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皓月离人多泪:论姜夔的恋情词(四)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h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姜夔的恋情词主要指合肥情词,因受南宋社会环境及其个人性格因素影响,其恋情词具有深情真挚、含蕴悠长、清空雅致的特点,他的词学创作也在南宋词坛“雅化”道路上占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姜夔;恋情词;淡雅
  南宋末年雅词大家兼词论家张炎在《词源》卷下中总结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此清空质实之说。[1]”姜白石词归为“风雅词派”自然在他的恋情词中同样蕴含着一股清空雅致之气。
  一、颜色陡转物是人非——淡雅之美
  姜白石在其恋情词的创作中,加入多种颜色事物意象的描写,创造出凄冷、幽怨、清空的艺术境界。姜夔诗取法于江西诗派,又独辟蹊径。其诗气格清奇,得力江西;意境隽淡,本于襟抱;韵致深美,发乎才情。姜夔作词亦能融入江西派诗法,以江西诗派清劲瘦硬之健笔,来改造晚唐以来温韦、柳、周靡曼软媚之词,邃创造出一种清劲、拗折、隽淡、峭拔之境界,为词中所未有者[2]。张炎《词源》认为“清空则古雅峭拔”[3]并欲以白石骚雅之句润色清真词之“软媚”,欣赏的就是白石词之清劲笔法。“骚雅”是内质,“清劲”是外在风格表现,二者互为表里。沈义父《乐府指迷》说:“姜白石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3]此语虽简却一语中的。
  以姜白石《暗香》为例: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的、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予路遥,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憶,常记曾携手处,千树厌、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2]。
  张炎《词源》说:“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3]。”首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新旧对比,怀古伤今,奠定唯美情感基调,想起“梅边吹笛”之人,当初月下赏梅,温馨甜蜜,现如今“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在已不是往日繁盛热闹场景。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南渡以后,国势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不独《暗香》、《疏影》二章,发二帝之忧愤,伤在位之无人也。特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人自不察耳[5]。”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说:“词虽咏梅而非敷衍梅花故事,蓋寄身世之感于梅花,故其辞虽不离梅花而又不黏着梅。”“以昔盛今衰作结,仍归到梅花。此种写法,在技术上,似咏梅而实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花有关,用意空灵”如此好词,当然使得范成大“把玩不已[6]。”
  这首词在“颜色”运用上的巧妙,由清冷的月色引入,回忆两人共赏淡红色的红梅,再到玉人的些许清凉寒意,绿竹的清俊矗立,夜雪初霁的安静祥和,翠尊流泪红梅苦忆,看遍千树的喧哗重归西湖的孤寂,这些独特颜色的浸润,仿佛映衬着诗人复杂心理活动的波澜起伏,由平静的回忆,到似火似风似雷似雨般的纠葛挣扎之后,又重回到平静,有如冬日西湖的湖面一般静谧。把对思念佳人之情与赞叹梅花的绝美之情结合在一起,书写了白石的怜香惜玉之情,每一层看似转折,实则为一层递进,把爱梅与爱美人的描写同步进行,梅花因美人而增色,美人因梅花而添彩,淡雅清新,很好的展现了梅花高洁的品格与优美的姿态。
  再如白石恋情词《淡黄柳》:
  空城吹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诗人客居合肥,这里正是思念的女子所生活过的地方。但是,经过战争的摧残之后,满目的荒凉之景,空寂的城里“吹角垂杨陌”,“依依可怜”,只有街边夹道的柳树,还留恋着故人的目光。沈祖芬的《宋词赏析》说:“首二句,巷陌凄凉,‘马上’句,晓寒客况。‘看尽’两句,杨柳虽如旧识,而地异情殊。换头正面点出了客怀。客怀难遣,况明朝又值寒食,唯有强欢自解耳[7]。”“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无人回应燕子的提问,一池碧水,默默无语,听觉、视觉、触觉的交错融合,用语清新质朴,烘托出春尽之哀伤,无形中,将全词升华到了一个清冷、淡雅境界。
  姜白石善于运用颜色塑造恋情词的清空境界,其一是,清冷色调直接渗入,描绘出清空、峭拔、冷隽的淡雅境界;如“月色”、“香冷”、“春风、“夜雪”、“翠尊”、“西湖”、“青灯”等这些直接给人以浓浓寒意的意象,表达词人心中的孤寂。“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颜色[4]”(《霓裳中序第一》)“人绕湘告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4]”(《小重山令》)“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4]”(《踏莎行》)。其二是,选用看似绚丽繁华的颜色,反衬出隽淡、野云孤飞的淡雅境界。如“暗黄”、“鹅黄嫩绿”、“蛾绿”、“池碧”、“红衣”等这些颜色对比强烈,能够瞬间引起阅读者的视觉反应,如“春渐远,汀州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4]”(《琵琶仙》)“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旧相识[4]”(《淡黄柳》)“怕梨花落了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4]”(《淡黄柳》)“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4]”(《长亭怨慢》)但在词人眼里,这些都是“旧相识”,正是这些“新鲜”的颜色与词人口中的“旧相识”形成对比,引起心理上的反差作用,營造出清空、淡雅的艺术审美境界。
  二、结语
  碧水青山之间,注满了太多白石思念的泪水,生活在南宋的姜白石,终身以布衣行走江湖。他用清空的笔调抒写心迹,托物喻志,借助自然无情之物来表达心中爱恋之情,将爱情书写的如此淡雅,从而,创造出凄冷、幽怨、清空的恋情境界。
  参考文献:
  [1]张炎.词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2]诸葛忆兵.白石词“清空骚雅”辩说[J].福建: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9.
  [3]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姜夔.姜白石词编年笺校[M].夏承焘,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沈祖棻.宋词赏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8.
  作者简介:金振宇(199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的音乐是多样的、多彩的,它冲破了古典音乐以及浪漫主义音乐中条条框框的束缚,调性变得不是那么的重要,各种音乐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新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简约主义、序列主义、电子音乐等等,十二音音乐创作技术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塞缪尔·巴伯的《钢琴奏鸣曲》是美国钢琴奏鸣曲的经典之作,巴伯在他的这首作品作巧妙的运用了十二音音乐创作技术,成为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也是后人学习和参考的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学生的活力,促进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为各级学生创造了一个获得成功经验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了全体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目的。虽然分层次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但也有许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新的教学理念的成熟和发展还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反复考验。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
期刊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部分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技术型院校。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科和专业建设,都必须与市场经济需求相匹配,市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作者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知、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探讨更适合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一、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认知  应用技
期刊
摘 要:掌握学习理论是新课改的三大基础理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思想便是“为了掌握而教”。本文从当前初中教师教学理论学习的必要性、掌握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应用掌握学习理论时的注意问题三个角度出发加以探讨。  关键词:掌握学习理论;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自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私学教育,紧随其后的必然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可以说是无缝不钻,处于封闭的游牧社会也渐渐被卷进这场变革之中,可以说如今新疆的游牧社会正处于一种转型当中,其文化体系受到了全球化的冲击,然而新的社会文化模式并没有被完全建构,新疆游牧社会的现状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交杂,过去与现在冲突的局面。  关键词:游牧社会;变迁;定居  一、新疆游牧社会面临的新局面——转型与调适  作为农业,按照费孝通的话来说,就是固定在
期刊
摘 要:数学建模作为一种基于数学逻辑和语言建立的数学模型,用于处理实际生活中各个领域需要定性或定量解决的各类问题。随着现代经济领域金融事业的持续发展,其金融分析也开始向定性定量分析的方向转变,就此,数学建模思想在金融领域分析中也日渐占据重要地位。可见,数学建模思维逐渐成为金融分析领域不可或缺的存在。本文便在明确数学建模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领域分析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金融领域分
期刊
摘 要:“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感,大都离不开画境与诗境的融合,写意写的无非是诗意而己。本文略谈了中国山水画的诗性追求,提出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以诗情入画,根源在于画作者的内心、载体则为绘画技巧的运用,中国山水画的诗画融合可为人们展现无穷“诗情画意”,领略诗意的情感与韵味。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诗画融合;以诗入画;笔墨;诗情画意  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是世界艺术史上
期刊
摘 要:中国文化至关重要的三著作:《周易》、《老子》、《论语》,这三本著作分别代表了易文化、道文化、儒文化。这三支文化既异彩纷呈,又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相互融合吸收,汇聚成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某种程度上这三本著作可以代表传统文化之精神取向,谈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离不开这三本著作里蕴含的本源精神。  关键词:《周易》;《老子》;《论语》;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  一、探讨《周易》、《老子》、《论语》在传
期刊
摘 要:中国美术的发展史中,“水墨”与“丹青”一直为传统绘画中的两条脉络,由于唐宋之后的文人画的发展,影响了色彩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传统山水画追求“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的“超逸”境界,从而对颜色的运用和挖掘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比山水画和风景画的差异,来看山水画色彩的发展脉络,并认识色彩的功用,希望能对山水画色彩的发展有更好的启示。  关键词:色彩;山水画;风景画  一、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差异  
期刊
摘 要:幸福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伦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康德站在感性与理性二分的立场上,认为德性的目的在于配享幸福,而德福的统一就是完满的至善,其以三大悬设为条件,而“德福一致”的实现则只有在彼岸世界才可能。通过梳理康德关于道德与幸福关系的观点,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二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道德;幸福;“德福一致”  一、康德关于道德与幸福的基本观点  首先,康德认为道德与幸福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