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语感自幼始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ganle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古文教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在小学阶段只接触了不到十篇文言文,甚至更少。因此,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多接触些经典文言文句段,熟读成诵,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至关重要,但,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的差别,这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因为历史的久远,语言的差异,时代的变迁,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一种隔膜和畏惧。短小精悍的小古文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小学生突破语言的藩篱,激发学生的兴趣,唯一的途径就是关注语感、注重品读。
  【关键词】
  小古文 拓展阅读 语感
  “小古文”这个概念,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适合儿童阅读的,浅近易懂,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这个词,最初是李振村老师领衔了一个叫“新经典诵读”的国家级课题。经典诵读里涉及到文言诵读,文言包括古诗词和古文。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比较多,早年就研究的也比较多,但,相对于古文的探索并不多见。小学阶段的孩子是“黄金”记忆期,能在这一阶段学习小古文,就好比在小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孩子们能走近历史先贤,促进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化成自身的道德修养的就是对这些经典的理解和记忆。由此,形成丰富的文化积淀,使它成为小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关注语感,注重拼读便成为教学小古文的途径。
  一、聊读小古文,初知情趣
  兴趣从聊小古文开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白话文的句式结构刚刚有了认识,但还是习惯用短句来说话、作文,从白话的角度看,往往缺少成分,例如造句练习:“放风筝”,最简单的成分要求是“谁在哪里放风筝”。引入“人之初,性本善……”也算是小学生接触最早的古文,让学生了解古今文的异同之处,虽三年级,但精致于白话文的小篇幅,这算是最直接、简显的区别。再看三年级课文《风筝》片段:“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我们快活的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奔跑。”继而引入“小古文”。我选择了很短的小古文《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吾前行,汝后行”。果然,因为内容浅显,学生由乍听时候的惊诧到了议论,特别交流“吾”和“汝”,除了说出“吾”和“汝”的对应关系,还大声呼出“前——后”是反义词。用“吾”和“汝”试着说话让学生对文言文情趣盎然:“吾和汝捉鱼”,寥寥数语间,形象、情态、事件呼之欲出。回归读小古文,津津有味。“这句话在说什么呢?”“放风筝呗。”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脱口而出。小古文意白言不白深得文言文简明扼要之精髓,“青草地,拍皮球,吾拍低,汝拍高”;“小溪边,捉泥鳅,吾追鱼,汝抓虾”。几分好奇几分窥探,小古文伴随兴趣引入课堂,跟随童心晓畅通达。
  二、简学小古文,粗知语意
  教学小古文要因文、因生而定。开始接触小古文的小学低段小朋友,“简单”才是关键,简单读,简单讲,给孩子的兴趣和思维留白,读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孩子的天性和童真中,“有意思”才是教师能教下去,学生能学下去的最基本原则。
  寻找小古文的“有意思”。
  (1)文白对照猜情节
  教小古文的原则只有一条就是情趣。猜能调动童年思维,猜能产生童真智慧。猜的“有意思”是一种能力,猜的“有意思”是一种方法,引导学生读读猜情节,不失为学习小古文的一种好方法。
  小古文《猫捕鱼》,寥寥不足三十字,内容情趣丰满: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释词解句,理解感悟,这样常规的教法,肯定会导致小学生枯燥成负担,基于孩子的天性和好奇,在读之前就引导孩子这好似一部动画短片,情节紧张,充满趣味,请你把“看”到的动画读出来,请你把猜到的故事说出来。学生一句一句读读猜猜,“失足坠水中”,“看”到了猫咪的惊叫;“全身皆湿”想象猫咪的可怜的样子,故事接下去会怎么样呢?学生边猜边说,引导得简单,却着眼于整体,这样就不着痕迹中达到了文白对照的效果。
  (2)古今对接透情感
  在教科书中不乏很多被翻译成白话文的经典文言文,可是却很难还原其原来的优雅的风貌,高贵的气质,小古文质朴之中充满力量,简洁却不失温文尔雅。《母鸡》有言:“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喂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学生知道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位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学生知道了这样的理解就是老舍作品《母鸡》的节选,古今对接,鲜活的方式激活了小学生的情感价值,小古文,让孩子的情感也多元。
  (3)理解注释显性情
  小古文学习中,也会遇到猜不出的内容,那就引导学生看看文后有没有注释。如学生看到了注释(逐走:竞赛,跑步),立刻就明白了“夸父与日逐走”的意思,学生由小古文带来的自我成功引领他们继续有兴趣去品读,并在发现中获得感悟,发现不一样的情趣。如“松,干长而巨”“桂,每遇微风,浓香扑鼻”“莲,茎横泥中”“柳,有絮绽出,质轻如棉”。学生在注释理解中发现溪边的柳,庭中的桂,水中的莲,自然会显现性情。
  三、拓读小古文,强化语感
  多读有深悟,小古文的味道是读出来的,在教学中,朗读训练成为一条主线,贯穿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读出语感。小学起步阶段小古文教学的落脚点首先要落实朗读的趣味化训练,做到“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的诵读效果。
  让小古文成为教师自己的课程喜欢教,让没有教过文言的老师能教文言;让小古文成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喜欢学,让没有学过文言的学生能读文言。
  【参考文献】
  【1】褚清源.“小古文”,打开母语教育的新天地【J】.小学语文教师,2011(11)
  【2】宣英.语文情景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王艳霞.误入藕花深处怎渡——小学文言文“去中学化”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10)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极好的发展机遇.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参与课程变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前提是改变自身,这对教师是巨大的挑战: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P38MAPK)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以及P38MAPK在糖尿病(DM)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 方法分别以高葡萄糖(HG)、糖基化终产物(AGEs)、高胰
乡土教育是指能够使学生从生活的人文、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了解与认识自己生长的乡土,并传承融入到乡土氛围中去,使其产生关怀与认同乡土的教育。  小学生虽然在进入小学之前,已经对乡土文化有了耳染目睹,但只有进入学校才能对乡土文化进行系统的内化,而小学作文课堂恰恰是承担这一重任的阵地之一。因此,将乡土教育融入小学作文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挖掘乡土文化,积累作文素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开展,众多小语专家认为经典的古诗文越来越重要。因此,各地各校都在进行古诗文经典诵读。我结合教学实际,从多种方法入手,变换形式,全员参与,自然成趣;组织活动,相互PK,激情诱趣,有效促进诵读的开展。  【关键词】  古诗诵读 变换形式 自然成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开展,众多小语专家认为经典的古诗文越来越重要。因此,古诗文的经典背诵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学校都在
【摘 要】  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模式逐渐深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帮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有效学习模式,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以及教育性,这种教育模式目前被各大学校所应用,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模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语文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合作模式 应用  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地研究。”他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活”,那就是让幼儿回归自然。幼儿亲自用手摸一摸,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嘴尝一尝,用脑想一想,这样求来的知识才是知识,这样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我们以“创环境激兴趣,优活动促发展”为思路;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 开展了一系列“立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