,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分。
③教师对学习态度进行评分(10%)
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分。
④期末考试成绩(30%)
四、结束语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通过主动解决各项目中的问题,开发逻辑思维能力,挖掘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玲.工程制图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研究.理论探索,2015年2期.
[2]张孜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中的运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3月.
[3]金大鹰.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
[4]冯桂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科技信息,2012年33期.
作者简介:
单小容(1968.02-),女,汉族,湖北省洪湖市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
【关键词】机械制图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30-01
《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专业的一門核心专业基础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熟练程度,不仅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更是走向工作岗位所必备的能力。为了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下,按“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开展了机械制图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重构与解构教学内容
根据《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手工绘图已经被计算机绘图所取代的现状,在保证基础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对机械制图的课程体系进行离散化,将知识点依据能力要求进行碎片化,进而达到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的目的。教学内容构建为七个模块,前五个模块是基础知识的内容,后两个模块是机械制图的内容,最后设置一到二周综合训练。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项目、任务的课程体系结构将每个模块设计几个合适的工作任务,在任务的选择上遵循认知规律,难度逐渐递进,以实际工程中常见的简单零件及简单机械装置为载体,以任务为主线,将主要知识融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精简传统知识点,强化识图与绘图技能训练,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解构和重构。在内容编排上以任务为主导,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引入精简的相关知识,有效详细地组织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任务,通过归纳总结指出任务实施过程的关键,安排一定量知识拓展满足部分同学的发展需求,安排合适的课后练习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去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点,提高识图与绘图技能,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重构和解构的过程中梳理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将比较老套和枯燥但必须遵循的国家标准有关的内容拆开,放在后面相关的内容中,对有些用计算机绘图很简单而手工绘图却很复杂的部分予以删除,如圆弧连接部分。
教学内容重构和解构时力求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理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与企业发展相衔接,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与制图有关的其他国家标准,保证教材的先进性。
在基础知识部分适当降低制图理论要求,增加一些看图的内容,删除较难的图解,对内容和结构作进一步优化处理:将“轴测图”放在“组合体”之前,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概念。在机械制图篇中,完全打破原来知识构架,将原来的标准件和常用件章节分解在零件图和装配图模块中介绍,让同学们在工程实际图例中去理解标准件和常用件的一些常用标记和规定画法,零件图模块以绘制轴的零件图作为工作任务开头,同学们在做一做,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接受零件图中的相关知识点,再通过其他典型零件的绘制与识读巩固相关知识。装配图模块以测绘机用平口虎钳为工作任务开篇,导入装配图中的相关知识点,让同学们在测一测、画一画、听一听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二、合理设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和理、实比例,要进行合理分配,使实训项目更能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要注意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地融合后再来根据项目需要确定应知应会内容,而不是所有项目内容都要理实一体化。第二,对教学过程设计和教案要做足准备,教学过程要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好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及操作训练、能力考核等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第三,对教学要合理组织,进行理实一体化授课,班级人数不宜过多,一般在30人左右,并分为若干组,每组5-6个学生,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要均衡,每组最优秀者为组长,以先进带动后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标准中规定了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框架,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组织编排教学内容和过程:包含工作任务的提出,教师知识讲解、示范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检测评价、总结归纳。
机械制图的两大中心任务画图和看图,而画图和看图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使学生掌握由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返回空间(物体)的转化过程、转换关系及投影规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师应牢牢抓住“空→平”转化这条主线开始投影作图的第一课——三视图及其对应关系,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讲清投影等概念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三视图的形成和三视图投影规律这个重点,从而突出“三等对应关系中宽相等”和“六向方位中的前后位置”这个难点。
三、规范评价方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简单依靠一份试卷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考核,而是要从理论和操作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考核,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①学生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分(36%)
各小组长对每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组员的主动性、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进行评分。
②教师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分(24%)
教师对项目完成的质量,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分。
③教师对学习态度进行评分(10%)
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分。
④期末考试成绩(30%)
四、结束语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通过主动解决各项目中的问题,开发逻辑思维能力,挖掘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玲.工程制图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研究.理论探索,2015年2期.
[2]张孜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中的运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3月.
[3]金大鹰.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
[4]冯桂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科技信息,2012年33期.
作者简介:
单小容(1968.02-),女,汉族,湖北省洪湖市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