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的十多年里,我们执行了新课标,使用了新教材。大纲变成了新课程标准,教材变成了新教材。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应该随着改变。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等,形成一个新学生理念。应该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的角色定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要转变从前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认为:
一、加强预习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就是让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预先学习课本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教材,尽力试解疑难,获取一些知识,找出弄不懂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在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预习,可根据每课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按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计划地设计一些预习题。如:1、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突出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和关键词语有哪些?3、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样,通过预习,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渐养成自觉预习,积极思考,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和检查,这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重视读的教学,让学生多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书,直接进行知识的汲取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之一。这里的读书主要指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读书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衡量读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读书活动能否深入下去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分析《一件小事》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踊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车夫已经让开道”,说明责任本不在车夫,而且“又没有别人看见”,而他却主动向前询问伊,从这看出,车夫是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对“我”的语言和心理进行了描写,可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对比,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这几个问题弄懂了,课文内容基本上就明白了。学生能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质疑能引起研究,研究才能解决疑难,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以供学生在读中思索,在思索中反复读,以求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学会阅读。能够通过阅读领会和把握教材的结构、层次、中心、要点,能够理解和辨析重点字、词、句的确切含义,能够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能够学会浏览、速读和精读、细读的本领。
三、让学生多讨论,多沟通合作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效地解决问题。当意见不一致时,能进行理智地分析,让争论成为学习的起点。学生通过预习读书,简单的问题已经解决,但对难度较大的问题,仍然会存在一些模糊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个体思维遇到障碍无法进行时,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而引发争执,此时开展恰当的讨论,调动群体智慧,使个人思维能力在“群体思维”的作用下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创造动因和表达欲望,抓住热点,收集议论信息,启发引导,调控学生的思维角度,使议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质疑和反驳,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学会相互更正、补充和求同存异,促进信息的横向交流,使学生从思维上和知识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对精彩的发言和独到的见解要及时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对难度较大,分歧较多,议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产生了渴求解答的心境,为教师的讲解作了铺垫。,仍以分析《一件小事》为例,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供学生们议论:那车夫挽着老妇人走去,越走越远,本来后影应越来越小,为什么文章里却说“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呢? 这问题提的难度适中,时机得当,学生顿时气氛活跃,兴致高涨起来。通过大家议论,加深了对“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了我的勇气和希望”的理解,对全文主题及作者的感情变化也理解得十分清楚。在议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我对能言善辩,一针见血地答出问题的学生大力表扬;对首次“登场”,言语拘谨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更要当场给予鼓励。学生讲错了,教师要善于点拨,积极引导,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乐于表达的好习惯。
学生议论的问题应与课文中心思想有密切联系,具有普遍意义,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议论的题目要有利于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并且难度要适中,一语道破或难度太大,都引不起学生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讨论题目的提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属于理清课文脉络的讨论题可放在预习后。讲读课文前体会重点词、句、段的讨论题可放在预习后。有关人物评价,推测故事结局的讨论题可放在讲读后进行。
四、教师要精讲答疑,重点点拨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适时、恰当、精炼的讲解是学生顺利达标的关键,是学生获取知识,理清思维的桥梁。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进行启发、引导和评价。对那些通过预习、读书,讨论中仍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点拨、讲解,课堂教学结束时要精讲作结,有的放矢,照应目标,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使学生所学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同化、顺应,纳入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科目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的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
五、重视练习设计,通过练巩固知识
练习是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理解、消化,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是补齐差生,发展优生,提高能力的主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新教材已打乱了旧教材中完全按体裁编排的顺序,每学期有每学期的重点。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读和写的项目交叉安排,相互渗透。每组课文大体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作文训练。讲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值得强调的是,课后作业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依据。因此每节课都要根据课后练习要求,把有关训练内容穿插于教学过程中,精讲巧练,充分发挥讲读课文在培养自学能力上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预习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就是让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预先学习课本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教材,尽力试解疑难,获取一些知识,找出弄不懂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在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预习,可根据每课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按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计划地设计一些预习题。如:1、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突出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和关键词语有哪些?3、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样,通过预习,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渐养成自觉预习,积极思考,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和检查,这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重视读的教学,让学生多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书,直接进行知识的汲取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之一。这里的读书主要指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读书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衡量读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读书活动能否深入下去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分析《一件小事》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踊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车夫已经让开道”,说明责任本不在车夫,而且“又没有别人看见”,而他却主动向前询问伊,从这看出,车夫是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对“我”的语言和心理进行了描写,可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对比,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这几个问题弄懂了,课文内容基本上就明白了。学生能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质疑能引起研究,研究才能解决疑难,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以供学生在读中思索,在思索中反复读,以求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学会阅读。能够通过阅读领会和把握教材的结构、层次、中心、要点,能够理解和辨析重点字、词、句的确切含义,能够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能够学会浏览、速读和精读、细读的本领。
三、让学生多讨论,多沟通合作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效地解决问题。当意见不一致时,能进行理智地分析,让争论成为学习的起点。学生通过预习读书,简单的问题已经解决,但对难度较大的问题,仍然会存在一些模糊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个体思维遇到障碍无法进行时,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而引发争执,此时开展恰当的讨论,调动群体智慧,使个人思维能力在“群体思维”的作用下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创造动因和表达欲望,抓住热点,收集议论信息,启发引导,调控学生的思维角度,使议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质疑和反驳,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学会相互更正、补充和求同存异,促进信息的横向交流,使学生从思维上和知识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对精彩的发言和独到的见解要及时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对难度较大,分歧较多,议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产生了渴求解答的心境,为教师的讲解作了铺垫。,仍以分析《一件小事》为例,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供学生们议论:那车夫挽着老妇人走去,越走越远,本来后影应越来越小,为什么文章里却说“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呢? 这问题提的难度适中,时机得当,学生顿时气氛活跃,兴致高涨起来。通过大家议论,加深了对“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了我的勇气和希望”的理解,对全文主题及作者的感情变化也理解得十分清楚。在议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我对能言善辩,一针见血地答出问题的学生大力表扬;对首次“登场”,言语拘谨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更要当场给予鼓励。学生讲错了,教师要善于点拨,积极引导,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乐于表达的好习惯。
学生议论的问题应与课文中心思想有密切联系,具有普遍意义,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议论的题目要有利于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并且难度要适中,一语道破或难度太大,都引不起学生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讨论题目的提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属于理清课文脉络的讨论题可放在预习后。讲读课文前体会重点词、句、段的讨论题可放在预习后。有关人物评价,推测故事结局的讨论题可放在讲读后进行。
四、教师要精讲答疑,重点点拨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适时、恰当、精炼的讲解是学生顺利达标的关键,是学生获取知识,理清思维的桥梁。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进行启发、引导和评价。对那些通过预习、读书,讨论中仍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点拨、讲解,课堂教学结束时要精讲作结,有的放矢,照应目标,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使学生所学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同化、顺应,纳入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科目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的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
五、重视练习设计,通过练巩固知识
练习是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理解、消化,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是补齐差生,发展优生,提高能力的主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新教材已打乱了旧教材中完全按体裁编排的顺序,每学期有每学期的重点。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读和写的项目交叉安排,相互渗透。每组课文大体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作文训练。讲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值得强调的是,课后作业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依据。因此每节课都要根据课后练习要求,把有关训练内容穿插于教学过程中,精讲巧练,充分发挥讲读课文在培养自学能力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