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知识网络关注能力发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计算教学始终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每每到了期末复习,也总是花大力气去练习计算,于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就是“复习”成了“练习”, 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不仅没有发挥复习课应有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本文主要以一节一年级的总复习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载体,研究如何在复习课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复习 建构 计算能力
  一 问题的提出
  计算内容在小学低段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的掌握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他们今后踏入社会所必须的最基本技能。低段的计算主要有: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三四位数的简单计算及计算,表内乘法、表内除法,多位数的简单乘法、除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广大数学教师一直很重视这部分的教学,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到了期末复习,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就是“复习”成了“练习”, 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这样复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这个小组于是以一节一年级的总复习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载体,对如何在复习课中提高计算能力进行了研究。
  二 研究过程
  本节课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即计划——实施——反思——调整,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经过小组讨论,及时反馈、及时修正,边计划,边行动,边调节,边实施,边总结,直到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教案。在教研员杨老师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对本课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设计这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复习课应该区别于新授课、练习课,关键在于要上出“复习味”。而“复习味”来源于一个字——理,即梳理,对所学的内容或某一块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横成行,竖成线”。 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
  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其思考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以6道计算题作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25+3 25+8 25+20 47-5 47-30 47-9。根据学生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总结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参与。
  在减法中,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础,想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归纳。小组合作整理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次试教,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老师板书效果不太好,在整理过程中,还是呈现出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第二次试教,老师将减法的每一个分类标题制作成小卡片装进信封,一组一个,让学生像整理加法那样合作建构减法的知识结构图。但是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知识结构图,头脑中根本还没有形成建构的意义,所以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按照加法的形式来摆。
  第三次试教,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我们在每一组的信封里又加了一张卡片。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 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能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复习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简单应用,夯实基础;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习题,通过有效地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在基础练习中,设计了一分钟口算的练习,目的是巩固加减法计算,用它来检查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水平,而评价学生计算能力时,要重点关注的是正确率。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我们评判的一个标准是——一分钟8道口算。
  在综合运用中,我们仍旧以书为本,采用了99页的第七题。第七题包含了本学期学到的用减法解决问题的两个类型:一是已知总量和其中一部分量,求另一部分量;二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图中的素材比较丰富,既有图又有文字。针对一年级学生不会看图搜集信息的现状,我们特别将这一题由书中的完全文字呈现改为一条信息用文字,一条用图呈现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低年级的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因此老师在创设情境和课件制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选取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节创设情境,和羊羊们一起闯关做练习:用邀请卡的形式练习口算方法的填空,帮羊羊搭桥过河来练习混合加减等等,为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声光电效果,在课件制作方面,为学生创设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设计了各種小游戏,使学生将玩与学结合起来,轻松愉快,计算不再“枯燥”,复习不再“乏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三 继续思考
  1 相对于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容量应该是最饱满的,在上复习课时,往往觉得时间并不太够用,这就要老师在复习课上做到“对症下药”,那么,学生的“症”,我清楚吗?我开的“方子”能够“药到病除”吗?
  2 关注后进生也是复习课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后进生在课堂里再生成的状况,将怎样处理?如何让后进生的计算能力在复习中也得到切切实实地提高呢?
  虽然今天展示出来的是一节我们精心研究的课,其实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在这堂课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所有成员也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如果再加上复习课的简单空泛,那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雪上加霜”吗?如何让两者碰撞出更美妙的火花?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建构知识网络,关注能力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我们的复习课上得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 QLED)由于具有独特的优点,例如高色纯度、高稳定性、高分辨率、制造工艺相对简单等,已成为下一代显示器和固态照明领域中极具吸引力的光源。然而,QLED器件在被广泛实际应用之前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其主要问题是QLED器件内部存在的电子空穴传输不平衡,即在QLED器件中,注入到量子点发光层中的电子的数目远高于空穴,电子与空穴不匹配,这限制了器件性能的提升。如何去调整电荷平衡以提升器件性能是一个关键问题。利用结构优化的方法
电子传输层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起着重要作用,TiO2作为一个最常见电子传输层被广泛应用在钙钛矿电池器件中,但是由于TiO2的低载流子迁移率,高温烧结,能带不匹配等缺点,寻找新的电子传输层材料取代TiO2成为必然。SnO2材料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可以低温烧结,能带更匹配等优点成为电子传输层的最具潜力的材料之一。但是SnO2纳米颗粒表面的氧空位不仅是光生载流子非辐射复合的陷阱态,还是载流子运输的势垒;同时,SnO2薄膜和钙钛矿层界面之间存在着很多缺陷,也会影响电荷的传输,造成了器件性能的下降。为了尝试解决这些问
【摘要】本文从有效课堂的内涵,课堂教学由“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 转化,“能力导向”打造高中英语有效课堂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问题。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堂 策略  正如余文森教授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个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是个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看得见,让学生活动充满智慧的挑战;三条基本策略:先学后教,问题导向和小组合作;三个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和练习环节。
期刊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既是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的结果,又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我会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这一目标,而不断探索和付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质量 导入 方法 活动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学之本,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所有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教学质量是学
期刊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观摩,或者直接使教学活动再现,使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所描述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感悟来得到知识经验的一种学习方法。本文从何为体验教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征呼唤“体验教学”、体验教学在品德课中的实施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体验教学在品德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体验教学 品德  一、何为体验教学  体验教学,从它的本意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或亲身经
期刊
【摘要】鲁迅的《颓败线的颤动》写了一位无名妇人卖身养女却遭鄙弃的故事。本文以性和罪为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无名妇人的性与罪,隐晦地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  【关键词】性 罪 复杂情感  《颓败线的颤动》发表于1925年。在这篇散文诗中,一个无名妇人为养活女儿而出卖肉体,然而,女儿成家后却和自己的丈夫孩子一同责骂母亲卖淫给家族所带来的羞辱。最终无名妇人出走,在荒野中发出无词的言语。  当我们再次谈起
期刊
【摘要】“青春”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主人公林震作为一个新入职的青年人,有着自己的理想、个性和对爱情的追求,但同时也受到政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在困惑和矛盾中挣扎,也在思考和选择中成长。  【关键词】青年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青春困惑 娜斯嘉  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创作于1956年,是一部可以不断挖掘反复品味的作品,是“百花齐放”下一朵引人注目的花
期刊
【摘要】作为《战国策》中的经典篇目,荆轲“忠、义、勇”的人物形象也随着我们的语文教学深入人心。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采用文本抽读式的解读方法来解读荆轲,可以很顺利地为学生树立一个英雄形象,但容易使课文产生了一种“离合迷疑”的色彩。在文本细读中对荆轲的文学形象进行深入探讨时,本文发现了荆轲“愚忠”、“私义”与“愚勇”的性格特质。从这种特质中我们认为荆轲不是一个英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期刊
于漪老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她的学生在习作中提到黄鲁直在相国寺得宋子京撰写的唐史稿一事,这件事对她的启发很大!其实,于漪老师所谈到的对我们现今的语文教师也是很有启发的!黄鲁直把唐史稿拿回去仔细推敲,发现宋子京“窜易句子与初造意不同”,而理解了宋的写作意图和运用文字的妙处,从此自己的文章日有长进。这就说明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任何作品只有反复修改才能臻于完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伟大的文学
期刊
【摘要】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旨在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要求,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更应根据当前中学生的基础与学情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适应新课程要求、更适合高中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