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就业观念中的误区制约了女大学生顺利就业。观念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择业观滞后、错位,强求社会公正,急功近利,藤蔓意识等;女大学生需要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就业观:择业靠自主,就业要竞争,创业是最好的就业,岗位无贵贱,求真务实,多眼光放在就业竞争力的阳光之处。
关键词: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市场经济,就业观念
女大学生是当今我国受到良好教育、富于智慧与活力的一个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和影响妇女解放运动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知识力量,她们的就业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女性人才资源的利用。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就业难有原因是多重的,就女大学生自身而言,就业观念中的误区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主观因素。因此,分析就业观念误区之所在,帮助女大学生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就业观念,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做一简单的思考。
一、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误区:
1、择业观滞后:如今,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是当今与未来就业的趋势与主流,但部分女生不能因时而变,传统的就业思维模式依然根深蒂固地盘踞在脑海,就业时盲目地追求职业的声望,过分计较单位的性质、工作环境及个人的身份,自谋职业没面子,到新经济组织中去没保障,服务性的工作有失的尊严,一次就业渴望享用终身,缺少多次就业的意识等现象普遍存在。
2、就业观错位。表现在不切实际,不适度的自卑与自信,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自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面对不可回避的就业竞争,有些女生潜意识中认同社会对女性的偏见,自信不足,畏首畏尾,表现怯懦,缺少自我推销的勇气,结果使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机会;高估自己则是夸大自我实力,择业期望值过高,向往中心城市和高薪水,愿作“白领”而不屑于作“蓝领”,好高骛远;农村生源的女生则普遍存有跳出“农门”改变身份的想法,毕业后宁愿漂泊于城市也不愿回到自己落后但又特别需要知识和文化的故乡。
3、强求公正:“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就业与择业的权利也是我国劳动法规中的基本内容,但传统文化中性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普遍地存在于在于今天的职场与社会。据江苏省妇联的调查显示:就业中有55.5%的女大学生遭遇到了就业歧视,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历,但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漫长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消除它也非朝夕可就,如若一味地强求社会公道与公平,就会形成一种心理障碍,就业的路也会因之变得漫长而坎坷。
4、急功近利: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变,毕业生总量急剧增加,就业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为此,在求职时将自己最优秀的部分展示出来以提高竞争力也是理所应当的。但部分女大学生实用主义倾向严重,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从“注水”过多的简历到精美的个人VCD;从整形美容到拍写真集,到复制各种荣誉证书和花花绿绿的奖状等,而对自己能干什么或希望干什么却语语焉不详,这实质上是对自身素质和价值的曲解。
5、藤蔓意识:重庆师范学院心理科学系应用心理学2000级学生郑欢、霍颢的一份关于“女大学生求职择业若干能力的探讨”的调查表明:普遍缺少主动性,对家庭对社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依赖性,期待家长、老师、学校为其承担择业责任,存有等、靠心理,从而延迟了就业准备期的到来;成绩较优秀的女生靠学校主管部门的推荐,学业一般的女生则多数依赖于家长、亲友的人际关系,迫不得已时才主动去人才交流中心或人才市场;或夸大就业的难度,逃避就业的竞争,不敢直面社会现实,甚至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事实上,在人世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稳定和安逸的工作基本不存在,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是福利院,更不是慈善机构,而女大学生自身不主动的择业观念恰恰强化了女性的弱势地位和社会对女性的固有成见,也是部分单位将就业的天平倾向于男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重构:
如今,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间蕴涵着机遇与选择、竞争与牺牲,无论女生或男生都存有同样的困难,但却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至今仍在整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女生,必然要经历比男生更加漫长而残酷的考验。走出观念的误区,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就业观,乃是当今女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根本:
1、择业靠自主。首先要有自主的意识。自主的意识是成功就业的内驱力,它是一种自我意识与人格意识的和谐统一,是一种相信自我主动参与意识的反映。做为一个完整人格和价值的社会人,女性与男性一样同是社会文明嬗变的动力,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精英群体,更应以要有一种清醒的生命意识积极地寻求就业的机遇;其次要树立自信心,不悲观、不气馁,以达观的心态面对就业的艰难;再次,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由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国家一时无力全面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故广大女生应以主人翁自居,以大局为重,把个人的命运寓于国家的前途之中,自觉地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分忧,自创市场实现就业。等,没有前途;靠,没有出路;要,不太现实,与其怀恋过去依附他人,不如主动地迎接就业的挑战,扬起博击长空的翅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2、创业是最好的就业。女大学生是当今女性中最有创业条件和潜能的群体,而现在自主创业环境非常好,从中央到地方均予以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并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出台;伴随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创业的渠道与方式愈益多元化,因此,应该说,当今的毕业生欣逢自主创业最佳的机遇期;如若不能立即创业,也可以先加盟与自己创业目标相近的公司,积累经验和资金,物色合作伙伴,时机成熟时即行创业,也不失为一条理智稳妥的选择。现实中,许多女毕业生有胆有识自主创业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为后来者树立了成功的榜样,也昭示了创业的确是一条光明之路。
3、就业要竞争: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下,用人单位拥有了更多选择员工的权利,要与不要都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它们要生存必须讲究成本的最小化与效串的最优化,同样也要应对残酷的竞争也同样潜伏着关停并转的危机,女大学生要有源自于心灵深处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随时做好应付就业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一旦碰壁和失败,则要振作起来,正视现实,勇于自我解剖,找出差距,主动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和完善自己,重新实现就业;其次要有竞争的实力,实力的内核则是知识与技能,丰富的知识出众的能力与较强综合素质永远是职场不败的法定准则。
4、岗位无贵贱。不管做什么工作,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凭自己诚实的劳动求得生存与发展,问心无愧,应当倍感光荣和自豪。其次要确立多渠道就业的新意识,多元化的社会要求女大学生具有多元化的就业观,转变那种只有在正规部门、国有经济成份工作才算就业的观念。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增加了就业难度,同时拓宽了就业空间,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女大学生正是把握住了机遇,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5、求真务实。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不会在短期内缓解,女性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正如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在所说:“女性已成为就业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因此,女大学生务必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就业理念。十几年寒窗苦读,当拿着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优异成绩和金光闪闪的毕业证书走出校门时,大学毕业生有资格也有理由去为寻求一个满意的职位上下求索,但前提是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和社会。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教育迈进,社会精英岗位与毕业生的总量相比已成为稀缺的社会资源,现实中只有少数自身素质非常优秀的女大学生才能进入精英岗位,若不能及时就业,就有可能将自己置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因此,女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的难度,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作别人能作的事也作别人不能作的事,吃别人能吃的苦也吃别不能吃的苦,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
6、把眼光放在就业竞争力的阳光之处。从宏观上看,女大学承受的就业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把目光聚焦于阳光之处也许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女生有许多男生所无法比拟的性别特长,如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思虑周全,善于沟通,态度认真,责任心强,具有优于男生的忍耐力,在相对单调乏味的条件下仍能孜孜不倦的坚持工作等。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女性做为一支生力军正在崛起,一些崭新的职业如广告咨询、教育业、媒体传播业等,更倾向于向女性开放。况且,我国的经济已站在一个新发展起点上,就业难只是暂时的;性别歧视不是就业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诚如有关人士所指出的那样:只要你成绩优异,能力出众,即使是女生,同样能找到一份优于男生的工作。用发展的、辩证的、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相对困难的就业现实,有利于女大学生从择业观念的误区中走出来,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从而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关键词: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市场经济,就业观念
女大学生是当今我国受到良好教育、富于智慧与活力的一个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和影响妇女解放运动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知识力量,她们的就业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女性人才资源的利用。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就业难有原因是多重的,就女大学生自身而言,就业观念中的误区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主观因素。因此,分析就业观念误区之所在,帮助女大学生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就业观念,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做一简单的思考。
一、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误区:
1、择业观滞后:如今,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是当今与未来就业的趋势与主流,但部分女生不能因时而变,传统的就业思维模式依然根深蒂固地盘踞在脑海,就业时盲目地追求职业的声望,过分计较单位的性质、工作环境及个人的身份,自谋职业没面子,到新经济组织中去没保障,服务性的工作有失的尊严,一次就业渴望享用终身,缺少多次就业的意识等现象普遍存在。
2、就业观错位。表现在不切实际,不适度的自卑与自信,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自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面对不可回避的就业竞争,有些女生潜意识中认同社会对女性的偏见,自信不足,畏首畏尾,表现怯懦,缺少自我推销的勇气,结果使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机会;高估自己则是夸大自我实力,择业期望值过高,向往中心城市和高薪水,愿作“白领”而不屑于作“蓝领”,好高骛远;农村生源的女生则普遍存有跳出“农门”改变身份的想法,毕业后宁愿漂泊于城市也不愿回到自己落后但又特别需要知识和文化的故乡。
3、强求公正:“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就业与择业的权利也是我国劳动法规中的基本内容,但传统文化中性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普遍地存在于在于今天的职场与社会。据江苏省妇联的调查显示:就业中有55.5%的女大学生遭遇到了就业歧视,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历,但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漫长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消除它也非朝夕可就,如若一味地强求社会公道与公平,就会形成一种心理障碍,就业的路也会因之变得漫长而坎坷。
4、急功近利: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变,毕业生总量急剧增加,就业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为此,在求职时将自己最优秀的部分展示出来以提高竞争力也是理所应当的。但部分女大学生实用主义倾向严重,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从“注水”过多的简历到精美的个人VCD;从整形美容到拍写真集,到复制各种荣誉证书和花花绿绿的奖状等,而对自己能干什么或希望干什么却语语焉不详,这实质上是对自身素质和价值的曲解。
5、藤蔓意识:重庆师范学院心理科学系应用心理学2000级学生郑欢、霍颢的一份关于“女大学生求职择业若干能力的探讨”的调查表明:普遍缺少主动性,对家庭对社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依赖性,期待家长、老师、学校为其承担择业责任,存有等、靠心理,从而延迟了就业准备期的到来;成绩较优秀的女生靠学校主管部门的推荐,学业一般的女生则多数依赖于家长、亲友的人际关系,迫不得已时才主动去人才交流中心或人才市场;或夸大就业的难度,逃避就业的竞争,不敢直面社会现实,甚至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事实上,在人世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稳定和安逸的工作基本不存在,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是福利院,更不是慈善机构,而女大学生自身不主动的择业观念恰恰强化了女性的弱势地位和社会对女性的固有成见,也是部分单位将就业的天平倾向于男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重构:
如今,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间蕴涵着机遇与选择、竞争与牺牲,无论女生或男生都存有同样的困难,但却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至今仍在整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女生,必然要经历比男生更加漫长而残酷的考验。走出观念的误区,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就业观,乃是当今女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根本:
1、择业靠自主。首先要有自主的意识。自主的意识是成功就业的内驱力,它是一种自我意识与人格意识的和谐统一,是一种相信自我主动参与意识的反映。做为一个完整人格和价值的社会人,女性与男性一样同是社会文明嬗变的动力,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精英群体,更应以要有一种清醒的生命意识积极地寻求就业的机遇;其次要树立自信心,不悲观、不气馁,以达观的心态面对就业的艰难;再次,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由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国家一时无力全面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故广大女生应以主人翁自居,以大局为重,把个人的命运寓于国家的前途之中,自觉地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分忧,自创市场实现就业。等,没有前途;靠,没有出路;要,不太现实,与其怀恋过去依附他人,不如主动地迎接就业的挑战,扬起博击长空的翅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2、创业是最好的就业。女大学生是当今女性中最有创业条件和潜能的群体,而现在自主创业环境非常好,从中央到地方均予以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并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出台;伴随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创业的渠道与方式愈益多元化,因此,应该说,当今的毕业生欣逢自主创业最佳的机遇期;如若不能立即创业,也可以先加盟与自己创业目标相近的公司,积累经验和资金,物色合作伙伴,时机成熟时即行创业,也不失为一条理智稳妥的选择。现实中,许多女毕业生有胆有识自主创业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为后来者树立了成功的榜样,也昭示了创业的确是一条光明之路。
3、就业要竞争: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下,用人单位拥有了更多选择员工的权利,要与不要都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它们要生存必须讲究成本的最小化与效串的最优化,同样也要应对残酷的竞争也同样潜伏着关停并转的危机,女大学生要有源自于心灵深处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随时做好应付就业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一旦碰壁和失败,则要振作起来,正视现实,勇于自我解剖,找出差距,主动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和完善自己,重新实现就业;其次要有竞争的实力,实力的内核则是知识与技能,丰富的知识出众的能力与较强综合素质永远是职场不败的法定准则。
4、岗位无贵贱。不管做什么工作,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凭自己诚实的劳动求得生存与发展,问心无愧,应当倍感光荣和自豪。其次要确立多渠道就业的新意识,多元化的社会要求女大学生具有多元化的就业观,转变那种只有在正规部门、国有经济成份工作才算就业的观念。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增加了就业难度,同时拓宽了就业空间,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女大学生正是把握住了机遇,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5、求真务实。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不会在短期内缓解,女性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正如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在所说:“女性已成为就业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因此,女大学生务必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就业理念。十几年寒窗苦读,当拿着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优异成绩和金光闪闪的毕业证书走出校门时,大学毕业生有资格也有理由去为寻求一个满意的职位上下求索,但前提是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和社会。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教育迈进,社会精英岗位与毕业生的总量相比已成为稀缺的社会资源,现实中只有少数自身素质非常优秀的女大学生才能进入精英岗位,若不能及时就业,就有可能将自己置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因此,女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的难度,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作别人能作的事也作别人不能作的事,吃别人能吃的苦也吃别不能吃的苦,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
6、把眼光放在就业竞争力的阳光之处。从宏观上看,女大学承受的就业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把目光聚焦于阳光之处也许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女生有许多男生所无法比拟的性别特长,如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思虑周全,善于沟通,态度认真,责任心强,具有优于男生的忍耐力,在相对单调乏味的条件下仍能孜孜不倦的坚持工作等。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女性做为一支生力军正在崛起,一些崭新的职业如广告咨询、教育业、媒体传播业等,更倾向于向女性开放。况且,我国的经济已站在一个新发展起点上,就业难只是暂时的;性别歧视不是就业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诚如有关人士所指出的那样:只要你成绩优异,能力出众,即使是女生,同样能找到一份优于男生的工作。用发展的、辩证的、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相对困难的就业现实,有利于女大学生从择业观念的误区中走出来,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从而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