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大地衣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天开始打草了,得起大早。小阿卡从外面一进屋,就吩咐我,让我早睡。我说知道了,就躺进被窝里,心想这个起早,要有多早呢?
  睡下后似乎没有多久,就被阿卡唤醒,睁开眼睛屋里还黑着,这么早啊?我嘟哝一声,可还是一骨碌坐起了身。我没有懒被窝的习惯,早起对我没有困难,但那个早晨根本不像早晨,似乎还在夜半。而我还是很快地跟上了阿卡的节奏。我拿好嬷给备好的食物,跟着阿卡,扛上一把长长的大钐刀,出发了。
  摸着黑乎乎的路,我紧跟在阿卡身后,身上紧巴巴的还没展开,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还在蒙着黑纱酣睡的爱勒。走上东边的大坝,天还是黑着,下了大坝继续向东,路上就有了带露水的青草,湿乎乎的,刚走上去还没有声音,走了一阵,鞋里就发出“咕咕叽叽”的声音,鞋湿透了,鞋壳里全是水,在黑擦擦的夜里,声音传遍了蒙蒙的原野,显得四周更加寂静。还不到打草的地方。我们继续向东,越往里走,车辙路上的草植越深,裤管湿到膝盖。我望望黑幽幽的路,还要走多远呢?
  天渐渐变成灰白色,青幽幽的灌木和森森杂草,显得朦胧隐秘。跟在小阿卡后边,身心都觉得安然。他就是路,就是山,有阿卡在一切都会平安。
  树木杂草的颜色开始见绿,揭去了黑夜覆上的神秘面纱,一片精精神神的,在露水的滋润下仿佛刚洗过的脸,清清爽爽。走到一片比较开阔的林稀处,小阿卡说就在这儿,你在这儿等着,我去那边看看。
  在可视的范围内,小阿卡到处查看草情。回来说,没有多少地方了,都被放了趟子。我不懂阿卡说的意思,小阿卡说就是有人已经把那片草割倒了。我望那边还有的一片草,说那不是还有一片吗?小阿卡说中间的不能动啊,人家把两边都圈上了。我明白了,这里来的人比我们还早,或许是连夜来的,放了趟子也不一定。
  这时候,东方天边出现曙色,那颜色真就像鱼的肚皮,白色、浅粉、淡灰色的层次不同。是谁发现了曙色像鱼肚白呢?太形象了。我站在那里为自己的发现遐想,为奇妙的天象发呆。小阿卡已经在一片草上,“欻——欻——欻”抡了几刀,然后让我照着他的样子,在他放倒的草的另一侧抡刀。我学着阿卡的样子,在腋下夹住足有两米长的钐刀,双手把住长柄,抡起刀来。可是,草不但没有倒下,也没听见“欻欻欻”的声音,刀尖还不时磕磕碰碰地扎进土里。小阿卡教我说,刀头拖地,刀尖要稍微翘起,一个水平抡下去。我试着慢慢体会,果然,没几下就听到了阿卡抡刀时的“欻欻”声,美妙清脆,没了刚才刀刃秃噜草皮的闷劲儿,一种草浆浴刀,刀吃草的锐利,像节奏均匀清爽的音乐,伴随着身体的左右摆动,脆脆地响在绿色的草丛中,听得心生乐意。继续下去,一趟一趟,像一条条地垄,一会儿,那片站着的草就成了倒下的草垄。小阿卡又到远一点的林间去找,回来说都没了,都叫人打了。我们也只好在附近找找林间空地,一小片一小片打,还好,一上午的时间,也供上手了。太阳早已毫不吝啬地洒下光,因为专心于草上的美妙声音,完全忽略了湛蓝的天空,忘了太阳的热情,歇下来后,方觉得累了,热了,肚子也饿了。小阿卡找出放在树下的桦皮篓,还有一个布包。打开桦皮篓一看,是稷子米粥泡酸牛奶,一块块白色的奶朵飘在上面,欢快地等着我。布包里是两个大大的咸鹅蛋。好亮眼!饥渴顿时涌到嘴上,一阵稀里呼噜,一桦皮篓饭和两个鹅蛋全部进了肚子。这是嬷给我们的“小锅”,要在平时,两个大鹅蛋起码要一家人吃的,还不是天天能够吃上。今天我俩独享,是嬷对我们劳动的奖赏,好满足哦。
  小阿卡虽然也小,但在我面前就是大人。吃完饭,他磨刀,两把钐刀磨得飞快锃亮,然后又去寻找青草。我在草地上睡着了,忽忽悠悠地飘上天去。醒来时,阿卡已经开始打草了。
  上午潮乎乎的空气,被太阳全部吸走,林间也不觉得像上午那样闷热。毕竟早来的人放倒的是大片的草场,不在意小片的,然而这就足够我们打了,能够有草抡刀,管他什么地方,我们很是满足。
  第二天就不用起早了,按照正常時间稍早一些即可。附近空闲林中的草都被打尽,阿卡说,去打那片。
  那不已经有人了吗?动人家的不好吧?
  一天没来,说明他们还有更多的草在打,不管了。阿卡说。
  粮食给予我们养命,柴草为粮食增缘,我们顾不得那么多了。就开始打那片草,“欻——欻——欻”,真好听,天籁般的声音,不像林隙里,钐刀发挥不出作用,还要像镰刀那样弯腰使用,稍微宽敞的草地上才能抡上几刀。我们打了一天,也没来人,直到阿卡把晒干的草拢攒起来,堆成一垛一垛,也没见什么人来打那片草场,我的心终于安然了。垛起来的草放多久都没事,什么时候拉回家都可以。之后我们又找了别的草场,是另一片林间野地。
  打草的日子结束后,便开始拉草,我跟着小阿卡一起出车。小阿卡牵出家里的一头大牛和一头小牛,套在胶轮车上,大牛在车辕子里,小牛在车辕子外。是个下午,我们坐车进了林野。初秋的惠风干爽舒畅,少了牵牵绊绊的障碍,林子里的各种植物在下午阳光的斜照下,枝叶明亮轻灵,似乎减少了夏天里的密致。到了草垛跟前,小阿卡让我上车接草,他在地上用大叉子往车上扔。他扔一叉,我便在上面摆好一叉,压一压,顺次从车边往里一圈一圈摆上,压住头一叉的草,最后中间压几叉子压实,然后再一层一层照样装上去。如此,一层压一层,车就装得很高很实成,最后再往顶层从头至尾,再压上一层。然后用两条绳子从车前边拉出来,相距一尺左右压住中间至车尾,再用一根二尺见长的粗木楔子绞紧,插到草里去。这样,一个胶轮车所装上的草,就能大出车盘很多,本来要拉两三回的草,一车就可以装走啦。
  当我们装好了车,太阳已经落山,它不等我们走出林野,就去照耀另一边的世界了,嬷说需要太阳的生灵太多。我们按照原来的路慢慢地往回走。牛真是听话的牲畜,它一点儿都不违逆主人的意志,要它怎样它就怎样,轻点重点,早点晚点,都能始终顺从主人,给什么草就吃什么草,从不挑拣。所以说它孺子牛,岂止是它奉献的乳汁呢。
  终于走上正路,林野的路不是很宽,两边偶尔还有柳条树窠子,擦着车身,车又很大,所以行走很慢。我高高地坐在车上,迷迷糊糊中困了。月光落在我的身上,迷离恍惚,仿佛飘在空中。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一阵倾斜,我掉了下去……   一种尖锐刺进肉里的感觉,骤然让我清醒过来。但黑暗之中我已经不能活动,厚厚的草压在我的身上,我只有趴在地上使劲儿地憋气。半晌,听见小阿卡拼命扒草的声音。一会儿,我看见了亮亮的月光,身上的草没了,我不憋气了,爬起来,首先摸了一下自己的右脸,一把湿湿的什么,并有了紧涩涩的微痛。阿卡赶紧凑近我的脸,看我的两只眼睛都还睁着,使劲儿出口气说,吓死他了。
  还得重新装车。这回装车麻烦可大了,草都没了秩序,再装不出原来的样子,也装不了那么多了,可也得装。这样堆在路上,也影响别人的拉运。我和小阿卡就重新装,装一遍不行又重装一遍。月亮始终陪着我们,给我们照亮。不知装了多久,我们累得举不起叉子。终于,装好了,该往回走了。
  月亮继续跟着我们,如果没有月亮照顾,这一路的黑暗,不知又会发生什么麻烦,我感激着,心中很是幸运。
  终于看到爱勒东的大坝了,也就等于到家了。
  车停在院外的柴禾垛旁。嬷正在里外进出,看见我们已经进院,又赶紧进屋去了。
  卸了车,小阿卡让我先进屋去。我刚迈进门槛,就见嬷“啊呀”一声,一下坐在锅台上……
  哎妈呀!你脸的怎么啦?妹妹听见声音,立刻出现。
  我凑近门边的大镜子去看,哎妈呀!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整个右边脸紫紫的,右眼部位肿得已经看不见了眼睛。
  妹妹说,你们再不回来嬷都要疯了,一晚上进来出去望你们,眼睛都眨红了。
  我看看嬷还在那里不停地眨着眼睛,愁楚着,叹着气说,我就知道这么晚还不回来,一定出事了……
  我不想吃饭了,整个右边脸胀胀的,张口也觉得费劲儿,便早早躺下去。第二天起来再照镜子,才发现,在右眼睛的内侧眼角处,从上到下划开了足有寸长的口子。奇怪的是,那伤口到了眼角处,拐了个弯,绕开眼珠从眼角边又向眼睛下缘划下去,整个伤口就形成一个半圆,围住眼睛。想起当时爬起來的地方,是一个个被割断的柳条栅子,斜茬尖尖地向上指着,正好承接了我摔下时的重量。
  我的右眼留下一条很长的疤,像一根粉条围绕在右眼睛的周围,而我并没有因此生出什么烦恼,也没觉得自己变丑。倒是后来想到嬷在那个晚上坐立不安的焦急,我心里很疼,嬷多不容易!
  秋天,大田里的庄稼都收回来了,留下了很多没收尽的秫秸,那是非常好的烧柴。我和小阿卡又要拣柴禾去了。以前打得草是留给牛吃的,我们必须抓住大田的恩赐,才能温暖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
  套上大轱辘车,到一个很远的田地里捡玉米秫秸。那秫秸真滑,捡起来比较费事,夹在腋下总是滑掉,捡了一上午,也还没有捡满一车。这比打草累人,也没有打草享受。总是在走,不停地弯腰起身,一会儿肚里就空了。小阿卡在车旁笼起火堆,准备烤黏米面冻豆包,这是腊月里要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细粮。我很期盼,拣秫秸也有犒劳呢,真好。
  阿卡架上玉米秸,开始烤。刚开始,秫秸火急,豆包烤焦了,有的还没烤熟。慢慢的火候掌握恰当后,豆包就烤出焦黄的一层外皮,里面黏黏软软的黄面,包着甜丝丝的豆馅儿,吃起来满口柔软黏甜,好吃得很。兄妹俩心满意足地吃了一阵,又开始捡柴。
  太阳渐渐西去,车拣满了,一天的劳动也就结束。
  次日仍然去捡,烤黏豆包。第三天、第四天,天天如是。整个秋天就这样,捡拾粮食,捡拾秫秸,捡拾我们的少年。我和阿卡成了秋收后大田里的逗号。可是,我们始终没有画过秋收满仓的句号。我和阿卡却觉得很充实,觉得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冬天也不是猫在家里的。小阿卡患了肝炎,他的位置换成了爸和嬷。我们三个人,每天坐在一个很小的车上,去林野弄柴。冬天本没有什么可打的柴禾,可我们能寻找林闲空地的干枯栅子,从厚厚的雪壳子里扒拉出来,用小小的斧头一打,“咔”的一声就下来了,在雪的晶莹中,木色的栅子,衬出两色的反差,产生视觉上特殊的感觉。我低头寻找木栅,跋涉在雪中洁白的世界里,脑子里也一片干净。晶莹闪烁的雪花铺满了林地,高矮不同的树上,有时也披满霜花,衬着树干的木色,显得暗白。较粗的树干,树梢颜色又有不同的密白和疏白之差。一丛丛的树木像珊瑚,绽放在雪白的大地上。远处的树,层层披着厚厚的树挂,圆形的、塔形的衬出晴朗的天空,亦蓝亦白,无边遥远。敲木栅的声音清脆悦耳,心透亮的,口里也尽是凉润润的清气。有雾的时候,远天就近在眼前,灰白蒙蒙,显得苍莽静渺,那是遥远的憧憬。劳动别有意趣呀。少年的我,就是这样子,单纯得无忧无虑!
  但是姨妈的想法却是另一种样子:让个小姑娘老是这么跟你们干活,能耐得住吗?可嬷说,小孩子不从小吃苦怎么能成……
  两位亲人的话,对我没什么影响。我有一个世界,那世界是我与生俱来的,它一直伴随着我,令我若痴若愚,少受烦恼。
  春天是在稀里哗啦的雪融中到来的。大地由一片一片的白色,变成斑斑驳驳的黑白。房檐流泪,冰溜咔咔落地。融化的积雪流向低处,路就干一块儿,湿一片的,黑白显色。春天便这样干干湿湿地露脸了。而风却像刀子一样刮鼻子刮脸。就说那风,着人不着水。不知什么时候,风不声不响地吹没了积雪,大地被捂了一冬天的脸,彻底露出来了,坦露着憔悴的被捂黄的面孔,等待又爽又劲的惠风吹开吹绿。这时候,我和小阿卡又出发了,扛着两个大耙去荒野耢草。那大耙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在长约一米多长的木杆那头,系有两根横木,横木上穿着数根弯成挠的铁丝,再在耙子底下栓上一个簸萁模样的大帘子,就成了大耙。耢草的时候,人把耙的木杆扛在肩上,拖着后面的大帘子,在干枯的荒野上奔走。走过一定时间,那帘子里就搂进草地上的枯草,从一点点,渐渐集成满满一大帘子,然后把草挪出去摆在一起,再重新走。我和阿卡每天这样在荒野上丈量,收集初春的地衣,走遍荒野,耢遍草地。
  草厚的地方,帘子满得很快,走得相对少点。草薄,便一个劲儿走,边走边寻找草厚的地方,就走得腿有点累,但是走向远方的想往,模糊地引领着我的脚步,收集在枯草之中。劳动就从没有过受苦,也没有过厌倦。
  我耢着大耙正准备往林闲空地走走,看见前面林间里走出一个人来,竟是同学孟玉。她还穿着那身黄色的军上衣,腰间还扎着皮腰带,精精神神的,也扛着大耙在走。我笑了一下,原来,这个大家闺秀也耢大耙呢。她一向文文静静的,柔声细气,即使急着说话,也没见浊嗓粗气。而且,人家家庭和睦,全家人行事言语,都是不急不慢地稳当静处,一家人与她们居住的里巷深院一样,即使总在人前,也显得深居简出。
  我们彼此笑笑打个招呼,就又各自收集荒原去了。要说的话都已说过了,在更小的时候,在一起舞蹈时,所唱的歌曲里,每晚排练演出之时,女孩子的话都说过了。不管女孩儿的心思有多少秘密,成长是一个样的,都带着梦幻色彩。如今再看人家,还是从前的金贵模样,可也得耢大耙呢。
  一天下来,小阿卡又数了一下码成两排的柴禾,大概是二十一个,个个高宽二尺左右,半圆半圆地挨着,整齐地码在平坦的原野上。远远望去,高出大地很高一条,仿佛超越,竟然令人生起一种莫名的孤远之感。那是我们收集的大地之衣,大地因之会更加翠绿。
  在这样的收集中,我长高了,脚也更有力了,一种蓬勃的力量在我的体内涌动……
其他文献
夏日的苍穹和秋日的天空  大地绽放  向着你无限奔放  一百天的旅途  你以火热的心  奔向大地  在牵手的空间  在你的心灵散发的热力中  仿佛所有的生灵都要燃烧  在你心灵的切近之处  仿佛所有的生命都要窒息  挣扎  隐忍的岸边忽然醒来  你  退潮于岸,渐渐回到水流深处  慢慢收起欢愉的火焰  唤醒抚慰土地的疆域  像是在柔弱的花海中畅游  任性地奔走至今  感到疲倦而归的你  回首一望时
期刊
弦里弦外  琴弓左右滑动  一条河穿过木质的身体  裹挟着漩涡,沙砾  以及,芦苇半青半黄的影子  天空淡灰,云朵压低枝头  几声鸟鸣在琴弦之外  岸滩,满是倾倒出的雨声  由近及远,一根弦被打湿  直至四根弦皆被打湿  那滴落的呜咽,仿佛是叶片  抽出了秋的筋骨,仿佛是  花朵化为春泥  用旧的和弦,在暮色中奔突  高音过去了,低音迂回曲折  不断的重复中,一把瘦骨  已打磨成弦,交给落日之弓 
期刊
其实,关于眉豆这个物种,谁不熟悉她呢?弯弯的,绿绿的,可以汆,可以炒,可以凉拌,作为佐餐菜蔬,经常出现在饭桌上。  在河北老家时,我是不知道她还有“眉豆”这个别名的,只晓得她叫豆角。奶奶或妈妈挎着筐出去,一会儿工夫就会摘回一筐来,把角和蒂掐掉和蜡肉炖在一起,很是好吃的。豆角伴随我的记忆走过了在老家的那段岁月。  那时侯,夏秋的饭桌上豆角的身影是不可或缺的。豆角这个家族有好多成员,“开锅烂”是一种圆
期刊
太阳下  最鲜艳的花朵  四季开放  草原  最宽厚的手掌  握住月光  天空下  一匹扑向草原的猎豹  嘹亮地举起火把  点燃风一样的鬃毛  脚窝里插满生锈的剑戟  草地,浴火重生  在最热恋的七月  把九州的烟火点亮  一个民族的精神  在背上繁衍  九个儿女  九只响哨的弓箭  蹄音下翻动的翅膀  直接扑向草尖  让拓跋鲜卑的王冠  一次次点亮树梢上走过的鹰眼  一切的一切  都来自草原  
期刊
谁说兴安岭不高,我在途中  走了几千年,青丝漂泊成白发  也没走出,他的山海  树树比肩,把风声挤在门外  出发前的脚印,还留在村庄  就站在最高的那个岭上  敖包占领了我记忆的碎片  拦截过往车辆,把思念  捎给母亲,修补掉叶的窗花  然后,转身拐向  一條凝固的小路  四处流浪的溪水  山坡上采花的牛羊  黑夜里不眠的酒杯  伴我,满是疲惫的身影  在月辉里,亲吻花星  雨走了,雪也走了  留
期刊
焉支山  穷困的山丹  夹在大山里面  过去多年用石头说话  焉支山、钟山寺,县长就是河长  大马营乡、老军乡、位奇镇  马场草原、窟隆峡长出的野蘑菇  从不嫌弃这里沟壑纵横  周末,家人团聚  八十六岁的母亲和我坐在院子里  等着厨房里的那个女人亲手做出的  油泡泡、羊肉卷卷、炸辣条  一切都成为风雨的碎片  一切都成为过去吹落的花萼  今天焉支山的山丹县风调雨顺  马场的大草原一切野得直流口水
期刊
这是一匹在呼伦贝尔大地驰骋的《骏马》,一路追风赶月,初心所向,它抖鬃扬蹄的身后,留下了美丽的蹄花。  从《呼伦贝尔》文学期刊创刊,到更名《呼伦贝尔文学》再到《骏马》,短短的八年间,凝聚了众多文学人的心血和睿智,这是呼伦贝尔文学史上的转折点,也是值得铭记的里程碑。  生动形象的《骏马》,寓意深远;众望所归的《骏马》,征程壮丽。  四十年间,《骏马》在几代文学人的精心呵护下,已成长为一匹载着文学梦想的
期刊
花枝含润,清泉淙淙,在密林处,这眼泉像一把哨子,吹醒了山林,万物精神抖擞,山泉一路轻快流淌,拂过卵石,伴着鸟鸣,清凉欢喜。  去无锡,我是看惠山泉的,一泓碧幽的清泉,诗人李坤称之为“人间灵液”,被乾隆御封为“天下第二泉”。这么好的泉水自然受人喜爱,特别是喝茶之人,自古好茶配好泉,茶圣陆羽寻此,品其味,大赞其甘甜,惠山泉还有一小名叫“陆子泉”,就是因茶圣而得名。一幅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画出了惠山
期刊
冬天之后,到来的每一天,都一样。凛冽,决绝。话语一天比一天少。似乎都在盼着什么。  盼着什么呢?天空给了我们答案——雪飘下来了。薄薄的雪,躺在尘世间,安安静静的,一层之上又盖了一层。  雪,我思念你。从四月三日清晨落下最后一瓣的时候,我就开始思念你,直到十一月十日的傍晚,等到你的归来。221天,隔着十二场春雨,一千亩夏花,隔着十万片火红的秋叶,我一直在思念你。  想来,我还是爱你的啊,不可阻挡,不
期刊
1  望城,望不尽的望城风情万种。  那天她在湘江边浣纱后,起身整理半湿的粉衫翠裙,那楚楚动人的背影婉约成一弯月牙儿,一头散开的青丝缭乱了云空。蓦然间,身后不远处的飞檐朱阁上射出一支亮丽的昆曲,悠悠扬扬,响遏行云。美人惊得回头一望,见楼台上站着几位羽扇纶巾的长袍书生,于是嫣然一笑。呵呵,那样妖娆的一双狐媚眼!那样小小的一点樱唇!那样轻舞飞扬的几丝乌发!瞬间,楼台上凭栏远眺的书生们都醉了。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