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师生;情感交流;学业成绩
〔中图分类号〕 G62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B)—0010—01
一、影响师生情感交流的因素
1.教师的言语行为同样的知识内容,教师绘声绘色、由浅入深地娓娓道来,在诙谐幽默、抑扬顿挫的讲授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听得津津有味,师生情感交流热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就好;相反,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将上课视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无味,造成“教”与“学”脱节,师生缺乏情感交流,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就低。
2.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教师步入课堂,还未开口讲话,师生间就已经开始情感交流,教师或热情开朗,或沉稳练达,或淡然冷漠,都会在互见的瞬间定位,并由此使学生产生喜欢或排斥教师的情感倾向。一般来说,喜欢教师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乐学、愿学,学业成绩高;相反,不喜欢教师的学生,上课精神涣散,懒于回答问题,对教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业成绩就低。
3.教师对学生的教养方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为一对多的关系,教师处主导、领导地位,教师不同的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西方研究者安德森认为,“师生交互行为分两类:一类为控制型,是命令、威胁、提醒与责罚;一类为统合型,是同意、赞赏、接受与有效协助等。前者使学生焦虑、压抑、困惑、惧怕,后者使学生轻松、愉快,愿意自觉、自愿地解决问题,为团体贡献力量。”
4.班集体士气班集体士气是指班集体的整体精神风貌及所表现出来的学风、班风。若班集体学习士气高,学生听课情绪就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受到鼓舞,讲授情绪随之高涨;反之,上课提问无人回答,教师“教”的热情激不起学生的积极响应,淡然冷漠的听课情绪会大大降低教师的授课热情,学生整体成绩当然就低。
二、如何培养良好师生关系,促进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尚的师德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典范。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意志坚强、心胸宽广、为人豁达、乐于助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掌握课堂教学艺术,善于巧妙、灵活地化解课堂上的违纪现象和突发事件,防止课堂上义气用事和粗暴地对待学生,心境平和地体现“知情统一”的课堂教学核心。
——用真诚的爱去感染学生教师必须明白知识的传授是与情感的投入分不开的,教师必须坚持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努力在师生间形成一种民主氛围,使学生愿意“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是对成绩不佳的学生,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作全面的了解,对个别失去家庭温暖、性格行为怪异的学生,要经常同他们交流谈心,在课堂上多提问,口头上多表扬,甚至在社会活动中多给他们压任务,并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指导他们,以真诚的爱来开启他们的心扉,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产生奋发向上的内驱力。教师只有时刻把学生挂在心头,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丢开“教师爷”的架子,经常亲近学生,才能把师生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教师的“感召”作用在学生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逐渐克服恐惧、自卑等心理。
——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热切期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表情、目光、体态、语言和语气等集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课堂情景中,若教师面带微笑、目光温和、语言饱含爱意与鼓励,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就会努力勤奋地学习,不辜负老师的信任和期望,这样可以使“差生”变“优生”,正好体现了心理学上的“期望心理”;若教师面无表情、口气生硬、态度冷漠,学生就会感到灰心丧气和悲观失望,认为老师对自己没有期望,学不学老师都无所谓,自尊心受到伤害,情感上排斥老师,行为上厌恶、逃避学习,导致学业成绩不佳。
〔中图分类号〕 G62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B)—0010—01
一、影响师生情感交流的因素
1.教师的言语行为同样的知识内容,教师绘声绘色、由浅入深地娓娓道来,在诙谐幽默、抑扬顿挫的讲授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听得津津有味,师生情感交流热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就好;相反,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将上课视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无味,造成“教”与“学”脱节,师生缺乏情感交流,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就低。
2.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教师步入课堂,还未开口讲话,师生间就已经开始情感交流,教师或热情开朗,或沉稳练达,或淡然冷漠,都会在互见的瞬间定位,并由此使学生产生喜欢或排斥教师的情感倾向。一般来说,喜欢教师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乐学、愿学,学业成绩高;相反,不喜欢教师的学生,上课精神涣散,懒于回答问题,对教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业成绩就低。
3.教师对学生的教养方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为一对多的关系,教师处主导、领导地位,教师不同的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西方研究者安德森认为,“师生交互行为分两类:一类为控制型,是命令、威胁、提醒与责罚;一类为统合型,是同意、赞赏、接受与有效协助等。前者使学生焦虑、压抑、困惑、惧怕,后者使学生轻松、愉快,愿意自觉、自愿地解决问题,为团体贡献力量。”
4.班集体士气班集体士气是指班集体的整体精神风貌及所表现出来的学风、班风。若班集体学习士气高,学生听课情绪就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受到鼓舞,讲授情绪随之高涨;反之,上课提问无人回答,教师“教”的热情激不起学生的积极响应,淡然冷漠的听课情绪会大大降低教师的授课热情,学生整体成绩当然就低。
二、如何培养良好师生关系,促进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尚的师德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典范。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意志坚强、心胸宽广、为人豁达、乐于助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掌握课堂教学艺术,善于巧妙、灵活地化解课堂上的违纪现象和突发事件,防止课堂上义气用事和粗暴地对待学生,心境平和地体现“知情统一”的课堂教学核心。
——用真诚的爱去感染学生教师必须明白知识的传授是与情感的投入分不开的,教师必须坚持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努力在师生间形成一种民主氛围,使学生愿意“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是对成绩不佳的学生,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作全面的了解,对个别失去家庭温暖、性格行为怪异的学生,要经常同他们交流谈心,在课堂上多提问,口头上多表扬,甚至在社会活动中多给他们压任务,并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指导他们,以真诚的爱来开启他们的心扉,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产生奋发向上的内驱力。教师只有时刻把学生挂在心头,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丢开“教师爷”的架子,经常亲近学生,才能把师生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教师的“感召”作用在学生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逐渐克服恐惧、自卑等心理。
——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热切期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表情、目光、体态、语言和语气等集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课堂情景中,若教师面带微笑、目光温和、语言饱含爱意与鼓励,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就会努力勤奋地学习,不辜负老师的信任和期望,这样可以使“差生”变“优生”,正好体现了心理学上的“期望心理”;若教师面无表情、口气生硬、态度冷漠,学生就会感到灰心丧气和悲观失望,认为老师对自己没有期望,学不学老师都无所谓,自尊心受到伤害,情感上排斥老师,行为上厌恶、逃避学习,导致学业成绩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