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向温哥华

来源 :精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ng_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在家看着电视上的足球比赛直播,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沙发土豆—拿着遥控器,蜷在沙发里,跟着电视节目转,什么事都不干。


  25岁,按理说,这个年纪正是身体最好的时候,称为沙发土豆,似乎并不是一个年轻人最好的选择。所以我决定去做一点事情,改变自己。
  运动,大概是改变自己最简单的方式。但是很多运动,比如球类,需要其他人的配合,或者有一些场地和工具的限制。只有跑步,是可以随时随地、独自一人就能完成的。跑步给人带来的其中一个乐趣,在于它是独立的,完全个人的一个行为。跑步的时候,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空间、自己的时间里。
  于是我就这么开始跑了起来。
  别了,沙发土豆
  那时候我的初衷很单纯,觉得人生中如果能跑上一场马拉松,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能在自己的整个生命中留下一点纪念。
  我当时任职于广告公司,整个作息时间都是往后调的:起床晚,吃饭晚,下班晚,睡觉也晚。所以从一开始,我的跑步时间就是在大晚上,甚至是凌晨。
  凌晨是特别安静的,也是脑子思维特别活跃的时候,我可以在跑步的时候胡思乱想,可能会想出一些很好玩的东西。凌晨时分的车也很少,能看到完全不一样的街景—整条街没有了白天的嘈杂,就像是被包场了,所以跑的时候心情也非常好。
  我是很擅长胡思乱想的人。跑步的过程中可能在思考,可能在回忆,也可能在畅想未来……但我很认可村上春树的话,他说自己跑步的时候会想很多,但是一旦跑步结束,就回忆不起来跑步的时候究竟想了些什么。我的状态跟他差不多,跑步的时候思维非常跳跃,想得非常多,但是一旦跑完,随着体力耗竭,心理的愉悦感达到一种高峰的时候,反而跑步时想的东西,就烟消云散全都忘记了。
  如今我最喜欢的状态,就是自己一个人背个包去陌生的城市跑跑马拉松。以跑马的形式,到一个自己没去过的地方转转,是很过瘾的运动方式,也是独特的旅行经历。生活中穿插一些这样的体验,对我而言是非常有趣的。


  战士的凯旋
  跑马拉松和日常跑步不同。跑马拉松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消耗你的耐力,是需要意志力支撑的,它会产生很多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所以,跑马时经过的风景也很重要,路过的风景如果很优美,就可以帮助我消化一些在跑马中产生的痛苦。
  去温哥华之前,我对这个城市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它是全球最宜居的城市。到了那之后,才发现它比我想象中还要好,非常适合生活。虽然温哥华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但是却很安静,空气很好,不像上海那么繁华嘈杂。
  温哥华面朝太平洋,背倚海岸山脉,绝佳的地理位置让这里四季宜人,林木葱郁。源远流长的多元文化、人文艺术、户外运动与广袤自然美妙融合,让这座城市充满勃勃生机。温哥华马拉松始于1972年,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日为温哥华马拉松的比赛日。
  温哥华马拉松(简称温马)被誉为最美的城市马拉松,经过二十多个社区,赛道连接起众多温哥华地标。奔跑在蓝天白云下,沿途可见冰雪封顶的群山、芳菲如雨的樱花、苍翠古老的森林,和一望无垠的碧海,美得惊心动魄。
  但是温马算是我跑过难度比较大的一个马拉松,它是波士顿马拉松的资格赛之一,不过想冲击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温马未必是个好选择—赛道的坡太多了:前半程有很多短而陡的上坡,后半程则是沿着海岸线各种长而缓的下坡。
  但是由于温马的体验非常好,跑下来并不那么痛苦。一方面是它的风光非常优美,整个赛道设计也非常好;另一方面就是国外在赛事组织上的水平比较高,整个马拉松的过程跑下来,参与感非常强,不像在国内,赛道比较无聊,就是一个人闷头跑。温哥华整个城市对跑步文化都非常热情—跑经社区的时候,路人会给你鼓掌加油,你可以和路边的观众互动。温马还在两个长上坡处设了专门的计时点,以最短时间完成这两个上坡的选手可额外获得奖励。这两个赛段也确实得到最中气十足的鼓舞,呐喊的大妈、敲着鼓的少年、摇着牛铃的大叔都极尽分贝地“帮助”我冲向坡顶。


  温马路过的风景不同,这一路的加油者也很不同—前半段主要是各个社区的居民,他们牵着大狗、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口围观;中段经过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沿途加油的不少都是学生;后段跑进了海岸线,所以游客居多。路人都很喜欢与选手互动,比较害羞的会投以关切鼓励的眼神,也有奔放派的会大声吼叫为你加油。只要跑者一欢呼或作出求鼓励的姿态,前方百来米的观众都会为你呐喊—仿佛脚下的不是赛道,而是跑在一段通往颁奖礼的红毯上!
  温马的前半程上下坡特别多,在三十公里下了狮门大桥的时候,我的大腿就开始抽筋,抽得挺厉害的。我停在路边稍作调整,有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上前来关心我是否能够坚持比赛,实际上我并不知道他是志愿者、工作人员还是一个普通的路人。我调整完毕后,他就骑着车慢慢跟在我旁边。跑出两百米后,我跟他做了手势说OK没问题,但我一回头发现他还一直关注着我。在温马,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路边观众,都具有很高的赛事素质,他们的关心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一直很放松地奔跑。对于一个跑者而言,这是让人非常有安全感的一件事。
  温马的贴心远远不止这些。赛道全程设了十几个音乐站,自发前来的流浪歌手或邀请来的乐队们演奏着各种风格的音乐,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暂时把比赛放到一边,加入他们的队伍嗨上一会儿。更让人浮想联翩的,是在23公里处选手们会经过北美最著名的天体沙滩,你如果不追求完赛成绩,可以跑过去加入他们,享受一会儿天体主义的快感。   冲过终点线后,志愿者为我戴上了奖牌,还递上了香蕉、水和小食。从终点线一直走到领包处,所有工作人员和赛道旁的观众,都在为我鼓掌,报以祝贺的笑容,如同对待一个凯旋的战士。
  在宁静之地奔跑
  实际上,在温哥华马拉松之前,我还去了惠斯勒,这儿曾经是温哥华举办冬奥会的重要场地。温马之前,我决定在这个宁静的小镇跑跑步,适应一下当地的环境。
  抵达惠斯勒的时候是五月,白天气温只有6度,远处的山顶上仍覆盖着积雪,空气清新到有些不真实,不时有穿着全套滑雪装备的年轻人三两走过。
  惠斯勒位于温哥华以北的太平洋海岸山脉中,小镇并无太长的历史,近几十年来因“全球最佳滑雪场地”的头衔而被世界熟知。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惠斯勒承担了多数雪上项目。雪山、峡谷和森林也让惠斯勒具备多项运动圣地潜质,山地自行车、铁人三项、高尔夫、越野跑、高山徒步、马拉松在这里遍地开花。小镇常住人口仅上万,只要是非运动黄金期,这儿都是结结实实的宁静之地。
  其他运动都需要准备,只有跑步可以直接轻装上阵。所以,在惠斯勒跑步,成了我此行的一大要事。如果说温哥华马拉松是一次战士的出征,那么,在惠斯勒的奔跑,则像是一场逃离城市藩篱的自由体验。


  跑步之前,台湾司导特地提醒我,跑步时不要戴着耳塞,因为这儿的熊刚好从冬眠中醒来了!棕熊、黑熊和灰熊是惠斯勒真正的主人,它们总是大摇大摆出没于森林和街道,也许你正在费尔蒙的包厢用餐,一扭头就被一只下山觅食的小熊隔着玻璃萌了一脸。
  除了棕熊,只要你不主动挑衅或太逼近它们的领地,其他熊类对人类并无攻击性。惠斯勒有条文规定,户外需四人成行。见到熊的时候,只要你发出点噪音,它们便跑了。最适合跑步的清晨和傍晚也是熊活动的时段,它们大量进食以补充整个冬天消耗的能量。切记如靠近森林跑步,别戴着耳塞,也要多留意前方道路—熊的奔跑速度可秒杀刘翔,相隔百米以上的距离才勉强算得上安全。
  惠斯勒的道路起伏非常大,路面不算很工整的柏油路嵌着小石粒,跑起来清脆的咔咔声。
  加拿大地广人稀,惠斯勒的森林更是野蛮生长—沿途跑过的森林,以最原始的生态一一呈现在眼前,这与国内跑公园或城市周围的山野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森林里并没有虫鸣鸟叫,也没有泉水叮咚,不远处是白雪皑皑的山脉,整个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了下来,空气中就剩下跑步时发出的喘息,以及鞋底摩擦碎石的声响。沿途的沼泽里长出形状怪异的黄色植物,据说熊冬眠之后就会吃下大量这种植物以调节身体,所以见到这种黄色植物时,要格外警惕可能有熊出现在周围—当然,见着熊的概率其实并不大。
  在惠斯勒跑步是件很奢侈的事。奢侈是因为可以享受到几乎完美的环境,跑道与公路不过几步之遥,却已经是完全“野生”的天地。特别是旅游淡季时,惠斯勒就更像单独跑者的包场。村上春树写跑步的时候,说自己奔跑时总是感觉身处宁静之地。以往每每想到这句话,我都不由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心想他肯定有副特别棒的降噪耳塞。然而,在惠斯勒跑了五公里后,我突然也萌生了在宁静之地奔跑的感觉。
  大抵是自己早已经把雾霾遍布、车水马龙的钢筋水泥迷宫当成了跑步环境的常态,直到体验这样一场洗眼洗肺洗鞋底的跑步之旅后,才一时恍惚,遁入寂静吧。
  葛世豪 绰号“大熊”,四年时间里从最初的沙发土豆成为了如今的马拉松爱好者,现任职于运动类网站“爱燃烧”。温哥华马拉松是其个人的第10次全马。
其他文献
5月27日,北京国际金融博物馆的演播厅举办《看见未来: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新书发布会,本书作者、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余晨,携手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总导演石强、财讯传媒集团(SEEC)首席战略官段永朝、易宝支付首席执行官唐彬、中国电信翼支付总经理高宏亮等强强联合跨界对话,共同探讨全球互联网的发展脉络及未来发展趋势。《看见未来》是目前全球首部由历史缔造者们亲证的互联网
期刊
5月,上海外滩美术馆(RAM)庆祝建馆五周年,并于5月30日至10月7日期间举办生于上海的艺术家陈箴(1955-2000)的全新展览 — “陈箴:不用去纽约巴黎,生活同样国际化”。展览呈献多个大型装置作品和极为珍贵的艺术家手稿和笔记。本次展览还包括一件全新制作的装置《无题》,由RAM与艺术家的遗产管理人合作,根据已出版的陈箴手稿(Chen Zhen. 1991-2000 Unrealized, E
期刊
有人问我,故乡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一间正在煮汤的、温暖的、水汽湿润的厨房,木头桌上放着切到一半的青菜。  然后我意识到,这是我童年时代所见。或者是在一个有阳光的墙角里,有人在用钩针织一顶毛线帽子,古老的西瓜皮式样—这也是我童年时代所见。  与之相关的,都是我姑妈。她穿蓝色大褂衣服,梳发髻,身上有厨房煮食物的气味,她是将我从小带大的人,我家最暖和的地方总是厨房。  一个人童年时代的回忆,也许就是城市
期刊
纳斯卡线(NazcaLines),也称纳斯卡地画,是在地面上用石头或土壤堆积而成,或在地上刻划的古代地画,散布在秘鲁南部的一些沙漠,是美国人保罗·科索科于1939年在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地区研究古代灌溉系统时发现的,散布在几百平方公里的干燥沙质地表上。众多深几十厘米、长几百米到几公里不等的巨大线条以笔直的直线和箭头型为主,也有几何图形和动物图案,如蜂鸟、卷尾猴、鱼、花卉等。  图案通常是在熔岩原地上发
期刊
真正的健身功法,都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长者几千年,少者也有百年之期。如东方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少林拳等;古代导引养生功、站桩、八段锦、五禽戏、因是子静坐等;印度的瑜伽;西方的体育,包括体操、健美、慢跑、冷水浴等方式方法,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可说是常演常新,对人类的延年益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瑜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越来越为世界所接受,甚至掀起了亿万人瑜伽运动。不仅因其有着丰富的精华
期刊
我与沈德维先生相识,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那天清晨,我与夫人一同到距家不远的元大都公园散步。公园里大部分是来此晨练的人,有跳老年迪斯科的,有跳交谊舞的,有打太极拳的,有舞剑的,也有朗声背诵外语的……在一个较僻静处,一位练瑜伽功的老人吸引了我。他看上去六旬年纪,中等个头,身材干练,红润白皙的面孔,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英气。他练功十分专注,面对围观者却旁若无人,在一个树桩上“打坐”,稳若磐石
期刊
5月27日,亚洲领先的豪华会籍制度假会“安纳塔拉度假会”于广州公布了近期品牌的发展与服务升级概况,并明确将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安纳塔拉度假会于2010年成立,以豪华会籍制度假会概念和灵活的积分系统,为会员们在亚洲及世界其他地方提供完美的度假体验。自成立至今,度假会不断刷新亚洲度假会行业的标准,以持久的品质、纯正的体验和无与伦比的服务水平,为品牌和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当天,安纳塔拉度假会首席运
期刊
我是一个普通的地质学家,头衔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1984年从法国郎盖多克科技大学构造地质系博士毕业后,我回到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在承担国内外科研工作的同时,先后经历过7次南极考察之旅。  科学考察是一个漫长枯燥又辛苦的过程,尤其是在地球之巅、具有最极端气候环境的地理单元—南极洲。那么,科学家眼中的南极究竟是怎样的呢?  南极的动物朋友  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有一个企鹅营
期刊
瑜伽与其它健身运动之比较  瑜伽姿势的修炼与其它体操或健身等运动不同,这些运动是激烈的,人体供血、呼吸、心脏都要大负荷工作,能量消耗很大。瑜伽姿势训练,不必舞动身体,也不必运动不必要的肌肉,而是通过缓慢、放松和柔软地进行各种姿势运动,舒适稳定地达到位置。瑜伽运动以消耗最少的能量,得到最大的舒展和收获,这就是瑜伽功最大的特色。    瑜伽是身心双修  精神和肉体是相互依赖,紧密结合的统一体。心有所想
期刊
先生曾在大阪大学教授印度哲学,引退后才开始跟印度人学瑜伽。从那以后,一直到1985年88岁逝世时止,一直坚持练瑜伽,并致力于普及瑜伽,以日本瑜伽第一人的身份积极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日本瑜伽的父亲和祖师。  十几年前,笔者曾出版过《瑜伽的思想》(日本广播局丛书499号),蒙佐保田先生写了序,其中简单谈了先生练瑜伽25年多的体会。25年来笔者一直跟随先生,有幸目睹了先生练瑜伽前后的身心变化,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