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历届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3月4日,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期间,《民生周刊》记者就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
不能说转基因技术是阴谋
民生周刊: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疑,对此您怎么看?
牛盾:这种关注和质疑我认为是正常的,对于政府和研发工作者来说只会变成动力和责任。安全是第一位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以安全為准绳。
民生周刊:如何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牛盾:转基因食品研发过程中,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风险评估,经过严格评审后,国家层面通过评审并颁发证书,如果要进行生产,还要进行种子实验、区域实验等,全部完成才能上市。
这项技术产品的应用开发对生态环境是否安全,对人体健康是否安全,能否保证代际遗传安全,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都能够保证安全,这是我们的底线,也是我们的准则。
民生周刊:为什么要研发转基因食品,初衷是什么?
牛盾:全世界人口已达70亿,预计到2050年增加至90亿,全球的粮食生产能力目前在20亿吨左右,以70亿人口计算,全世界人均每年消费粮食300公斤,这还只是一个中低水平。这些粮食不仅要食用,还要转化为工业品、药品、化妆品等等。研发这项技术,一是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如何让中国或者世界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二是要解决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因为现代农业,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躲不开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
民生周刊:关于转基因阴谋论,您的观点是什么?
牛盾:不能说转基因技术就是危害,就是个阴谋,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两面性,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有利,用不好也可能出现负面影响,这就要看如何把控。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技创新能力,三要重视投入,最后就是全社会要有一个理性的态度。
即使是诺贝尔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美好愿望,会被用于武器、炸弹,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止这种负面结果的发生,必须进行最严格的评估,最严格的测试。
民生周刊:对于那些没有转基因标识却流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该如何加强监管?
牛盾: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对于这种违法现象,必须依法追究责任,依法处置。与社会现象的产生相比,这些往往是滞后的。新生事物出现以后,再去研究如何标准化,如何规范化,这是个规律。社会实践最先提出问题,然后我们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肯定要答复,就是要规范管理,违法的要依法追责,在这一点上,政府和城乡居民是一致的。
民生周刊: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有哪些?
牛盾:市场上,有两种农产品是转基因的,一个是转基因大豆油,还有一个是转基因抗病毒的番木瓜,其他没有太多选择。
民生周刊:作为消费者,您会买转基因食品吗?
牛盾:目前,转基因大豆油是安全的,至于选择权是个性化的。比如,色拉油的口味很重要,黑龙江的非转基因大豆,是全世界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而阿根廷的大豆,是全世界含油量最高的,就看你的口味和偏好了。只要有安检评价证书的,第一,可以吃没风险;第二,我在吃;第三,我想买什么,家庭有分工,我哪负责这事啊!
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是终极目标
民生周刊:对于民众去日本买高价大米的现象,您怎么看?
牛盾:去日本买高价大米,这是一个消费嗜好。日本的越光大米,市价每公斤100多元人民币,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这种消费不是大众行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穷家富路”,出去一趟要体面,回来也要给亲朋好友有所表示。购买一些原产地特色农产品,主要是出于这种考虑,不必提升到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高度来讨论。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不会选择日本大米。
民生周刊:洋奶粉在中国的销量一直居高,出国代购洋奶粉也屡见不鲜,您认为原因何在?
牛盾: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奶业影响很深,民族奶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消费者信心恢复太难,需要时间。
国产奶和洋奶生产过程、质量差别不大,只是生产过程采用的标准不同,中国对婴儿奶粉按照严格药品标准管理,奶粉生产过程一旦出现问题,对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一些洋奶粉也存在风险,并非绝对安全,这是世界性的食品安全问题。
民生周刊:如何加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
牛盾: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是终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田间的,有大气、土壤,还有农业投入品;农业的,有化肥、农药,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尤其是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主要是化肥、农药、兽药,不要走偏了。要科学使用,不要滥用,也不能不用。
民生周刊:据了解,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是否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令人担忧?
牛盾:我们要保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95%以上立足国内生产和供给,5%左右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可以进口。目前,并没有超过5%。进口粮食的份额只占粮食消费总量的百分之三点多。
进口的数量并没有超过控制数。进口数量多,这是大国效应。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数量,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总产量都是世界第一。
民生周刊:那么,我们进口粮食做什么?
牛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口粮曾经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饲料粮。目前,中国人的肉食量增加,饲料粮变为第一,所以,需要进口一些饲料,还要进口一些传统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和一些小众群体需要的品种。
农业补贴被侵吞令人气愤
民生周刊:对于出现的农业补贴被侵吞或挪用的现象,您怎么看?
牛盾:对此我很气愤。随着国力增强,对农业的补贴也在逐步增加,2006年取消农业税,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种植粮食进行补贴,包括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燃油补贴、农业机械化购置补贴等等。这是一项中央的惠农政策,是按照国际通则,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必须借鉴和实施的好政策。不但要坚持,而且要加强。 农业补贴发放过程出现偏差,出现贪污腐败,客观来看,不仅仅是农业,当政策和制度设计不完善的时候,都会出现寻租现象。中央和地方财政给农民发放补贴,来之不易,动这些钱是道德缺失。
民生周刊:在农业补贴的发放过程中,如何避免利益寻租?
牛盾:检查机制存在的漏洞,然后完善。总会有这样的人,贪得无厌,不遵守法律的底线就要绳之以法。中央和地方的态度很明确,只要出现,处置很快,力度很大。
需要建立制度,加强监督。农业部与中纪委和地方的农业厅局联手形成工作网络,加强监督和管理。只要达成共识,我们信心满满,我们看到中央的决心,“老虎”“苍蝇”一起打,没有“铁帽子王”,一定要让这个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农业应转方式调结构
民生周刊: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在网上引起热议,对于个别农村出现的撂荒现象,您怎么看?
牛盾:一些新农村的发展,出现跟不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出现撂荒的现象,这是转型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现象。在调整过程中,我国东西部差异很大,这与自然资源、经济实力等有关。新农村发展,最关键的几个因素,第一是政策的创建和设定,第二是政策的关注,第三是投入。出现这种现象恰恰反映了对于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做得还不够。
民生周刊:在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牛盾:在新常态下,农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转方式调结构,从小农经济的传统农业,转为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第二,转变方式调结构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创新驱动。创新不是科学技术的专利,创新驱动还要体现在农村经济经营主体的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等,做好这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民生周刊:您认为,什么样的结构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牛盾:结构是最重要的,只有合理的结构才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结构调整的最佳状态,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结构的调整,有几个指标,第一,用最好的品种;第二,最好的机械化;第三,最好的农业投入品;第四,科学化、现代化。在这个基础上,农业的发展,第一,要與市场信息对称;第二,标准化;第三,信息化;第四,市场化。如果能够调整到这样的结构,我认为是最理想的,而且是有中国特色的。 (实习生李菁对本文有贡献)
不能说转基因技术是阴谋
民生周刊: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疑,对此您怎么看?
牛盾:这种关注和质疑我认为是正常的,对于政府和研发工作者来说只会变成动力和责任。安全是第一位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以安全為准绳。
民生周刊:如何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牛盾:转基因食品研发过程中,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风险评估,经过严格评审后,国家层面通过评审并颁发证书,如果要进行生产,还要进行种子实验、区域实验等,全部完成才能上市。
这项技术产品的应用开发对生态环境是否安全,对人体健康是否安全,能否保证代际遗传安全,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都能够保证安全,这是我们的底线,也是我们的准则。
民生周刊:为什么要研发转基因食品,初衷是什么?
牛盾:全世界人口已达70亿,预计到2050年增加至90亿,全球的粮食生产能力目前在20亿吨左右,以70亿人口计算,全世界人均每年消费粮食300公斤,这还只是一个中低水平。这些粮食不仅要食用,还要转化为工业品、药品、化妆品等等。研发这项技术,一是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如何让中国或者世界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二是要解决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因为现代农业,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躲不开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
民生周刊:关于转基因阴谋论,您的观点是什么?
牛盾:不能说转基因技术就是危害,就是个阴谋,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两面性,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有利,用不好也可能出现负面影响,这就要看如何把控。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技创新能力,三要重视投入,最后就是全社会要有一个理性的态度。
即使是诺贝尔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美好愿望,会被用于武器、炸弹,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止这种负面结果的发生,必须进行最严格的评估,最严格的测试。
民生周刊:对于那些没有转基因标识却流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该如何加强监管?
牛盾: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对于这种违法现象,必须依法追究责任,依法处置。与社会现象的产生相比,这些往往是滞后的。新生事物出现以后,再去研究如何标准化,如何规范化,这是个规律。社会实践最先提出问题,然后我们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肯定要答复,就是要规范管理,违法的要依法追责,在这一点上,政府和城乡居民是一致的。
民生周刊: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有哪些?
牛盾:市场上,有两种农产品是转基因的,一个是转基因大豆油,还有一个是转基因抗病毒的番木瓜,其他没有太多选择。
民生周刊:作为消费者,您会买转基因食品吗?
牛盾:目前,转基因大豆油是安全的,至于选择权是个性化的。比如,色拉油的口味很重要,黑龙江的非转基因大豆,是全世界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而阿根廷的大豆,是全世界含油量最高的,就看你的口味和偏好了。只要有安检评价证书的,第一,可以吃没风险;第二,我在吃;第三,我想买什么,家庭有分工,我哪负责这事啊!
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是终极目标
民生周刊:对于民众去日本买高价大米的现象,您怎么看?
牛盾:去日本买高价大米,这是一个消费嗜好。日本的越光大米,市价每公斤100多元人民币,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这种消费不是大众行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穷家富路”,出去一趟要体面,回来也要给亲朋好友有所表示。购买一些原产地特色农产品,主要是出于这种考虑,不必提升到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高度来讨论。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不会选择日本大米。
民生周刊:洋奶粉在中国的销量一直居高,出国代购洋奶粉也屡见不鲜,您认为原因何在?
牛盾: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奶业影响很深,民族奶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消费者信心恢复太难,需要时间。
国产奶和洋奶生产过程、质量差别不大,只是生产过程采用的标准不同,中国对婴儿奶粉按照严格药品标准管理,奶粉生产过程一旦出现问题,对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一些洋奶粉也存在风险,并非绝对安全,这是世界性的食品安全问题。
民生周刊:如何加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
牛盾: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是终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田间的,有大气、土壤,还有农业投入品;农业的,有化肥、农药,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尤其是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主要是化肥、农药、兽药,不要走偏了。要科学使用,不要滥用,也不能不用。
民生周刊:据了解,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是否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令人担忧?
牛盾:我们要保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95%以上立足国内生产和供给,5%左右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可以进口。目前,并没有超过5%。进口粮食的份额只占粮食消费总量的百分之三点多。
进口的数量并没有超过控制数。进口数量多,这是大国效应。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数量,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总产量都是世界第一。
民生周刊:那么,我们进口粮食做什么?
牛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口粮曾经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饲料粮。目前,中国人的肉食量增加,饲料粮变为第一,所以,需要进口一些饲料,还要进口一些传统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和一些小众群体需要的品种。
农业补贴被侵吞令人气愤
民生周刊:对于出现的农业补贴被侵吞或挪用的现象,您怎么看?
牛盾:对此我很气愤。随着国力增强,对农业的补贴也在逐步增加,2006年取消农业税,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种植粮食进行补贴,包括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燃油补贴、农业机械化购置补贴等等。这是一项中央的惠农政策,是按照国际通则,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必须借鉴和实施的好政策。不但要坚持,而且要加强。 农业补贴发放过程出现偏差,出现贪污腐败,客观来看,不仅仅是农业,当政策和制度设计不完善的时候,都会出现寻租现象。中央和地方财政给农民发放补贴,来之不易,动这些钱是道德缺失。
民生周刊:在农业补贴的发放过程中,如何避免利益寻租?
牛盾:检查机制存在的漏洞,然后完善。总会有这样的人,贪得无厌,不遵守法律的底线就要绳之以法。中央和地方的态度很明确,只要出现,处置很快,力度很大。
需要建立制度,加强监督。农业部与中纪委和地方的农业厅局联手形成工作网络,加强监督和管理。只要达成共识,我们信心满满,我们看到中央的决心,“老虎”“苍蝇”一起打,没有“铁帽子王”,一定要让这个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农业应转方式调结构
民生周刊: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在网上引起热议,对于个别农村出现的撂荒现象,您怎么看?
牛盾:一些新农村的发展,出现跟不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出现撂荒的现象,这是转型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现象。在调整过程中,我国东西部差异很大,这与自然资源、经济实力等有关。新农村发展,最关键的几个因素,第一是政策的创建和设定,第二是政策的关注,第三是投入。出现这种现象恰恰反映了对于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做得还不够。
民生周刊:在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牛盾:在新常态下,农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转方式调结构,从小农经济的传统农业,转为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第二,转变方式调结构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创新驱动。创新不是科学技术的专利,创新驱动还要体现在农村经济经营主体的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等,做好这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民生周刊:您认为,什么样的结构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牛盾:结构是最重要的,只有合理的结构才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结构调整的最佳状态,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结构的调整,有几个指标,第一,用最好的品种;第二,最好的机械化;第三,最好的农业投入品;第四,科学化、现代化。在这个基础上,农业的发展,第一,要與市场信息对称;第二,标准化;第三,信息化;第四,市场化。如果能够调整到这样的结构,我认为是最理想的,而且是有中国特色的。 (实习生李菁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