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正在实行高校的教育改革,其中对于学生管理这一方面的改革力度较大,更加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为原则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而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建设成果,因此高校管理者对这个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激励理论应用进行工作管理是高校工作管理一项创新,它是将外界环境给予的外力内化为学生的动力以实现自身的提升和发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已经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对此,本文将从激励理论的概述、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策略等方面入手,希望对高校应用激励理论于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激励理论;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12-01
一、关于激励理论的概述
激励理论是管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所谓的激励是指通过外界的某种手段或者方法,通常采用正面或者良性方法进行,以这种手段和方法将刺激对方激发出自身的潜力和能力,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达成对方所要完成的目标或者任务。激励理论适用范围较广,在企业和个人中都有多少应用这种理论让对方达到目的。而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这项理论的应用效果良好,在一般的工作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激励理论类型。
1.内容型。
这种类型的激励一般不是物质型激励,因此能够满足的不是人的生理需求或者物质需求,而是主要这对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一般而言,如果人的心理需求或者精神需求得以满足,会使人拥有更加强烈的动力和热情进行下一阶段的目标努力。而高校学生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他们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可能会得不到满足,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中,要注重学生对这方面的需要,以激励、鼓励等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以更加健康的状态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2.过程型。
过程型的激励属于长期性的方式,一般而言更加侧重的不是一时的奖励,而是营造一种环境,例如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就要有意识创造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环境,而这种环境最需要注重的一个原则就是“公平”。研究表明,高校学生拥有的心理问题和状况比其他年龄层的学生要多而且复杂,因为高校学生已经开始独立生活,在身份的转变方面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为了照顾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就是要让他们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就能够得到一个相对的平衡,不会对学校的规定和制度产生抵触情绪,让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有助于他们保持一个正能量的心态进行生活和学习。
二、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发育的相对成熟,大部分的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在法律上和高校管理工作者拥有相同的法律权利,因此采用传统的管教方式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更加不接受管教,最后导致他们的不正当行为放任下去,最终造成不良的后果。然而,激励机制是一种良性的管理方式,它的必要性正是在它不是用管教的方法教育和管理高校学生,而是通过一种良性的激励方式,营造一种公平的环境让学生处于轻松的状态,既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保持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同时,激励理论主要要形成的效果是让学生通过外界的刺激达到自身的管理,最主要的让他们形成自身管理的意识,形成自我约束的效应。高校学生大多是成年人,已经形成了自我管理的模式,对待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应该打破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而是应该通过激励方式加强他们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不需要学生管理者紧紧盯着学生,监督他们,而这样的学生管理方式才能更加高效。
三、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高校管理中最常应用的学生管理方式之一,因为学生还是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保证自身的毕业,所以采用规定等方式能够刺激学生尽可能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例如,很多高校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大多数通过四级考试,会在学校规定中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四级考试,否则无法拿到学位证,无法毕业。这个规定本身就是目标激励,通过毕业这个目标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学习英语以达到四级考试通过,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防止学生在大学中就不再学习英语的情况。
2.惩激励。
奖惩激励无论是在个人还是学校、企业的管理中,都是最为常见的激励方式。而且激励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多样,能够满足被激励者的需求,从而达到目的。常见的高校学生管理的奖惩激励中,正向的激励方式有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学金、荣誉称号等方式,这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都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处于反面的激励形式则是以惩罚为主,例如学校的记过处分、警告、开除等行为,主要是为了警戒学生不要触犯到学校的规定,同时对违反的学生给予教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荣誉激励。
荣誉奖励大多属于精神类型的奖励,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精神激励要比物质激励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更大。荣誉激励从个人的角度上说能够更加激励学生在学习上或者研究上更加努力,达到更多的成果,同时巩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有动力进行新的创造和学习工作,提升自身的能力。而从更加深远的角度上说,荣誉激励能够促进学生对学校、年级的归属感,更加感激和支持学校的管理和工作,有助于打造和谐稳定的学校氛围,这些都是物质獎励不能够给予的,只有荣誉激励才能更加促进这方面的发展。
四、结束语
激励理论的应用从古至今,在国内外都是高校管理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方法,不同的激励行为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但是根本上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满足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求,激发学生树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这样的管理手段也能帮助学校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凯源.浅议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112.
[2]林媛.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M高校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94-96.
[3]符宁.试论高校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6(12):62+66.
[4]李咏.高校教学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实践应用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06):185-186.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激励理论;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12-01
一、关于激励理论的概述
激励理论是管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所谓的激励是指通过外界的某种手段或者方法,通常采用正面或者良性方法进行,以这种手段和方法将刺激对方激发出自身的潜力和能力,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达成对方所要完成的目标或者任务。激励理论适用范围较广,在企业和个人中都有多少应用这种理论让对方达到目的。而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这项理论的应用效果良好,在一般的工作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激励理论类型。
1.内容型。
这种类型的激励一般不是物质型激励,因此能够满足的不是人的生理需求或者物质需求,而是主要这对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一般而言,如果人的心理需求或者精神需求得以满足,会使人拥有更加强烈的动力和热情进行下一阶段的目标努力。而高校学生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他们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可能会得不到满足,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中,要注重学生对这方面的需要,以激励、鼓励等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以更加健康的状态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2.过程型。
过程型的激励属于长期性的方式,一般而言更加侧重的不是一时的奖励,而是营造一种环境,例如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就要有意识创造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环境,而这种环境最需要注重的一个原则就是“公平”。研究表明,高校学生拥有的心理问题和状况比其他年龄层的学生要多而且复杂,因为高校学生已经开始独立生活,在身份的转变方面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为了照顾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就是要让他们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就能够得到一个相对的平衡,不会对学校的规定和制度产生抵触情绪,让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有助于他们保持一个正能量的心态进行生活和学习。
二、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发育的相对成熟,大部分的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在法律上和高校管理工作者拥有相同的法律权利,因此采用传统的管教方式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更加不接受管教,最后导致他们的不正当行为放任下去,最终造成不良的后果。然而,激励机制是一种良性的管理方式,它的必要性正是在它不是用管教的方法教育和管理高校学生,而是通过一种良性的激励方式,营造一种公平的环境让学生处于轻松的状态,既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保持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同时,激励理论主要要形成的效果是让学生通过外界的刺激达到自身的管理,最主要的让他们形成自身管理的意识,形成自我约束的效应。高校学生大多是成年人,已经形成了自我管理的模式,对待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应该打破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而是应该通过激励方式加强他们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不需要学生管理者紧紧盯着学生,监督他们,而这样的学生管理方式才能更加高效。
三、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高校管理中最常应用的学生管理方式之一,因为学生还是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保证自身的毕业,所以采用规定等方式能够刺激学生尽可能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例如,很多高校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大多数通过四级考试,会在学校规定中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四级考试,否则无法拿到学位证,无法毕业。这个规定本身就是目标激励,通过毕业这个目标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学习英语以达到四级考试通过,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防止学生在大学中就不再学习英语的情况。
2.惩激励。
奖惩激励无论是在个人还是学校、企业的管理中,都是最为常见的激励方式。而且激励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多样,能够满足被激励者的需求,从而达到目的。常见的高校学生管理的奖惩激励中,正向的激励方式有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学金、荣誉称号等方式,这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都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处于反面的激励形式则是以惩罚为主,例如学校的记过处分、警告、开除等行为,主要是为了警戒学生不要触犯到学校的规定,同时对违反的学生给予教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荣誉激励。
荣誉奖励大多属于精神类型的奖励,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精神激励要比物质激励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更大。荣誉激励从个人的角度上说能够更加激励学生在学习上或者研究上更加努力,达到更多的成果,同时巩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有动力进行新的创造和学习工作,提升自身的能力。而从更加深远的角度上说,荣誉激励能够促进学生对学校、年级的归属感,更加感激和支持学校的管理和工作,有助于打造和谐稳定的学校氛围,这些都是物质獎励不能够给予的,只有荣誉激励才能更加促进这方面的发展。
四、结束语
激励理论的应用从古至今,在国内外都是高校管理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方法,不同的激励行为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但是根本上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满足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求,激发学生树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这样的管理手段也能帮助学校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凯源.浅议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112.
[2]林媛.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M高校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94-96.
[3]符宁.试论高校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6(12):62+66.
[4]李咏.高校教学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实践应用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06):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