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首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62648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并努力在工作中加以自觉运用与实践,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首都高等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于发展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关于发展的科学,强调的是发展。从哲学的层面来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着的事物,社会也是如此发展着的社会。不发展,就意味着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从现实的层面来看,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立足基本国情、总结发展实践、借鉴发展经验、适应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新的发展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首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走在全国的前列,其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提高。在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产生新期待的背景下,首都高等教育应该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发展好首都高等教育是每一位从事高校工作的同志义不容辞的责任。
  1.发展好首都高等教育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世界城市,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目标,高等教育正是其题中应有之意,是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只有发展好首都高等教育,才能源源不断地为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持与知识贡献。
  2.发展好首都高等教育是满足首都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无论是从解决教育公平、增长市民就业技能,还是从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努力地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城市居民人口素质、城市品位和发展后劲,是对一个负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
  3.发展好首都高等教育是实现首都高等教育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往往是经济社会改革的先导和突破口,因为实力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和科技的竞争,而人才和科技的基础在教育。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期占据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现在的首都高等教育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不发展,肯定意味着停止;发展慢,就意味着退步。因此,高校要在新的发展平台上,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谋求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而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关于以人为本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它的教化功能本身就具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它的本质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要发展好首都高等教育,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科学发展的核心渗透到高等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
  1.为市民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目前,首都市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创造条件让首都市民享有更加宽裕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在学历教育规模控制的近几年,应当加大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社区教育等教育形式,构建学习型城市,形成人人皆可学习的环境与条件,让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首都市民。
  2.为市民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平等的机会。这在目前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适应首都市民需求的情况下,保证机会的公平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部门、具体办学单位,牢固树立公开、公平、公正意识,依法办学,依法治招,确保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受损害。
  3.为市民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上乘的质量。高等教育质量不只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问题,在办学方提供与受教育者购买的关系中,也是关系到以人为本的质量问题。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只看作是一种办学过程和教学过程的努力,而应把它提升到以人为本的高度来认识,提升到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提升到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来对待。
  4.创造条件为市民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首都高等教育已经走到了普及化阶段。如果高校还按照精英教育阶段的办学模式、办学思路来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显然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和变化了的学校。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管理,要在以前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5.为市民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创新制度和创新平台。以人为本,自然体现在机会、质量、服务之中,但更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变革是高等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与平台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是在学籍管理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还是在职业规划设计、校园文化营造等方面,都应该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宽容人的价值追求,从而向解放人、发展人的更高目标作出高等教育独特的贡献。
  
  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继承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闪耀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光芒。
  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是事物系统整体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单骑独进;是协调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是可持续的发展,是稳定的、永续的、良性的、可内生的发展状态。发展好首都高等教育,必须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样的要求。
  1.准确理解全面发展的多样性。从高等教育内部系统来看,规模扩大、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效益提高都是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内容,都是在改革和发展首都高等教育的工作中予以重视的发展方面。如果只重视规模的扩大,就会背离这种基本要求。而实际的情况是,结构调整、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将比规模的简单扩大更难,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2.着重关注协调发展的关联性。发展好首都高等教育,既有系统内部的协调配套问题,也有系统外部的协调支持问题。例如,在高等教育内部,就有学生规模与师资规模的协调问题、软件建设与硬件支撑的协调问题、教学与科研相互协调的问题、教学运行与后勤保障的协调问题,等等。首都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考虑到系统内部的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关系,使其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也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外部的现实条件、政策边界等因素,使其成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支持因素。
  3.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要科学研究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准确把握首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将首都高等教育的发展放置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学谋划未来前景,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避免大起大落或者忽高忽低。要在首都高校的数量、在校生发展规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服务社会领域、产学研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科学判断、理性分析、合理规划,不断增强首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确保首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统筹兼顾
  
  新世纪、新阶段对首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与时代,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系统的处理中更好地发展首都高等教 育,就需要我们掌握好科学发展观这个有力武器,着眼全局、着眼发展,自觉学会并提高统筹兼顾这一领导艺术。
  着眼于发展,尤其是着眼于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是总揽全局、重点突破的统筹兼顾,是勇于创新、永不僵化的统筹兼顾。掌握了这一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我们就找到了科学发展的不二法门,就会更好地促进首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在当前,首都高等教育统筹兼顾的几个主要方面有:
  1.统筹首都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在规模稳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科专业结构、办学类别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的调整,更加注重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更加注重投入产出关系提高办学效益。
  2.统筹首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要以人才培养为基本任务,瞄准首都重点发展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推进产学研结合,同时紧密结合各区县发展重点,发挥高等教育、科技、知识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效益。
  3.统筹教学,科研运行系统和后勤,基本建设保障系统,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强化保障系统对教学系统的支撑作用,同时也要按照保障能力和条件确定办学规模。
  4.统筹改革,发展和稳定。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这一点,首都高等教育比任何其他地方的高等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要通过改革促进发展,但要科学把握改革的力度,掌握合适的时机,使改革政策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支持和拥护,防止因改革不当影响发展甚至引发稳定问题。
  5.统筹人才培养与就业。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但如何在现阶段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从更新就业观念入手,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地促进大学生专业。
  6.统筹首都高等教育发展与城市发展。首都高等教育之所以发展到今天,离不开首都这座城市所拥有和所提供的方方面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首都高等教育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前一个时期,在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下,更应统筹好这对关系。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首都高等教育在布局结构上,表现为城市地区资源相对丰富、水平较高,农村地区资源相对薄弱、条件亟待改善。应根据《北京城市总体发展规划(2004—2020年)》“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四位一体的首都建设目标和“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并落实首都高校空间布局规划,使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使城市发展目标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相匹配,使产业发展和高校发展相促进。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其他文献
考察绘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山水画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表现自然万物的视角,这个视觉是宏观的,即“以大观小”的。另一个就是其中蕴含着饱满的文情诗意。从史料上看,魏晋
期刊
随着北京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推进,从管理学视角论证高校廉政风险可预防性的研究逐步加深,本文结合PDCA(计划Plan、执行Do、考核Check、修正Act)循环质量管理理论,针
以栽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内牛真菌菌株SB023为试验菌株,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为
因为工作的缘故,有几次和学校干部、政治教师开座谈会,许多校长和教师在谈到小学德育工作的时候,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没有必要开展价值观教育,更没有必要跟学生去谈理想信念问题。在另外一次中学政治教师的座谈会上,许多教师表示现在不敢也不愿意跟学生谈时事政治、谈理想信念,一是担心度把握不好,二是怕学生不爱听。两件事加在一起,触发了笔者对当前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一
不久前,在一个教育QQ群里,有一位山东的老师介绍了他们开办家长学校的做法:“针对各个年龄段特点,在每个级部分设不同家教专题,每学年4月和10月各以级部为单位组织家长集中听取专题报告一次,合计为4课时;平时家长采用自学方式,上交2篇教子文章,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相关活动两次,即可获4课时学分。以级部为单位,一年后进行统计,凡修满8课时的家长,均颁发‘家长年级课程结业证书’,作为年终评选优秀家
同志们:rn今天,中国气象局和山东省文明委联合举行山东省气象部门“文明系统”命名表彰大会,这是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受李春亭省长、吴爱英副书记委托,
提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卡尔·奥森(CarlWilhelm Oseen)、斯万特·阿列纽斯(SvanteArrhe-nius)、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AllvarGull-strand)很可能不是大多数人首先会联想到的名
期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包括科技界、教育界在内全社会的共同目标。纵观世界,不同国家其创新体系构成和制度安排各不相同,但把高校作为重要的创新力量,被广为认同。高校通过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必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继续发挥重要的生力军作用。    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优势    当前,国家提出了建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rn今天是山东省气象部门大喜庆的日子,中国气象局和山东省文明委联合为我省气象部门举行“文明系统”命名授牌仪式,这是全省气象部门文明创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