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研究和探讨

来源 :源流·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应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制图作为工科学校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绘图能力,为以后的识读和绘制专业图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学好这门课,首先,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空间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制图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概念 特殊能力二维平面图形 三维空间形体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制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制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还是图学教育工作者普遍研究的课题之一。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古今中外在科学技术上有所进步的人,除了有渊博的知识以外,他们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科学技术上的创造性想象,又都离不开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世界上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从小就注重孩子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普遍重视图和图样知识、技能的普及和提高,以及通过它们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教育。
  人的能力可分为一般和特殊能力两类。所谓一般能力是指各种活动都需要的一些共同能力,如观察、思维、语言、记忆能力等。所谓特殊能力是指各种活动所需要的专门能力,如表演、绘画、计算、设计能力等。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对工科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特殊能力,但它们又不同于一般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人们常说的想象能力,就是形象思维能力。心理学指出,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想象并不是单纯的表象再现,重要的在于加工改造,没有加工改造,就谈不上想象,更谈不上创造发明。
  制图中的空间想象能力虽然有其独特的内涵,但就想象的心理过程来说,它与通常所说的想象能力是一致的,它也是对过去感知得来并通过记忆保持下来的表象,实行加工改造,从而进行“再造想象”及“创造想象”。所不同的就在于空间想象所采取的方法是与众不同的,它要根据二维平面图形想象出三维空间形体。正是在这点上,空间想象能力有其独特的内涵。
  空间思维能力又具有什么含义呢?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以及对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进行思维的能力,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能力。我们所说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正是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其独特性,因此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必须坚持由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反复过程,也就是由实物到投影图,由投影图到立体的双向过程。
  应该指出,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空间想象能力是借助于“想象”,空间思维能力则更多的借助于“推理”,当然在推理过程中也有想象。
  在制图教学中,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呢?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适度运用直观教具留有抽象思维余地
  要学习、掌握制图这门课程,需要一定的空间概念,而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高职校学生均在刚进校的十五、六岁年龄开始学习制图,而这时还没学过立体几何,因而他们初学时就感到难以理解,在多年的制图教学中发现学“点”时学生是最茫然的。由于制图中是用二维平面图形来反映三维空间形体,解决问题是在空间进行的,这更增加了思维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进行认识,正确贯彻直观教学原则,适度运用直观教具。
  如点的投影规律贯穿于整个画法几何的始终,是学习其它内容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始建立空间概念、掌握投影规律的起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可以借助于教室中的黑板、地面及墙面所构成的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加以说明,还要应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演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的直观印象,加深对三维空间的认识,然后再利用直观教具论证点的投影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点的空间位置,准确地画出点的投影图,反之根据点的三面投影图又能正确地想象出点的空间位置,进而再将这些点放到简单的形体上进行投影分析。这样就使得学生初步认识了二维平面上的图形和三维空间上的实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即开始建立了空间概念。
  当然运用直观教具不是教学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并且借以培养和扩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直观教具一般用于初学阶段,初学时还可自制简易模型,帮助理解空间与平面的关系。但要有选择地运用直观教具,不能滥用直观教具。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空间想象作准备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能力。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认为:“观察力的完善具有很大意义,它是研究人员和学者在日常活动中的必备品质”。就制图教学而言,培养观察力的重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以及对物体形状、大小、方位和结构等特征的知觉能力,使学生充分地了解三维空间几何关系,并能够通过各种形体确定组成形体的基本单元、数量、相对位置和组合形式,进而能够了解各类物体的形状和组成的规律性。同时还应使学生善于从物体视图中确定特征视图(绘三视图时应先画特征视图),并能从视图中分离出各个线框和图线的对应关系。
  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分析,进而掌握其投影规律,比如,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看得比较肤浅,而有的人却看得比较深刻呢?这是因为有的人只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有的人却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学生在观察实物绘制投影图时也是一样,有的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物体的结构特点,而有的学生则以偏概全,一无所获。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特别是进行图物对照观察时,更要求学生细心领会图形是如何反映物体的。如果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观察大量的形体,使学生将观察的形象储存于脑海中,并记住一些典型实物及图形,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形体中分辨出各自的形状特征,这样就为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奠定了基础,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然而,一个人知识面的宽窄将会影响想象力的高低,一个刚踏进高职校的初中生,知识面是有限的,这直接影响他的想象力。因此,作为制图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仅局限于制图本身,而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机械、建筑等知识,有步骤有选择地讲解一些企业生产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及时地将制图方面的新动态、新理论向学生进行介绍,以开拓他们的视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使其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三、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发展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是按照逻辑规律,逐步分析推导,最后获得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合理结论的思维,在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既能够利用积存的空间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来解决空间形体的构思和表达,也能够利用投影概念、空间几何关系及投影规律进行合乎逻辑的设想、推理、判断来解决空间较为复杂的构思和表达。如在进行读图教学时,可以采用看图搭积木,看图画立体草图,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等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的训练对学生特别具有挑战性,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方法。据一视图补画另两个视图的练习,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因为可能每题会得到十多种正确答案。
  但教师在按照逻辑思维基本规律进行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常规性思维,必须在传授知识经验的同时,鼓励学生突破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所谓逻辑思维是凭借一般的现成的知识经验,按习以为常的方式解决思维任务的那种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根本特征。当然创造性思维必须以常规性思维为基础。
  在制图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题上的“标新立异”,学习中的求异思维,最能激发人的创造性。这些都是教学中所采用的模拟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种创造能力——空间构思能力。它的培养不是孤立的,是在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表达能力一起进行的,它是空间思维能力的更高阶段。空间构思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参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及今后的实际工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然,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靠短短一学期的制图学习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这不仅是制图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而且也是后继专业课程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如果从事各课教学的教师都能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这将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对学生信心的恢复、智力的提高,会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将在今后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终身收益!
  
  参考文献:
  [1]韩满林.工程制图.东南大学出版社.
  [2]吴舒琛,王献文.土木工程实图.
  [3]郭其福,应忠业.世界观.人生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韩树英.通俗哲学.中国青年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对教科书设计的整体要求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社会实际,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展示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化学的价值。教科书实行弹性设计,除遵照课程标准精心编入必学内容外,还编入拓展性课题等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以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科书 设计 创新意识 实踐能力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
期刊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 学习兴趣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门艺术。如何运用这门艺术,将思想品德课教得生动活泼,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培养学生智能  教师上课时,先通过提出疑问,唤起疑难,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巩固。如我上《做诚实的孩子》一课时,提问:王宁偷摘别人的两个芒果给妹
期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学生的许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这些学习活动是教师组织和指导的。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把学生作为一种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填压式的,使学生形成的知识和能力也只是一种眼光内向,面向书本,面向已知的狭隘的纵向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学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提问问题;二是立足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提问方法。即提问不仅要考虑“问什么”的问题,还要考虑“怎么问”的问题,只有善于提问,精于提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
期刊
[摘要]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就要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内在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 兴趣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他们的活动密切相连,学生的发展状况是他们的活动状况内容相一致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在他们自身多样全面的活动中实现的。因此,数学教师要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
期刊
[摘要]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反思 学生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
期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学生  一、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
期刊
[摘要]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趣 实效性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
期刊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系统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借鉴其精华,促进我们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节奏 音乐鉴赏 兴趣 主动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应是一种思想,一种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法、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从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效率 兴趣 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