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姜夔的恋情词主要指合肥情词,因受南宋社会环境及其个人性格因素影响,其恋情词具有深情真挚、含蕴悠长、清空雅致的特点,他的词学创作也在南宋词坛“雅化”道路上占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姜夔;恋情词;淡雅
南宋末年雅词大家兼词论家张炎在《词源》卷下中总结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此清空质实之说。[1]”姜白石词归为“风雅词派”自然在他的恋情词中同样蕴含着一股清空雅致之气。
一、颜色陡转物是人非——淡雅之美
姜白石在其恋情词的创作中,加入多种颜色事物意象的描写,创造出凄冷、幽怨、清空的艺术境界。姜夔诗取法于江西诗派,又独辟蹊径。其诗气格清奇,得力江西;意境隽淡,本于襟抱;韵致深美,发乎才情。姜夔作词亦能融入江西派诗法,以江西诗派清劲瘦硬之健笔,来改造晚唐以来温韦、柳、周靡曼软媚之词,邃创造出一种清劲、拗折、隽淡、峭拔之境界,为词中所未有者[2]。张炎《词源》认为“清空则古雅峭拔”[3]并欲以白石骚雅之句润色清真词之“软媚”,欣赏的就是白石词之清劲笔法。“骚雅”是内质,“清劲”是外在风格表现,二者互为表里。沈义父《乐府指迷》说:“姜白石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3]此语虽简却一语中的。
以姜白石《暗香》为例: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的、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予路遥,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憶,常记曾携手处,千树厌、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2]。
张炎《词源》说:“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3]。”首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新旧对比,怀古伤今,奠定唯美情感基调,想起“梅边吹笛”之人,当初月下赏梅,温馨甜蜜,现如今“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在已不是往日繁盛热闹场景。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南渡以后,国势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不独《暗香》、《疏影》二章,发二帝之忧愤,伤在位之无人也。特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人自不察耳[5]。”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说:“词虽咏梅而非敷衍梅花故事,蓋寄身世之感于梅花,故其辞虽不离梅花而又不黏着梅。”“以昔盛今衰作结,仍归到梅花。此种写法,在技术上,似咏梅而实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花有关,用意空灵”如此好词,当然使得范成大“把玩不已[6]。”
这首词在“颜色”运用上的巧妙,由清冷的月色引入,回忆两人共赏淡红色的红梅,再到玉人的些许清凉寒意,绿竹的清俊矗立,夜雪初霁的安静祥和,翠尊流泪红梅苦忆,看遍千树的喧哗重归西湖的孤寂,这些独特颜色的浸润,仿佛映衬着诗人复杂心理活动的波澜起伏,由平静的回忆,到似火似风似雷似雨般的纠葛挣扎之后,又重回到平静,有如冬日西湖的湖面一般静谧。把对思念佳人之情与赞叹梅花的绝美之情结合在一起,书写了白石的怜香惜玉之情,每一层看似转折,实则为一层递进,把爱梅与爱美人的描写同步进行,梅花因美人而增色,美人因梅花而添彩,淡雅清新,很好的展现了梅花高洁的品格与优美的姿态。
再如白石恋情词《淡黄柳》:
空城吹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诗人客居合肥,这里正是思念的女子所生活过的地方。但是,经过战争的摧残之后,满目的荒凉之景,空寂的城里“吹角垂杨陌”,“依依可怜”,只有街边夹道的柳树,还留恋着故人的目光。沈祖芬的《宋词赏析》说:“首二句,巷陌凄凉,‘马上’句,晓寒客况。‘看尽’两句,杨柳虽如旧识,而地异情殊。换头正面点出了客怀。客怀难遣,况明朝又值寒食,唯有强欢自解耳[7]。”“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无人回应燕子的提问,一池碧水,默默无语,听觉、视觉、触觉的交错融合,用语清新质朴,烘托出春尽之哀伤,无形中,将全词升华到了一个清冷、淡雅境界。
姜白石善于运用颜色塑造恋情词的清空境界,其一是,清冷色调直接渗入,描绘出清空、峭拔、冷隽的淡雅境界;如“月色”、“香冷”、“春风、“夜雪”、“翠尊”、“西湖”、“青灯”等这些直接给人以浓浓寒意的意象,表达词人心中的孤寂。“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颜色[4]”(《霓裳中序第一》)“人绕湘告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4]”(《小重山令》)“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4]”(《踏莎行》)。其二是,选用看似绚丽繁华的颜色,反衬出隽淡、野云孤飞的淡雅境界。如“暗黄”、“鹅黄嫩绿”、“蛾绿”、“池碧”、“红衣”等这些颜色对比强烈,能够瞬间引起阅读者的视觉反应,如“春渐远,汀州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4]”(《琵琶仙》)“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旧相识[4]”(《淡黄柳》)“怕梨花落了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4]”(《淡黄柳》)“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4]”(《长亭怨慢》)但在词人眼里,这些都是“旧相识”,正是这些“新鲜”的颜色与词人口中的“旧相识”形成对比,引起心理上的反差作用,營造出清空、淡雅的艺术审美境界。
二、结语
碧水青山之间,注满了太多白石思念的泪水,生活在南宋的姜白石,终身以布衣行走江湖。他用清空的笔调抒写心迹,托物喻志,借助自然无情之物来表达心中爱恋之情,将爱情书写的如此淡雅,从而,创造出凄冷、幽怨、清空的恋情境界。
参考文献:
[1]张炎.词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2]诸葛忆兵.白石词“清空骚雅”辩说[J].福建: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9.
[3]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姜夔.姜白石词编年笺校[M].夏承焘,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沈祖棻.宋词赏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8.
作者简介:金振宇(199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关键词:姜夔;恋情词;淡雅
南宋末年雅词大家兼词论家张炎在《词源》卷下中总结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此清空质实之说。[1]”姜白石词归为“风雅词派”自然在他的恋情词中同样蕴含着一股清空雅致之气。
一、颜色陡转物是人非——淡雅之美
姜白石在其恋情词的创作中,加入多种颜色事物意象的描写,创造出凄冷、幽怨、清空的艺术境界。姜夔诗取法于江西诗派,又独辟蹊径。其诗气格清奇,得力江西;意境隽淡,本于襟抱;韵致深美,发乎才情。姜夔作词亦能融入江西派诗法,以江西诗派清劲瘦硬之健笔,来改造晚唐以来温韦、柳、周靡曼软媚之词,邃创造出一种清劲、拗折、隽淡、峭拔之境界,为词中所未有者[2]。张炎《词源》认为“清空则古雅峭拔”[3]并欲以白石骚雅之句润色清真词之“软媚”,欣赏的就是白石词之清劲笔法。“骚雅”是内质,“清劲”是外在风格表现,二者互为表里。沈义父《乐府指迷》说:“姜白石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3]此语虽简却一语中的。
以姜白石《暗香》为例: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的、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予路遥,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憶,常记曾携手处,千树厌、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2]。
张炎《词源》说:“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3]。”首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新旧对比,怀古伤今,奠定唯美情感基调,想起“梅边吹笛”之人,当初月下赏梅,温馨甜蜜,现如今“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在已不是往日繁盛热闹场景。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南渡以后,国势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不独《暗香》、《疏影》二章,发二帝之忧愤,伤在位之无人也。特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人自不察耳[5]。”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说:“词虽咏梅而非敷衍梅花故事,蓋寄身世之感于梅花,故其辞虽不离梅花而又不黏着梅。”“以昔盛今衰作结,仍归到梅花。此种写法,在技术上,似咏梅而实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花有关,用意空灵”如此好词,当然使得范成大“把玩不已[6]。”
这首词在“颜色”运用上的巧妙,由清冷的月色引入,回忆两人共赏淡红色的红梅,再到玉人的些许清凉寒意,绿竹的清俊矗立,夜雪初霁的安静祥和,翠尊流泪红梅苦忆,看遍千树的喧哗重归西湖的孤寂,这些独特颜色的浸润,仿佛映衬着诗人复杂心理活动的波澜起伏,由平静的回忆,到似火似风似雷似雨般的纠葛挣扎之后,又重回到平静,有如冬日西湖的湖面一般静谧。把对思念佳人之情与赞叹梅花的绝美之情结合在一起,书写了白石的怜香惜玉之情,每一层看似转折,实则为一层递进,把爱梅与爱美人的描写同步进行,梅花因美人而增色,美人因梅花而添彩,淡雅清新,很好的展现了梅花高洁的品格与优美的姿态。
再如白石恋情词《淡黄柳》:
空城吹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诗人客居合肥,这里正是思念的女子所生活过的地方。但是,经过战争的摧残之后,满目的荒凉之景,空寂的城里“吹角垂杨陌”,“依依可怜”,只有街边夹道的柳树,还留恋着故人的目光。沈祖芬的《宋词赏析》说:“首二句,巷陌凄凉,‘马上’句,晓寒客况。‘看尽’两句,杨柳虽如旧识,而地异情殊。换头正面点出了客怀。客怀难遣,况明朝又值寒食,唯有强欢自解耳[7]。”“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无人回应燕子的提问,一池碧水,默默无语,听觉、视觉、触觉的交错融合,用语清新质朴,烘托出春尽之哀伤,无形中,将全词升华到了一个清冷、淡雅境界。
姜白石善于运用颜色塑造恋情词的清空境界,其一是,清冷色调直接渗入,描绘出清空、峭拔、冷隽的淡雅境界;如“月色”、“香冷”、“春风、“夜雪”、“翠尊”、“西湖”、“青灯”等这些直接给人以浓浓寒意的意象,表达词人心中的孤寂。“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颜色[4]”(《霓裳中序第一》)“人绕湘告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4]”(《小重山令》)“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4]”(《踏莎行》)。其二是,选用看似绚丽繁华的颜色,反衬出隽淡、野云孤飞的淡雅境界。如“暗黄”、“鹅黄嫩绿”、“蛾绿”、“池碧”、“红衣”等这些颜色对比强烈,能够瞬间引起阅读者的视觉反应,如“春渐远,汀州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4]”(《琵琶仙》)“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旧相识[4]”(《淡黄柳》)“怕梨花落了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4]”(《淡黄柳》)“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4]”(《长亭怨慢》)但在词人眼里,这些都是“旧相识”,正是这些“新鲜”的颜色与词人口中的“旧相识”形成对比,引起心理上的反差作用,營造出清空、淡雅的艺术审美境界。
二、结语
碧水青山之间,注满了太多白石思念的泪水,生活在南宋的姜白石,终身以布衣行走江湖。他用清空的笔调抒写心迹,托物喻志,借助自然无情之物来表达心中爱恋之情,将爱情书写的如此淡雅,从而,创造出凄冷、幽怨、清空的恋情境界。
参考文献:
[1]张炎.词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2]诸葛忆兵.白石词“清空骚雅”辩说[J].福建: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9.
[3]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姜夔.姜白石词编年笺校[M].夏承焘,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沈祖棻.宋词赏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8.
作者简介:金振宇(199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