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安全第一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体育教学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变化教学形式,真正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兴趣。既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文化课直接讲述德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那么体育课是否能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锻炼兴趣,感受积极运动带来的好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德育;行为习惯
引言
民众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教育部新课改也提高了体育教育的比重,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升。体育可以帮助学生矫正锻炼方法,提升运动意识,增强身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体育的真正意义并不仅限于此,经过教师们的正确引导,它也可以在培养德育和个人行为习惯方面产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促进德育意识健康发展。
一、形成健康德育和行为习惯,意义深远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中学德育大纲》要求,应该培养每位中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树立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志向,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民。这是党和国家对德育提出的要求,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贯彻执行的任务。
德育培养学生拥有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但是光有思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足够的行动力支撑,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德育思想的贯彻落实。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体育课上教给学生强健体魄、锻炼身体的有效方法,集体中充足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学生们加强交流,培养感情,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在以后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减少冲突。
二、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德育的作用
体育学本身属于科学的一种,它是人们对体育现象的理性系统认识,是人们不断理解体育现象的产物。既然是科学,就必然遵循一定客观规律,帮助学生了解人体运动时身体产生的各种变化,锻炼后身体机能的提升,清楚心理情绪与体育锻炼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加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了解人与事之间基本关联。
例如,体育老师组织学生跑步锻炼之前,会让大家先热身,防止即将开始的运动导致身体受伤。中学生由于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心肺功能尚不成熟,跑步训练一般不能超过3公里。长跑耐力训练对于男女的要求必然不同,结束后不能立即坐下休息,需要再做一组拉伸,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三、体育运动,有助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之为习惯,就是因为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会对个人思想产生一定影响,让人自然而然想要做习惯的事。做习惯的事,不需要克服不情愿的情绪,是一种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动行为[2]。然而,现实中很少有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态度,只是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教授学生基本的锻炼知识和技术。体育锻炼本身就是只有疲惫了才会有效果,如果学生们不明白其中意义,很难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体育锻炼,那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天方夜谭了。
任何人对于不喜欢的事情,都不可能主动产生兴趣。很多人都喜欢打篮球,这个时候如果能讲一下篮球运动技巧,那么肯定能引起很大的兴趣。了解技巧之后肯定就会想要练习,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打篮球的习惯。兴趣多种多样,跑步、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不一而足,适合于不同的人。把个人爱好融入集体,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们形成习惯。
四、体育教师应主动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中学生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对很多事情,还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思想品德方面受教师影响非常大。所以,教师要注意谈吐举止,大方得体,怀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以良好的个人形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青少年大多擅长模仿,跟着老师的动作进行鍛炼,是培养锻炼技巧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应当发挥为人师表的典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规范的演示每一个动作,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接受最正确的体育指导,获得愉快的锻炼体验[3]。
模仿体育老师最常见的莫过于操课,每个动作都需要老师的耐心讲解,每位学生出现错误都需要老师耐心指正。此时,老师能否用正确的方法教导动作,以及能否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的动作错误,将会改善学生对运动的态度,关系到是否能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五、体育促进德育,进而培养良好习惯
传统学校教学中,体育与别的科目大有不同。大部分课时都是在户外举行,每一节课下来身体都可能会非常疲惫,对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几家欢喜几家愁,早已屡见不鲜。但是身体运动作为大脑运动的有效补充,本身是一种休息,也是强化,让身心都更能投入到学习中去。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于德育的培养非常有意义。
身体的放松让自己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大脑处于愉悦状态,就会比较积极地指导身体行为。比较容易投入令大脑完全放松的活动中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
六、结束语
体育教学会对德育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培养坚定意志,强化身体素质,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体育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改善学生对运动的反感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身边的人。
参考文献
[1]肖婷婷.论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德育的培养[J].休闲,2018(11):245-245.
[2]赵卫玲.探究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和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012(017):228-229.
[3]甘颂文.发挥初中体育的德育优势,强化初中德育工作[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000(002):P.16-17.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德育;行为习惯
引言
民众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教育部新课改也提高了体育教育的比重,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升。体育可以帮助学生矫正锻炼方法,提升运动意识,增强身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体育的真正意义并不仅限于此,经过教师们的正确引导,它也可以在培养德育和个人行为习惯方面产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促进德育意识健康发展。
一、形成健康德育和行为习惯,意义深远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中学德育大纲》要求,应该培养每位中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树立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志向,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民。这是党和国家对德育提出的要求,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贯彻执行的任务。
德育培养学生拥有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但是光有思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足够的行动力支撑,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德育思想的贯彻落实。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体育课上教给学生强健体魄、锻炼身体的有效方法,集体中充足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学生们加强交流,培养感情,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在以后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减少冲突。
二、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德育的作用
体育学本身属于科学的一种,它是人们对体育现象的理性系统认识,是人们不断理解体育现象的产物。既然是科学,就必然遵循一定客观规律,帮助学生了解人体运动时身体产生的各种变化,锻炼后身体机能的提升,清楚心理情绪与体育锻炼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加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了解人与事之间基本关联。
例如,体育老师组织学生跑步锻炼之前,会让大家先热身,防止即将开始的运动导致身体受伤。中学生由于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心肺功能尚不成熟,跑步训练一般不能超过3公里。长跑耐力训练对于男女的要求必然不同,结束后不能立即坐下休息,需要再做一组拉伸,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三、体育运动,有助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之为习惯,就是因为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会对个人思想产生一定影响,让人自然而然想要做习惯的事。做习惯的事,不需要克服不情愿的情绪,是一种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动行为[2]。然而,现实中很少有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态度,只是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教授学生基本的锻炼知识和技术。体育锻炼本身就是只有疲惫了才会有效果,如果学生们不明白其中意义,很难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体育锻炼,那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天方夜谭了。
任何人对于不喜欢的事情,都不可能主动产生兴趣。很多人都喜欢打篮球,这个时候如果能讲一下篮球运动技巧,那么肯定能引起很大的兴趣。了解技巧之后肯定就会想要练习,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打篮球的习惯。兴趣多种多样,跑步、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不一而足,适合于不同的人。把个人爱好融入集体,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们形成习惯。
四、体育教师应主动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中学生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对很多事情,还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思想品德方面受教师影响非常大。所以,教师要注意谈吐举止,大方得体,怀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以良好的个人形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青少年大多擅长模仿,跟着老师的动作进行鍛炼,是培养锻炼技巧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应当发挥为人师表的典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规范的演示每一个动作,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接受最正确的体育指导,获得愉快的锻炼体验[3]。
模仿体育老师最常见的莫过于操课,每个动作都需要老师的耐心讲解,每位学生出现错误都需要老师耐心指正。此时,老师能否用正确的方法教导动作,以及能否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的动作错误,将会改善学生对运动的态度,关系到是否能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五、体育促进德育,进而培养良好习惯
传统学校教学中,体育与别的科目大有不同。大部分课时都是在户外举行,每一节课下来身体都可能会非常疲惫,对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几家欢喜几家愁,早已屡见不鲜。但是身体运动作为大脑运动的有效补充,本身是一种休息,也是强化,让身心都更能投入到学习中去。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于德育的培养非常有意义。
身体的放松让自己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大脑处于愉悦状态,就会比较积极地指导身体行为。比较容易投入令大脑完全放松的活动中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
六、结束语
体育教学会对德育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培养坚定意志,强化身体素质,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体育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改善学生对运动的反感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身边的人。
参考文献
[1]肖婷婷.论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德育的培养[J].休闲,2018(11):245-245.
[2]赵卫玲.探究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和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012(017):228-229.
[3]甘颂文.发挥初中体育的德育优势,强化初中德育工作[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000(002):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