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在课内、课外进行文化渗透,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作为一个崭新的独立的内容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进一步凸显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和重要性,阐述了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程标准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161
近年来,各种版本的高中英语新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越来越重视文化背景的教学。新教材的编写者充分考虑了英语文化因素,其语言材料、教学内容、课后练习等均大量涉及英语文化知识。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英语,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还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国文化。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文化感受能力。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意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各种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说话方式和表达习惯方面,自然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人们在交流中就要先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避免误会,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原则
(一)时代性原则
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具有时代性,即既要反映语言的发展,又要满足时代发展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既要反映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精神面貌,又要使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实用性原则
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有更为直观和立体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创设各种语言场景,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和探究等方式,强化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认知规律,学生的语言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现行教材正是根据这一规律,以螺旋式循环的方式编写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中不同的语言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逐步渗透。
(四)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
仅仅传授教材中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是不够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有利于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现规律。
(五)思想性原则
高中英语教学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涉及文化教学时,既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提高鉴别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三、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一)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在词汇的教学中渗透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既是贯彻课程标准的正确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跨越文化障碍,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应试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不同文化异同的敏感度。
如在汉语中“红”(red)被视为吉祥、喜庆、进步与觉悟的象征,而在英语国家, red常用作贬义,和战争、流血、恐怖联系在一起,常常表示犯罪和愤怒等意,如:red handed(正在犯罪的);red battle(血战);go red(变得激进)。又如dog和“狗”:在讲英语国家,人们习惯将dog与“朋友、可靠、忠诚、勇敢”等联系在一起,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而在汉语中,却有“厌恶、势利、下贱”等负面内涵的特征,所以,中文中有“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说法。
(二)英语口语训练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一个模块都设置了“Speaking”环节,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以应试为目的,忽略了通过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很多高中英语教师的眼中,英语口语训练俨然成为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事。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用途、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与所学语言文化相一致的情景,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材料。在组织课堂活动时,突出一些特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要求他们尽可能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言语交际的环境正确地使用语言。教师还可以用地道、流利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得体恰当的体态语(手势、姿态、脸部表情、动作等)使学生耳濡目染异国文化,以培养他们使用外语时根据目的语的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输出的自觉性。
四、结束语
总之,实现跨文化交流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生产性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的语文化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互相促进,学习者的潜能得到发挥,人格向更加整合、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主要是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他们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同时促进他们在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他们具有“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程标准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161
近年来,各种版本的高中英语新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越来越重视文化背景的教学。新教材的编写者充分考虑了英语文化因素,其语言材料、教学内容、课后练习等均大量涉及英语文化知识。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英语,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还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国文化。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文化感受能力。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意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各种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说话方式和表达习惯方面,自然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人们在交流中就要先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避免误会,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原则
(一)时代性原则
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具有时代性,即既要反映语言的发展,又要满足时代发展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既要反映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精神面貌,又要使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实用性原则
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有更为直观和立体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创设各种语言场景,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和探究等方式,强化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认知规律,学生的语言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现行教材正是根据这一规律,以螺旋式循环的方式编写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中不同的语言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逐步渗透。
(四)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
仅仅传授教材中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是不够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有利于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现规律。
(五)思想性原则
高中英语教学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涉及文化教学时,既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提高鉴别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三、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一)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在词汇的教学中渗透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既是贯彻课程标准的正确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跨越文化障碍,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应试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不同文化异同的敏感度。
如在汉语中“红”(red)被视为吉祥、喜庆、进步与觉悟的象征,而在英语国家, red常用作贬义,和战争、流血、恐怖联系在一起,常常表示犯罪和愤怒等意,如:red handed(正在犯罪的);red battle(血战);go red(变得激进)。又如dog和“狗”:在讲英语国家,人们习惯将dog与“朋友、可靠、忠诚、勇敢”等联系在一起,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而在汉语中,却有“厌恶、势利、下贱”等负面内涵的特征,所以,中文中有“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说法。
(二)英语口语训练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一个模块都设置了“Speaking”环节,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以应试为目的,忽略了通过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很多高中英语教师的眼中,英语口语训练俨然成为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事。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用途、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与所学语言文化相一致的情景,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材料。在组织课堂活动时,突出一些特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要求他们尽可能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言语交际的环境正确地使用语言。教师还可以用地道、流利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得体恰当的体态语(手势、姿态、脸部表情、动作等)使学生耳濡目染异国文化,以培养他们使用外语时根据目的语的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输出的自觉性。
四、结束语
总之,实现跨文化交流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生产性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的语文化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互相促进,学习者的潜能得到发挥,人格向更加整合、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主要是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他们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同时促进他们在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他们具有“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