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古村展新颜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夏时节,晴空万里。行走在山青水秀的赣县区阳埠乡新联村,如同走进一幅泼墨山水画卷中,但见稻浪滚滚,溪水潺潺,错落有致的农民新居,隐于竹荫深处,三五成群的麻鸭,或在溪水中争相觅食,或在池塘中悠闲嬉戏,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一辆辆小轿车来回穿梭……在美丽祥和的田野上,新联人民幸福安康。
  新联村地处阳埠乡东南部大山深处,东邻王母渡镇,南邻信丰县西牛镇,距离赣县区城区50.5公里,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是典型的山区边远贫困村。全村14个村民小组400户1883名村民分散在13.422平方公里的深山沟谷之中。全村林地面积18063.9亩,耕地面积却仅有2064.49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329人。因病、因残致贫是主要原因,住房、交通、就医等问题也很突出。至今,当地人对十年前的村庄旧貌仍记忆深刻:坑坑洼洼的黄泥路一直延伸到土坯房村落,村民卫生意识差,塑料垃圾随处可见,牛栏茅厕臭气熏天,房前屋后脏乱差。近年来,在赣州市委组织部、赣县区自然资源局、赣县区科协等有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新联村多措并举攻坚克难,通过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等举措,不断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养,不断增加村民“造血”能力,培育乡风文明,昔日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开始了旧貌换新颜,蝶变为舒适宜居的新农村。2019年,这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村民们也开启了新的幸福生活。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
  脱贫攻坚任务是场硬仗,能否高质量完成,关建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定盘星”,强化党建引领,抓实党支部建设,真正把新联村党支部建成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一职上,新联村全体党员的理念是“能人治村”“庸者必退”,一致选举政治素質高、有经济头脑、致富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70后丁文贤,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确保能够凝聚队伍、引领群众、带动致富。并从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肯做事的能人中选拔培养村“两委”干部,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带动村民创业致富,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针对每一贫困户家庭不同情况,严格按照“分类指导、因户制宜”的原则,制定“一户一策”和“点对点”帮扶措施,为贫困户量身定做帮扶方式,使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产业、有帮扶、有收益,确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营造了支部引、能手领、企业帮的火热景象,种下“产业树”、开出“幸福花”,收获“富裕果”。
  践行两山理念,发展绿色产业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脱贫攻坚工作全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扶贫”模式,释放生态红利,促进高质量脱贫。立足山区优势,在传统种植水稻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自身特点、技能专长、家庭劳力等实际情况,引导、支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脐橙、甜柚、油茶、香芋和养蜂、腐竹加工等地方特色产业,助推80户324人脱贫。如旭堂组贫困户朱恒新,2015年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想种植脐橙脱贫致富,自家虽有宜果山地,但是苦于没有启动资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干部知道他的打算后,及时入户为其讲解当前扶贫政策和“一对一”帮扶,为其协调、沟通引进了1000多株优质高产脐橙品种——纽荷尔,不但为其办理了贴息贷款5万元人民币,而且当年还享受了政府产业奖补资金2万元。如今的20亩脐橙园,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脐橙树成了“摇钱树”。依靠勤劳的双手种植脐橙,实现了脱贫,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样搭乘扶贫东风“拔穷根”的还有贫困户汤子生,他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穷困的生活,夫妻俩没有气馁,埋头苦干,发挥祖辈相传的腐竹加工技艺,在对口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大力帮扶下,全家人吃苦耐劳,积极发展腐竹加工生产,很快就建起了有10个灶头的简易腐竹加工作坊,政府还按每个灶头300元人民币的标准进行了奖补。同时,通过教育扶贫解决其子女上学问题,减轻经济负担。当年,汤子生一家年收入就突破4万元,达到了脱贫标准,2016年,他光荣脱贫,正式退出贫困户行列,日子是越过越殷实。
  在新联,像朱恒新、汤子生一样,通过大力发展种植脐橙、水稻、油茶和养蜂、腐竹加工等特色产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甚至成为致富带头人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如已脱贫贫困户黄大明,现在成为村里的水稻种植大户,他买了现代化收割机,2021年种了40亩水稻,年纯收入保守都在10万元以上。还有脱贫户邹光明,是甜柚种植大户……
  扶贫不忘扶志,提升幸福指数
  精神上的贫困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需要改变人的思想,只有改变人的思想,才能致富。扶贫必需先扶智,新联村十分重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引领,破除“等、要、靠”等不良习气,着力发挥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并千方百计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乡风文明不断改善,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通过开展科普灯谜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乡村夜话、医疗义诊,组织青少年外出参观研学等形式,多措并举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并针对贫困户的产业科技需求,邀请农技专家,深入产业基地现场指导,结对帮扶,现场“把脉开药方”。随着扶贫扶志的深入开展,村民自身的“造血”能力也不断增强,人均纯收入也实现了连年增长。
  采访中,新联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陈晓波这样说道:“新联村能脱贫,就是因为把穷根找到了。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实行‘一户一策’,重点针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结对帮扶。人心齐,泰山移。这几年,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合1000多万元资金,村通组公路硬化和入户便道、供电改造等基础设施全部完成。新建村卫生站120平方米,解决了中坝组、梨树组、合溪组、樟脑组4个村民小组移动信号弱的问题,在村道两旁种植桂花树1300株,为新联小学添增科普书和桌椅……就业这一块,我们通过积极开展就业扶贫,村里整合公益性岗位,根据贫困户自身素质和能力,安置了9名贫困户从事保洁员、护林员等工作,贫困户不出村就能打工,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种田、照顾老人小孩三不误,有效地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现在的新联村,小车可直通各家各户家门口,无论是村民出行就医就学,还是赴圩交易都非常方便畅通,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的笑容也多了、精气神也起来了,外出经商、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来返乡创业。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顺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巩固脱贫成效,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不变,扶上马送一程,并加快建立符合村情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兴旺发达的产业、书声琅琅的校园、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的村道……新的时代,新的作为,脱贫了的新联人踏上新征程,迈着坚实的步伐,在希望的田野上,撸袖挥汗,携手奔向绿色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作者简介:何邦春,赣县区科学技术协会。
  ■责任编辑:朱晨光
其他文献
那是小学一年级的“六一”节,在联欢会上,我踮起脚尖认真舞了一段《北风吹》。从老师的眼神和同学的掌声中,我得到鼓励,舞蹈梦想,从那一刻开始。  20世纪70年代初,跟随母亲来到小山城德化,毕业于厦门大学的父母从小给我灌输“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只能把梦想深藏心底。母亲单位附近有个知青宣传队,经常排练节目,我在排练室一杵就是大半天,在边上偷偷模仿。队员们就是我的舞蹈启蒙老师。  人到中年,原以为舞蹈梦已
期刊
专业学会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晋江市老年大学坚持学会活动与课堂教学“两个轮子”一齐转,有力推动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夯实组织基础,落实经费保障。学校持续推进各学会组织制度建设,着力提高学会自身素质,增强学会生机与活力。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学校现有中国象棋、南音、功拳、谜语、花卉盆景等9个专业学会理事会,会员700余人,占各专业学员数30%以上。学校专门成立了学会主管处,组织指导学会开展
期刊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晋江市老年大学通过规范教学管理,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促发展。  一、适应需求调整学科设置  学校针对学员的需求特点和教学实际,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2014年以来,先后增设了葫芦丝、电钢琴、器乐、剪纸、素描、舞蹈基础、礼仪形体等7门新课程共10个班级。合并相近课程,增加热门课程招生数,达到了既适应学校发展又满足学员需求的效果。为更科学地对各
期刊
老,是相对年轻而言。变老,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老”作为一个形容词时,犹如“新、旧、好、坏”等,有概念、能区别,但又见仁见智,难以界定。因此,“老”就有了不同说辞。  从生理上讲,人必老之,此乃规律,不可逆转。但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锻炼,有病早医,无病早防,就会拥有健康的体魄,甚而延年益寿。这样的人,看上去会给人一种小于生理年龄的感觉。反之,不讲究科学养生,讳疾忌医,甚至打起扑克昼夜奋战、抽起烟来
期刊
[提 要]近年来,柑村村致力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挖掘,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助推乡村振兴的成效显著。然而,柑村村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红色讲解员队伍短缺、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比较传统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完善相关基础服务设施、打造优秀红色讲解团队、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方法等举措,将为柑村村进一步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
期刊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第一批)》名单,《崇义县立足特色果业资源引领三产互促并进》成功入选,为江西省唯一。近年来,崇义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生态环境部对口支援历史机遇,多措并举提升农产品品质,并连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创新营销推动兴产富民,奋力谱写了乡村振兴的“崇义乐章”。  多
期刊
盛夏时节,南昌县乡村大地生机勃勃,崭新的果蔬大棚里孕育着希望,荒地上建起的休闲公园里人声鼎沸,农家小院里欢声笑语,一个个景区、村庄喜迎宾客。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动人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近年来,南昌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产业兴 提质增效迈出
期刊
8月5日,当记者赶到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竹岩村采访时,右手打着石膏绑着绷带的杨敏正在村里忙碌着。  当季的竹岩村,清泉绿树夏风凉。站在村边那座古老的石拱桥上,只见清澈透亮的沧溪河水静静地流淌,一些村民正在田地里忙活着。夜幕降临,有的村民在村庄平坦的柏油路上散步、谈笑,有的村民则在空地上随着音乐节拍欢快地跳着广场舞……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秀美乡村画卷中。  这两年,山青岭翠的竹岩村在发展
期刊
曲江村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东上乡西南方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贫困落后、偏远闭塞”是以前人们给曲江村贴的标签。  如今,走进曲江村,空气清新,道路宽敞,一幢幢新别墅鳞次栉比,一条条绿篱沿路延伸,各类配套设施掩映于绿树丛中,真可谓是移步换景,让人惊叹不已。  小山村能发生大“变”法,是因为村里有一个善“变”的第一书记。  变“脏乱差”为“美加净”  2015年,曲江村被定为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定点
期刊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从省定贫困村到如今的村民年年增收,宜春市丰城市段潭乡西洲村在第一书记龚汉斌的带领下,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产业基地模式,确立了“科学种植菌菇和蔬菜”这一既可长远持续发展、又能实现短期见效的特色致富道路。  自2017年到段潭乡西洲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龚汉斌把“产业富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政府引导、产业培育、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