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以情悟德”

来源 :学问·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ble_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也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是悟德的“纽带”。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情悟德
  
  这里的“德”指的是道德的“德”。为什么这么说呢?“情”是“德”的形式,“德”是“情”的内容,而爱国主义、自身的言谈举止、自身的良好修养,则是“德”的重要部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就是要树立自我的师德师风形象,而作为明天的太阳————学生,他们又何尝不需要用“德”来鞭策自己呢。充满感情的祖国语言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国语言的美好、伟大和表现力,对儿童的影响,似涓涓细流,隽永而深长。通过情感的熏陶,儿童的品德会变得高尚起来,在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情感部分的同时,来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抓住这个“以情悟德”呢?
  
  一、 以人情悟德
  
  1、 触其景,生其情,悟其德
  我以前教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二零零一年十月份,我们祖国的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饱尝艰辛,最终打通风火山隧道的整个过程。文中对青藏高原险恶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感染力特强。同时在对恶劣环境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对铁路建设者的描写也有不少。为了激起学生对铁路建设者的崇敬之情,我在教这一文时,充分运用了西藏挂图、影像资料,创设情景,感染学生。使学生触其景,生其情,悟其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出示的不是建设者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而是挂出了西藏高山地区的图片,并配有文字介绍。老师一边让学生欣赏图片,一边对图片进行解释。在没有出示这些图片之前,同学们都认为西藏是个气候温和、特产丰富、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可通过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介绍。同学们才深刻的感受到西藏和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大家通过图景,一下子就被带到了一个海拔几千米、极度缺氧、天气恶劣的高原中去了。同时,有些同学就边听边问:“在那种地方怎么修铁路啊,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还没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是触其景,有些同学就开始对那些建设者油然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也就是同学们对建设者无比的热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呢?在对课文进行深刻的分析之后,我们就能够找到答案。接着,我又用影碟机放出工人们修建铁路的场景,铁路工人们汗流浃背、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主持人充满感情的语言讲述,让同学们再次对建设者们产生了崇敬之情。接着老师又提问:“大家都知道修青藏铁路会遇到很多困难,影片中的工人们好几年都没有回过家了,他们是如何克服修建过程中的困难的呢?”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发现课文中很多地方都有对建设者们工作情景的描写。有些同学就回答说:“我从“昼夜、反复观测和实验、终于找到、杯水车薪、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词语,可以看出工人们在修建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从不气馁,都被这些顽强的战士一一克服了,他们真了不起,我佩服他们,我要向他们学习。”显然,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最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建设者们不畏艰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那么课文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在触景生情的同时,也悟出了其中的“德”,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2、 披其文,入其情,悟其德
  《金色的鱼钩》是我这学期刚刚教完的一篇课文,其中有一部分是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他快四十岁,个儿挺高,四方脸,高颧骨,但背有点驼,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白了。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没想到他比我们还厉害呢。”这段话看似只是简单的外貌描写,其实不然。经过认真分析,你能发现其中揭示的主题,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我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后,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怎么会背驼,怎么会布满皱纹,而且两鬓都白了呢?”教师把老班长的年龄与外貌一揭示,对文章细节部分进行一披露,学生都知道其中的原因。有的学生就回答:“这些外貌描写都证明他经历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饱受了风霜的考验,同时也可以看出老班长对几个病号的担忧和焦虑。”有的学生还回答道:“因为党组织把几个伤病员交给了他,要胜利完成这个任务,没有东西给伤病员吃,他就夜里起来到河沟里去摸鱼、钓鱼,这样辛苦的劳累,所以比同年人显得老多了。”通过老师的启发,对这句话的正确诱导,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党的崇高形象。有这么深刻的感受,那么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了。当然文章还有
  许多对话都能看出老班长的这种精神。当学生再次读课文时,有些同学都表情严肃,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此情此景,充分的告诉我们:披其文,入其情,就能感悟到其中道德水平的高尚。
  
  二、 以反问悟德
  
  在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抒情性很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体会感情,从中让学生们受到
  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我利用课文中出现的三个反问句来进行教学。三个反问句都饱含情感,能深深感染每个同学的心。其中有一句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句话强烈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依依不舍之情,震憾了学生的心灵。反复的朗读这几个反问句,能让学生从现实中回到那个用血与肉凝成的时代,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经过这样的教学,同学们被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动的同时,也获得了道德的升华。我让同学们用反问句的形式总结你这节课的收获,有个同学就回答道:“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这样,就达到了以问句悟德的效果。
  
  三、 以诗情悟德
  
  1、 以诗情感悟爱国的教育。教学《望庐山瀑布》一文时,先对诗中所描写的祖国河山进行赞美。再提出:“这么美的景色,怎能让他人贱踏”。使学生不由自主的体会到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的同情。从而增进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以诗情感悟道德情操教育。教学《锄禾》一诗,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在进行记句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先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补出“锄禾”的人物是谁?学生都回答:“是农民伯伯”。了解“日当午”和“汗滴禾下土”的情景,明白劳动人民的辛苦,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并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四、以声情悟德
  
  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感悟其中的真理,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手法。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抓住了一些关键词,重点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这两句话写的是志愿军离朝之际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充分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感情。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告诉他们语调应深沉,表情要庄重,给人以恋恋不舍的情感,其中二个“再见了”语气要稍重、渲染气氛,“亲人”、“土地”语气要稍轻,给人以亲切感。
   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体会到,中朝人民之间有着深情厚谊,我们不仅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还应有国际主义精神。这样,思想情感教育和朗读训练,两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了。起到了以声传情,感悟道德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新课程给初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    一、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期刊
【摘要】作为教师如果能经常把自己对学生的赞赏真实地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体会被爱、体验成功、感受快乐,从而形成开朗活泼、乐观向上的性格,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样,对我们的教学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赞赏;课堂教学;运用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对于孩子来说,赞赏是开心糖果,运用得好,它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的开放性与活力性,主要表现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的,为学生能获得更多的语文实践能力而生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接受的形式是多样的,方法是多种的,课堂的氛围是热烈而有序的,  【关键词】开放;活力;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努力追求开放而具有活力,而作为语文课堂,它身为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更应是开放的,有活力的,应是开放性和活力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学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形成了所谓“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的教学发展要求,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凸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重在强化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现状教学探索;独立设课;开放式教学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学一直建立在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基
期刊
【摘要】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化繁为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深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质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景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激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出办法和策略,达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要】齿轮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特点,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学习,并结合齿轮教学的实践教学的特点,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齿轮教学;中职    一、中职齿轮教学的实践教学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齿轮教学的实践教学是指中职院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从问题设计目标、提问表述、学生以有认知、心理水平和思维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多种提问方式,从而有效提问。  【关键词】课堂提问;存在问题;提问技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合理恰当的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创造、用心去感悟,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体验;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合理有效的使用教材;要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的基础教育,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旨使学生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
期刊
【摘要】当前技校学生英语普遍不好,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广大技校老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们对颜色都不陌生,但是如何让学生们真正理解语言中颜色的含义呢,如何理解西方和中方语言的不同呢。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与广大读者共勉。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语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的象征意义。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