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立学院学生问题频发,思想政治教育难度越来越大。家长教育者角色淡漠、教育倦怠心理、与学校缺乏实际沟通以及輔导员工作实际的影响是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教育缺失的直接动因。应建立并完善独立学院与学生家长沟通长效机制,构建辅导员、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渠道及家长与学校主动沟通是家长教育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家长教育;缺失;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24-02
一、独立学院学生问题引发的思考:家长教育缺失
家长教育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家长为特定对象而开展的教育活动。俄国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见,家长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招生批次为第三批本科,大多数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在大学的学习中随波逐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独立学院也难独善其身,各种学生问题接踵而至,学生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网络成瘾症、强迫症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数不断上升;大学生偷窃、打架、赌博、考试舞弊等违反校纪校规甚至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而这些问题常与家长教育息息相关。对处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而言,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是常态工作,但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教育缺失问题却时时困扰着一线的德育工作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单纯的学校教育模式不能全面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学生的家长对高校来说是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学生启蒙和终生信赖的老师——学生家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也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学校现实生活中,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长教育环节越来越脱离了教育的大环境,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使得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不到完满效果。
二、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教育缺失的动因与实例
(一)家长“教育者”角色的淡漠
大学生的家长和独立学院两者充当的教育角色有紧密的联系。家长在高考前后始终保持初高中阶段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待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并亲手将孩子送进高校,在教育子女方面便百分百的信任高校,把自己的使命与责任随孩子一起交给了学校,除筹集学费及供给学生日常开销外,对于学生大学四年中德智体各方面很少再去关注,认为学生应该可以自主并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孩子在大学学业问题、个性问题、品德问题等很少过问,完全淡漠了家长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大多寄希望于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期望上。例如:笔者曾带过的2006级学生A,体型较胖,经常迟到、逃课。一次欲请假赴港澳游玩,因未批准其出行,在家打电话质问,言辞激烈。其母听到后打电话过来道歉,相互攀谈才了解该生因高中父亲突然过世而深受打击,一蹶不振,非常叛逆。感觉大学期间她应该可以管理好自己,但其母经了解才知道她在大学的各方面问题,从而对其学业、个性等问题加强了关注与教育。
(二)家长教育倦怠心理的影响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出现教育倦怠心理。家长做为教育者,是伴随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角色。如果一个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容易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失望,就很容易出现教育倦怠心理,对家长教育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笔者曾带过的2008级学生B,家境贫寒,人口众多,无固定收入,全凭父母打工贴补家用。父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家庭唯一的大学生身上,但其在校期间由于打工维持生活而逐渐忽略学业,常出现挂科、逃课现象。后因家庭突然变故,无法继续学业,家长对此也很失望,这种倦怠心理对家长教育也就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家长与学校间缺乏实际沟通
学生上大学以后,家长与学校常疏于联系。家长认为子女在大学可以自己管理自己,逐渐忽略了与高校保持联系,不能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状况;另外,多数家长持大学生应由学校老师代为管理的心态,使学生在校期间家长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学生在校一年后也熟谙高校的规律,一部分学生就会游走在家、校教育结合的真空地带,只有当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辅导员或家长才会主动与对方取得联系。例如,笔者曾带2008级学生C,外省生源,独子,平时与家长沟通较少。因个人想未来创业后自己发展,而父母又强加安排让考公务员,双方的矛盾导致学生逃课、玩游戏,以极端的方式抵触家长。而家长疏于了解,常被其回家后报喜不报忧的表现迷惑,当学生游走在真空地带受到旷课处分时,接到电话的家长才了解到其在校的实际,随加强了与辅导员的联系与沟通。在多次谈话及跟踪后,该生及时调整心态,最终顺利完成学业。
(四)辅导员工作现实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家、校沟通的任务常集中在辅导员身上。由于独立学院性质特殊,辅导员常常杂务缠身,带班人数又多,无暇顾及,常以“不出事”为基本准则,在学生学业、纪律等出问题时才与家长沟通。另外,辅导员常面临待遇与身份相悖的尴尬,加之不同独立学院在政策及经费上也无保障,短效文件朝令夕改,也使得“联系家长”在现实工作中没有实效。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有问题的学生一般对“联系家长”比较反感,也常造成师生间的不理解,影响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对于一些在特殊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辅导员必须了解其家庭背景,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的放矢并取得良好效果,而恰恰在这方面却由于种种原因而略显薄弱。在辅导员带班实践中,类似实例不胜枚举。
三、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建立并完善独立学院与学生家长沟通长效机制
1、在学院层面,应该建章立制,建立家校沟通的长效机制。在人力、物力配备方面常态化,使家校沟通成为一种常规工作,将家长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来。
2、注重学生工作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应阶段性总结,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共同探求符合独立学院实情的家校沟通长效机制的可行方案,促进家长参与到实际教育管理中来。
(二)构建辅导员、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渠道
面对目前学生教育和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建立辅导员和家长信息沟通制度。现阶段可借助书信、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通信工具等加强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也可按照班级设立沟通信箱、网站、电话等,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让家长通过网络时刻关注子女在校的英语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考证、社会实践、奖惩记录、人际交往、就业动向等各项事宜,使学校和家长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可在新生入学时即将个人QQ、电话、网站等信息公布给家长,创造沟通的便利条件。工作中应努力使家长了解学校专业教育计划及子女在思想品德和各科学习上的表现,加强沟通。应合理处理与学生、家长沟通中的各种问题,畅通沟通渠道,使家长教育充分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来。
(三)家长要主动与学校沟通
家庭和学校是否密切配合,直接决定了家长教育的效果。由于家长缺乏与学校的主动沟通,不能及时获取学生的实际信息而使家长教育在孩子大学四年内处于真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家庭成长经历不一样,形成的学生个性特征也多样,往往会在大学期间由于管理松散而集中爆发矛盾。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初高中时对孩子学业及其他方面的关注度,在大学期间时刻关注子女的各方面发展,合理引导,配合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田爱民,郭瑞.学生家长对高校就读子女关注状况调查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1,(9).
[2]付昌辉,王中顺.网络时代高校与家长之间的零距离交流与互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张玮.关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陕西教育,2008,(5).
关键词:独立学院;家长教育;缺失;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24-02
一、独立学院学生问题引发的思考:家长教育缺失
家长教育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家长为特定对象而开展的教育活动。俄国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见,家长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招生批次为第三批本科,大多数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在大学的学习中随波逐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独立学院也难独善其身,各种学生问题接踵而至,学生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网络成瘾症、强迫症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数不断上升;大学生偷窃、打架、赌博、考试舞弊等违反校纪校规甚至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而这些问题常与家长教育息息相关。对处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而言,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是常态工作,但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教育缺失问题却时时困扰着一线的德育工作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单纯的学校教育模式不能全面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学生的家长对高校来说是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学生启蒙和终生信赖的老师——学生家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也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学校现实生活中,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长教育环节越来越脱离了教育的大环境,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使得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不到完满效果。
二、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教育缺失的动因与实例
(一)家长“教育者”角色的淡漠
大学生的家长和独立学院两者充当的教育角色有紧密的联系。家长在高考前后始终保持初高中阶段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待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并亲手将孩子送进高校,在教育子女方面便百分百的信任高校,把自己的使命与责任随孩子一起交给了学校,除筹集学费及供给学生日常开销外,对于学生大学四年中德智体各方面很少再去关注,认为学生应该可以自主并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孩子在大学学业问题、个性问题、品德问题等很少过问,完全淡漠了家长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大多寄希望于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期望上。例如:笔者曾带过的2006级学生A,体型较胖,经常迟到、逃课。一次欲请假赴港澳游玩,因未批准其出行,在家打电话质问,言辞激烈。其母听到后打电话过来道歉,相互攀谈才了解该生因高中父亲突然过世而深受打击,一蹶不振,非常叛逆。感觉大学期间她应该可以管理好自己,但其母经了解才知道她在大学的各方面问题,从而对其学业、个性等问题加强了关注与教育。
(二)家长教育倦怠心理的影响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出现教育倦怠心理。家长做为教育者,是伴随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角色。如果一个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容易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失望,就很容易出现教育倦怠心理,对家长教育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笔者曾带过的2008级学生B,家境贫寒,人口众多,无固定收入,全凭父母打工贴补家用。父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家庭唯一的大学生身上,但其在校期间由于打工维持生活而逐渐忽略学业,常出现挂科、逃课现象。后因家庭突然变故,无法继续学业,家长对此也很失望,这种倦怠心理对家长教育也就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家长与学校间缺乏实际沟通
学生上大学以后,家长与学校常疏于联系。家长认为子女在大学可以自己管理自己,逐渐忽略了与高校保持联系,不能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状况;另外,多数家长持大学生应由学校老师代为管理的心态,使学生在校期间家长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学生在校一年后也熟谙高校的规律,一部分学生就会游走在家、校教育结合的真空地带,只有当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辅导员或家长才会主动与对方取得联系。例如,笔者曾带2008级学生C,外省生源,独子,平时与家长沟通较少。因个人想未来创业后自己发展,而父母又强加安排让考公务员,双方的矛盾导致学生逃课、玩游戏,以极端的方式抵触家长。而家长疏于了解,常被其回家后报喜不报忧的表现迷惑,当学生游走在真空地带受到旷课处分时,接到电话的家长才了解到其在校的实际,随加强了与辅导员的联系与沟通。在多次谈话及跟踪后,该生及时调整心态,最终顺利完成学业。
(四)辅导员工作现实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家、校沟通的任务常集中在辅导员身上。由于独立学院性质特殊,辅导员常常杂务缠身,带班人数又多,无暇顾及,常以“不出事”为基本准则,在学生学业、纪律等出问题时才与家长沟通。另外,辅导员常面临待遇与身份相悖的尴尬,加之不同独立学院在政策及经费上也无保障,短效文件朝令夕改,也使得“联系家长”在现实工作中没有实效。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有问题的学生一般对“联系家长”比较反感,也常造成师生间的不理解,影响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对于一些在特殊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辅导员必须了解其家庭背景,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的放矢并取得良好效果,而恰恰在这方面却由于种种原因而略显薄弱。在辅导员带班实践中,类似实例不胜枚举。
三、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建立并完善独立学院与学生家长沟通长效机制
1、在学院层面,应该建章立制,建立家校沟通的长效机制。在人力、物力配备方面常态化,使家校沟通成为一种常规工作,将家长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来。
2、注重学生工作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应阶段性总结,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共同探求符合独立学院实情的家校沟通长效机制的可行方案,促进家长参与到实际教育管理中来。
(二)构建辅导员、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渠道
面对目前学生教育和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建立辅导员和家长信息沟通制度。现阶段可借助书信、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通信工具等加强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也可按照班级设立沟通信箱、网站、电话等,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让家长通过网络时刻关注子女在校的英语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考证、社会实践、奖惩记录、人际交往、就业动向等各项事宜,使学校和家长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可在新生入学时即将个人QQ、电话、网站等信息公布给家长,创造沟通的便利条件。工作中应努力使家长了解学校专业教育计划及子女在思想品德和各科学习上的表现,加强沟通。应合理处理与学生、家长沟通中的各种问题,畅通沟通渠道,使家长教育充分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来。
(三)家长要主动与学校沟通
家庭和学校是否密切配合,直接决定了家长教育的效果。由于家长缺乏与学校的主动沟通,不能及时获取学生的实际信息而使家长教育在孩子大学四年内处于真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家庭成长经历不一样,形成的学生个性特征也多样,往往会在大学期间由于管理松散而集中爆发矛盾。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初高中时对孩子学业及其他方面的关注度,在大学期间时刻关注子女的各方面发展,合理引导,配合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田爱民,郭瑞.学生家长对高校就读子女关注状况调查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1,(9).
[2]付昌辉,王中顺.网络时代高校与家长之间的零距离交流与互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张玮.关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陕西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