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课程标准给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学好数学所需的一些必备素养,如抽象思维、运算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较差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很吃力,虽然掌握了相应的数学知识,但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高级阶段,相比于之前的阶段,题目难度骤增,其所需要累积的知识量也大大提升。在教学中还引入了新的数学思维,相比而言综合性,抽象性也大大提升。所以要想学好高中数学,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更大的努力,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地位的悬殊,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少,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知识灌输,而没有主动的去学习数学知识。这样通过“填鸭式”教学得来的知识,学生不能够做到灵活应用。而且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也存在着很多其他的问题,如马马虎虎、数学知识掌握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转变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性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传统表现出了很强的抵制心理。所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造成学生厌学。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课。随着课程的改革“学习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逐渐取代了传统数学教學中一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辅助作用,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感,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学会新知识。
例如,在 “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硬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掷硬币实验。在课程开始前可以先利用ppt或者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们进行课本基础内容的介绍,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讨论。如:概率是什么?频率又是什么?频率和概率之间有什么区别。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再要求各小组成员选出代表说出自己的结论,最后教师进行对其结论进行总结评价,纠正结果中出现的错误。
二、规范解题步骤,理顺学生答题思路
数学是一门兼顾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科,若想学好数学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有连贯的思路与规范的步骤。不规范的解题步骤可能会造成学生没有条理性,逻辑混乱,容易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解题过程出现的格式问题,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大纲要求的解题规范来进行计算过程的书写。规范严谨的解题步骤可以保证学生在解题时保持逻辑思维清晰完整,减少解题出错的概率。
例如,在解答复数四则运算的计算题时,学生要熟记复数的定义,知道复数实部虚部的概念。在进行复数运算时,心里要有清晰的思路,且解题步骤要清晰明了。首先想到复数运算的乘法运算规律,运算式先将i2转化为-1,在进行合并同类项。如在解(1+2i)(2+2i)时,可以先将式子进行展开,转化为2+2i+4i+4i2,将i2进行转化,得出2+2i+4i-4,在再进行化简得出结果-2+6i。
三、重视发散教学,养成数学核心素养
在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可以通过发散式的教学方法,让知识进行迁移,实现教学内容的迁移发展。在进行授课时注意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将以前学到的旧知识迁移到新学到的知识中,这样不但可以形成系统体系,还可以在迁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学习时,可以联系之前的内容,将以前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都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行立体几何的学习时,也可以联系之前的平面几何,将平面几何的学习方法应用到立体几何的学习中。通过这种发散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结构化、网格化。通过这些方式对知识进行整理,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设立为课堂的主体,根据学生的阶段性心理特点,合理设立学习小组,并在其中承担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规范解体步骤,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计算过程的书写,让其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海莲.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91.
[2]姚杰.高中数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78.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高级阶段,相比于之前的阶段,题目难度骤增,其所需要累积的知识量也大大提升。在教学中还引入了新的数学思维,相比而言综合性,抽象性也大大提升。所以要想学好高中数学,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更大的努力,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地位的悬殊,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少,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知识灌输,而没有主动的去学习数学知识。这样通过“填鸭式”教学得来的知识,学生不能够做到灵活应用。而且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也存在着很多其他的问题,如马马虎虎、数学知识掌握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转变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性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传统表现出了很强的抵制心理。所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造成学生厌学。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课。随着课程的改革“学习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逐渐取代了传统数学教學中一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辅助作用,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感,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学会新知识。
例如,在 “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硬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掷硬币实验。在课程开始前可以先利用ppt或者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们进行课本基础内容的介绍,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讨论。如:概率是什么?频率又是什么?频率和概率之间有什么区别。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再要求各小组成员选出代表说出自己的结论,最后教师进行对其结论进行总结评价,纠正结果中出现的错误。
二、规范解题步骤,理顺学生答题思路
数学是一门兼顾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科,若想学好数学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有连贯的思路与规范的步骤。不规范的解题步骤可能会造成学生没有条理性,逻辑混乱,容易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解题过程出现的格式问题,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大纲要求的解题规范来进行计算过程的书写。规范严谨的解题步骤可以保证学生在解题时保持逻辑思维清晰完整,减少解题出错的概率。
例如,在解答复数四则运算的计算题时,学生要熟记复数的定义,知道复数实部虚部的概念。在进行复数运算时,心里要有清晰的思路,且解题步骤要清晰明了。首先想到复数运算的乘法运算规律,运算式先将i2转化为-1,在进行合并同类项。如在解(1+2i)(2+2i)时,可以先将式子进行展开,转化为2+2i+4i+4i2,将i2进行转化,得出2+2i+4i-4,在再进行化简得出结果-2+6i。
三、重视发散教学,养成数学核心素养
在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可以通过发散式的教学方法,让知识进行迁移,实现教学内容的迁移发展。在进行授课时注意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将以前学到的旧知识迁移到新学到的知识中,这样不但可以形成系统体系,还可以在迁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学习时,可以联系之前的内容,将以前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都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行立体几何的学习时,也可以联系之前的平面几何,将平面几何的学习方法应用到立体几何的学习中。通过这种发散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结构化、网格化。通过这些方式对知识进行整理,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设立为课堂的主体,根据学生的阶段性心理特点,合理设立学习小组,并在其中承担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规范解体步骤,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计算过程的书写,让其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海莲.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91.
[2]姚杰.高中数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