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盘点近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不难看出,中考化学命题对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考查形式不再是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对“双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带有“一定”或“ 不一定”的字眼的题目是“双基”的考查常用题型,而多数学生常感到“左右为难”. 在此,笔者对常考且学生易错、易混的相关题目进行小结与浅析.
1.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解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形状、状态、颜色等可能发生了变化,只要在变化过程中形状等发生了变化,就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2.有发光、发热或产生气体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解析:灯泡发光,液态水沸腾变成水蒸气,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解析:O3和O2组成的物质,是同种元素(氧)组成的,但属于混合物.
4.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如KClO3、NaOH等.
5.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解析:中子也不带电.
6.分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原子不一定都是金属元素.
解析:H与He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2,它们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7.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
解析:NaNO3中的N是非金属元素,但显 5价.
8.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氧化物,该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解析:CO在O2中燃烧生成了氧化物CO2,但是CO为化合物,不属于单质.
9.点燃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会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解析:二氧化碳和氮气都具有无色无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10.燃烧一定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而灭火不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发生,故破坏其中一个就可以灭灭.
11.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解析: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是纯净物,并非溶液.
12.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饱和/不饱和溶液是指溶液的一种状态,而浓/稀溶液则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13.某物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不一定就是该物质的水溶液.
解析:氧化钙充分溶于水就是氢氧化钙溶液了.
14.溶液中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解析:一定温度下的某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因为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就不变,溶液中虽有晶体析出,但剩下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5.使酚酞溶液不变色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解析: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中性的溶液也不变色.
16.酸一定含有氢元素,碱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解析:从概念上看,酸溶液可以解离出氢离子,碱溶液可以解离氢氧根离子,故酸一定含有氢元素,碱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17.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解析:酸性溶液指的是显酸性的溶液,有的盐溶液也显酸性,同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还可以是显碱性的盐溶液.
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希望同学们学习时多注意总结.
1.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解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形状、状态、颜色等可能发生了变化,只要在变化过程中形状等发生了变化,就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2.有发光、发热或产生气体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解析:灯泡发光,液态水沸腾变成水蒸气,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解析:O3和O2组成的物质,是同种元素(氧)组成的,但属于混合物.
4.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如KClO3、NaOH等.
5.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解析:中子也不带电.
6.分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原子不一定都是金属元素.
解析:H与He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2,它们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7.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
解析:NaNO3中的N是非金属元素,但显 5价.
8.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氧化物,该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解析:CO在O2中燃烧生成了氧化物CO2,但是CO为化合物,不属于单质.
9.点燃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会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解析:二氧化碳和氮气都具有无色无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10.燃烧一定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而灭火不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发生,故破坏其中一个就可以灭灭.
11.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解析: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是纯净物,并非溶液.
12.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饱和/不饱和溶液是指溶液的一种状态,而浓/稀溶液则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13.某物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不一定就是该物质的水溶液.
解析:氧化钙充分溶于水就是氢氧化钙溶液了.
14.溶液中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解析:一定温度下的某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因为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就不变,溶液中虽有晶体析出,但剩下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5.使酚酞溶液不变色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解析: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中性的溶液也不变色.
16.酸一定含有氢元素,碱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解析:从概念上看,酸溶液可以解离出氢离子,碱溶液可以解离氢氧根离子,故酸一定含有氢元素,碱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17.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解析:酸性溶液指的是显酸性的溶液,有的盐溶液也显酸性,同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还可以是显碱性的盐溶液.
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希望同学们学习时多注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