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提高鉴赏能力。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初步掌握赏析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思考:孔子可以通过对乐曲的反复研究明确乐曲的作者形象,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诗词的研究明确诗词作者的形象呢?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可能是一个隐居乡间的老者,一生经历了很多风雨沧桑,现在已经超然世外,时而悠闲地在江边垂钓,饮酒独乐;时而自由的背着些许柴草,放歌山林。整首词表达了诗人超然世外,旷达淡泊的情怀。
面对大江,不免有所感怀,有的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有的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们这节课来看看文学家苏轼面对长江作何感想。
二、出示作品,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
3、指名个别读。
4、方法点拨:朗读的气息支持的重要性。
三、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提出翻译中的问题。
课下注释对整句的翻译不多,更多的是对词语的翻译,我们要结合注释较准确地理解句子。
学生提到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句子: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总结:因为诗词的创作要考虑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要求,所以意思高度凝练,语序会有所变化。我们在翻译时有两点基本的方法,增添(词语)和调整(语序)。
四、思考讨论。
1、在理解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再读,读出情感,并请学生谈这首词应该用什么情感去读,为什么?
明确:上片是激扬豪迈之感,下片是沧桑失落之情。
原因:上片:壮阔之景下片:感慨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2、上片是如何表现壮阔的?
明确:
意象:大江、乱石、惊涛、江山
动词:穿空、拍岸、卷
数词:千古、千堆雪、多少
人物:风流人物、周郎、豪杰
3、上片最后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
“江山如画”:总结上片。
“一时多少豪杰”:开启下片,由景到人,引到人物周瑜。
五、拓展探究。
1、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想起“公谨”?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英雄,而自己已年将半百,却被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苏轼对周瑜的回忆的同时慨叹自己。
写到小乔,以美女衬托英雄;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大将风采和美满的婚姻。另外,也暗示了周瑜被重用的原因。孙策——大乔(孙权的哥哥)周瑜——小乔。孙权和周瑜的关系:“外托君臣之意,内结骨肉之恩。”而作者自己的婚姻却屡遭不幸。
2、除此之外,作者把自己和周瑜还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比较?
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
周瑜——————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事业: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3、分析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归纳作者的情感。
明确:“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此句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与愤慨,在看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六、课堂练习:把这首咏怀诗和杜甫的《咏怀古迹》进行比较。
明确:
相同点:都是怀古诗词,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感情寄托,包括述史和咏怀;都是由景写到古人,再到和自己的对比。都突出了壮志难酬的情怀。
不同点:杜诗中王昭君的遭遇和自己相同,而苏词中自己和周瑜的命运大相径庭。
七、总结。
1、作者由观景到怀古再到抒情,情是本词的落脚点。和英雄人物相比,自己不免有失落和悲观之情。那么,我们在现实中和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明确:遇到比自己强很多的人,我们通常会有以下想法:一是对钦佩别人,然后自信的发现自己的优点,不必把二者强行比较;二是以别人为榜样,奋起直追。但无论如何,作为风华正茂的学子,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我们一定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对自己悲观失望,因为我们脚下的路还很漫长,我们完全可以创造更多。
2、作为苏轼,也不是长期沉浸于苦恼之中,他也学会了自我调节,《赤壁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八、作业。
复习《赤壁赋》,预习《定风波》,将作者同一时期的三篇作品进行比较。
板书设计(略)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提高鉴赏能力。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初步掌握赏析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思考:孔子可以通过对乐曲的反复研究明确乐曲的作者形象,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诗词的研究明确诗词作者的形象呢?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可能是一个隐居乡间的老者,一生经历了很多风雨沧桑,现在已经超然世外,时而悠闲地在江边垂钓,饮酒独乐;时而自由的背着些许柴草,放歌山林。整首词表达了诗人超然世外,旷达淡泊的情怀。
面对大江,不免有所感怀,有的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有的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们这节课来看看文学家苏轼面对长江作何感想。
二、出示作品,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
3、指名个别读。
4、方法点拨:朗读的气息支持的重要性。
三、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提出翻译中的问题。
课下注释对整句的翻译不多,更多的是对词语的翻译,我们要结合注释较准确地理解句子。
学生提到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句子: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总结:因为诗词的创作要考虑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要求,所以意思高度凝练,语序会有所变化。我们在翻译时有两点基本的方法,增添(词语)和调整(语序)。
四、思考讨论。
1、在理解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再读,读出情感,并请学生谈这首词应该用什么情感去读,为什么?
明确:上片是激扬豪迈之感,下片是沧桑失落之情。
原因:上片:壮阔之景下片:感慨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2、上片是如何表现壮阔的?
明确:
意象:大江、乱石、惊涛、江山
动词:穿空、拍岸、卷
数词:千古、千堆雪、多少
人物:风流人物、周郎、豪杰
3、上片最后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
“江山如画”:总结上片。
“一时多少豪杰”:开启下片,由景到人,引到人物周瑜。
五、拓展探究。
1、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想起“公谨”?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英雄,而自己已年将半百,却被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苏轼对周瑜的回忆的同时慨叹自己。
写到小乔,以美女衬托英雄;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大将风采和美满的婚姻。另外,也暗示了周瑜被重用的原因。孙策——大乔(孙权的哥哥)周瑜——小乔。孙权和周瑜的关系:“外托君臣之意,内结骨肉之恩。”而作者自己的婚姻却屡遭不幸。
2、除此之外,作者把自己和周瑜还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比较?
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
周瑜——————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事业: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3、分析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归纳作者的情感。
明确:“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此句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与愤慨,在看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六、课堂练习:把这首咏怀诗和杜甫的《咏怀古迹》进行比较。
明确:
相同点:都是怀古诗词,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感情寄托,包括述史和咏怀;都是由景写到古人,再到和自己的对比。都突出了壮志难酬的情怀。
不同点:杜诗中王昭君的遭遇和自己相同,而苏词中自己和周瑜的命运大相径庭。
七、总结。
1、作者由观景到怀古再到抒情,情是本词的落脚点。和英雄人物相比,自己不免有失落和悲观之情。那么,我们在现实中和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明确:遇到比自己强很多的人,我们通常会有以下想法:一是对钦佩别人,然后自信的发现自己的优点,不必把二者强行比较;二是以别人为榜样,奋起直追。但无论如何,作为风华正茂的学子,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我们一定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对自己悲观失望,因为我们脚下的路还很漫长,我们完全可以创造更多。
2、作为苏轼,也不是长期沉浸于苦恼之中,他也学会了自我调节,《赤壁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八、作业。
复习《赤壁赋》,预习《定风波》,将作者同一时期的三篇作品进行比较。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