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封建社会的女性一直都被束缚在社会规范中,履行某种事先已经被确定好的功能,无法在现实社会中追求正常的欲求和幸福。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具有反叛精神、拥有独立人格和行动力的女性重新走回了大众视野,大众开始重新认识女性在性爱中的地位。本文以《送我上青云》与《九香》为例,探讨女性在不同情感境遇中对于爱欲自由的不同追求和女性在性压抑下如何主动或被动地克服她们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并对女性性别本体究竟如何回归进行探讨。
关键词:《送我上青云》 放纵 《九香》 压抑
封建社会中的女性一直被认为是男权意识形态下的附属品。旧社会女性之所以对自身社会地位感到不满,大都是由于对情感、物质的更高追求和自己所处的社会阶级不协调所致。被束缚在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尝试在封建社会扮演好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实际上,女性在千百年的社会进程中从未走近自己。
一、《送我上青云》:爱欲即放纵
男性凝视理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旧社会的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与这种凝视现象有关。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意识形态中,女性在男性坐拥权力、地位、金钱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在家庭、族群乃至社会中成了弱势群体。社会规范也偏向于将男性凝视理论发展得更具有社会性,男性通过某种渠道和媒介享受成为观看主体,也就是凝视的第一性;而女性则成为被观看的客体,这就是“第二性”的由来。男女的差异和不平等是男性凝视现象的表现,实际上凝视一直是作为一种权力关系存在的。但性并不是独立的存在,也并不应该存在所谓的权力关系,性应该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集合。在这种定义下,女性地位如何提高,如何成功打破性愚昧的藩篱,就显得格外重要。男权意识形态下的女性渴望争取话语权和独立,并对集体无意识中男权统治中心论进行颠覆和解构。在社会发展和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下,一批具有反叛精神、拥有独立人格和行动力的女性重新走回了大众视野,女性开始渴望从社会中获得自我认同感和个性解放的权利,打破社会对女性有关性屈服和性顺从的偏见,重新认识女性在性爱中的地位。但现代社会的女性独立运动仍是基于对男性主体的幻想而发展的,在男权意识形态下,女性对男性始终寄托着想象,内心渴望能够获得男性的认可,但这种渴望与期待始终只是一场空欢喜,所以女性的独立是建立在对男性失望的基础上。所以彻底、纯粹的性革命与性解放是女性从性愚昧到性文明的必经道路,但步入现代社会的女性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性平等与性自由?
爱欲的一极是放纵。在弗洛伊德看来,爱欲与死欲分别是人的生理本能和命运本能。马尔库塞曾说:“在放纵状态下,生命是爱欲与死亡的本能的融合,在此融合中,爱欲占据了支配的地位。”a当命运本能偏向死亡,人性则需要强大的爱欲来支配和统治它。《送我上青云》里的盛男,27岁患癌让她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死亡的逼近让盛男向刘光明提出了让他落荒而逃的性邀约,也许爱欲对于盛男来说是证明她来过这世界的唯一存在,后半生的性压抑意味着她被逐出了女性世界,这种爱欲的释放是对被世界拒绝做出的反抗。
爱欲的本质属性必然是自由的,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建立在亲密关系之上的爱的需求,刘光明的拒绝使盛男在爱欲中受到了压制,这种压制所带来的痛苦是女性本能欲望的压抑和爱的亲密关系的崩塌。这种性压抑始终是被动的,是源于世界的拒绝接纳和承认,女性心理在纵欲的渴望和被迫的性压抑中实际上是失重的,是不平衡的。在现实生活和历史境遇中通过隐私生活呈现出女性的本能欲望和人性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悲观的做法,当情感与爱欲发生冲突时,女性所追求的爱欲自由转变成为对于性自由的冲动,现实社会要求女性的行为规范战胜了人性的本能欲望。爱欲与情感的存在如何在人性本能欲望面前找到一種平衡?女性如何摆脱社会规范限定下的人性欲望?女性所获得的爱欲自由又是否是真正建立在亲密关系上的爱的需求?
从社会规范与银幕禁忌的角度来谈,盛男这一角色的刻画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银幕女性,或者说她的出现并不能满足男性观众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相比纯真、美好的女性形象,盛男的形象显得非常特立独行,甚至格格不入。她独立自主,敢爱敢恨,不甘向命运服输,但却又被命运玩弄。盛男这一女性角色的建构也是她无法与任何男性角色建立亲密关系的原因,这种角色设定将盛男排除在了世界之外。
实际上,影片中有关女性的成长、爱欲的释放、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和面对死亡时的恐惧,都传达了现实境遇对主流社会性别观念的划分。无论从历史境遇还是从期待视野的角度来说,即使盛男被塑造成一个与社会主流观念格格不入的女性,男性角色始终还是站在女性的对立面。针对主流的社会性别观念,影片对女性提出了明确的社会定义,比如电梯中的男女对话,27岁的女性已经步入“剩女”大军,而男性27岁时仍是风度翩翩。身体不适的盛男依然选择自己搬行李,而父亲的出轨对象却依靠着年轻貌美享受着奢侈。这正是当下社会的性别模式,男性利用物质条件和安全感保护甚至占有女性,而女性需要用琦年玉貌来获取这种保护,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性别权力压迫。从这一点上来说,所谓的对于女性角色的还原与谅解,仍建立在社会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固有成见上。事实上,我们总是通过他者经验告诉我们的答案勾画着这个世界的模样。
女性生活在社会性别角色制定的清规戒律中,爱欲与情感的自由追求是性别权力压迫和社会统治秩序下的无序,而这种无序是建立在女性人权保障基础上的,尽管爱欲与建立在亲密关系上的爱的需求有时并未能够在社会秩序中找到一种平衡。
二、《九香》:爱欲即压抑
中国最早提到人类应该具有两性意识的是道家,老子最先提出了性欲观和性别观,并用“以柔克刚”的理论承认了女性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但这仍然是建立在父权体制下不平等的,并非是以作为与男权对立面出现的女性地位。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除了经济地位的变化,女性也逐渐失去了性爱主体的地位。
在族权、父权、夫权的影响下,女性必须克己守礼,所谓“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等也只是针对女性正常欲望的性禁锢与性约束,甚至就连西方宗教传说中的夏娃也是诞生于亚当的一根肋骨,她因偷尝禁果被赶出伊甸园,在人间经历生产之痛。从夏娃的故事来说,女性的错误做法仿佛成了世间的万恶之源,灾难降临人间好像也是因为潘多拉因为好奇心而打开了魔盒。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除了作为附属品的存在,社会对于女性的污蔑和歪曲从未停止,无论是战火频发还是天灾人祸,“红颜祸水”都逃脱不了干系,比如夏朝的妺喜、商朝的妲己,还有周朝的褒姒等。但这也引发了一种思考,是否一个国家的灭亡真的与无法直接站在男权对立面的女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福柯在《性经验史》中曾提道:“男人的节制与勇气是完满的统治德性,但女人的节制或勇气,它们是服从的德性,它们在男人身上的表现既是完美的典范,又是实践它们的原则。” b在经历了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过渡之后,顺从与屈服成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新代名词,与封建社会相伴的是压迫女性的残酷陋习,如缠足裹脚,甚至如今贫困地区仍存在“嫁女报恩”,这些不仅导致女性性爱主体地位的完全遗失,也造成了女性地位的降低和人身自由的丧失。在男权中心论肆意发展的封建社会,被迫沦为家庭妇女的女性形成了性屈服和性顺从的生活习惯,成为失去自我、没有个性的生育机器。
与《送我上青云》中特立独行的盛男相比,九香更符合社会权力体制下的传统女性形象,母亲是女性独有的并且最能体现女性身份特征的角色,从古至今,包容力和孕育性都是女性独有的母性特质。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所要求的母性是建立在剥夺女性精神满足的基础上的。《九香》所传达的主题就是女性正常的情感爱欲和精神满足受到了来自大众舆论、社会规范和家庭伦理教育的压迫。
爱欲的另一极是压抑。相比盛男被动性的性压抑,九香的性压抑更具有自觉性。活在男性強权话语统治和大众舆论中的九香,比起在尘世中认真寻找自我的盛男,甘愿当一个被社会规范束缚的寡妇。失去丈夫以后,九香艰难地拉扯大了五个孩子,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为这是家庭伦理规范下每个母亲都该做的事情,这是所谓的“妇典母范”,但这也是社会对作为母亲的女性角色的刻板成见。“所有影响中最微妙和最有普遍意义的是创造和保持固定的成见的储存物。在我们观察世界以前,已经有人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的了。”c显然九香也受到了这种刻板成见的影响,大儿子代表男权话语秩序的统治者,首先对九香的爱欲进行了道德意义上的批判,认为母亲正常的女性本能是伤风败俗,九香和老关的爱情被他说成是“找野汉子”。在社会所谓的伦理规范和自己的情感爱欲面前,九香的应对办法是一次次地屈服和妥协,她将自己的欲望收进了他者舆论带给她的阴影中,她拒绝了老关,拒绝了爱,拒绝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本能。他者话语权为女性铺砌了一条无条件奉献自己、拒绝自我的道路。
对于九香来说,她接受了伦理道德与社会强权话语带给她的压力,并将自己的爱欲和情感欲望潜藏,这是一种打着道德旗号以理性压抑人性本能的做法。爱欲是一种压抑,压抑即痛苦。如果说《送我上青云》里盛男的性压抑是一种不畏惧打破社会规范也渴望建立在亲密关系上的爱欲,那九香的性压抑就是自觉地为了维系家庭稳定而必须打破这层已经建立起的亲密关系,甚至女性本能的爱欲需求也可以为了让所有人满意而放弃。
现实生活中的“九香”们也一直都是男性话语权下的“失语者”。“ 守寡”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汉代刘向《列女传·卫宗二顺》 中云:“灵王死,夫人无子而守寡。”到了唐朝,女性贞洁观念相对比之前淡薄,《新唐书》记载李唐公主更嫁者20余人,其中三嫁者4人。但这种女性爱欲的满足仍是封建礼教秩序对于女性生理本能的泯灭,无论女性对于再嫁或者寡居生活持有何样的态度,丧偶还是会使女性从此摒弃爱欲,每天素面朝天地苟度余生。这样对于贞洁的坚持实际上是以泯灭女性爱欲本能和情感需求为代价的。在理性生活无法满足的前提下,承受着生活和精神双重压力的女性选择用信教的方式去填满生活和情感的缝隙,这也是为什么佛教在唐朝非常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女性陷入的生存困境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到了明清,《女四书》d的出现让守寡成了强调女性贞洁的清规戒律。直到辛亥革命开始,才有文人学者大量地揭露和批判这种做法。随着《婚姻法》的颁布,封建社会“守寡”这一陋习才算彻底取缔。
三、结语
爱欲的一极是放纵,盛男为了被世界接纳和承认,放弃了满足爱和亲密关系的建立,她的放纵实际上仍是性压抑下对于自我的妥协和对现实社会的挣扎;而九香为了维系家庭稳定和母亲身份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老关,在大儿子所代表的社会男性霸权的压迫下放弃了自己作为女性的爱欲本能和情感需求。社会舆论对于女性这一性别角色的冷暴力,实际上是对女性个体意识的一种阉割,也是对女性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九香的守寡也许是对死去丈夫的怀念,也许是身为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是一种带有自觉性的性压抑。但是这种自觉是建立在社会舆论的冷暴力、男性话语权的统治秩序下的。那么女性性别本体如何才能够真正回归?或者说,女性的爱欲和情感需求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a 〔德〕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71页。
b 〔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余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页。
c 〔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57页。
d 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的四本书汇集的总称,包括《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
参考文献:
[1] 许航.《送我上青云》:女性电影的性别意识变迁[J].中国电影市场,2019(10).
[2] 仵从巨.性爱:昆德拉小说之门[J].当代外国文学,1997(4).
[3] 王满林.压抑性文明及其超越——读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 (11).
[4] 刘辰.禁忌的情感——电影中性压抑与欲望问题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优秀硕士论文,2019.
[5] 史成礼,于成良.女性性压抑与性役文化[J].中国性科学,2004 (9).
作 者: 李添艺,广西艺术学院戏剧戏曲理论与批评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 杜碧媛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送我上青云》 放纵 《九香》 压抑
封建社会中的女性一直被认为是男权意识形态下的附属品。旧社会女性之所以对自身社会地位感到不满,大都是由于对情感、物质的更高追求和自己所处的社会阶级不协调所致。被束缚在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尝试在封建社会扮演好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实际上,女性在千百年的社会进程中从未走近自己。
一、《送我上青云》:爱欲即放纵
男性凝视理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旧社会的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与这种凝视现象有关。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意识形态中,女性在男性坐拥权力、地位、金钱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在家庭、族群乃至社会中成了弱势群体。社会规范也偏向于将男性凝视理论发展得更具有社会性,男性通过某种渠道和媒介享受成为观看主体,也就是凝视的第一性;而女性则成为被观看的客体,这就是“第二性”的由来。男女的差异和不平等是男性凝视现象的表现,实际上凝视一直是作为一种权力关系存在的。但性并不是独立的存在,也并不应该存在所谓的权力关系,性应该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集合。在这种定义下,女性地位如何提高,如何成功打破性愚昧的藩篱,就显得格外重要。男权意识形态下的女性渴望争取话语权和独立,并对集体无意识中男权统治中心论进行颠覆和解构。在社会发展和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下,一批具有反叛精神、拥有独立人格和行动力的女性重新走回了大众视野,女性开始渴望从社会中获得自我认同感和个性解放的权利,打破社会对女性有关性屈服和性顺从的偏见,重新认识女性在性爱中的地位。但现代社会的女性独立运动仍是基于对男性主体的幻想而发展的,在男权意识形态下,女性对男性始终寄托着想象,内心渴望能够获得男性的认可,但这种渴望与期待始终只是一场空欢喜,所以女性的独立是建立在对男性失望的基础上。所以彻底、纯粹的性革命与性解放是女性从性愚昧到性文明的必经道路,但步入现代社会的女性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性平等与性自由?
爱欲的一极是放纵。在弗洛伊德看来,爱欲与死欲分别是人的生理本能和命运本能。马尔库塞曾说:“在放纵状态下,生命是爱欲与死亡的本能的融合,在此融合中,爱欲占据了支配的地位。”a当命运本能偏向死亡,人性则需要强大的爱欲来支配和统治它。《送我上青云》里的盛男,27岁患癌让她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死亡的逼近让盛男向刘光明提出了让他落荒而逃的性邀约,也许爱欲对于盛男来说是证明她来过这世界的唯一存在,后半生的性压抑意味着她被逐出了女性世界,这种爱欲的释放是对被世界拒绝做出的反抗。
爱欲的本质属性必然是自由的,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建立在亲密关系之上的爱的需求,刘光明的拒绝使盛男在爱欲中受到了压制,这种压制所带来的痛苦是女性本能欲望的压抑和爱的亲密关系的崩塌。这种性压抑始终是被动的,是源于世界的拒绝接纳和承认,女性心理在纵欲的渴望和被迫的性压抑中实际上是失重的,是不平衡的。在现实生活和历史境遇中通过隐私生活呈现出女性的本能欲望和人性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悲观的做法,当情感与爱欲发生冲突时,女性所追求的爱欲自由转变成为对于性自由的冲动,现实社会要求女性的行为规范战胜了人性的本能欲望。爱欲与情感的存在如何在人性本能欲望面前找到一種平衡?女性如何摆脱社会规范限定下的人性欲望?女性所获得的爱欲自由又是否是真正建立在亲密关系上的爱的需求?
从社会规范与银幕禁忌的角度来谈,盛男这一角色的刻画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银幕女性,或者说她的出现并不能满足男性观众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相比纯真、美好的女性形象,盛男的形象显得非常特立独行,甚至格格不入。她独立自主,敢爱敢恨,不甘向命运服输,但却又被命运玩弄。盛男这一女性角色的建构也是她无法与任何男性角色建立亲密关系的原因,这种角色设定将盛男排除在了世界之外。
实际上,影片中有关女性的成长、爱欲的释放、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和面对死亡时的恐惧,都传达了现实境遇对主流社会性别观念的划分。无论从历史境遇还是从期待视野的角度来说,即使盛男被塑造成一个与社会主流观念格格不入的女性,男性角色始终还是站在女性的对立面。针对主流的社会性别观念,影片对女性提出了明确的社会定义,比如电梯中的男女对话,27岁的女性已经步入“剩女”大军,而男性27岁时仍是风度翩翩。身体不适的盛男依然选择自己搬行李,而父亲的出轨对象却依靠着年轻貌美享受着奢侈。这正是当下社会的性别模式,男性利用物质条件和安全感保护甚至占有女性,而女性需要用琦年玉貌来获取这种保护,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性别权力压迫。从这一点上来说,所谓的对于女性角色的还原与谅解,仍建立在社会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固有成见上。事实上,我们总是通过他者经验告诉我们的答案勾画着这个世界的模样。
女性生活在社会性别角色制定的清规戒律中,爱欲与情感的自由追求是性别权力压迫和社会统治秩序下的无序,而这种无序是建立在女性人权保障基础上的,尽管爱欲与建立在亲密关系上的爱的需求有时并未能够在社会秩序中找到一种平衡。
二、《九香》:爱欲即压抑
中国最早提到人类应该具有两性意识的是道家,老子最先提出了性欲观和性别观,并用“以柔克刚”的理论承认了女性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但这仍然是建立在父权体制下不平等的,并非是以作为与男权对立面出现的女性地位。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除了经济地位的变化,女性也逐渐失去了性爱主体的地位。
在族权、父权、夫权的影响下,女性必须克己守礼,所谓“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等也只是针对女性正常欲望的性禁锢与性约束,甚至就连西方宗教传说中的夏娃也是诞生于亚当的一根肋骨,她因偷尝禁果被赶出伊甸园,在人间经历生产之痛。从夏娃的故事来说,女性的错误做法仿佛成了世间的万恶之源,灾难降临人间好像也是因为潘多拉因为好奇心而打开了魔盒。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除了作为附属品的存在,社会对于女性的污蔑和歪曲从未停止,无论是战火频发还是天灾人祸,“红颜祸水”都逃脱不了干系,比如夏朝的妺喜、商朝的妲己,还有周朝的褒姒等。但这也引发了一种思考,是否一个国家的灭亡真的与无法直接站在男权对立面的女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福柯在《性经验史》中曾提道:“男人的节制与勇气是完满的统治德性,但女人的节制或勇气,它们是服从的德性,它们在男人身上的表现既是完美的典范,又是实践它们的原则。” b在经历了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过渡之后,顺从与屈服成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新代名词,与封建社会相伴的是压迫女性的残酷陋习,如缠足裹脚,甚至如今贫困地区仍存在“嫁女报恩”,这些不仅导致女性性爱主体地位的完全遗失,也造成了女性地位的降低和人身自由的丧失。在男权中心论肆意发展的封建社会,被迫沦为家庭妇女的女性形成了性屈服和性顺从的生活习惯,成为失去自我、没有个性的生育机器。
与《送我上青云》中特立独行的盛男相比,九香更符合社会权力体制下的传统女性形象,母亲是女性独有的并且最能体现女性身份特征的角色,从古至今,包容力和孕育性都是女性独有的母性特质。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所要求的母性是建立在剥夺女性精神满足的基础上的。《九香》所传达的主题就是女性正常的情感爱欲和精神满足受到了来自大众舆论、社会规范和家庭伦理教育的压迫。
爱欲的另一极是压抑。相比盛男被动性的性压抑,九香的性压抑更具有自觉性。活在男性強权话语统治和大众舆论中的九香,比起在尘世中认真寻找自我的盛男,甘愿当一个被社会规范束缚的寡妇。失去丈夫以后,九香艰难地拉扯大了五个孩子,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为这是家庭伦理规范下每个母亲都该做的事情,这是所谓的“妇典母范”,但这也是社会对作为母亲的女性角色的刻板成见。“所有影响中最微妙和最有普遍意义的是创造和保持固定的成见的储存物。在我们观察世界以前,已经有人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的了。”c显然九香也受到了这种刻板成见的影响,大儿子代表男权话语秩序的统治者,首先对九香的爱欲进行了道德意义上的批判,认为母亲正常的女性本能是伤风败俗,九香和老关的爱情被他说成是“找野汉子”。在社会所谓的伦理规范和自己的情感爱欲面前,九香的应对办法是一次次地屈服和妥协,她将自己的欲望收进了他者舆论带给她的阴影中,她拒绝了老关,拒绝了爱,拒绝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本能。他者话语权为女性铺砌了一条无条件奉献自己、拒绝自我的道路。
对于九香来说,她接受了伦理道德与社会强权话语带给她的压力,并将自己的爱欲和情感欲望潜藏,这是一种打着道德旗号以理性压抑人性本能的做法。爱欲是一种压抑,压抑即痛苦。如果说《送我上青云》里盛男的性压抑是一种不畏惧打破社会规范也渴望建立在亲密关系上的爱欲,那九香的性压抑就是自觉地为了维系家庭稳定而必须打破这层已经建立起的亲密关系,甚至女性本能的爱欲需求也可以为了让所有人满意而放弃。
现实生活中的“九香”们也一直都是男性话语权下的“失语者”。“ 守寡”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汉代刘向《列女传·卫宗二顺》 中云:“灵王死,夫人无子而守寡。”到了唐朝,女性贞洁观念相对比之前淡薄,《新唐书》记载李唐公主更嫁者20余人,其中三嫁者4人。但这种女性爱欲的满足仍是封建礼教秩序对于女性生理本能的泯灭,无论女性对于再嫁或者寡居生活持有何样的态度,丧偶还是会使女性从此摒弃爱欲,每天素面朝天地苟度余生。这样对于贞洁的坚持实际上是以泯灭女性爱欲本能和情感需求为代价的。在理性生活无法满足的前提下,承受着生活和精神双重压力的女性选择用信教的方式去填满生活和情感的缝隙,这也是为什么佛教在唐朝非常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女性陷入的生存困境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到了明清,《女四书》d的出现让守寡成了强调女性贞洁的清规戒律。直到辛亥革命开始,才有文人学者大量地揭露和批判这种做法。随着《婚姻法》的颁布,封建社会“守寡”这一陋习才算彻底取缔。
三、结语
爱欲的一极是放纵,盛男为了被世界接纳和承认,放弃了满足爱和亲密关系的建立,她的放纵实际上仍是性压抑下对于自我的妥协和对现实社会的挣扎;而九香为了维系家庭稳定和母亲身份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老关,在大儿子所代表的社会男性霸权的压迫下放弃了自己作为女性的爱欲本能和情感需求。社会舆论对于女性这一性别角色的冷暴力,实际上是对女性个体意识的一种阉割,也是对女性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九香的守寡也许是对死去丈夫的怀念,也许是身为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是一种带有自觉性的性压抑。但是这种自觉是建立在社会舆论的冷暴力、男性话语权的统治秩序下的。那么女性性别本体如何才能够真正回归?或者说,女性的爱欲和情感需求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a 〔德〕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71页。
b 〔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余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页。
c 〔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57页。
d 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的四本书汇集的总称,包括《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
参考文献:
[1] 许航.《送我上青云》:女性电影的性别意识变迁[J].中国电影市场,2019(10).
[2] 仵从巨.性爱:昆德拉小说之门[J].当代外国文学,1997(4).
[3] 王满林.压抑性文明及其超越——读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 (11).
[4] 刘辰.禁忌的情感——电影中性压抑与欲望问题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优秀硕士论文,2019.
[5] 史成礼,于成良.女性性压抑与性役文化[J].中国性科学,2004 (9).
作 者: 李添艺,广西艺术学院戏剧戏曲理论与批评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 杜碧媛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