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民营企业环境管理意识、环境成本核算、环境成本管理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河北省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过于追求利润、环境意识和责任观念淡薄、环境成本管理整体水平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强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 环境成本管理 可持续发展
1 概述
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摆脱不了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的发展模式,加之排放点分散、污染物种类多,监督难等,民营企业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把民营经济作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撑和主攻方向,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环境管理水平,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已变得日益紧迫。下面以河北省民营企业为例作具体研究。
2 河北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 河北民营企业发展与管理现状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河北省占据25家,截至2012年9月底,河北省民营经济单位共288.0万个,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1924.2万人,其中,民营企业吸纳881.2万人。2012年前三季度,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175.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2%,其出口总额占全省的84.2%。河北民营经济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河北省民营经济总体来看是传统产业多,民营企业多从事钢铁、水泥、煤炭等产业,能耗、物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有的污染还比较严重。再加之民营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基础条件较差、技术力量薄弱、强调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沿袭传统、落后的家族型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意识等,其环境管理实践相对滞后,环境成本管理状态令人担忧。
令人可喜的是,随着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河北省民营企业环境管理意识初露端倪,广泛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部分龙头企业在环境管理上节能减排、降低污染、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综合整治环境污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2 河北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典型抽样对部分河北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调查,发现河北省民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管理,总体还处于起步和萌芽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2.2.1 环境成本管理观念缺乏,尚未充分把握环境成本信息
多数民营企业缺乏环境意识,没有深度分析环境成本。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对于企业的经常性环境支出,将其维持在既定的金额,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举措;没有从隐成本角度对环境成本进行分析;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不够,无法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效用低。
2.2.2 环保技术落后,环保成本投入不足
受规模小、分布广以及效益不高等限制,民营企业往往难以承担高额的环保成本投入。民营企业资金实力与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再加上融资环境差,直接导致其削减环境成本管理的资金开支,环保科技投入有限,限制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顺利推行。在选择技术时主要考虑资本、生产空间、原材料和该地区的技术状况等因素,忽视是否与其它生产要素相适应。同时,企业内部缺乏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不能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
2.2.3 环境成本管理范围狭窄手段落后,不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
大多数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仅停留在对自身产生的污染物“三废”的控制处理上,侧重对看得见的某个生产或服务阶段或某个步骤的污染进行控制,并没有将环境成本控制贯彻到生产的全过程。大多控制仅停留在事后处理,不能预先对将要发生的污染处理开支进行分析预测、提出最低耗费的处理预案,环境成本管理手段滞后。
3 强化河北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政府层面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鉴于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强化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政府必须要加大教育、宣传、引导和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土地、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3.1.1 完善相应的环境成本核算和管理规范体系
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尽量通过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化来减少企业对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破坏与污染。一是应尽快出台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制度或准则,作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权威性依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许可证交易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税收制度、绿色GDP核算制度等一系列环境成本控制的经济制度。三是加大对环境成本状况的监察和环境成本控制考核的力度。四是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加强对环境资金的使用、环保设备的运行的监督管理。
3.1.2 进一步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支持民营企业加决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强环保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鼓励企业、科研单位大力开发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的新型生产工艺、可替代性的绿色能源及环保型新产品。引导企业走集约型发展道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推行清洁生产、环保型生产和循环型生产。对开展清洁生产的民营企业给予项目支持。
3.1.3 积极搭建环境投融资平台,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在财税、融资上努力缓解融资难问题,为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解决治污规模不经济、治污资金匮乏、贷款信用不够以及环境监管困难等问题。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投资项目,按规定给予所得税优惠。对符合技术创新资金、工业设计奖励的民营企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和结构调整,统筹安排产业集群发展用地,为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提供技术、市场和政策方面的全面支持。 3.1.4 树立科学发展观,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一方面要改变只关心当地企业的产值、利润、税收,对环境治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的状况,借鉴国际上绿色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统计GDP时将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遭致的损失计入成本,将自然环境的支付进行价值量化,计入成本。另一方面要及时修订《环保法》及实施细则,明确政府干部与企业领导人的具体环保责任,尤其是行政责任与法律责任。
3.2 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民营企业是环境行为的直接实施者,是环境管理方面最具有积极主动性的一方。必须以企业为本,充分调动民营企业自身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1 改善环节成本管理观念,高度重视环境成本的应用价值
环境成本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使企业按照新的模式来进行经营决策。完善的环境成本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全面识别企业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提供制定产品结构、产品定价策略的信息,并对其环境影响加以控制和管理。其目标是通过成本管理行为的实施来提高环境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使企业及其产品更具竞争力,更容易进入市场,更多地被消费者所接受。
3.2.2 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规范企业环境成本信息
企业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作用在于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为环境成本报告、环境成本审计、环境成本控制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资料。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环境成本的分类、环境成本科目设置、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与记录、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等。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有利于找出关键性问题,建立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3 优化管理手段与方法,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
一是在按照产品和部门构建成本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考虑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将它们作为产品成本和部门运行成本的组成部分,在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二是设立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对成本的流转精准到每一环节,主要涉及能源、废弃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实现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环境成本管理。三是采取多种渠道控制环境治理成本,包括环保设施运转、环境项目运行、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和环保事务的管理。
3.2.4 主动施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杜绝企业环境污染
清洁生产是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材料选用、设备运行、废物处理等生产经营各个阶段来实现预防污染的要求。清洁生产能够从源头上杜绝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产生,与传统的“末端控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能有效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避免末端治理的弊端,控制环境污染的产生,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环境管理观,是环境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3.2.5 实行绿色化经营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实行绿色化经营战略,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制定环境治理的整体战略规划,逐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和工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集约化生产,加强绿色科技产品的开发。同时,引进高技术人员,对全体职工进行环保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使全体人员的素质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汪本学,李琪.中小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问题研究——以浙江衢州市为例.中国集体经济[J].2009,18.
[2]张惠忠.浙江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EB/OL].http://www.
zjskw.gov.cn/Index/Catalog126/2574.aspx.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河北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我国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实证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W2009Y11。
作者简介:
吴永立(1971-),男,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主研:成本核算与管理。
关键词:民营企业 环境成本管理 可持续发展
1 概述
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摆脱不了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的发展模式,加之排放点分散、污染物种类多,监督难等,民营企业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把民营经济作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撑和主攻方向,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环境管理水平,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已变得日益紧迫。下面以河北省民营企业为例作具体研究。
2 河北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 河北民营企业发展与管理现状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河北省占据25家,截至2012年9月底,河北省民营经济单位共288.0万个,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1924.2万人,其中,民营企业吸纳881.2万人。2012年前三季度,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175.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2%,其出口总额占全省的84.2%。河北民营经济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河北省民营经济总体来看是传统产业多,民营企业多从事钢铁、水泥、煤炭等产业,能耗、物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有的污染还比较严重。再加之民营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基础条件较差、技术力量薄弱、强调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沿袭传统、落后的家族型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意识等,其环境管理实践相对滞后,环境成本管理状态令人担忧。
令人可喜的是,随着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河北省民营企业环境管理意识初露端倪,广泛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部分龙头企业在环境管理上节能减排、降低污染、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综合整治环境污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2 河北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典型抽样对部分河北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调查,发现河北省民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管理,总体还处于起步和萌芽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2.2.1 环境成本管理观念缺乏,尚未充分把握环境成本信息
多数民营企业缺乏环境意识,没有深度分析环境成本。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对于企业的经常性环境支出,将其维持在既定的金额,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举措;没有从隐成本角度对环境成本进行分析;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不够,无法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效用低。
2.2.2 环保技术落后,环保成本投入不足
受规模小、分布广以及效益不高等限制,民营企业往往难以承担高额的环保成本投入。民营企业资金实力与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再加上融资环境差,直接导致其削减环境成本管理的资金开支,环保科技投入有限,限制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顺利推行。在选择技术时主要考虑资本、生产空间、原材料和该地区的技术状况等因素,忽视是否与其它生产要素相适应。同时,企业内部缺乏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不能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
2.2.3 环境成本管理范围狭窄手段落后,不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
大多数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仅停留在对自身产生的污染物“三废”的控制处理上,侧重对看得见的某个生产或服务阶段或某个步骤的污染进行控制,并没有将环境成本控制贯彻到生产的全过程。大多控制仅停留在事后处理,不能预先对将要发生的污染处理开支进行分析预测、提出最低耗费的处理预案,环境成本管理手段滞后。
3 强化河北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政府层面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鉴于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强化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政府必须要加大教育、宣传、引导和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土地、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3.1.1 完善相应的环境成本核算和管理规范体系
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尽量通过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化来减少企业对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破坏与污染。一是应尽快出台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制度或准则,作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权威性依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许可证交易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税收制度、绿色GDP核算制度等一系列环境成本控制的经济制度。三是加大对环境成本状况的监察和环境成本控制考核的力度。四是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加强对环境资金的使用、环保设备的运行的监督管理。
3.1.2 进一步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支持民营企业加决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强环保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鼓励企业、科研单位大力开发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的新型生产工艺、可替代性的绿色能源及环保型新产品。引导企业走集约型发展道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推行清洁生产、环保型生产和循环型生产。对开展清洁生产的民营企业给予项目支持。
3.1.3 积极搭建环境投融资平台,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在财税、融资上努力缓解融资难问题,为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解决治污规模不经济、治污资金匮乏、贷款信用不够以及环境监管困难等问题。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投资项目,按规定给予所得税优惠。对符合技术创新资金、工业设计奖励的民营企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和结构调整,统筹安排产业集群发展用地,为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提供技术、市场和政策方面的全面支持。 3.1.4 树立科学发展观,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一方面要改变只关心当地企业的产值、利润、税收,对环境治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的状况,借鉴国际上绿色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统计GDP时将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遭致的损失计入成本,将自然环境的支付进行价值量化,计入成本。另一方面要及时修订《环保法》及实施细则,明确政府干部与企业领导人的具体环保责任,尤其是行政责任与法律责任。
3.2 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民营企业是环境行为的直接实施者,是环境管理方面最具有积极主动性的一方。必须以企业为本,充分调动民营企业自身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1 改善环节成本管理观念,高度重视环境成本的应用价值
环境成本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使企业按照新的模式来进行经营决策。完善的环境成本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全面识别企业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提供制定产品结构、产品定价策略的信息,并对其环境影响加以控制和管理。其目标是通过成本管理行为的实施来提高环境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使企业及其产品更具竞争力,更容易进入市场,更多地被消费者所接受。
3.2.2 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规范企业环境成本信息
企业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作用在于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为环境成本报告、环境成本审计、环境成本控制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资料。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环境成本的分类、环境成本科目设置、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与记录、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等。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有利于找出关键性问题,建立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3 优化管理手段与方法,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
一是在按照产品和部门构建成本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考虑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将它们作为产品成本和部门运行成本的组成部分,在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二是设立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对成本的流转精准到每一环节,主要涉及能源、废弃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实现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环境成本管理。三是采取多种渠道控制环境治理成本,包括环保设施运转、环境项目运行、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和环保事务的管理。
3.2.4 主动施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杜绝企业环境污染
清洁生产是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材料选用、设备运行、废物处理等生产经营各个阶段来实现预防污染的要求。清洁生产能够从源头上杜绝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产生,与传统的“末端控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能有效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避免末端治理的弊端,控制环境污染的产生,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环境管理观,是环境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3.2.5 实行绿色化经营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实行绿色化经营战略,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制定环境治理的整体战略规划,逐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和工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集约化生产,加强绿色科技产品的开发。同时,引进高技术人员,对全体职工进行环保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使全体人员的素质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汪本学,李琪.中小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问题研究——以浙江衢州市为例.中国集体经济[J].2009,18.
[2]张惠忠.浙江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EB/OL].http://www.
zjskw.gov.cn/Index/Catalog126/2574.aspx.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河北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我国民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实证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W2009Y11。
作者简介:
吴永立(1971-),男,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主研:成本核算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