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徐家汇的一家酒店里,记者采访了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RFPI)董事欧仁杰先生。
穿着随意的欧先生与记者想像中有所不同,因为电话中的他,声音温文尔雅,似书生一般。但见了面以后,才发现他南人北相,是那种一眼望去就觉得很有驾驭能力的人。看上去他不是那种事无巨细、匆匆忙忙的事务主义者,看着他有条不紊地拿出有关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资料向记者介绍情况,还真是佩服他的从容和静气,因为明天一早他还要飞往北京出席一个业内研讨会。
谈话中,能明显感觉他思维的严谨,而他拿出的每一份资料又都像是专门为记者提问所准备的,好似论文中的论据一样支持着他所要阐述的观点。
理财人群:有热情,但不专业
《钱经》:“专业理财师”理财和普通人自己理财,他们最大的不同究竟表现在哪里?
欧仁杰:让我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般大多数人的眼中,杨先生肯定算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千万富翁”:拥有300万元的银行存款,两套自住房价值170万元,另有价值600万元的出租房投资。但从专业理财师的角度观察,杨先生的财务状况可谓“一团糟”:300万元银行存款全是活期,收益微乎其微;600万元投资全部集中在房产项目,而且是同一地段、同一房型,简直就是孤注一掷;自住房、出租房的物业管理费用开销较大,房租的利润相对较小……理财师最后为杨先生设计了一套理财方案,三年后,杨先生的总资产增值6%。
这就是专业理财师的工作,有着“让钱生钱”的神奇作用。从职业定义上看,理财师就是针对个人在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依据其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通过金融专家、税务师、保险规划师、不动产鉴定师等专家们的协助,制订储蓄计划、保险计划、投资对策、税金对策等理财方案。
《钱经》:自己的钱,让别人理。在目前国内环境中,实现的可能性似乎并不是很大?
欧仁杰:中国老百姓显然已经意识到,存款不再是保存财产的最好方式。于是人们开始关心如何安排自己的财产,如何能在承担尽可能小的风险前提下,使自己的资产升值。于是“个人理财”火起来了。一时间,人人想理财,似乎人人也在理财:把钱从银行中取出来,投资于基金、债券、信托等金融产品。
术业有专攻,大多数普通人的这种理财方式肯定不够专业。在个人理财领域,专家就是个人理财师,在国外叫财务策划师。理财师通过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为其提供真正的增值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国内几乎没有真正的个人理财服务,理财师的水准还缺乏专业化,也不能很好地与国际接轨。
我们关注到,在中国,金融服务市场正经历着与国际接轨的变革,许多金融机构将选择专业人才的目光投向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理财顾问和财务策划师,具有专业资格认证的财务策划人士渐成金融市场新宠。
但目前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其所谓理财师推出的理财服务,主要还停留在咨询的水平上,不能为客户提供真正的增值服务。在银行从事个人理财工作的人员,通常做法是:抽调业务骨干,请来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短期培训,然后进行行内的资格考试,获得“理财规划师”或者“客户经理”的相应资格。
《钱经》:国内目前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应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欧仁杰:是的。就拿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岁末年初,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普遍热销,同时也引起了较大争议。现在,又面临全线停售的尴尬境地。其实,人民币理财产品大多是银行或金融机构自己的产品,除去收益率略有不同以外,从本质上来讲,其实都属于相同的产品。
在国外,有较为丰富的金融衍生产品和混业的金融产品,它们更适合做不同类型的理财工具。中资银行在这些产品开发能力上还比较落后,甚至有些国内银行是将顾客的资金拿到外资银行做转手的,这更成为制约中国理财市场发展的瓶颈。当然,这些都有待于国家金融变革的进一步细化。
理财师:人才济济,但缺少标准
《钱经》:我们普通人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理财师”,搜索的眼光应该首先放在哪里?
欧仁杰:我认为,国内个人理财专业人才将从优秀的证券投资人才、资产运作人才、投资咨询人才或优秀的保险业务人才、客户经理中产生,此外注册会计师或精通税务的经济律师、房地产经纪人、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等都有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专业基础。经过培训和国际认证,他们必将成为财务策划领域里优秀的国际型专业人才。
虽然客户可能有过购买股票和房产的经验,但对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个人银行等设计的新型理财工具知之甚少,他们需要专业的个人理财指导,在这其中提供服务的就是理财师,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职业背景为客户提供可选择的理财工具以及如何实现个人理财目标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和计划。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建立,势必将使未来的个人理财市场实至名归。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个人理财师,应当是不仅掌握银行的基本业务,还要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既懂营销技巧,又能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才。高质量的财务策划服务是一个国家金融发达的重要标志,是国民财富现代化管理的一个基本方式。
《钱经》: 中国本土的“理财规划师”和国际标准的“理财规划师”,差距究竟在哪里?
欧仁杰:目前国内的理财行业应该算是人才济济,但缺少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在美国及北美地区,作为一个财务策划师,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资格认证的。目前以CFP(认可财务策划师)和RFP两大认证机构最为著名,它们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财务策划两大认证体系。
个人理财的行业标准首先要从执业标准开始。而在国内,许多“理财规划师”是机构自封的,执行的是自己的标准,人员水准也是良莠不齐,较难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不利于国内理财市场与国际接轨。
《钱经》:我们知道,您本人同时取得RFP以及国际理财业知名的CWM、RFC、CFC等资格认证职衔,您认为,一名合格理财师的标准是什么?
欧仁杰:目前国内各类金融机构的理财师,大多是代表各自机构营销利益,往往是为了推出自己的产品而厘定理财规划。在国外,理财师做出的规划是各类理财产品的相互兼容。只有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各类产品有了全面的把握,才有可能为客户做出适时、全面的理财规划。
无论是RFP还是CFP,它们的训练内容都会包括以下内容:财务策划基础、保险计划、投资策划(包括证券、房产及外汇投资等)、税务及退休计划以及理财策划的程序与实务。
理财培训:有阳光,也有阴影
《钱经》:理财策划师会成为热门职业吗?
欧仁杰:答案是肯定的。随着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理财策划师必将成为热门职业。目前,国内许多机构都已意识到理财策划人员的缺乏,已有不少机构正力求引进国际公认的理财规划师培训和考试。从职业发展上看,个人理财师作为一个新兴职业,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良机——谁更早起步,谁就可能更早成功。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了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正在争取2007年成为国际CFP理事会的正式会员。RFP也在2004年成立了RFPI亚洲事务暨中国发展中心,并在上海常设联盟总部,目前与一些教育机构的合作前景良好。RFPI国际总会会长舒雷伯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诚意与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发展和提高中国的财务策划专业水平”。
但我注意到,目前国内个别培训公司在未获得RFPI授权的情况下,用 RFP认证名义进行招生培训,这是非常不严肃的行为,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犯,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