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流管理专业如何更合理地设置《国际贸易》课程,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以便更好地培养适应国际物流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对于国际贸易的开展、国际物流业的良好运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物流管理 国际贸易 课程设置
国际贸易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国际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及知识的运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内容包括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最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并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细节,具备比较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实际外贸业务操作能力。
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急需改进。目前,物流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单个企业的物流管理竞争已经没有很大优势,只有通过整条供应链的协作,才能最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同时,现代物流管理表现出现代化、信息化、一体化、国际化的特点,尤其是国际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因此,对于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了解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体系。此外,物流管理专业的授课长期以来一直以物流各个活动要素相关知识理论为主,而物流技术与设备及物流规划等知识领域较少涉及,使得很多学生对物流的理解和应用不够全面。
一、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状况
1.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要求在评估中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武汉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发挥港口的优势和特点,结合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以全面为港口服务为基点,快速拓展物流领域,以先进物流装备研发、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为特色,开设相关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贸易、国际采购等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
3.东南大学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重点完成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培养课程特色,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整合教学资源,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等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邀请国内外学者进入课堂;注重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并积极撰写教学案例,从而形成了该课程的国际教学模式、教学科研共生和“做中学”实训教学特色及创新点。
4.同济大学的国际物流管理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课程,该课程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国际物流具有很强的国际性,有关海运、航空的运输单证、运输合同、租船合同、国际公约及贸易信用证等都是以英文为主的,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物流的专业英语,便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同时完成了相关课程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一系列教材的编写,借此形成了完善的教学逻辑体系。此外,教学团队曾与多个大企业合作,参与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和优化,为课程教学积累了实践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5.西南交通大学的物流管理课程基于应用技术,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立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主要包括由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组成的人才培养纲领体系;由教学日历、教学方案、课程设计组成的教学运行体系;由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及案例库、实训指导方案、实验模拟软件构成的教学材料体系;由毕业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的跨时空现代教育技术体系,等等。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改革
1.物流管理教学内容。将物流管理教学内容分成三大模块:物流管理模块、国际贸易模块、物流技术与设备模块。物流管理模块是基础知识,需要所有开设该课程的专业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模块是物流管理近年来的新发展与新应用,需要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方向)学生尽量掌握,工商管理及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该部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国际保险、国際金融等基本原理与知识;物流技术与设备模块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提高,如复杂物流系统的规划及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AGV小车的运行原理等,授课教师给予必要指导。
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2)注重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3)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4)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作用;(5)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的国际贸易课程要根据高校专业设置和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改革,在设定教学目标、教材的建设与选择、教学方法、师资建设上,必须以提高学生实际国际贸易业务操作技能为主,实现课程教学、课程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易露霞,陈原,等.面向WTO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王冉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只创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关键词: 物流管理 国际贸易 课程设置
国际贸易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国际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及知识的运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内容包括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最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并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细节,具备比较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实际外贸业务操作能力。
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急需改进。目前,物流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单个企业的物流管理竞争已经没有很大优势,只有通过整条供应链的协作,才能最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同时,现代物流管理表现出现代化、信息化、一体化、国际化的特点,尤其是国际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因此,对于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了解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体系。此外,物流管理专业的授课长期以来一直以物流各个活动要素相关知识理论为主,而物流技术与设备及物流规划等知识领域较少涉及,使得很多学生对物流的理解和应用不够全面。
一、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状况
1.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要求在评估中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武汉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发挥港口的优势和特点,结合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以全面为港口服务为基点,快速拓展物流领域,以先进物流装备研发、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为特色,开设相关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贸易、国际采购等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
3.东南大学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重点完成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培养课程特色,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整合教学资源,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等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邀请国内外学者进入课堂;注重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并积极撰写教学案例,从而形成了该课程的国际教学模式、教学科研共生和“做中学”实训教学特色及创新点。
4.同济大学的国际物流管理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课程,该课程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国际物流具有很强的国际性,有关海运、航空的运输单证、运输合同、租船合同、国际公约及贸易信用证等都是以英文为主的,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物流的专业英语,便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同时完成了相关课程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一系列教材的编写,借此形成了完善的教学逻辑体系。此外,教学团队曾与多个大企业合作,参与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和优化,为课程教学积累了实践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5.西南交通大学的物流管理课程基于应用技术,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立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主要包括由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组成的人才培养纲领体系;由教学日历、教学方案、课程设计组成的教学运行体系;由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及案例库、实训指导方案、实验模拟软件构成的教学材料体系;由毕业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的跨时空现代教育技术体系,等等。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改革
1.物流管理教学内容。将物流管理教学内容分成三大模块:物流管理模块、国际贸易模块、物流技术与设备模块。物流管理模块是基础知识,需要所有开设该课程的专业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模块是物流管理近年来的新发展与新应用,需要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方向)学生尽量掌握,工商管理及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该部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国际保险、国際金融等基本原理与知识;物流技术与设备模块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提高,如复杂物流系统的规划及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AGV小车的运行原理等,授课教师给予必要指导。
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2)注重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3)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4)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作用;(5)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的国际贸易课程要根据高校专业设置和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改革,在设定教学目标、教材的建设与选择、教学方法、师资建设上,必须以提高学生实际国际贸易业务操作技能为主,实现课程教学、课程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易露霞,陈原,等.面向WTO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王冉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只创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