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代如何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新时代如何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也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种复杂的思想观念冲击着年轻的大学生的头脑,从而使得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工作方式。
关键词 高校 德育工作 新因素 以受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的高校德育与时俱进,在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准确地找到德育创新的切入口、突破点,在继承中进行扬弃和发展。只要我们认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理解青年,踏实深入地进行工作,高校德育就一定可以得到创新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1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的因素
1.1传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1)远离亲人使大学生思想出现的孤独感或自我放任感。大学生一般都远离亲人,尤其是刚进校门的大一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无法避免会产生浓厚的孤独感。而这种浓厚的孤独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排解,同样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反,一部分大学生因为远离家长,也容易产生一种自我放任感,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约束,也容易出轨。
(2)大学的放松与高中的紧张以及对大学的失望使大学生产生的迷茫感。中学时期,尤其是高中时期,学生都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而进入大学之后,课程减少,压力减小,老师对学生的看管减少,这就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一种茫然的感觉。如果任由这种茫然的感觉发展,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城乡对比的强烈思想碰撞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来自农村或者小城市,进入省城的花花世界,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迷失了自己。许多学生在中学时都是非常淳朴的,但是一旦进入大学,因为无法抵御花花世界的众多诱惑,而失足陷入了泥潭。
(4)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往往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之下,而进入大学,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与老师的人际关系,甚至与社会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大学生自己处理。当然,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但是也难免有一些大学生难以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从而产生苦闷之感。
1.2新时期新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交流不断加剧,从而使得主流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削弱。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对社会最为敏感的群体,其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无疑是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2)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的自主意识,金钱观念,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随之产生了一些自我中心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在拜金主义思想的驱使下,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贡献精神等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削弱。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3)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易于接受新事物,但是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不足,辨明是非的能力比较薄弱,从而也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误导。同时,网络文化良莠不齐,西方自由主义思潮、黄赌毒等消极文化充斥网络,也加大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难度。
(4)大学扩招和经济危机时期就业压力增大对大学生思想不稳定性的影响。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而成为了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同时,随着大学的扩招,失业大学生人数不断上涨,再加上百年难遇的经济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思想的不稳定性。
1.3对大学生思想影响应尤其注意的因素
(1)青春期对爱情的萌动使大学生的思想出现的冲动。青春期的大学生一般都会对爱情产生萌动的感觉,而这种大学生的爱情往往是不成熟的爱情,尤其是爱情遭遇挫折时,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就有可能产生走极端的事件,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对学校、对社会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2)贫富对比产生的自卑感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背景,当家庭困难的学生遇到家庭富裕的大学生优厚的物质生活时,难免会产生对比,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当这种自卑感无法得到派遣时,或者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发泄时,难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2做好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2.1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前提性措施
(1)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德育工作得以良好开展的基础。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才可以保证德育工作的人、财、物得到充分的满足。德育工作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再加上人为的努力,才可能把大学的德育工作做好。
(2)注重对教职员工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培养出好的学生,首先必须注重对教职员工的培养。学校在注重教职员工的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必须更加注重教职员工的道德素质,使所有的教职员工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对大学生的思想做专门的调查。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做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必须先了解学生,尤其是了解学生的想法。大专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八到二十二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和我们老师的想法很多是不一致的,而许多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喜欢以己度人,这种做法往往会使我们的学生产生距离感,甚至是反感。
(4)引进专门人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一般来说,班主任可以完成绝大多数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但是对极个别心理有疾病的学生来说,辅导员往往也无能为力。这就要求学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引进专门的心理工作者,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2.2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传统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工作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德育工作的一个传统阵地,但是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味地延续填鸭式的说教,那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我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发展成为让学生自己参与的讨论课,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真理,坚信真理。
(2)支持学生多开展学生社团工作。对学生的社团工作,我们既要严格管理,也要大力支持。支持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工作,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该用的地方来,避免学生因精力过剩,而犯下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与学生的交谈,我发现学生一般都喜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喜欢社会实践活动的心理,学校就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例如帮助学生在周末做兼职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4)联合相关部门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可以与相关部门联合做学生的德育工作。例如学校可以聘请校外辅导员,可以请警察、法官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单纯的由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与由警察、法官等来讲授,效果肯定大不一样。
(5)重视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群体,他们也应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当然这个助手还得老师多多引导与鼓励。学校应该多多发挥学生干部与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6)重视奖、贷、助、减、免工作。奖、贷、助、减、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经济利益和个人荣誉,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奖、贷、助、减、免等工具,使之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风气。使奖、贷、助、减、免不但成为帮助贫困学生的工具,也成为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7)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动体系。虽然大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但是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仍然会很大。所以,学校应该建立起与学生家长的联动机制,及时向学生家长反应其子弟的思想动向,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8)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大学生都处在青春萌动期,对爱情、婚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向往,如果不加以很好的引导,也会为犯错误埋下伏笔。所以,作为学校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而应该很好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既保证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也为其今后幸福的婚姻生活做好铺垫。
(9)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我们学校是一所理工类学校,但是理工类学校同样应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社会。
2.3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现代措施
(1)利用网络和QQ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网络和QQ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强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人人有QQ,人人玩网络。作为学校,同样也可以利用网络和QQ来进行德育工作。例如建立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QQ群,让学生有机会以匿名的形式,大胆地与老师交流,从而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2)利用新闻联播等电视报纸媒体教育学生。电视、报纸等媒体,实际上是国家提供给我们高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如果有条件,应该让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时事新闻,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教育。
(3)对大学生开展拓展训练。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了解到学生往往容易形成以宿舍为单位的小团体,这不太有利于团结班风的形成。而开展合适的拓展训练,可以起到凝聚力量,促进团结的作用,同时拓展训练还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开展一些拓展训练也会对学生德育工作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卫平.全球化:新机遇新挑战[N].中国青年报,2001-12-06.
[2] 李志东.当代大学生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调查研究,广西师大学报(哲社版).
[3] 林雪原等.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6).
[4] 晓白.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学习时报,2000-10-16(第4版).
[5] 马钦荣.大学的使命:科技、人文、伦理的整合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4).
关键词 高校 德育工作 新因素 以受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的高校德育与时俱进,在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准确地找到德育创新的切入口、突破点,在继承中进行扬弃和发展。只要我们认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理解青年,踏实深入地进行工作,高校德育就一定可以得到创新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1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的因素
1.1传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1)远离亲人使大学生思想出现的孤独感或自我放任感。大学生一般都远离亲人,尤其是刚进校门的大一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无法避免会产生浓厚的孤独感。而这种浓厚的孤独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排解,同样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反,一部分大学生因为远离家长,也容易产生一种自我放任感,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约束,也容易出轨。
(2)大学的放松与高中的紧张以及对大学的失望使大学生产生的迷茫感。中学时期,尤其是高中时期,学生都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而进入大学之后,课程减少,压力减小,老师对学生的看管减少,这就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一种茫然的感觉。如果任由这种茫然的感觉发展,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城乡对比的强烈思想碰撞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来自农村或者小城市,进入省城的花花世界,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迷失了自己。许多学生在中学时都是非常淳朴的,但是一旦进入大学,因为无法抵御花花世界的众多诱惑,而失足陷入了泥潭。
(4)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往往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之下,而进入大学,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与老师的人际关系,甚至与社会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大学生自己处理。当然,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但是也难免有一些大学生难以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从而产生苦闷之感。
1.2新时期新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交流不断加剧,从而使得主流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削弱。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对社会最为敏感的群体,其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无疑是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2)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的自主意识,金钱观念,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随之产生了一些自我中心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在拜金主义思想的驱使下,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贡献精神等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削弱。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3)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易于接受新事物,但是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不足,辨明是非的能力比较薄弱,从而也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误导。同时,网络文化良莠不齐,西方自由主义思潮、黄赌毒等消极文化充斥网络,也加大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难度。
(4)大学扩招和经济危机时期就业压力增大对大学生思想不稳定性的影响。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而成为了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同时,随着大学的扩招,失业大学生人数不断上涨,再加上百年难遇的经济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思想的不稳定性。
1.3对大学生思想影响应尤其注意的因素
(1)青春期对爱情的萌动使大学生的思想出现的冲动。青春期的大学生一般都会对爱情产生萌动的感觉,而这种大学生的爱情往往是不成熟的爱情,尤其是爱情遭遇挫折时,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就有可能产生走极端的事件,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对学校、对社会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2)贫富对比产生的自卑感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背景,当家庭困难的学生遇到家庭富裕的大学生优厚的物质生活时,难免会产生对比,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当这种自卑感无法得到派遣时,或者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发泄时,难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2做好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2.1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前提性措施
(1)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德育工作得以良好开展的基础。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才可以保证德育工作的人、财、物得到充分的满足。德育工作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再加上人为的努力,才可能把大学的德育工作做好。
(2)注重对教职员工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培养出好的学生,首先必须注重对教职员工的培养。学校在注重教职员工的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必须更加注重教职员工的道德素质,使所有的教职员工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对大学生的思想做专门的调查。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做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必须先了解学生,尤其是了解学生的想法。大专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八到二十二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和我们老师的想法很多是不一致的,而许多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喜欢以己度人,这种做法往往会使我们的学生产生距离感,甚至是反感。
(4)引进专门人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一般来说,班主任可以完成绝大多数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但是对极个别心理有疾病的学生来说,辅导员往往也无能为力。这就要求学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引进专门的心理工作者,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2.2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传统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工作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德育工作的一个传统阵地,但是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味地延续填鸭式的说教,那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我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发展成为让学生自己参与的讨论课,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真理,坚信真理。
(2)支持学生多开展学生社团工作。对学生的社团工作,我们既要严格管理,也要大力支持。支持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工作,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该用的地方来,避免学生因精力过剩,而犯下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与学生的交谈,我发现学生一般都喜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喜欢社会实践活动的心理,学校就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例如帮助学生在周末做兼职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4)联合相关部门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可以与相关部门联合做学生的德育工作。例如学校可以聘请校外辅导员,可以请警察、法官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单纯的由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与由警察、法官等来讲授,效果肯定大不一样。
(5)重视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群体,他们也应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当然这个助手还得老师多多引导与鼓励。学校应该多多发挥学生干部与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6)重视奖、贷、助、减、免工作。奖、贷、助、减、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经济利益和个人荣誉,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奖、贷、助、减、免等工具,使之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风气。使奖、贷、助、减、免不但成为帮助贫困学生的工具,也成为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7)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动体系。虽然大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但是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仍然会很大。所以,学校应该建立起与学生家长的联动机制,及时向学生家长反应其子弟的思想动向,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8)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大学生都处在青春萌动期,对爱情、婚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向往,如果不加以很好的引导,也会为犯错误埋下伏笔。所以,作为学校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而应该很好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既保证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也为其今后幸福的婚姻生活做好铺垫。
(9)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我们学校是一所理工类学校,但是理工类学校同样应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社会。
2.3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现代措施
(1)利用网络和QQ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网络和QQ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强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人人有QQ,人人玩网络。作为学校,同样也可以利用网络和QQ来进行德育工作。例如建立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QQ群,让学生有机会以匿名的形式,大胆地与老师交流,从而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2)利用新闻联播等电视报纸媒体教育学生。电视、报纸等媒体,实际上是国家提供给我们高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如果有条件,应该让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时事新闻,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教育。
(3)对大学生开展拓展训练。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了解到学生往往容易形成以宿舍为单位的小团体,这不太有利于团结班风的形成。而开展合适的拓展训练,可以起到凝聚力量,促进团结的作用,同时拓展训练还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开展一些拓展训练也会对学生德育工作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卫平.全球化:新机遇新挑战[N].中国青年报,2001-12-06.
[2] 李志东.当代大学生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调查研究,广西师大学报(哲社版).
[3] 林雪原等.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6).
[4] 晓白.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学习时报,2000-10-16(第4版).
[5] 马钦荣.大学的使命:科技、人文、伦理的整合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