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灵感体悟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casdvg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阐述强调了语文课程资源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触动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有教学灵感,更要让学生找到体悟文本的灵感。
  在教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浪之歌》时,我努力追寻用精心的教学设计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找到灵感体悟。《浪之歌》是一首散文诗,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不仅是“海岸”的情人,更是人世间的守护者。本课的学习重在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诗文的美有一个感性的体会,使学生获得一双有灵性的眼,一颗有灵性的心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朗读能力,熟读不成问题,有感情朗读应该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要想让他们带着浓浓的作者情去读此文,就需要下一番功夫。
  课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海的汹涌澎湃,北方的孩子对大海的感触不深,从视觉上让学生感受到海浪对海岸的执着与坚守为走入诗文奠定思维基础。然后,以情景导入——观沧海、自主学习——读雅句、合作探究——解疑惑、反复诵读——悟情感、课堂回顾——记佳句为课堂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你去过海边吗?你看过海浪拍打海岸与礁石的情景吗?”在学生的议论与遐想中,音乐响起,教师配乐朗读诗文,学生聆听,凝视大屏幕上海浪拍岸的画面,为学生创设意境。“这就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浪之歌》!在你的心中,海浪是怎样的形象?和诗文中的海浪是一样的吗?”为学生播放音乐,学生自由朗读诗文。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指名学生谈心中的海浪与作者诗中的海浪都是什么样子的,如果用颜色来表示,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学生在对比中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逐层深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
  在学生对诗歌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后,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对这篇诗文你还有什么疑惑?”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将小组中讨论的热点话题进行全班交流,同时也可以进行互问互答,教师适时点拨,借此简介作者经历,升华诗文主题,引起学生共鸣。当学生沉浸在诗文的情感中时,音乐响起,教师示意全班同学齐读诗文,这时班级中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感。情感的升华不是教师简单语言的调动,也不是生硬的讲述,更不是直白的阐述,而是水到渠成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灵感,才能让情感升华得真实,才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才能持久而意义恒远。
  “哪儿有这样一种忠诚/能超过岸对海的痴情/以同一的姿势抱着海湾/默数那无穷重复的涛声。”教师再一次配乐朗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忠诚》,作为一节课的结束语,然后,布置仿写作业《云之歌》。
  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的思路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开拓其思维;对学生多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新课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平台,每一篇课文都凝聚着作者体悟生活的真实情感,如果语文教师不能以情动情,以爱升爱,语文教学就无法完成学生的情感体悟,更无法实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触动,就达不到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要想真的实现情感化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首先就要是爱生活的典范,要热情澎湃,更要激情飞扬,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走入文本,而不是死气沉沉地讲教材,更不是应试教育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才会真正喜欢语文,真正喜欢文学,真正热爱生活,因为语文给了他们体悟生活的灵感。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1 深入钻研文本,吃透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重视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之一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那么如何在农村现有的条件下上好信息技术课,笔者认为采用适当的教学法是上好本学科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我国农村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许多不足,每周课时数少,教学设备缺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学生差异大,有的学生很少或从
期刊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因此,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要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和尊重的融洽师生关系。教学中要把对学生的爱化作和蔼的态度,温柔的眼神,幸福的微笑,饱满的激情,让学生感到愉
期刊
【摘要】地理学科集自然、社会和环境于一身,其知识构建涉及许多学科,并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容易找到学科渗透的结合点。地理中的自然部分与理、化、生等学科密切相关,人文部分与语、政、史等学科紧密相联。本文着重阐述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的结合点、交叉点、生长点,并以之为根据在教学中进行学科间有机渗透,强化学生渗透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科渗透;综合素养    地理学
期刊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教材,主动探索知识。要达到这一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潜心备课,打造精品,用我们自己的思维火花点亮学生的智慧之灯  备课过
期刊
有人戏说:家常课如小家碧玉,文静内敛,不事张扬;公开课如大家闺秀,落落大方,激情演绎。可见家常课与公开课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应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公开课是执教者对课标、教材、教参多次钻研,多次试上,精雕细琢后的产物。宗旨是为了展示执教者良好的素质,毋庸质疑,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就其自身内涵而言,有其独到的看点、亮点,值得我们家常课借鉴、学习。  1 家常课要向公开课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专家指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对班级中任何一个学生的影响都是最深远的。以下笔者结合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班主任工作的看法。  1 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爱心,要一视同仁  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正如夏丐尊所说的那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爱是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对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要有爱心,要平等地去对待他们,不管
期刊
学校领导安排班主任老师,一般是语数外老师,很少有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的。而我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却当了十二年的班主任。十二年来,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完成育人的任务,赢得学生及家长的信任尊重。   1 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这对我们体育老师来说尤为重要。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看似一件小事,但学生往往就是从这里来认识、评价老师的。整洁的着装,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谈吐,健壮的体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