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工业生产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也有所提高。这就使得环境质量的监测受到巨大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环境监测的问题,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意义;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66-01
一、环境监测的意义
我国环境监测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较大的加强,对监测各种环境污染因子形成了一定的监测能力,对强化环境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看出环境管理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技术监督和支持。若没有环境监测,就无法管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环境监测是掌握污染动向和预防污染危害的重要环节,是环保工作的“尖兵”,對加强环境管理、制订环保政策和法规、促进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所以,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起来,每一级的环保部门也要关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把全过程质量保证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并且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二、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不能有效实施
目前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使得管理手段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更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大多数的地方监测站过分的注重实验室中的研究成果,忽视了户外的实际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改善;并在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大多都是具备普遍性的,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适合条件不同的各类环境质量状况。而且在管理手段的运用上许多监测部门也没有做到有效的利用,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果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在检测的手段方法上也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更新和发展,甚至部分贫困地区的监测设备严重落后,特别是县级监测站条件很差,监测业务用房紧缺,仪器设备落后而且不配套,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
2、环境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
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技术比较滞后、指标又不够明确等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失真,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影响。.
3、环境质量管理书面化、制度化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以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制度体系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在某些方面来说这种进步的效率性不高。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制度体系较过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但在具体的实施运用过程中却鲜有大的作为,一般都是由于制度体系的内容的确更为丰富,但在责任义务的具体要求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使得落实工作很难进行。并且这种进步还是具有相对性的,尽管我国对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环境质量管理工作上仍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相关制度规范中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大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备和及时。并且相关的规章制度也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和完善性,从根本上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4、监测数据滞后和代表性不强问题
目前,定期环境监测从人工采样,到实验室数据分析,最后到形成检测报告一般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监测数据的时效性比较差。若一旦出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的程度,并且增加后续环境治理的成本。另外,由于行业特点,目前进行的定期环境监测一般是每年进行四次,每次一到两天,因此定期环境监测所取得的监测数据是否能代表对环境监测实时状况是有待讨论的。
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建议
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对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质量管理制度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建议就是,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质量管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开展质量巡查、同步监测、实验室比对、质控考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逐步形成较为全面和完善的监测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2、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室的分析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总量减排监测、农村环境的质量监测、饮用水源地监测等等工作成本的增长,使得原本不多的分析测试人员更是严重紧缺,而很多环境监测的仪器和设备的更新速度远远满足不了突如其来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的需求。这些问题都在硬件上严重制约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这种巨大工作量的情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室应该首先考虑提高自动化的程度来减轻大幅的工作量,其次要选择更快更好的分析方法。在目前很多工作室还在使用常规的化学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比较经典,但是分析速度比较慢,而且操作流程比较复杂,对于当今的形式已经不适用了,所以要选择适合当前形式的分析方法。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能一次消解数十种的样品,使用时间短,这样可以提高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减轻其工作压力。
3、提高质量意识,端正管理思维
我国环境监测经过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对成熟的质量管理经验,各单位在质量体系文件指导下,全面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转化成为每个监测环节的自觉行动,使质量管理的规范和要求在各个工作领域得到贯彻落实。管理者应当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反对形式主义,在从事质量检查和评审工作时不能走过场,同时运用好常规的管理措施,如现场空白、密码平行、加标回收、不定期监督检查等;质量管理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中间环节,应给予一定的权力,配备相应的资源,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质量管理效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人员、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人员和任务发主冲突时,质量管理措施仍然要执行到位,不能由此形成管理时紧时松的坏习惯。
4、意污染指数评价体系的建立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大,很多发达的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扬沙天气、雾霾天气等,这就给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一些环境检测机构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了造成不良天气现象的原因,那就是空气中的细小颗粒过多,然而,我国在几年前所指定的污染评价体系却并不包括细微颗粒这一项,因此,要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应该完善污染评价体系,通过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指标做出合理的规定范围,才能够有效的防止监测部门公布的质量监测数据和实际的空气质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另外,在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质量工作中还是有很多的部门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也有很多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对于环境质量监测的相关要求,因此不能够达到合理的质量监测标准。
结语
环境是保证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的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要加强和完善质量管理的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提高监测水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对策的时效可行性,为我国的环境事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卢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思考 2011
[2]文先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2(4)
[关键词]环境监测;意义;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66-01
一、环境监测的意义
我国环境监测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较大的加强,对监测各种环境污染因子形成了一定的监测能力,对强化环境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看出环境管理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技术监督和支持。若没有环境监测,就无法管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环境监测是掌握污染动向和预防污染危害的重要环节,是环保工作的“尖兵”,對加强环境管理、制订环保政策和法规、促进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所以,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起来,每一级的环保部门也要关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把全过程质量保证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并且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二、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不能有效实施
目前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使得管理手段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更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大多数的地方监测站过分的注重实验室中的研究成果,忽视了户外的实际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改善;并在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大多都是具备普遍性的,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适合条件不同的各类环境质量状况。而且在管理手段的运用上许多监测部门也没有做到有效的利用,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果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在检测的手段方法上也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更新和发展,甚至部分贫困地区的监测设备严重落后,特别是县级监测站条件很差,监测业务用房紧缺,仪器设备落后而且不配套,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
2、环境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
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技术比较滞后、指标又不够明确等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失真,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影响。.
3、环境质量管理书面化、制度化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以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制度体系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在某些方面来说这种进步的效率性不高。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制度体系较过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但在具体的实施运用过程中却鲜有大的作为,一般都是由于制度体系的内容的确更为丰富,但在责任义务的具体要求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使得落实工作很难进行。并且这种进步还是具有相对性的,尽管我国对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环境质量管理工作上仍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相关制度规范中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大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备和及时。并且相关的规章制度也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和完善性,从根本上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4、监测数据滞后和代表性不强问题
目前,定期环境监测从人工采样,到实验室数据分析,最后到形成检测报告一般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监测数据的时效性比较差。若一旦出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的程度,并且增加后续环境治理的成本。另外,由于行业特点,目前进行的定期环境监测一般是每年进行四次,每次一到两天,因此定期环境监测所取得的监测数据是否能代表对环境监测实时状况是有待讨论的。
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建议
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对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质量管理制度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建议就是,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质量管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开展质量巡查、同步监测、实验室比对、质控考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逐步形成较为全面和完善的监测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2、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室的分析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总量减排监测、农村环境的质量监测、饮用水源地监测等等工作成本的增长,使得原本不多的分析测试人员更是严重紧缺,而很多环境监测的仪器和设备的更新速度远远满足不了突如其来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的需求。这些问题都在硬件上严重制约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这种巨大工作量的情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室应该首先考虑提高自动化的程度来减轻大幅的工作量,其次要选择更快更好的分析方法。在目前很多工作室还在使用常规的化学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比较经典,但是分析速度比较慢,而且操作流程比较复杂,对于当今的形式已经不适用了,所以要选择适合当前形式的分析方法。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能一次消解数十种的样品,使用时间短,这样可以提高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减轻其工作压力。
3、提高质量意识,端正管理思维
我国环境监测经过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对成熟的质量管理经验,各单位在质量体系文件指导下,全面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转化成为每个监测环节的自觉行动,使质量管理的规范和要求在各个工作领域得到贯彻落实。管理者应当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反对形式主义,在从事质量检查和评审工作时不能走过场,同时运用好常规的管理措施,如现场空白、密码平行、加标回收、不定期监督检查等;质量管理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中间环节,应给予一定的权力,配备相应的资源,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质量管理效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人员、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人员和任务发主冲突时,质量管理措施仍然要执行到位,不能由此形成管理时紧时松的坏习惯。
4、意污染指数评价体系的建立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大,很多发达的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扬沙天气、雾霾天气等,这就给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一些环境检测机构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了造成不良天气现象的原因,那就是空气中的细小颗粒过多,然而,我国在几年前所指定的污染评价体系却并不包括细微颗粒这一项,因此,要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应该完善污染评价体系,通过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指标做出合理的规定范围,才能够有效的防止监测部门公布的质量监测数据和实际的空气质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另外,在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质量工作中还是有很多的部门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也有很多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对于环境质量监测的相关要求,因此不能够达到合理的质量监测标准。
结语
环境是保证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的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要加强和完善质量管理的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提高监测水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对策的时效可行性,为我国的环境事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卢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思考 2011
[2]文先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