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群傩生活状态与态度研夯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对重庆市的抽样调查,较低的收入和消费、较少的社会资源、相对封闭的人际交往,是目前大多数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贫富差距大、社会存在诸多不公平”是农民工较为一致的对社会公平的评价;提高经济收入、希望家庭和睦是农民工最迫切的需求;“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是绝大多数农民工对未来的预期。农民工因职业分化而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利益分化进一步导致社会意识多样化;大多数农民工尚未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应加快“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基础上的人口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通过制度创新保障社会阶层边界的开放性,加快各阶层流动,进而缓解阶层冲突。
  关键词:农民工群体;社会阶层;收入差距;社会公平;利益群体;人口城镇化;农民工融入城市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0)04-0061-12
  重庆市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直辖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任务重,农民外出打工的多,农民工数量大。目前重庆市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去市外的占一半,其余的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其次是涪陵、万州等中小城市以及一些县城和小城镇。进城农民工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业和餐饮业五大行业中;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所占比重达80%以上;进城农民工以中青年为主,45岁以下的占80%以上,也有部分年龄偏大的农民工。
  农民工虽然数量很多,但分布在各个职业阶层中,流动性大,职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他们还不是一个阶层,只是一个群体。因此,我们将这个特殊的群体单独拿出来分析。
  我们根据重庆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与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于2009年在重庆市所做的2500份抽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虽然目前城市里大部分职业群体中都有农民工,但从抽样调查获得的农民工的分布情况看,他们绝大多数分布在商业服务业人员、产业工人和个体工商户中。因此,我们主要对这三种职业中的农民工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反映农民工目前的基本状况和他们的诉求。
  
  一、重庆农民工生活现状与社会态度
  
  1.农民工的收入和消费
  (1)农民工收入较低(表1~2)
  从抽样问卷统计来看,无论那种职业,农民工的收入都低于从事相同职业的城里人,无论是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收入都一样。商业服务业人员和产业工人中的农民工的收入基本相当,都明显低于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农民工。
  (2)农民工消费支出少(表2~3)
  与收入相关,尽管农民工的家庭人口比城市家庭人口多,但他们家庭每月消费支出明显少于相同职业的城市家庭。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农民工家庭消费高于其他两种职业的农民工家庭;除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农民工外,其他两种职业的农民工家庭消费最大的两项开支都是吃和穿;个体工商户家庭消费最大的两项是吃和子女学费,这一点农民工与相同职业的城市人没什么差别。
  


  (3)住房情况(表4)
  无论是哪种职业,农民工家庭住房自购的比例都远远低于相同职业的城市人,基本上相差l倍;其中,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农民工自购住房的比例大大高于其他两种职业的农民工。农民工租住住房的比例大大高于城市人,比城市人多3倍以上,比例最高的个体工商户农民工比相同职业的城市人高8倍。靠单位提供住房比例最高的是商业服务业的农民工。
  
  2.农民工拥有的资源和人际交往
  (1)农民工拥有的资源(表5~8)
  农民工主要分布在职业地位不高的阶层,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有限。问及拥有什么资源,大部分选择技能,其次是知识。其实,与相同职业的城市人相比,他们的文化水平明显较低,只是与留在农村的人相比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高一些。作为外来人口,在城市里缺乏社会关系的根基,再加上进城后大多从事的又是收入少、社会地位低的工作,农民工交往的人中自然少有拥有的资源多的人。当问到是否认识有权的人、有钱的人以及有关系的人时,农民工回答“认识”的比例均低于相同职业的城市人。
  (2)农民工的人际交往(表9~10)
  农民工虽然进了城,但因为经济社会地位低、流动性较大,很难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他们日常交往的人主要是同在一起打工的人以及自己的亲友和老乡;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主要求助的对象也是这些人。
  
  3.农民工的自我评价(表11~12)
  相对于大多数城市人对农民工的看法而言,农民工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评价并不低。对于“您对您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评价”的问题,农民工选择“中下层”的比例最高,超过了4成,但低于相同职业的城市人;选择“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不到4成,选择“中层”的农民工也有相当比例。对于自己目前社会地位的感觉,认为无所谓的农民工比例最高,但低于相同职业的城市人,总体来看,不满意的人大大多于满意的。
  农民工对自身的评价总体而言是积极的、正面的,也是比较客观的。认为农民工是城市发展的积极因素的人超过了6成,相对于同一职业的城市人,对自身持积极肯定态度的农民工比例明显高得多。
  当问到“生活水平在过去5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时,三种职业的农民工回答“变好了”和“有些变好”的比例加在一起均超过了80%,选择“有些变好”的比例最高,在6成左右。当问到“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你家庭生活有无影响”时,回答“有一定的影响”的比例最高,均在5成左右;其次是选择“基本没什么影响”的,有2成多;选择“影响很大”的比例最高的是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农民工,有23,8%。
  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农民工感觉“一般”的比例最高,均超过了50%,高于相同职业的城市人;感觉比较幸福的比例超过不幸福的,认为幸福的比例高于很不幸福的。整体来看,还比较乐观。
  
  4.农民工对社会公平的评价(表13~14)
  对于“当前阶层之间的差异的评价”,整体上农民工的负面评价超过了正面评价。选择“现在的差异不正常、已经难以接受”和选择“现在的差异不正常、但可以接受”的比例,都在3成左右;但选择“现在差异过大、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全”的人数大大多于选择“现在的差异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人。
  对“贫富差距的看法”,整体上农民工的负面评价也超过了正面评价。选择“现在的差距过大,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全”的比例达到2~3成,大大超过了选择“现在差距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比例(1成左右)。尤其是从事产业工人的农民工,有35.1%的人选择“现在的差距过大,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全”,28.6%的人选择“现在的差距不正常,已经难以接受”;这两个答案选择比例最低的是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农民工,选择“现在的差距是正常的,可以接受”比例最高的也是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农民工,为14.3%。
  对于社会是否公平,农民工大多认为“不太公平”。认为“基本公平”比例最高的是从事产业工人 的农民工,有31.6%,最低的是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农民工,有27.3%;认为“很不公平”比例最高的也是从事产业工人的农民工,最低的是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农民工。对于与农民工关系较大的出身公平与地域公平的看法,农民工的消极评价也大于积极评价;尤其是对于是否存在出身不公平的问题,农民工与相同职业的城市人相比,更多的人持消极的看法。
  
  5.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表15~16)
  从调查统计来看,农民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收入”,选择的比例均超过了50%,最高的是从事产业工人的农民工,达到了71.1%。第二是工作创业问题(13%~14%),排在第三位的是住房问题。而选择“地位升迁问题”的比例最低,基本为零,其次是“户口问题”,比例均不超过2%。农民工最关心经济收入,其次是家庭和睦,第三是子女教育,最不关心的是社会声望和国家大事。与城市人相比,农民工更重职业收入而不是职业的社会地位。
  
  6.农民工的未来预期
  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对未来总体比较乐观,无论是对国家的预期还是对个人生活的预期。
  (1)农民工对国家发展的预期(表17)
  对于未来十年我国社会的变化,预期会越来越好的农民工比例最高,均超过50%,其中最高的是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农民工,达71.4%;也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变化不大或说不清。对中国2020年建成和谐社会的预期,农民工也普遍比较乐观,无论那种职业,认为可能的人都大大超过认为不可能的人,尽管也有1~2成的人认为“说不清”。但农民工对于未来十年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变化的预期不乐观,有5~6成的人认为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将“逐渐扩大”。
  (2)农民工对重庆发展的预期(表18)
  对重庆未来十年的发展,绝大多数人都看好,认为重庆经济未来十年会越来越好的人达7~8成。
  (3)农民工对个人和子女发展的预期(表19)
  认为未来十年自己收入可能提高的农民工比例都超过了6成,最高的商业服务业农民工达77.7%;认为收入会下降的比例最低,均不超过5%;有1~2成的人认为“说不清”。认为未来自己的社会地位会提高的农民工比例也比较高,均超过4成,最高的是商业服务业农民工,为62.7%,但整体比例低于认为“收入会提高”,反映农民工对自己社会地位提升的信心不太足;选择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变”的比例均接近2成;相对于收入的升降,在社会地位这个问题上选择“说不清”的比例更高一些。
  农民工对自己子女未来生活的预期更加乐观,认为子女会比自己生活得更好的比例相当高,甚至超过了相同职业的城市人,这也体现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很足。
  


  


  


  


  


  


  


  
  二、调查结论
  
  1.城市的农民工职业分化并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带动下,传统农民阶级出现了大规模的职业分化,农民向产业工人和其他非农产业的职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大批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在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形成了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此外,农民中还有不少人从事个体经营,农民的职业变化和跨地域流动,加速了农民阶级自身的转变和分化。而在城市的农民工因职业不同、收入不同,也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
  
  2.利益分化导致社会意识多样化
  各项指标统计显示,相同职业的农民工与城市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职业的农民工之间也存在差别;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导致收入不同、社会评介不同。从收入消费就可以看到,在相同职业的人中,城市人收入均高于农民工;同是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的收入消费明显高于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城市人和农民工,不同职业的农民工也有差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结构呈现出单一性、封闭性的特征,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同质性强,分化不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所有制结构的改变和市场化改革目标的确立,打破了既往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出现了多种利益主体,社会阶层利益的分化日益明显。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乃至不同人群,其利益目标越来越独立,利益边界越来越明晰,形成了社会的多元利益格局。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别迅速扩大,造成社会群体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导致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利益差距的扩大化,加剧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分化不但体现在农民工与城市人之间,也同样体现在农民工群体之间。
  
  3.大多数农民工尚未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
  调查显示,农民工虽然进了城,工作生活在城市里,但平常交往的人大多是与自己干相同职业的农民工以及农村人,遇到困难也主要求助自己的亲戚、老乡。他们与城里人打交道主要是在工作上,生活交往的圈子仍然是亲戚老乡、农民工。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里既是外来移民,又处于社会底层,且流动性太大,因此虽然进城打工多年,仍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4.经济收入问题是困扰农民工的最大问题
  当前什么是困扰农民工的最大问题?显然是收入问题。从农村到城市,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很多:住房问题、夫妻分居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户籍问题等,但归根到底是一个经济收入问题。我们看到,无论是问到“您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还是关于“在生活中你最关心的是”,回答大多是“经济收入”。相比之下,社会地位高低就显得无所谓,户籍问题也无足轻重。
  
  5.农民工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生活状态较为乐观
  调查显示,重庆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在近年来不断提高,其生活状态也比较乐观。在过去5年中,三种职业的农民工的生活水平都有提升,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变好了”或“有些变好”的农民工比例达80%。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感觉比较幸福的比例超过不幸福的,感觉“一般”的比例最高,超过50%。虽然农民工与城市人相比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但由于他们比较的对象是自己的过去或者是仍然留在农村的乡亲,所以主观感觉比较乐观。同时,近几年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农民工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得到改善。
  
  6.农民工对社会公平评价不高,但对未来预期普遍乐观
  由于对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的现象感受较深,农民工对社会不公平的评价比城市人更消极。对阶层差距、地域身份歧视有着更多的切身感受,因此,农民工对各种不公平的消极评价大于积极评价。与此同时,农民工对未来的预期却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大多数人认为无论是国家还是重庆,自己还是自己的孩子,未来都会比现在好。
  
  7.农民工向上流动机会少
  调查显示,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出现,重庆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趋势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民逐渐向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工商户三个阶层流动,从而使得农业劳动者阶层逐渐收缩,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人员、个
其他文献
摘 要:以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中零股利政策的公司为样本,考察零股利状态下高管薪酬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价值对高管薪酬有显著的负影响,公司当期业绩对高管薪酬有正影响但不显著,与激励理论并不相符;同时,零股利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的规模和持续零股利的时间没有显著性相关,与管理费用的增加水平呈同向变动但统计上没有显著性意义,而与现金持有水平高度显著性相关。研究表明:零股利公司高管与公司价值之
期刊
摘 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的《人类发展报告》(HDR2010)中,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测度方法发生了实质性的改进。指标的选取、阈值的选择和算法的变化是人类发展指数演变的三条基本路径,其既有方法论依据,也顺应人类发展理念的更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混合HDI”、“非收入HDI”和“旧版HDI”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人类发展指数算法的此次改进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忽略人类发展的任何
期刊
摘要: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及小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区域一宏观”联系机制,把区域研发活动与国家宏观经济活动联系起来,研究中国八大区域研发投入的宏观效应。主要结论为:中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聚集趋向,区域创新正向溢出不断加强;八大区域研发投入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微弱,并且影响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北部沿海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研发投入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明显。  关键词:研究开发;知识
期刊
摘 要:自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利用1997—2008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hift-share模型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度量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近10年中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产业内技术效率的提高,但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
期刊
摘要:影响重庆城郊型乡村民宿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是乡村民宿的利益相关者状况、服务设施状况和旅游业环境状况,其中利益相关者状况的影响最大;此外,经营者年龄及文化层次、经营场所来源、投入资金也会影响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水平。可从改善利益相关者关系、提升服务水平及改善设施条件、创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来增强乡村民宿经营者的信心,同时,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民宿利益分配机制。  关键词:乡村
期刊
摘要:农业保险投保率的变迁是一个缓慢的、渐近的、诱致性的制度变迁过程。农业保险制度的效率决定了投保率变迁的速度、方向与均衡;投保潜在收益的大小、潜在收益被发现的难易程度及模仿对象的多少则是影响投保率变迁和均衡形成的关键因素。投保率缓慢但稳定的提高是农业保险可持续的保证,而迅速但不可持续的提高则是农业保险改革要克服的痼疾。  关键词:农业保险;投保率;进化博弈;投保潜在收益  中图分类号:F840.
期刊
摘要:目前,国内文献对可转债的研究都是基于国外的模型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研究可转债定价时有必要考虑转股价修正条款,本文基于AFV模型建立了包含转股价修正条款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充分说明转股价修正条款对可转债定价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字:可转换债券;AFV模型;转股价修正条款;有限差分法  中图分类号:F930.91;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供应商对不同类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关注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其排列顺序与其所看重的相应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的排序相同,其中企业风险、敏感性、稳定性指标最受其关注。不同性质、是否上市、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企业的供应商对同一类的非财务指标的关注程度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应披露有关信息,以满足本企业供应商关注相关信息的需要。  关键词:供应商;非财务指标;利益要求;
期刊
摘 要:  过高的劳动力/土地比例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中高土地贡献率、低劳动力贡献率并存的均衡状态。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阻碍了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形成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国际农业生产的非参数DEA分析表明,我国农业处于效率边界之上,因此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方式提高农村人口收入的空间不大,难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关
期刊
摘要: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效力半径”与自然的“经济半径”之间存在差异,加上地方政府较多关注于本地区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的边界溢出效应下,地理空间上势必形成省区之间的空白区域。当官员更多考虑自身晋升时,经济溢出效应的增大会缩小政策效力半径,使边界效应增大。应建立服务型政府,以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政府的主要投资方向,对政府和市场的界限进行重新考虑和界定;还应完善上级对下级地方政府的政策协调,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