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武术的三次革命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tj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战争中走来的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的哺育之下,逐步由野蛮、血腥的搏杀格斗技术演变为文明的体育文化形态。体育属性的凸显,为告别冷兵器时代的武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然而,武术在体育化的征程上并非一路坦途,在建国后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经历了三次革命。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有强身健体、娱悦身心的体育运动方式。中国古代没有“体育”一词,武术便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主要体育活动内容之一;然而,不能据此而笼统地认为古代武术都是体育。武术的内容十分庞杂,它既是一个类的概念,又是一个集合概念。在冷兵器时代,武术虽主要服务于搏杀格斗,但也出现了“活动手足,惯勤肢体”的“套子武艺”和“花法武艺”;即使在当代,武术运动也不能涵盖武术的全部,武术还包括一些不具备体育属性的实用武术内容。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从实战搏杀的技击术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武术的体育化进程同样遵循了这一规律。譬如太极拳早期的发展,以提高实战能力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核心,但此后的太极拳家又提出了“详推此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发展方向,以至于今天提起太极拳,人们大多想到它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很难再与实战搏斗联系在一起。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武术告别了军阵厮杀的历史;另一方面,西方体育的输入,也冲击了武术在体育领域的发展空间。在“强国强种”、“救亡图存”的特殊年代,武术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色彩,成为抵抗西方体育的主力军。“土洋体育”的交锋,虽然未能改变民族传统体育失落的命运,但客观上却加速了武术的体育化进程。
  武术的体育属性,虽在近代已明确,但由于技击武术仍颇具影响,致使建国初期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各存己见,由此引发了有关武术本质属性问题的理论大讨论。在讨论中坚持武术“技击观”的人士被批评为“唯技击论”,这一批判使武术的性质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带来了武术在现代社会的首次革命,这次革命强化了武术的体育属性,使其在体育的坦途上焕发出新的青春。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对“唯技击论”的批判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促使了武术由注重实战搏杀的技击术向现代体育运动的转变,然而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时代,人们过多地强调了武术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共同本质——健身性;而忽略了武术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差异——技击性,致使武术“技击”对抗项目长期被排斥于武术概念之外,武术走上了“唯套路”的发展之路。
  对“唯技击论”的批判,强化了武术的体育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武术的发展走向,但同时也囿禁了人们的观念,使套路成为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范式。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类认识事物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规律。在人们认识到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共同的健身本质之后,便随之深入探寻武术不同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殊本质,即技击本质。
  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成为人们深入认识武术技击本质的催化剂,从而引发了现代武术运动的第二次革命——“技击”武术的复兴。在这次革命中,长期遭受禁锢的散打终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樊篱,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流离于民间的太极推手也受到高规格的礼遇。散打和太极推手历经磨砺之后,终于双双携手步入现代竞技体育的行列。
  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功法是套路、格斗运动之外,广为人们喜爱的武术核心运动形式之一。“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等拳谚,反映了武术功法的重要性。功法是提高技击能力,练就真功绝技的有效手段。通过武术锻炼获得的运动能力和专门技能所达到的水平称为“武术功力”。从历史角度说,武坛较技、比试,比较的都是功力。不仅民间较艺比试的是功力,作为国家选拔武职官员的武举考试,比试的也是功力。武术功法还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强身气功和一些传统健身方法,很多都是武术功法内容,或者由其演变而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武术挖掘整理过程中,举办的七届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最受人们欢迎的也是武术功法。然而,由于人们认识武术的局限,功法运动多年来被游离于武术概念之外。
  为丰富武术赛事,加快武术功法运动的体育化进程,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武术功法行家高手,对武术功力比赛的项目设置、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进行了充分论证、研究和试验。2004年11月,首届全国功力大赛在武术大师黄飞鸿和李小龙的故乡——广东佛山登台亮相,武术功法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让世人目睹了中华武术的真功实力。此后,在深圳与河南郑州又相继举办了两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这一新兴赛事的举办打破了武术以套路和散打为主的竞赛格局,使多年来流传于民间的武术功法运动拂去了神秘的色彩,登上了现代体育竞技的大舞台,拓展了武术竞赛领域,对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们对武术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渐进的过程。现代武术的第一次革命强化了武术的体育属性,但对“唯技击论”的批判,造成了武术唯套路的片面;第二次革命带来了“技击”武术的复兴,使套路与对抗运动并行发展;第三次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此次革命也必将影响人们对武术的认识,让我们期待着武术走进新的时代。
  (责编:田文波)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无创通气的失败原因。方法时本院6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低氧血症不能纠正37
文章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8年有关高中地理教研的期刊和学术论文进行检索,并利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地理教育专业研究生和中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京津冀一体化都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区域发展问题,并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
武术各拳种流派中都有一些基本的练习方法,称之为武术功法。  武术功法锻炼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超常武术技能。技能的展现有两种形式,一是实战格斗中的技击运用能力,二是套路演练中的技击表现能力。基于功法锻炼服务于套路和格斗的关系,功法运动长期被分解于套路和格斗运动之中。  事实上,武术功法是率先自成体系的武术运动形式。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天台紫凝道人所撰的《易筋经》,强调内壮与外壮统一,追求通过内外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是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基础。武术概念对武术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武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充内涵与发展自身的内容。因此,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与概念界定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武术萌生于原始人类的生产、社会和宗教活动。在狩猎、战争和祭祀过程中,人们将一些有效的攻防格斗技术进行总结、传授和演练,由本能的自卫活动跃迁为有意识的技
<正> 一年一度,又快到九九重阳节了.借此机会,我们特请了北京华都饭店的特级宴会设计师牟辉芳先生撰写了一篇节日菜谱(十人用),献给全国的老年朋友,并祝老年朋友们节日愉快,
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全球经济遭受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大破坏,疾速进入衰退,欧美经济二季度萎缩程度可能创一个半世纪以来的纪录。遭受重创的经济进而剧烈冲击本来就
新加坡自1965年以来快速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被誉为"亚洲奇迹"。本文通过对新加坡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监管、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梳理发现,新加坡自由港金融服务的建设
本文立足于市政污水处理行业,探讨BOT模式下,资产属性、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税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科创板新股网下申购政策调整,网下打新收益有所增强,市场参与热度也持续提升。本文通过梳理科创板新股申购政策,测算C类机构投资者科创板打新收益,研究其参与该类业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