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心纯上幼儿园之前,对抢玩具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概念,如果抢了,也是很无意的;如果被别人抢了,也并不在意。入园后,迅速地被那些大点的孩子“培训”,于是,小小身体里的那个“我”开始猛醒和膨胀,自然地加入了抢玩具的行列,我也就自然地领略了瑞典人对这件事处理的方式。
幼儿园老师
在瑞典,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会有几天的陪园机会,协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状况,也让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心纯入园后适应很快,我们一直没有陪园,但我的好奇心使我不想失去这个机会,就把想法和老师说了。老师答应得很干脆:“来之前打个招呼,帮你订饭。”于是,我第一次看到了女儿在幼儿园的一天,而且这一天正是以抢玩具开始的。
早饭后是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女儿和一个同龄男孩很快因为玩具PK上了。老师事先告诉过我,无论发生什么事,家长一定只作旁观者,老师会来处理。于是我眼睁睁地看着妞儿哭着去向老师告状了:“T抢我的玩具!”很快,E老师走过来,蹲下平静地对T说:“T,如果你要玩这个玩具,要先问一下Joelin 是不是同意,不能抢。现在,把抢的玩具还给她。”玩具被还到了心纯手里。
但事情还没完。因为这时旁边还有两三个大点儿的孩子,其中一个看见老师的处理方式,马上说这玩具是T从玩具箱里拿的而不是从心纯手里抢的。其他孩子也给予证实。情形发生逆转,E老师开始转身引导心纯:“Joelin ,这是幼儿园的玩具,大家都可以玩啊!不能一个人霸占。”
老师非常公平,而那些不到4岁孩子对规则能有比较准确的理解,以及可以帮助老师在处理冲突时提供参考意见的情形,也很让人佩服和印象深刻。
大多数家长
心纯的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过生日,请大家去家里参加Party,于是15个小家伙和家长们来了一次大聚会,自然也少不了掀起几次抢玩具的风波。
其实人家准备的玩具足够孩子们玩了,但这个年龄段的小家伙们,抢并不是因为资源缺乏,而是对“我”的认识。比如,心纯正推着一辆小三轮车准备骑,E女孩却抢先一步跨了上去。小妞儿大呼:“这是我的,走开!”其实旁边就是另外两辆差不多的木制和塑料小车,却没人骑,俩人都看上了这辆最不起眼的车,僵持不下。
E的爸爸此时正在旁边,清楚地看到了整个过程。他过来劝说女儿无效后毅然把她从三轮车的座位上抱下来。E大哭起来,却得不到爸爸的丝毫同情。当自己的孩子违规的时候,大多数瑞典家长都能及时纠正。我经常听到妈妈在对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说:“你应该懂事了,不能再胡闹和浪费大家的时间了。”也常会听到一些开导孩子要学会分享的大段对话。尽管每次“抢”的场景不同,家长使用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几乎没人对孩子溺爱、纵容到可以不遵守规则的地步。
刚才提到的T,和心纯同一天在同一家医院出生,现在又到了同一家幼儿园,两个小家伙同样的有点小倔强,也就有了许多她和他的故事。T家很富有,但幼儿园老师从来都只是秉公“断案”,T妈也从未以财压人过。当T和心纯争抢时,我只听到她会跟儿子说:“你要分享。”财势对处理冲突的意义极少,孩子们自己也不会拿这个说事。这是大多数家长和大点儿的孩子都能明白、理解的最简单和最正常的规则,也是保证社会公正廉洁发展的规则。瑞典媒体对国王和王族的糊涂事都能从容曝光,所以以财势压人,在这个国度肯定不被接受。
心纯爸爸
纯爸对女儿说过一句很朴素的话:“如果不愿意分享,你就不会有朋友。”有时候我们出去时没带玩具,经常能被别人友好地分享,所以心纯也没有理由让自己例外。尤其是夏天在游泳池和海滩的时候,我们就尽可能地多带些玩具,除了心纯够玩,也可以和其他家庭、孩子交换或混在一起玩,从而帮助女儿享受到分享和交到朋友的乐趣。
心纯爸爸不回避孩子间的争抢、冲突,但从不教女儿用暴力解决。我觉得瑞典绝大部分家长也没教过孩子动手,因此极少遇到打人的孩子。但心纯爸爸告诉过孩子,如果遇到暴力,应该大喝:“住手!我不和你玩。”之后马上跑开告诉家长或老师。
在国内,我从小在大孩子要让着小孩子的教育中长大。在瑞典生活之后,我犹豫了好久该不该给女儿也灌输同样的理论,瑞典可没有这一说。反思后的结果是放弃,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概念只会使她困惑和感到不公平,对成长不利。重点应该放在让孩子明白自己和别人的权益,学会在尊重别人,又能坚定、合理、灵活地维护自己权益的基础上处理矛盾,同时学会通过分享找到相处的平衡。
幼儿园老师
在瑞典,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会有几天的陪园机会,协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状况,也让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心纯入园后适应很快,我们一直没有陪园,但我的好奇心使我不想失去这个机会,就把想法和老师说了。老师答应得很干脆:“来之前打个招呼,帮你订饭。”于是,我第一次看到了女儿在幼儿园的一天,而且这一天正是以抢玩具开始的。
早饭后是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女儿和一个同龄男孩很快因为玩具PK上了。老师事先告诉过我,无论发生什么事,家长一定只作旁观者,老师会来处理。于是我眼睁睁地看着妞儿哭着去向老师告状了:“T抢我的玩具!”很快,E老师走过来,蹲下平静地对T说:“T,如果你要玩这个玩具,要先问一下Joelin 是不是同意,不能抢。现在,把抢的玩具还给她。”玩具被还到了心纯手里。
但事情还没完。因为这时旁边还有两三个大点儿的孩子,其中一个看见老师的处理方式,马上说这玩具是T从玩具箱里拿的而不是从心纯手里抢的。其他孩子也给予证实。情形发生逆转,E老师开始转身引导心纯:“Joelin ,这是幼儿园的玩具,大家都可以玩啊!不能一个人霸占。”
老师非常公平,而那些不到4岁孩子对规则能有比较准确的理解,以及可以帮助老师在处理冲突时提供参考意见的情形,也很让人佩服和印象深刻。
大多数家长
心纯的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过生日,请大家去家里参加Party,于是15个小家伙和家长们来了一次大聚会,自然也少不了掀起几次抢玩具的风波。
其实人家准备的玩具足够孩子们玩了,但这个年龄段的小家伙们,抢并不是因为资源缺乏,而是对“我”的认识。比如,心纯正推着一辆小三轮车准备骑,E女孩却抢先一步跨了上去。小妞儿大呼:“这是我的,走开!”其实旁边就是另外两辆差不多的木制和塑料小车,却没人骑,俩人都看上了这辆最不起眼的车,僵持不下。
E的爸爸此时正在旁边,清楚地看到了整个过程。他过来劝说女儿无效后毅然把她从三轮车的座位上抱下来。E大哭起来,却得不到爸爸的丝毫同情。当自己的孩子违规的时候,大多数瑞典家长都能及时纠正。我经常听到妈妈在对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说:“你应该懂事了,不能再胡闹和浪费大家的时间了。”也常会听到一些开导孩子要学会分享的大段对话。尽管每次“抢”的场景不同,家长使用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几乎没人对孩子溺爱、纵容到可以不遵守规则的地步。
刚才提到的T,和心纯同一天在同一家医院出生,现在又到了同一家幼儿园,两个小家伙同样的有点小倔强,也就有了许多她和他的故事。T家很富有,但幼儿园老师从来都只是秉公“断案”,T妈也从未以财压人过。当T和心纯争抢时,我只听到她会跟儿子说:“你要分享。”财势对处理冲突的意义极少,孩子们自己也不会拿这个说事。这是大多数家长和大点儿的孩子都能明白、理解的最简单和最正常的规则,也是保证社会公正廉洁发展的规则。瑞典媒体对国王和王族的糊涂事都能从容曝光,所以以财势压人,在这个国度肯定不被接受。
心纯爸爸
纯爸对女儿说过一句很朴素的话:“如果不愿意分享,你就不会有朋友。”有时候我们出去时没带玩具,经常能被别人友好地分享,所以心纯也没有理由让自己例外。尤其是夏天在游泳池和海滩的时候,我们就尽可能地多带些玩具,除了心纯够玩,也可以和其他家庭、孩子交换或混在一起玩,从而帮助女儿享受到分享和交到朋友的乐趣。
心纯爸爸不回避孩子间的争抢、冲突,但从不教女儿用暴力解决。我觉得瑞典绝大部分家长也没教过孩子动手,因此极少遇到打人的孩子。但心纯爸爸告诉过孩子,如果遇到暴力,应该大喝:“住手!我不和你玩。”之后马上跑开告诉家长或老师。
在国内,我从小在大孩子要让着小孩子的教育中长大。在瑞典生活之后,我犹豫了好久该不该给女儿也灌输同样的理论,瑞典可没有这一说。反思后的结果是放弃,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概念只会使她困惑和感到不公平,对成长不利。重点应该放在让孩子明白自己和别人的权益,学会在尊重别人,又能坚定、合理、灵活地维护自己权益的基础上处理矛盾,同时学会通过分享找到相处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