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图书馆走出象牙塔服务于社会是时代的进步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图书馆向移动数字化转身,本文讨论了高职院校依托自身优势走向社会化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 移动数字图书馆 社会化
高校图书馆很早就被称为 “没有围墙的大学”,即指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服务,就是高校图书馆利用所拥有的资源为本校师生以外的个人、团体或者政府提供的有偿或无偿的服务”。3G技术不断成熟,互联网日渐普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和阅读习惯的变化,催生了移动数字图书馆的风生云起。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那么,高职移动数字图书馆如何开展社会化服务扮演好新时代的社会化角色,是图书馆人面临的又一崭新课题。
1.移动图书馆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移动图书馆原指我们现在广为熟知的“汽车图书馆”,译自 Mobile Library一词。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广大受众阅读习惯和方式的转变,图书馆利用无线网络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服务已成为一种新形式和新趋势。
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早期研究比国外晚,但是发展很快。2005年,上海图书馆开国内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之先河,建成了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2010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推出了基于WAP 网站服务的“掌上国图”。截止到2011年 4 月,全国图书馆包括公共馆和高校馆,开通手机短信服务的有34家,开通 WAP 服务的有16家,随着无线网络的推广应用,图书馆WAP网站将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趋势。
2.高职院校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优势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决定了高职院校独特的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应用性”。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知识的“运用”,也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资源配备、培养模式、师资结构等方面更贴近社会生产实际,社会化服务形式与内容独具高职特色。
2.1资源优势
首先,高职院校图书馆依据专业设置配备数量不菲的数字图书、电子期刊,建立满足高职师生需求的数据库;另外,高职院校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是高职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对于初级工人及进城务者都具学习和借鉴意义,实验实训视频更是贴近工厂、车间工作实际,是社会工人可以直接观摩的重要学习平台,是高职院校珍贵的特色资源。
2.2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是产、学、能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成为技术工人的孵化基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较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与其他通识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性体现在“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两大基本问题上,即培养“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或“能工巧匠的大学生”。例如,我院校训:“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模式更适合进城务工人员和工人新手观摩和学习,是高职院校社会化服务的一大优势。
2.3教师结构
“双师型”教育团队是高职院校的另一特色,也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动手操作技能,同时也了解了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另外,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诸如此类,高职院校师资与企业骨干的合作与交流,使得高职教师更了解企业在人才、技术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需求,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结构更具多样化和社会化。
2.4实验实训课程
高职的实验实训不同于高校大学生的实习,实验实训是每门课每学期都要进行的教学环节,这关系到学生把所学知识从脑到手的转化,是高职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技术型人才转变的关键。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以生产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实训的生产性实训模式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而实验实训的音频视频资料和实验实训的课程设计和报告也是社会中小企业进行企业培训与管理的珍贵参考资料。
3.高职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3.1面向社会个体用户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用户提供的基础服务主要有:(1)可以远程图书馆主页查看图书馆的新书通报、借阅排行等常规信息和图书馆新资讯、新动态;(2)可以查询馆藏信息,检索数据库并可以阅览和下载电子书、电子期刊等,这种服务模式应该是移动数字图书馆面向大众服务的的主要形式和核心内容;(3)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进行图书馆证的挂失、预约图书、到期提醒等。(4)用户可以通过登录图书馆BBS、BLOG等系统与图书馆进行沟通和交流。
3.2为地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人才优势为政府提供专题化服务,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如在目前正在进行的促进城镇化建设中,可以整合国外城镇建设的成就及经验,借鉴其建设模式,整理成数据库为当地政府的建设提供参考;可以向政府提供综合类专题信息产品和舆情分析,为政府的决议和决策提供支持;还可以在文化建设方面提供助力,搜集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的资料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资料,并加以梳理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精神文明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3.3为企事业提供文献信息及员工培训服务
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原文传递等服务,基于高职的特色的实验实训的资料也是中小企业期盼的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图书馆可以开通面向地方的“中小企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按照企业意愿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专题培训,为企业提供文献信息及行业发展资讯。资讯提供形式一:图书馆整理信息放在专门的网站上供企业浏览查阅;其二,通过手机推送,图书馆发送链接到手机上,企业通过链接查看资讯。
4不足之处 4.1资源有限
虽然,高校图书馆拥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资源,但比起传统的纸质资源来仍然有限。每年大概80%的投入用于纸质图书、报纸、期刊的采购,而电子资源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数据库方面,只购买几家较大的数据库,例如:知网镜像cnki,超星等。基本满足本校的师生服务,而如果面向社会的话则明显在数量上和多样性上都相差很远。
4.2政策后置
目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化服务方面没有政策导向,更没有明确要求。在国家教育部刊发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里只提到“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向社会开放”。至于开放的形式、开放的程度、开放的步骤都没有涉及。可见,缺少了政策的支持的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的延伸上就会缩手缩脚,就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保身心态,影响了图书馆社会化的积极性。
4.3认识差异
2011年,笔者在对河北省十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调查暴露出高校社会化服务的悲观情绪:约六成的图书馆认为没有能力向社会开放;约七成的图书馆仍然没有服务于社区的打算。没有政策支持,缺少资金扶持,领导者们只愿意承担分内的任务,社会化服务流于形式和口头,现实的脚步举步维艰。
4.4高校的尴尬
全面的向社会开放或许也只是一些热衷于图书馆事业的人的一厢情愿。首先,普通民众获取知识的途径在增多,尤其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多样化及便捷程度决定了大家只欣赏最快捷化的方式方法,而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功能肯定不如百度等网络经营商更强大和方便。其次,企事业单位需要与其相适应的专项信息,这样的话,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也未必收到社会的认可和青睐。
展 望
2013年8月,第79届国际图书联合会在新加坡召开会议,其主题是“未来图书馆:无限可能”,体现了移动图书馆的4A理念,即anyone,anywhere,anytime,anyway,即实现无障碍的的泛在阅读模式。这是图书馆未来的模样,也是图书馆人孜孜追求的新目标。
另外,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年增长率为18.1%;同时,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即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这给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群体支撑和无限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移动数字图书馆前进的脚步是挡不住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立足实际、加速转变、服务社会,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作用,成为公民获取知识的桥梁,才能走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图书馆社会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叶莎莎 倪晓建.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国内外学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研究[L]. 《图书馆》 2012年第5期
[2]叶爱芳.移动图书馆在中国的发展现和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1年第4期
[3]朱丽华.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创新模式[J].兰台世界.2011年2月(下)
[4]高 敏.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年8月
基金项目:2013年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328103075-7
关键词:高职 移动数字图书馆 社会化
高校图书馆很早就被称为 “没有围墙的大学”,即指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服务,就是高校图书馆利用所拥有的资源为本校师生以外的个人、团体或者政府提供的有偿或无偿的服务”。3G技术不断成熟,互联网日渐普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和阅读习惯的变化,催生了移动数字图书馆的风生云起。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那么,高职移动数字图书馆如何开展社会化服务扮演好新时代的社会化角色,是图书馆人面临的又一崭新课题。
1.移动图书馆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移动图书馆原指我们现在广为熟知的“汽车图书馆”,译自 Mobile Library一词。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广大受众阅读习惯和方式的转变,图书馆利用无线网络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服务已成为一种新形式和新趋势。
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早期研究比国外晚,但是发展很快。2005年,上海图书馆开国内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之先河,建成了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2010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推出了基于WAP 网站服务的“掌上国图”。截止到2011年 4 月,全国图书馆包括公共馆和高校馆,开通手机短信服务的有34家,开通 WAP 服务的有16家,随着无线网络的推广应用,图书馆WAP网站将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趋势。
2.高职院校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优势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决定了高职院校独特的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应用性”。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知识的“运用”,也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资源配备、培养模式、师资结构等方面更贴近社会生产实际,社会化服务形式与内容独具高职特色。
2.1资源优势
首先,高职院校图书馆依据专业设置配备数量不菲的数字图书、电子期刊,建立满足高职师生需求的数据库;另外,高职院校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是高职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对于初级工人及进城务者都具学习和借鉴意义,实验实训视频更是贴近工厂、车间工作实际,是社会工人可以直接观摩的重要学习平台,是高职院校珍贵的特色资源。
2.2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是产、学、能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成为技术工人的孵化基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较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与其他通识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性体现在“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两大基本问题上,即培养“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或“能工巧匠的大学生”。例如,我院校训:“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模式更适合进城务工人员和工人新手观摩和学习,是高职院校社会化服务的一大优势。
2.3教师结构
“双师型”教育团队是高职院校的另一特色,也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动手操作技能,同时也了解了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另外,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诸如此类,高职院校师资与企业骨干的合作与交流,使得高职教师更了解企业在人才、技术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需求,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结构更具多样化和社会化。
2.4实验实训课程
高职的实验实训不同于高校大学生的实习,实验实训是每门课每学期都要进行的教学环节,这关系到学生把所学知识从脑到手的转化,是高职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技术型人才转变的关键。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以生产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实训的生产性实训模式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而实验实训的音频视频资料和实验实训的课程设计和报告也是社会中小企业进行企业培训与管理的珍贵参考资料。
3.高职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3.1面向社会个体用户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用户提供的基础服务主要有:(1)可以远程图书馆主页查看图书馆的新书通报、借阅排行等常规信息和图书馆新资讯、新动态;(2)可以查询馆藏信息,检索数据库并可以阅览和下载电子书、电子期刊等,这种服务模式应该是移动数字图书馆面向大众服务的的主要形式和核心内容;(3)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进行图书馆证的挂失、预约图书、到期提醒等。(4)用户可以通过登录图书馆BBS、BLOG等系统与图书馆进行沟通和交流。
3.2为地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人才优势为政府提供专题化服务,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如在目前正在进行的促进城镇化建设中,可以整合国外城镇建设的成就及经验,借鉴其建设模式,整理成数据库为当地政府的建设提供参考;可以向政府提供综合类专题信息产品和舆情分析,为政府的决议和决策提供支持;还可以在文化建设方面提供助力,搜集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的资料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资料,并加以梳理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精神文明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3.3为企事业提供文献信息及员工培训服务
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原文传递等服务,基于高职的特色的实验实训的资料也是中小企业期盼的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图书馆可以开通面向地方的“中小企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按照企业意愿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专题培训,为企业提供文献信息及行业发展资讯。资讯提供形式一:图书馆整理信息放在专门的网站上供企业浏览查阅;其二,通过手机推送,图书馆发送链接到手机上,企业通过链接查看资讯。
4不足之处 4.1资源有限
虽然,高校图书馆拥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资源,但比起传统的纸质资源来仍然有限。每年大概80%的投入用于纸质图书、报纸、期刊的采购,而电子资源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数据库方面,只购买几家较大的数据库,例如:知网镜像cnki,超星等。基本满足本校的师生服务,而如果面向社会的话则明显在数量上和多样性上都相差很远。
4.2政策后置
目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化服务方面没有政策导向,更没有明确要求。在国家教育部刊发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里只提到“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向社会开放”。至于开放的形式、开放的程度、开放的步骤都没有涉及。可见,缺少了政策的支持的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的延伸上就会缩手缩脚,就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保身心态,影响了图书馆社会化的积极性。
4.3认识差异
2011年,笔者在对河北省十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调查暴露出高校社会化服务的悲观情绪:约六成的图书馆认为没有能力向社会开放;约七成的图书馆仍然没有服务于社区的打算。没有政策支持,缺少资金扶持,领导者们只愿意承担分内的任务,社会化服务流于形式和口头,现实的脚步举步维艰。
4.4高校的尴尬
全面的向社会开放或许也只是一些热衷于图书馆事业的人的一厢情愿。首先,普通民众获取知识的途径在增多,尤其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多样化及便捷程度决定了大家只欣赏最快捷化的方式方法,而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功能肯定不如百度等网络经营商更强大和方便。其次,企事业单位需要与其相适应的专项信息,这样的话,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也未必收到社会的认可和青睐。
展 望
2013年8月,第79届国际图书联合会在新加坡召开会议,其主题是“未来图书馆:无限可能”,体现了移动图书馆的4A理念,即anyone,anywhere,anytime,anyway,即实现无障碍的的泛在阅读模式。这是图书馆未来的模样,也是图书馆人孜孜追求的新目标。
另外,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年增长率为18.1%;同时,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即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这给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群体支撑和无限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移动数字图书馆前进的脚步是挡不住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立足实际、加速转变、服务社会,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作用,成为公民获取知识的桥梁,才能走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图书馆社会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叶莎莎 倪晓建.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国内外学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研究[L]. 《图书馆》 2012年第5期
[2]叶爱芳.移动图书馆在中国的发展现和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1年第4期
[3]朱丽华.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创新模式[J].兰台世界.2011年2月(下)
[4]高 敏.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年8月
基金项目:2013年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328103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