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平年代。维系国防建设发展、社会和谐安定的军转安置工作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胡主席在今年5月作出重要批示:“做好军队转业安置工作,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安置任务”。
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三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有18300多名军队转业干部告别金戈铁马的军营,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江淮大地,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用“慈母”般的真情接纳。2004、2005年的军队转业干部中,有80%以上进入各级党政机关,74%安置在大中城市,各级各类转业干部、特别是师团职干部都得到了较好安排,为转业军人成功实现人生角色的转换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正怀着一颗颗感恩而自信的心投入到江苏“两个率先”的生动实践中。
立足大局,“一把手”亲自抓责任落实
近三年,江苏全省接收安置军转干部总数、计划分配数和师团职干部均居全国前三位,军转安置工作任务很重。由于连续大批安置军转干部,加之目前公务员法正稳步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减员增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越来越紧,接收空间和渠道越来越窄,江苏大、中城市的安置压力和困难逐年增大。
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省委书记李源潮在专题研究2006年军转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江苏各级党委、政府都要认真贯彻,主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大局、千方百计、求真务实地完成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任务。省长梁保华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门听取汇报后明确要求,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巩固国防的高度,充分认识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讲落实,切实把军转安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双拥”模范城(县)的重要指标,严格考核落实。江苏省委在文件中明确规定,对不配合、不支持、不落实安置计划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查处通报,并追究领导责任。去年,有个别单位不配合,找理由拒收转业干部,结果被通报批评,在受督查后迅速进行了纠正。
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军转安置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迅速在全省各地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中形成共识。提起军转安置工作,全省各地与党中央一个声音:“做好军队干部转业安置工作,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当军转安置工作开始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出马,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造舆论、抓落实。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和全省其他12个市的市委书记都是这项工程的“一把手”。
省军区系统作为军地之间的桥梁纽带。在军转安置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省军区党委对做好军转安置的协调工作高度重视,列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司令员陈一远、政委吴齐亲自抓,利用各种时机宣传军转安置政策,突出抓好师团职干部安置,其他常委也高度关注,杨森副政委、政治部苏俊高主任经常过问,亲自出面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各军分区、警备区也都密切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军转安置部门,积极主动地做好转业安置中的协调配合和服务保障工作。
维护大局,安置部门高标准抓政策落实
维护大局就要高标准抓政策落实。军转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的硬任务,省市各军转安置部门的同志都把它当作一场“硬仗”来打。近年来,江苏省加大指令性安置计划的执行力度。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亲自主持召开省军转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汇报、部署任务、制定计划。每年年初,军地组织、人事和军转部门都组成联合工作组,通过走进军营召开转业干部座谈会等方法,摸清转业干部志愿,并到所属的13个市调查摸底,广泛听取意见,综合考虑各单位的编制数、历年接收数、实际工作需要等因素,制订全省各市人事关系实行垂直管理的单位、驻宁部、省属单位指令性接收安置计划。
江苏连续三年安排师团职干部均上千名,总数居全国第一。该省把师团职转业干部作为安置工作的重点,采取预留位置、先进后出、增加非领导职数、带编分配等办法,用积分选岗的办法安排相应的工作和职务。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前两年,该省接收的100多名师职转业干部,全部低一职安排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对符合安排领导职务条件的团职干部,有50%低一职安排了领导职务。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国中在谈到转业安置改革时说:“用积分选岗的办法安置师团职干部,把安置的选择权交给了干部本人,有利于实现‘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安置工作目标。”省市在安排师职干部时依积分排序,阳光操作。在平等的条件下凭贡献大小选单位,认实绩定分配。2005年,江苏省直单位和南京市共接收了47名师职干部,他们共拿出60个相应的岗位,严格按分数高低选岗定人,不看关系看分数,人情关系没了市场。这一公开做法得到了部队和广大转业干部的一致赞扬。最近,省委李源潮书记在省委组织部《关于2005年师职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情况的汇报》上专门批示,对这项改革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省市军转办就是转业干部的家。当我们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军转办,一眼就可以看到他们按照时间节点制订的军转安置工作统筹图。什么时候干哪些工作?由谁负责?图上一目了然都进行了标定,他们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工作,求真务实高标准抓落实的作风使得军转安置工作改革取得了成功,安置任务得到高质量完成。服从大局,接收单位千方百计抓计划落实
服从大局,接收单位千方百计抓计划落实
“2003年,江淮大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是人民解放军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科学的抗洪技术降伏洪魔,保住了高邮湖,使地处锅底的高邮人民安然无恙,我们一定想方设法把这些最可爱的人接收好、安置好、使用好。”曾是当年抗洪总指挥的高邮市委书记王正宇如是说,这也是江苏省各级接收单位的真实写照。
接收转业干部不讲条件讲责任,不讲困难讲大局,不讲价钱讲服从,不打折扣讲感情。2005年,江苏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人事厅都服从大局,主动接收转业干部7名以上,公、检、法、司等部门接收安置都在10人以上,省教育厅安排45名、南京海关安排23名没提任何条件,成为接收安置转业干部的主渠道。如此“爽快”的接收,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赵永贤在接受采访时告诉笔者:“一方面是落实中央战略决策,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另一方面,江苏正处于全力推进‘两个率先’、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起步开局、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转业干部是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极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能顾全大局愉快接收!”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高学斌本人就是转业干部,他要求人事部门在双向选择洽谈会上挑选转业干部时,要对转业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份、多帮一把”。
正师职转业干部、空军某部原副参谋长李陆玖转业前长期从事飞行任务,荣立过二等功,积分第一的他选择了省水利厅纪检组长的工作岗位。在接受组织谈话时激动地说:“江苏省安置转业干部既带感情,又有好的阳光制度保障,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我们一定把感激化作奋进的动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统计,三年来,全省有100多名优秀转业干部成为所属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80多名自主择业的转业干部成为企业老总。
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三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有18300多名军队转业干部告别金戈铁马的军营,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江淮大地,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用“慈母”般的真情接纳。2004、2005年的军队转业干部中,有80%以上进入各级党政机关,74%安置在大中城市,各级各类转业干部、特别是师团职干部都得到了较好安排,为转业军人成功实现人生角色的转换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正怀着一颗颗感恩而自信的心投入到江苏“两个率先”的生动实践中。
立足大局,“一把手”亲自抓责任落实
近三年,江苏全省接收安置军转干部总数、计划分配数和师团职干部均居全国前三位,军转安置工作任务很重。由于连续大批安置军转干部,加之目前公务员法正稳步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减员增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越来越紧,接收空间和渠道越来越窄,江苏大、中城市的安置压力和困难逐年增大。
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省委书记李源潮在专题研究2006年军转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江苏各级党委、政府都要认真贯彻,主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大局、千方百计、求真务实地完成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任务。省长梁保华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门听取汇报后明确要求,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巩固国防的高度,充分认识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讲落实,切实把军转安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双拥”模范城(县)的重要指标,严格考核落实。江苏省委在文件中明确规定,对不配合、不支持、不落实安置计划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查处通报,并追究领导责任。去年,有个别单位不配合,找理由拒收转业干部,结果被通报批评,在受督查后迅速进行了纠正。
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军转安置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迅速在全省各地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中形成共识。提起军转安置工作,全省各地与党中央一个声音:“做好军队干部转业安置工作,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当军转安置工作开始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出马,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造舆论、抓落实。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和全省其他12个市的市委书记都是这项工程的“一把手”。
省军区系统作为军地之间的桥梁纽带。在军转安置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省军区党委对做好军转安置的协调工作高度重视,列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司令员陈一远、政委吴齐亲自抓,利用各种时机宣传军转安置政策,突出抓好师团职干部安置,其他常委也高度关注,杨森副政委、政治部苏俊高主任经常过问,亲自出面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各军分区、警备区也都密切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军转安置部门,积极主动地做好转业安置中的协调配合和服务保障工作。
维护大局,安置部门高标准抓政策落实
维护大局就要高标准抓政策落实。军转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的硬任务,省市各军转安置部门的同志都把它当作一场“硬仗”来打。近年来,江苏省加大指令性安置计划的执行力度。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亲自主持召开省军转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汇报、部署任务、制定计划。每年年初,军地组织、人事和军转部门都组成联合工作组,通过走进军营召开转业干部座谈会等方法,摸清转业干部志愿,并到所属的13个市调查摸底,广泛听取意见,综合考虑各单位的编制数、历年接收数、实际工作需要等因素,制订全省各市人事关系实行垂直管理的单位、驻宁部、省属单位指令性接收安置计划。
江苏连续三年安排师团职干部均上千名,总数居全国第一。该省把师团职转业干部作为安置工作的重点,采取预留位置、先进后出、增加非领导职数、带编分配等办法,用积分选岗的办法安排相应的工作和职务。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前两年,该省接收的100多名师职转业干部,全部低一职安排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对符合安排领导职务条件的团职干部,有50%低一职安排了领导职务。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国中在谈到转业安置改革时说:“用积分选岗的办法安置师团职干部,把安置的选择权交给了干部本人,有利于实现‘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安置工作目标。”省市在安排师职干部时依积分排序,阳光操作。在平等的条件下凭贡献大小选单位,认实绩定分配。2005年,江苏省直单位和南京市共接收了47名师职干部,他们共拿出60个相应的岗位,严格按分数高低选岗定人,不看关系看分数,人情关系没了市场。这一公开做法得到了部队和广大转业干部的一致赞扬。最近,省委李源潮书记在省委组织部《关于2005年师职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情况的汇报》上专门批示,对这项改革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省市军转办就是转业干部的家。当我们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军转办,一眼就可以看到他们按照时间节点制订的军转安置工作统筹图。什么时候干哪些工作?由谁负责?图上一目了然都进行了标定,他们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工作,求真务实高标准抓落实的作风使得军转安置工作改革取得了成功,安置任务得到高质量完成。服从大局,接收单位千方百计抓计划落实
服从大局,接收单位千方百计抓计划落实
“2003年,江淮大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是人民解放军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科学的抗洪技术降伏洪魔,保住了高邮湖,使地处锅底的高邮人民安然无恙,我们一定想方设法把这些最可爱的人接收好、安置好、使用好。”曾是当年抗洪总指挥的高邮市委书记王正宇如是说,这也是江苏省各级接收单位的真实写照。
接收转业干部不讲条件讲责任,不讲困难讲大局,不讲价钱讲服从,不打折扣讲感情。2005年,江苏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人事厅都服从大局,主动接收转业干部7名以上,公、检、法、司等部门接收安置都在10人以上,省教育厅安排45名、南京海关安排23名没提任何条件,成为接收安置转业干部的主渠道。如此“爽快”的接收,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赵永贤在接受采访时告诉笔者:“一方面是落实中央战略决策,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另一方面,江苏正处于全力推进‘两个率先’、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起步开局、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转业干部是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极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能顾全大局愉快接收!”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高学斌本人就是转业干部,他要求人事部门在双向选择洽谈会上挑选转业干部时,要对转业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份、多帮一把”。
正师职转业干部、空军某部原副参谋长李陆玖转业前长期从事飞行任务,荣立过二等功,积分第一的他选择了省水利厅纪检组长的工作岗位。在接受组织谈话时激动地说:“江苏省安置转业干部既带感情,又有好的阳光制度保障,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我们一定把感激化作奋进的动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统计,三年来,全省有100多名优秀转业干部成为所属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80多名自主择业的转业干部成为企业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