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将上市这一环节嵌入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才能使上市活动更加有意义,这样上市将成为开始新征程的起点而不是谢幕的舞台
2010年,创业板迎来扩容之年,全年共有117只新股发行,117家上市公司每一家都是一个创富传奇。然而,中国资本市场的浓墨重彩并不仅仅书写在本土市场,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中国概念股同样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成绩。
赴美上市潮又袭来
据统计,2010年中国内地企业在美成功IPO的数量达32家,分别是星源燃料、21世纪不动产、岳鹏成电机、汉庭、昌荣传播、联合信息、晶科能源、博润、智能照明、海辉软件、高德软件、柯莱特、安博教育、康辉医疗、搜房网、乡村基、蓝汛、明阳风电、大全新能源、环球雅思、尚华医药、学而思、麦考林、中国利农、学大教育、天津高新地、锐迪科、诺亚财富、当当网和优酷网等,融资总额达30亿美元左右。至此,在美国三大证券市场主板交易的中国内地企业股票已超过250只。
在这些赴美上市的企业中,网络股仍是主流,包括麦考林、易车网、搜房网、乐视网、优酷网和当当网。互联网企业扎堆赴美上市并不是第一次,之前曾经有过三次波涛汹涌的上市潮:2000年前后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掀起了第一轮海外上市热潮;2004年到2005年间盛大、腾讯、百度等企业继续赶考美国证券市场并顺利过关;2007年以阿里巴巴、巨人网络为代表的企业则将移师海外的做法坚持到底。此外,未来还有淘宝、京东商城、土豆网等公司的上市值得期待。
2010年12月8日优酷网和当当网敲响纽交所钟声的同时,也创造了在中国本土无法实现的神话。说它是神话,是因为这两只股票分别创造出高达161%和86%的首日涨幅,一夜之间跻身中国概念股市值前十名。优酷网在股价连续几日上涨后,市值甚至曾站上50亿美元关口,超越经营多年的新浪和网易,一度成为仅次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携程的第五大中国互联网企业。说这种神话不可能发生在中国,是因为无论是优酷网还是当当网都不符合中国证券市场对企业盈利性的相关要求。两者都处在一种花钱赚吆喝的尴尬处境中:优酷创办五年以来一直未能盈利,当当网去年才实现首次盈利且净利率偏低。
是盈利还是盈利能力
众多企业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寻求在美上市,一方面是为美国资本市场多层次、成熟、规范和活跃的特点所吸引,另一方面更在于国内发审过于严格。首先,国内施行的是上市审批制,企业从改制、辅导到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查,再到最后发行上市,往往要花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境外上市就比较简单,一般能在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完成挂牌交易。其次,国内的交易所对企业的盈利情况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其中主板和中小板的盈利要求为“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即使相对条件较为宽松的创业板也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
相比之下,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则有着更为灵活的处理。纳斯达克的三个上市标准中均未对企业的盈利指标进行限定,只要企业符合一定的净资产标准或者营业收入标准均可以上市。纳斯达克奉行的哲学是:“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于是便造就了上市时只有100万美元的微软和每股盈利只有34美分的百度。作为世界性证券交易场所的纽约证交所对于外国公司的上市申请制定了较美国国内公司更为严格的标准,关于盈利指标的要求为“公司必须在最近三个财政年度里连续盈利,且在最后一年不少于250万美元、前两年每年不少于200万美元或在最后一年不少于450万美元,三年累计不少于650万美元。”但是随着优酷网和当当网的挂牌,纽交所也开始尝试“便宜行事”了。纽交所放低了对公司盈利指标的要求,并不意味着选择企业标准的降低,而是反映了对中国概念股的格外看好。
事实上,深谙金融炼金术的美国人并不傻,他们有更为高明的判断逻辑:以当下利润的高低评价等待上市企业的优劣并不公平,相比盈利更应该看重盈利能力,包括潜在的盈利能力。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更加注重企业成长性的美国资本市场。历史也证明了这种逻辑的过人之处,单看中国概念股,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前上市的国内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当时均未盈利,数年后他们开始找到盈利模式并成为业界执牛耳者;2005年百度上市时,其前一季度的净利润只有可怜的30万美元,最终带给投资者5年1500%的回报率。
由于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上的领先优势,使得美国的投资者在判断中国概念股的时候具有天生的优势和准确率,他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能采用成功于美国的一种商业模式,再很好地开发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那么这家公司一定是具有高成长性的。这是一种似乎很主观却又很有道理并且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判断标准。例如,新浪等门户当初被看作中国的“雅虎”,随后百度受热捧源自之前Google的成功,如今的优酷被包装成“Youtube+Hulu+Netflix”(根据尼尔森公司发布的1月份美国用户视频网站访问排名,这三家公司分列第一、六、十位),当当则被形容为中国的“亚马逊”。
但是,这其中又存在一种悖论,那就是,其实如今成长起来的公司并没有优秀到可以自主成长为巨人的能力,或许它们在同类中是优秀者,但是如果没有通过上市筹集的那笔资金,它们同样熬不过寒冷的冬天。这种情况在互联网行业尤为突出,在这个行业里,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不是烧钱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最后的胜者不是做得最好的而是活得最久的,而活到最后的秘诀就是雄厚的资金。以亚马逊为例,成就亚马逊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其中有一点颇为重要,那就是亚马逊曾多年处于亏损状态,但它利用在互联网泡沫前从资本市场融得的宝贵资金,大手笔地扩建仓储、IT系统等基础设施,形成了傲视群雄的资本,奠定了以后成功的基础。互联网泡沫中泥沙俱下的惨烈,使得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者认识到对于优秀企业应该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成长,而企业也认识到上市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更现实的意义在于要从资本市场获得过冬的粮草。于是,两者达成了共识,并开启了纽交所放行盈利不达标的优酷网和当当网的“破冰之旅”。
海外上市,万里长征第一步
中国企业成功赴美上市,并且熙熙攘攘,蔚然成潮,这带来的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创业者在艰苦奋斗多年之后,媳妇熬成婆,在将自己的企业公众化的同时也顺利融到了一笔客观的资金,接下来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创业理想;上市也使风险资本顺利推出,完成了资本增值的过程;而国外上市的特殊之处也大大增加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毕竟国外资本市场向来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于是,这波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赴美上市潮逐渐呈加速态势,但是成功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掩盖背后的隐忧。从股价的表现来看,5月11日,世纪佳缘在纳斯达克上市,以11美元开盘,开盘3分钟后破发。5月12日,在纽交所挂牌交易的人人网创下13.04美元的历史新低,较IPO首日20.9美元的历史最高价下跌37.61%。而之前5月5日上市的网秦,也难逃上市当日破发的命运。相比估值过高的软问题,这些公司更存在一些硬伤,而这些硬伤轻则导致投资者敬而远之,重则招来监管者的调查、处罚,甚至导致公司退市。如世纪佳缘,上市首日便修改招股说明书,而且先后被传出遭遇付费会员的一纸“欺诈”指责,以及号称4000万用户活跃账户数量却仅为474万户的消息;人人网曝出大幅下调招股说明书中2011年第一季度的新增用户数,随后在上市前夕遭遇“真假开心网”风波;网秦则传出涉嫌在招股说明书中使用的市场份额数据与其他公司数据不符。
众多中国公司踊跃赴美上市,并且顺利成行,一方面表明了金融市场总体的复苏,另一方面更说明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以及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概念的认可。企业上市首日敲钟固然风光无限,但是之后的破发更令人尴尬,如果被曝出存在虚假信息等问题则是脸面尽失。中国企业能够在美上市,每一家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包括时间、资金、人力和物力,相信没有一家会抱着圈笔钱就走的想法,企业应该有自己更长远的规划和考虑。以5月12日登陆纽交所的正兴车轮集团为例,公司高管5月1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公司一般性用途,包括在印度和中国兴建工厂等。未来三至五年,集团计划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市场扩大铝车轮业务,而此次在美国上市,为公司在海外进行并购交易铺平了道路。尽管相比于包装华丽、充满各种概念的互联网企业,作为车轮制造商的正兴集团少了很多投资者关注,并且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平平,但是企业明确的经营策略和上市动机无疑值得许多赴美上市公司学习。只有将上市这一环节嵌入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才能使上市活动更加有意义,这样上市将成为开始新征程的起点而不是谢幕的舞台。如果每个公司都争做恒星而不是做流星,十年以后将有更多的百度、新浪、搜狐之类的大公司闪耀在国际资本市场上。
2010年,创业板迎来扩容之年,全年共有117只新股发行,117家上市公司每一家都是一个创富传奇。然而,中国资本市场的浓墨重彩并不仅仅书写在本土市场,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中国概念股同样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成绩。
赴美上市潮又袭来
据统计,2010年中国内地企业在美成功IPO的数量达32家,分别是星源燃料、21世纪不动产、岳鹏成电机、汉庭、昌荣传播、联合信息、晶科能源、博润、智能照明、海辉软件、高德软件、柯莱特、安博教育、康辉医疗、搜房网、乡村基、蓝汛、明阳风电、大全新能源、环球雅思、尚华医药、学而思、麦考林、中国利农、学大教育、天津高新地、锐迪科、诺亚财富、当当网和优酷网等,融资总额达30亿美元左右。至此,在美国三大证券市场主板交易的中国内地企业股票已超过250只。
在这些赴美上市的企业中,网络股仍是主流,包括麦考林、易车网、搜房网、乐视网、优酷网和当当网。互联网企业扎堆赴美上市并不是第一次,之前曾经有过三次波涛汹涌的上市潮:2000年前后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掀起了第一轮海外上市热潮;2004年到2005年间盛大、腾讯、百度等企业继续赶考美国证券市场并顺利过关;2007年以阿里巴巴、巨人网络为代表的企业则将移师海外的做法坚持到底。此外,未来还有淘宝、京东商城、土豆网等公司的上市值得期待。
2010年12月8日优酷网和当当网敲响纽交所钟声的同时,也创造了在中国本土无法实现的神话。说它是神话,是因为这两只股票分别创造出高达161%和86%的首日涨幅,一夜之间跻身中国概念股市值前十名。优酷网在股价连续几日上涨后,市值甚至曾站上50亿美元关口,超越经营多年的新浪和网易,一度成为仅次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携程的第五大中国互联网企业。说这种神话不可能发生在中国,是因为无论是优酷网还是当当网都不符合中国证券市场对企业盈利性的相关要求。两者都处在一种花钱赚吆喝的尴尬处境中:优酷创办五年以来一直未能盈利,当当网去年才实现首次盈利且净利率偏低。
是盈利还是盈利能力
众多企业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寻求在美上市,一方面是为美国资本市场多层次、成熟、规范和活跃的特点所吸引,另一方面更在于国内发审过于严格。首先,国内施行的是上市审批制,企业从改制、辅导到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查,再到最后发行上市,往往要花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境外上市就比较简单,一般能在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完成挂牌交易。其次,国内的交易所对企业的盈利情况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其中主板和中小板的盈利要求为“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即使相对条件较为宽松的创业板也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
相比之下,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则有着更为灵活的处理。纳斯达克的三个上市标准中均未对企业的盈利指标进行限定,只要企业符合一定的净资产标准或者营业收入标准均可以上市。纳斯达克奉行的哲学是:“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于是便造就了上市时只有100万美元的微软和每股盈利只有34美分的百度。作为世界性证券交易场所的纽约证交所对于外国公司的上市申请制定了较美国国内公司更为严格的标准,关于盈利指标的要求为“公司必须在最近三个财政年度里连续盈利,且在最后一年不少于250万美元、前两年每年不少于200万美元或在最后一年不少于450万美元,三年累计不少于650万美元。”但是随着优酷网和当当网的挂牌,纽交所也开始尝试“便宜行事”了。纽交所放低了对公司盈利指标的要求,并不意味着选择企业标准的降低,而是反映了对中国概念股的格外看好。
事实上,深谙金融炼金术的美国人并不傻,他们有更为高明的判断逻辑:以当下利润的高低评价等待上市企业的优劣并不公平,相比盈利更应该看重盈利能力,包括潜在的盈利能力。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更加注重企业成长性的美国资本市场。历史也证明了这种逻辑的过人之处,单看中国概念股,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前上市的国内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当时均未盈利,数年后他们开始找到盈利模式并成为业界执牛耳者;2005年百度上市时,其前一季度的净利润只有可怜的30万美元,最终带给投资者5年1500%的回报率。
由于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上的领先优势,使得美国的投资者在判断中国概念股的时候具有天生的优势和准确率,他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能采用成功于美国的一种商业模式,再很好地开发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那么这家公司一定是具有高成长性的。这是一种似乎很主观却又很有道理并且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判断标准。例如,新浪等门户当初被看作中国的“雅虎”,随后百度受热捧源自之前Google的成功,如今的优酷被包装成“Youtube+Hulu+Netflix”(根据尼尔森公司发布的1月份美国用户视频网站访问排名,这三家公司分列第一、六、十位),当当则被形容为中国的“亚马逊”。
但是,这其中又存在一种悖论,那就是,其实如今成长起来的公司并没有优秀到可以自主成长为巨人的能力,或许它们在同类中是优秀者,但是如果没有通过上市筹集的那笔资金,它们同样熬不过寒冷的冬天。这种情况在互联网行业尤为突出,在这个行业里,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不是烧钱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最后的胜者不是做得最好的而是活得最久的,而活到最后的秘诀就是雄厚的资金。以亚马逊为例,成就亚马逊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其中有一点颇为重要,那就是亚马逊曾多年处于亏损状态,但它利用在互联网泡沫前从资本市场融得的宝贵资金,大手笔地扩建仓储、IT系统等基础设施,形成了傲视群雄的资本,奠定了以后成功的基础。互联网泡沫中泥沙俱下的惨烈,使得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者认识到对于优秀企业应该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成长,而企业也认识到上市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更现实的意义在于要从资本市场获得过冬的粮草。于是,两者达成了共识,并开启了纽交所放行盈利不达标的优酷网和当当网的“破冰之旅”。
海外上市,万里长征第一步
中国企业成功赴美上市,并且熙熙攘攘,蔚然成潮,这带来的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创业者在艰苦奋斗多年之后,媳妇熬成婆,在将自己的企业公众化的同时也顺利融到了一笔客观的资金,接下来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创业理想;上市也使风险资本顺利推出,完成了资本增值的过程;而国外上市的特殊之处也大大增加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毕竟国外资本市场向来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于是,这波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赴美上市潮逐渐呈加速态势,但是成功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掩盖背后的隐忧。从股价的表现来看,5月11日,世纪佳缘在纳斯达克上市,以11美元开盘,开盘3分钟后破发。5月12日,在纽交所挂牌交易的人人网创下13.04美元的历史新低,较IPO首日20.9美元的历史最高价下跌37.61%。而之前5月5日上市的网秦,也难逃上市当日破发的命运。相比估值过高的软问题,这些公司更存在一些硬伤,而这些硬伤轻则导致投资者敬而远之,重则招来监管者的调查、处罚,甚至导致公司退市。如世纪佳缘,上市首日便修改招股说明书,而且先后被传出遭遇付费会员的一纸“欺诈”指责,以及号称4000万用户活跃账户数量却仅为474万户的消息;人人网曝出大幅下调招股说明书中2011年第一季度的新增用户数,随后在上市前夕遭遇“真假开心网”风波;网秦则传出涉嫌在招股说明书中使用的市场份额数据与其他公司数据不符。
众多中国公司踊跃赴美上市,并且顺利成行,一方面表明了金融市场总体的复苏,另一方面更说明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以及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概念的认可。企业上市首日敲钟固然风光无限,但是之后的破发更令人尴尬,如果被曝出存在虚假信息等问题则是脸面尽失。中国企业能够在美上市,每一家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包括时间、资金、人力和物力,相信没有一家会抱着圈笔钱就走的想法,企业应该有自己更长远的规划和考虑。以5月12日登陆纽交所的正兴车轮集团为例,公司高管5月1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公司一般性用途,包括在印度和中国兴建工厂等。未来三至五年,集团计划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市场扩大铝车轮业务,而此次在美国上市,为公司在海外进行并购交易铺平了道路。尽管相比于包装华丽、充满各种概念的互联网企业,作为车轮制造商的正兴集团少了很多投资者关注,并且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平平,但是企业明确的经营策略和上市动机无疑值得许多赴美上市公司学习。只有将上市这一环节嵌入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才能使上市活动更加有意义,这样上市将成为开始新征程的起点而不是谢幕的舞台。如果每个公司都争做恒星而不是做流星,十年以后将有更多的百度、新浪、搜狐之类的大公司闪耀在国际资本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