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如期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在本次国培计划中,东北师范大学国培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确定了“示范、引领、普及、 传播”的培训理念,并确定了具体的培训模式。
一、培训主题
掌握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技能、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培训目标
进一步提高培训对象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展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指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地方各级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作用。
三、培训对象
100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来自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四个省(地区),高级职称,年龄在35-45岁之间。
四、培训学时
60学时。总体上分成四个内容模块,其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内容15学时,小学体育教师基础理论知识内容15学时,小学体育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内容20学时,小学体育教学互动与研讨内容10学时。其中观摩内容6学时、研讨内容2学时,参与竞赛组织活动2学时、观摩学校体育竞赛2学时,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
五、课程设置(见表1)
六、实施建议
1.实施方式
(1)组织管理上,行政业务双线并行
在省教育厅和相关体育部门联合成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培训”领导小组指导下,组织管理实行行政、业务双线并行,形成省、市、县、校四级行政组织管理网络,建立并形成了省项目办、执行团队、“三支队伍”(专家团队、辅导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培训班级四级业务组织管理与培训体系。
(2)业务指导上,国家级教学辅导、省级辅导与班级辅导的层级联动
学校培训机构严格遵循省有关文件的培训要求,加强教学管理,组建国家级教学辅导团队,由熟悉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体育教师组成,并设立了专家组、理论教师组和实践教师组。
(3)理论授课与实践课研修相结合
我校在近年来的培训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两段施训”培训模式,集中培训与远程指导相结合,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中逐步开展了远程指导和实践指导项目,以突出实践取向、能力为重的培训理念,形成了从培训源头到培训过程,再到培训效果的全程监控,形成了鲜明的东北师范大学特色。
例如,在对长春市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将培训阶段分为“学思”与“知行”两个部分。“学思”阶段主要进行了集中的讲授学习,包含“师德教育专题讲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观课议课专题讲座与课例点评”三大模块内容,同时学科导师指导组内的主题研讨和学科答疑活动。“知行”阶段组织并指导参训教师开展校本在岗实践“五个一”活动:学一组体育教研方法报告、学员独立写一份体育教学设计、参与一次体育教研活动(面对面或在线研讨:班级沙龙研讨或QQ群)、修改一份体育教学设计、提交一份作业,通过互动交流、答疑研讨等形式,结合课程内容和在岗实践指导内容,进行课例研究方式的校本研修。
(4)建立网络培训效果跟踪调查体系、实时跟踪和掌握培训效果
每次培训结束都要建立学员培训交流QQ群,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培训心得、培训收获、培训需求以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期调查问卷、电子邮件、网络联系等方式了解培训取得的效果。
(5)课程资源上,符合时代需求,贴近参训教师需求
本着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原则,在课程设计上,本次培训紧密结合吉林省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安排培训内容,切实做到使参训教师可以在自身体育课教学中用到、用好培训中所讲授的内容。
2.师资要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2011)”的相关规定,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完善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要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加强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有效开发适用的新资源,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加工利用,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遴选优质中小学校设立“国培计划”参训教师实践基地,强化教师培训实践环节。我校根据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要求,开发和使用了以下有效资源:
(1)充分利用和开发“国培计划”专家库和“国培计划”课程资源和资料库;
(2)邀请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马凌主任作为我校“国培计划”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充分利用该专家的学术资源和人事资源;
(3)充分利用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资源,邀请多名吉林省、长春市著名中小学教育的调研员作为授课讲师,充分开发和利用吉林省、长春市基础教育师资资源;
(4)联合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合理打造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调研团队和培训教师团队,充分利用已有调研资源和师资资源;
(5)充分利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资源和师资资源;
(6)广泛利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一级博士学科和四个二级硕士学科的有效资源,以及东北师大体育学院在体育学科基础教育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资源和强大的师资资源;
(7)充分开发和利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基础教学一线实践的有效资源,以及附小的教学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丰富资源;
(8)广泛利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的场地设施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体系资源,包括管理制度、教学设施、实践基地、食宿条件、医疗保卫等。
3.评价方式
(1)考核评价原则
a 集中讲授与主题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既注重学员的理论知识成绩,又注重学员的实践教学技能;
b 学习过程性与后续实践性考核相结合:既要考查学员课堂学习过程的情况,也要考查每个专题学完之后,学员在岗位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改进工作、转变行为、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
c 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依据制定的考查合格标准进行评价,也要依据制定的评优标准表彰奖励“优秀研讨小组”“优秀指导与管理教师”“优秀实践者”“优秀作业”“优秀项目组织者”“优秀学员”等。
d 专家评价与学员互评相结合:学员作业互相查阅,依据相互评价的情况,结合辅导员的评价,确定最终作业成绩。
(2)考查合格标准
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3)作业基本要求
a 关于“案例分析”:
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实践过程中,或在解决体育课堂实际问题中,或在小学体育课余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与评析。
①所写案例可以是正面的成功案例,也可以是未能解决问题的、结果不理想或不成功的案例。
②所写案例必须是自己培训之后发生的事件。
③所写案例要有明确的课堂主题,案例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或事件能够体现或说明某个主题。
④案例要符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专业特点。
⑤案例要叙述体育课堂的实际过程和现实情况,并进行评析或反思。
b 关于“反思总结”:
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来体会,总结自己观念和行为的变化及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变化等并进行反思分析。
反思总结的撰写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概括准确、逻辑性强,与小学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相关。文字朴实简洁,不宜进行过多的文学渲染。
c 作业字数:
在600-1500字左右。
(4)评优奖励
a 采用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优秀培训学员并颁发相应奖励证书。
b 优秀作业评价方法
①学员评价:作业通过邮件发给每名学员,作为评价参考;
②班指导教师评价:在学员互评基础上,每班按总学员数的2%选出班级优秀学思作业和3%的优秀知行作业;
③特聘导师遴选确定优秀作业等级并上报项目执行机构;
④优秀作业在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专区首页发布,防止抄袭作假。
一、培训主题
掌握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技能、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培训目标
进一步提高培训对象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展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指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地方各级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作用。
三、培训对象
100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来自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四个省(地区),高级职称,年龄在35-45岁之间。
四、培训学时
60学时。总体上分成四个内容模块,其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内容15学时,小学体育教师基础理论知识内容15学时,小学体育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内容20学时,小学体育教学互动与研讨内容10学时。其中观摩内容6学时、研讨内容2学时,参与竞赛组织活动2学时、观摩学校体育竞赛2学时,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
五、课程设置(见表1)
六、实施建议
1.实施方式
(1)组织管理上,行政业务双线并行
在省教育厅和相关体育部门联合成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培训”领导小组指导下,组织管理实行行政、业务双线并行,形成省、市、县、校四级行政组织管理网络,建立并形成了省项目办、执行团队、“三支队伍”(专家团队、辅导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培训班级四级业务组织管理与培训体系。
(2)业务指导上,国家级教学辅导、省级辅导与班级辅导的层级联动
学校培训机构严格遵循省有关文件的培训要求,加强教学管理,组建国家级教学辅导团队,由熟悉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体育教师组成,并设立了专家组、理论教师组和实践教师组。
(3)理论授课与实践课研修相结合
我校在近年来的培训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两段施训”培训模式,集中培训与远程指导相结合,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中逐步开展了远程指导和实践指导项目,以突出实践取向、能力为重的培训理念,形成了从培训源头到培训过程,再到培训效果的全程监控,形成了鲜明的东北师范大学特色。
例如,在对长春市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将培训阶段分为“学思”与“知行”两个部分。“学思”阶段主要进行了集中的讲授学习,包含“师德教育专题讲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观课议课专题讲座与课例点评”三大模块内容,同时学科导师指导组内的主题研讨和学科答疑活动。“知行”阶段组织并指导参训教师开展校本在岗实践“五个一”活动:学一组体育教研方法报告、学员独立写一份体育教学设计、参与一次体育教研活动(面对面或在线研讨:班级沙龙研讨或QQ群)、修改一份体育教学设计、提交一份作业,通过互动交流、答疑研讨等形式,结合课程内容和在岗实践指导内容,进行课例研究方式的校本研修。
(4)建立网络培训效果跟踪调查体系、实时跟踪和掌握培训效果
每次培训结束都要建立学员培训交流QQ群,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培训心得、培训收获、培训需求以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期调查问卷、电子邮件、网络联系等方式了解培训取得的效果。
(5)课程资源上,符合时代需求,贴近参训教师需求
本着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原则,在课程设计上,本次培训紧密结合吉林省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安排培训内容,切实做到使参训教师可以在自身体育课教学中用到、用好培训中所讲授的内容。
2.师资要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2011)”的相关规定,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完善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要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加强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有效开发适用的新资源,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加工利用,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遴选优质中小学校设立“国培计划”参训教师实践基地,强化教师培训实践环节。我校根据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要求,开发和使用了以下有效资源:
(1)充分利用和开发“国培计划”专家库和“国培计划”课程资源和资料库;
(2)邀请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马凌主任作为我校“国培计划”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充分利用该专家的学术资源和人事资源;
(3)充分利用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资源,邀请多名吉林省、长春市著名中小学教育的调研员作为授课讲师,充分开发和利用吉林省、长春市基础教育师资资源;
(4)联合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合理打造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调研团队和培训教师团队,充分利用已有调研资源和师资资源;
(5)充分利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资源和师资资源;
(6)广泛利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一级博士学科和四个二级硕士学科的有效资源,以及东北师大体育学院在体育学科基础教育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资源和强大的师资资源;
(7)充分开发和利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基础教学一线实践的有效资源,以及附小的教学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丰富资源;
(8)广泛利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的场地设施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体系资源,包括管理制度、教学设施、实践基地、食宿条件、医疗保卫等。
3.评价方式
(1)考核评价原则
a 集中讲授与主题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既注重学员的理论知识成绩,又注重学员的实践教学技能;
b 学习过程性与后续实践性考核相结合:既要考查学员课堂学习过程的情况,也要考查每个专题学完之后,学员在岗位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改进工作、转变行为、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
c 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依据制定的考查合格标准进行评价,也要依据制定的评优标准表彰奖励“优秀研讨小组”“优秀指导与管理教师”“优秀实践者”“优秀作业”“优秀项目组织者”“优秀学员”等。
d 专家评价与学员互评相结合:学员作业互相查阅,依据相互评价的情况,结合辅导员的评价,确定最终作业成绩。
(2)考查合格标准
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3)作业基本要求
a 关于“案例分析”:
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实践过程中,或在解决体育课堂实际问题中,或在小学体育课余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与评析。
①所写案例可以是正面的成功案例,也可以是未能解决问题的、结果不理想或不成功的案例。
②所写案例必须是自己培训之后发生的事件。
③所写案例要有明确的课堂主题,案例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或事件能够体现或说明某个主题。
④案例要符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专业特点。
⑤案例要叙述体育课堂的实际过程和现实情况,并进行评析或反思。
b 关于“反思总结”:
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来体会,总结自己观念和行为的变化及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变化等并进行反思分析。
反思总结的撰写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概括准确、逻辑性强,与小学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相关。文字朴实简洁,不宜进行过多的文学渲染。
c 作业字数:
在600-1500字左右。
(4)评优奖励
a 采用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优秀培训学员并颁发相应奖励证书。
b 优秀作业评价方法
①学员评价:作业通过邮件发给每名学员,作为评价参考;
②班指导教师评价:在学员互评基础上,每班按总学员数的2%选出班级优秀学思作业和3%的优秀知行作业;
③特聘导师遴选确定优秀作业等级并上报项目执行机构;
④优秀作业在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专区首页发布,防止抄袭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