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文化自信的阐述,令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鼓舞,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新时代文艺发展新使命,热情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坚定信心。作为一名在广西工作的曲艺工作者,我倍感振奋。同时我也深刻地意识到,振兴广西曲艺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检视广西曲艺现状,可谓优势与劣势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广西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曲艺种类繁多。不仅有文场、渔鼓、零零落、莲花板说唱等汉族传统曲种,也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曲种,例如壮族的唱天、蜂鼓、末伦、唐皇;瑶族的铃鼓、堂歌;侗族琵琶歌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曲艺形式,体现出广西多民族和谐共存、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可喜态势。但同时也面临资金匮乏、曲种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
广西是全国唯一的沿海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东盟经济圈”,地域优势得天独厚。“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是广西曲艺难得的机遇,而培养优秀曲艺人才队伍、促进广西曲艺发展,进而对我国发挥区域影响力有所助力,则是广西曲协面临的重要挑战。而推进广西本土曲种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关键在于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论学术建设
习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广西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世代繁衍生息。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曲艺形式多达60余种,这些曲种曲目是广西各民族智慧和文化的宝贵财富。但自治区的曲艺理论、学术的研究发展却相对滞后,高校没有曲艺学科、没有曲艺教材,广西曲艺发展的历史、各曲种传承人的传记、曲牌曲词集亟待编撰出版,曲艺理论评论研究工作急需开展。
崔凯老师曾说:“曲艺理论建设对于曲艺事业全局所具有的重要支撑和导向作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曲艺事业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也决定着曲艺事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理论建设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弥补广西曲艺理论学术的空白,我们多项措施并举推进理论学术平台建设:一、取得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支持,成立广西评协曲艺杂技专业委员会。实现了广西资深曲艺人与文化学者的合作与联盟,促进评论人与曲艺人的相互融合、相互了解,使广西曲艺理论建设、作品的评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二、争取与高校形成合力。广西戏剧家协会连续8年举办校园戏剧节,每届活动都深受各高校学生们的欢迎,而广西曲艺进高校却未能开展起来。在各类曲艺培训过程中,我们着意寻找高校内的社团带头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这期间,广西教育学院的申婷老师脱颖而出,凭借论文《广西民间曲艺“文场”的历史沿革与传承策略研究》参加第五届中国曲艺柯桥高峰论坛,同时获得广西曲协推荐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西南地区地方曲种创作及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在广西曲协的带动和鼓励下,申婷对曲艺产生了极大热情,主动提出要发动全区9大高校成立广西高校曲艺联盟,并计划于2018年3月召开联盟筹备会。这是广西曲艺理论学术委员会建设的基石,将对广西曲艺学术理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人才队伍建设
习总书记说:“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曲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既要发展新人培养后备力量,也要善待老人留存艺术精华。广西曲艺界有一批德艺双馨的老前辈,他们至今仍活跃在培育、传承、创作、表演的曲艺第一线。广西曲艺家协会要充分发挥老前辈“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提升人才凝聚力;充分发挥协会主席团、理事和广大会员的力量,与全区群众文化队伍、各表演院团建立合作,挖掘和发展有潜力、有能力的青年表演人才,并按曲种分类成立相关专业学术委员会,不断提升人才吸引力。在研究制定广西曲艺人才培养计划时,广西曲协还充分考虑到全面性、平衡性和发展性。在巩固现有曲艺人才队伍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发掘培养青少年曲艺人才,既要考虑专业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也应注重体制外及新文艺群体的人才培养,并对不同曲种的优秀传承人进行重点扶持,系统地培养,以此形成科学合理的曲艺人才梯队结构,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活力。
三、品牌精品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要繁荣发展广西曲艺事业,建设广西特色曲艺文化品牌、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曲艺精品、形成广西曲艺文化产业是重要手段。当下少数民族曲艺创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便是“民族性的弱化”,多元文化的发展促成不同文化形式的互动交流,但同时也会導致文化的同质化,使少数民族的文艺创作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声音、气质和话语。而“民族性”却恰恰是少数民族曲艺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有别于其它曲种的民族特质。我们应抓住民族特色,从精品创作、人才培养、成果展示等方面设计出具有少数民族气质的曲艺品牌,拓展影响力。
在建设品牌和打造精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我们的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努力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曲艺作品。
2017年9月,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夕,广西曲艺家协会召开了第八次代表大会,广西曲艺人将用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做中国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弘扬者。
检视广西曲艺现状,可谓优势与劣势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广西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曲艺种类繁多。不仅有文场、渔鼓、零零落、莲花板说唱等汉族传统曲种,也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曲种,例如壮族的唱天、蜂鼓、末伦、唐皇;瑶族的铃鼓、堂歌;侗族琵琶歌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曲艺形式,体现出广西多民族和谐共存、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可喜态势。但同时也面临资金匮乏、曲种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
广西是全国唯一的沿海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东盟经济圈”,地域优势得天独厚。“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是广西曲艺难得的机遇,而培养优秀曲艺人才队伍、促进广西曲艺发展,进而对我国发挥区域影响力有所助力,则是广西曲协面临的重要挑战。而推进广西本土曲种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关键在于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论学术建设
习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广西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世代繁衍生息。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曲艺形式多达60余种,这些曲种曲目是广西各民族智慧和文化的宝贵财富。但自治区的曲艺理论、学术的研究发展却相对滞后,高校没有曲艺学科、没有曲艺教材,广西曲艺发展的历史、各曲种传承人的传记、曲牌曲词集亟待编撰出版,曲艺理论评论研究工作急需开展。
崔凯老师曾说:“曲艺理论建设对于曲艺事业全局所具有的重要支撑和导向作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曲艺事业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也决定着曲艺事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理论建设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弥补广西曲艺理论学术的空白,我们多项措施并举推进理论学术平台建设:一、取得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支持,成立广西评协曲艺杂技专业委员会。实现了广西资深曲艺人与文化学者的合作与联盟,促进评论人与曲艺人的相互融合、相互了解,使广西曲艺理论建设、作品的评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二、争取与高校形成合力。广西戏剧家协会连续8年举办校园戏剧节,每届活动都深受各高校学生们的欢迎,而广西曲艺进高校却未能开展起来。在各类曲艺培训过程中,我们着意寻找高校内的社团带头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这期间,广西教育学院的申婷老师脱颖而出,凭借论文《广西民间曲艺“文场”的历史沿革与传承策略研究》参加第五届中国曲艺柯桥高峰论坛,同时获得广西曲协推荐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西南地区地方曲种创作及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在广西曲协的带动和鼓励下,申婷对曲艺产生了极大热情,主动提出要发动全区9大高校成立广西高校曲艺联盟,并计划于2018年3月召开联盟筹备会。这是广西曲艺理论学术委员会建设的基石,将对广西曲艺学术理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人才队伍建设
习总书记说:“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曲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既要发展新人培养后备力量,也要善待老人留存艺术精华。广西曲艺界有一批德艺双馨的老前辈,他们至今仍活跃在培育、传承、创作、表演的曲艺第一线。广西曲艺家协会要充分发挥老前辈“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提升人才凝聚力;充分发挥协会主席团、理事和广大会员的力量,与全区群众文化队伍、各表演院团建立合作,挖掘和发展有潜力、有能力的青年表演人才,并按曲种分类成立相关专业学术委员会,不断提升人才吸引力。在研究制定广西曲艺人才培养计划时,广西曲协还充分考虑到全面性、平衡性和发展性。在巩固现有曲艺人才队伍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发掘培养青少年曲艺人才,既要考虑专业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也应注重体制外及新文艺群体的人才培养,并对不同曲种的优秀传承人进行重点扶持,系统地培养,以此形成科学合理的曲艺人才梯队结构,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活力。
三、品牌精品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要繁荣发展广西曲艺事业,建设广西特色曲艺文化品牌、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曲艺精品、形成广西曲艺文化产业是重要手段。当下少数民族曲艺创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便是“民族性的弱化”,多元文化的发展促成不同文化形式的互动交流,但同时也会導致文化的同质化,使少数民族的文艺创作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声音、气质和话语。而“民族性”却恰恰是少数民族曲艺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有别于其它曲种的民族特质。我们应抓住民族特色,从精品创作、人才培养、成果展示等方面设计出具有少数民族气质的曲艺品牌,拓展影响力。
在建设品牌和打造精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我们的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努力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曲艺作品。
2017年9月,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夕,广西曲艺家协会召开了第八次代表大会,广西曲艺人将用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做中国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弘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