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zwoain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出,并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认为,终身体育的观念应该从小培养起,为此,在分析终身体育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意义 内涵 培养策略
  我国现阶段对于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于素质教育,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也越来越受重视。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学生的健康为第一教学目的。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同时,我们要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坚持锻炼,使终身体育的观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这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终身体育的概念,提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在体育改革和发展中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其内涵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都要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目标明确,让体育成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的思想指导下,为每个人在每个时期提供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
  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而学校作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阵地,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校中的学生年龄大都在六岁到二十二岁之间,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大好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如果学生时期身体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成年之后是没有办法弥补的,会留下终身的遗憾。因此,学校体育是人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其次,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生时期是锻炼身体的最好时期,从一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这个时期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意义重大。在这个时期,如果身体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以后即便加强锻炼,也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同时学生时期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行学习。
  再次,学生时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锻炼的好习惯。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体育锻炼充满兴趣,学生时期教给学生这些体育知识、技能,不但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更可为以后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培养自我体育意识意义重大。
  最后,终身体育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能长期地坚持体育锻炼。在学校国家教育部倡导阳光体育1小时的活动,学生毕业后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够长时间保持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学生在校期间,因为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兴趣,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仍能够保持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坚持体育锻炼。学校中掌握的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能够在以后生活中的体育锻炼中得到应用。学校中体育锻炼的愉悦感,能够映射到以后的生活中,并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二、小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策略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小学阶段的立定跳远项目,教师在讲完动作要领,分组练习后,可以组织一次小比赛,看看谁跳得最远,用网上流行的“擂台争霸赛”形式,评出跳远的周冠军、月冠军、年度总冠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持续的体育锻炼精神。对于实心球、跳绳等体育项目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2.改变体育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面对身体素质各不相同的学生,采用一刀切的体育评价方法是不行的。那些身体素质先天不足的学生,尽管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很努力,也可能会体育测试不及格,但是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适当进行评价标准的调整,对这些学生要降低要求,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也要对学生分层要求。这样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减轻,学习兴趣就会提高,教师只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品质是否良好就可以了。
  3.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习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学生长期的培养。
  首先,应该教会学生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不是任何活动都可以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盲目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有可能损伤身体。例如在进行小篮球训练时,如果学生只是拍着篮球乱跑,甚至把一些不好的运动习惯,如冲撞等行动也带入运动中,就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懂得自己的生理负荷的极值、体育运动的要求规则等。
  其次,加大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力度。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意志和毅力双重作用的结果。教师只有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固定下来。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为学生制定科学、严密、可行的锻炼计划。
  完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小学时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观念和意识,才能在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产生良好的作用。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立足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来渗透终身体育的观念。
其他文献
作者通过文献分析,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及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调查学校体育场地和全民健身场地使用情况分析,得出学校体育场地应兼顾全民健身的建议。 Based on
摘 要: 针对高校排球课不是很普及的现状,如何上好排球课并且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是体育老师们的研究着眼点。  关键词: 排球教学 念动训练法 前庭感受器 个性差异  竞赛法上了和上好不是一回事,那么在上好排球课的理念下,在教好正常动作的前提下,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上好排球课呢?  1.培养兴趣是上好排球课的前提  兴趣是指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
寒冷的冬天,学生上室外进行体育锻炼,主要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及战胜寒冷、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时,冬练三九也可以增强体质和耐寒能力。冬季体育锻炼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思想上动员  有许多学生一到冬季就怕冷,所以不愿意到外面锻炼。这无形中给体育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怕冷不愿意上,必然影响体育课的质量。  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冬季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很多学生在冬季不愿意活动,对体育
摘 要: 课程改革前,教学内容一般都是规定的,学生几乎没有选择权,而且不管是否学过,都必须按部就班地学习。课程改革后,很多学习内容都是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选择的,因此在模块教学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这对于模块学习内容的构建、计划的制订及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是必要的。  关键词: 模块教学 学生情况了解 组织教学  一、模块教学前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的必要性  1.从模块内容构建
一、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如原地双手胸前垫球,看哪一组垫球的个数总和最多;采用分组垫球比赛,看哪一组垫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垫球2次,取垫多的一次作为垫球数字,整组垫完后
本文分析计算机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项目管理理念应用于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并以学院计算机本科专业为例,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分配情况和学生实
摘 要: 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被广泛地采用,同时也有不少局限,本文试从几个方面阐述小学体育教师在“自主性学习”中应如何应对有关问题。  关键词: 自主性学习 “放” “乱” “伤病”  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迄今有十多年,各学科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其中“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式颇受师生的欢迎。笔者阐述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自主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