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深感初中语文作文现状不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可以用“空洞、凌乱、平淡”来概括。这些问题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初中生是一群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生活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作文或多或少呈现出与城镇初中生不同的特点。现就初中生作文呈现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初中语文作文内容的空洞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初中生刚上初中时,作文在内容上大都是胡乱编造,东拉西扯,空洞无物;或者反反复复写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或是对例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稍微作一些改变等,材料陈旧,题材雷同,毫无新意。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干脆抄一些范文上交了事。作文毫无真情实感可言。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个方面:
1.学生底子薄,文化功底差
学生接触外界少,视野不宽,见识不广。如书籍的阅读、影视文化的影响等都相对较少,加上大多数学生文化功底差,他们对于某些客观事物,不会分析,不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挖掘出事物的本质。如一位初中生写《一件难忘的事》,文中写自己初次去河里游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跳下水去,结果因为自己不会游泳,差点被淹死。费很大力气才爬上岸,穿好衣服回家。文章只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只字没有提到从中明白什么道理或者吸取了什么教训。可以说,文章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明确的中心的。由此可见,初中生作文即使勉强虚构一些事件来,也不懂立意或者立意肤浅。有的东拉西扯、东拼西凑成一篇文章,也是空洞无物,没有中心。
2.阅读条件差,阅读面不广
对于作文而言,阅读可以算作“源”,而作文则是“流”。没有“源”哪有“流”呢?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等方面,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条件、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虽然有些书籍和报刊可看,但学生进图书馆、阅览室看书的很少,时间也有限。家长因经济困难,很难有余钱给学生买书,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学生很少有课外书读。多数学校、教师重在抓课堂,不注重课外阅读,因而学生自主阅读课外书的机会少,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据统计,初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没有读过一本名著,就是读其他作品的也很少。这样,“源”都没有,又哪来“流”呢?“贫乏”是语文学习的致命伤,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近十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就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怎么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呢?
3.语言平淡,味同嚼蜡
初中学生作文语言平淡,读来干巴巴,没有感染力。一是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家庭成员、周围环境、甚至在学校的师生、生生对话大多用的民族語言和方言,基本不说普通话,所以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很差,有的连话都说不通;二是阅读量不足,积累不够,词汇贫乏,作文中缺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更别说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增添文采了;三是学生交往少,眼界不开阔,对生活缺乏感受和体验,对事物的敏感度差,情感不丰富,没能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产生心灵感应,外界的美好事物同样没能在他们心里引起共鸣,他们没有抒发内心感受的欲望。抒情,当然无从说起。因此,我们在改作文时经常会看到:有时明明是很好的事例,很不错的构思,可是读下来却丝毫不能引起共鸣,更表达不出什么真情实感;错别字、病句很多,读来语言不流畅,更别说有什么精彩的用词和优美的语段了。
二、提高初中生語文作文能力的对策
1.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告诉他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语),写作就是用自己的嘴说真话,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思索未来,真实完善地袒露自己。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同时,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应该有一双慧眼,赞扬的语言、手头的分数,都不要过于吝啬,而应该把它变成褒奖学生点滴进步的有利武器。相信在老师的大力关注与持续的赞扬声中,学生定会架起“自信”的风帆,划起“创造”的双桨,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作文水平的提高自然不在话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条件和无形动力。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得来的。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报刊,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勤写作的好习惯。同时,要不断变换作文训练的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所以,有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坚持多练笔,注重语言方面的训练与积累
我认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要的语言训练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该让学生多动笔,每周写一次作文,当然作文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单项或综合,片段或整体,灵活变换。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使语言能精确地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如:经常有意识得引用成语、名言、诗句、歌词等,灵活变换句式,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恰如其分的表情达意。平日练笔中就努力锤炼语言,日积月累,语言必将会生动起来,文章必然会少一分呆板,多一点灵气。除了每周写一次作文,还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一方面是练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写作积累素材。其次,一定的记录也是很有必要的。要教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指导他们把从词典、字典、杂志、散文、诗歌中看到的古诗文名句、典故、轶事、一些精辟的见解、思路的逻辑、甚至一些统计数据等都记下来,并不时地考虑如何在作文中去运用它们,让它们真正地成为能自如进出头脑的语言材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收到“形神兼备,文采飞扬”的效果。
总之,作文有法,教无定法。具体怎么才能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全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只要功夫深,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但是,要切实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毕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得到的,必须要立足现状,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啊。
一、初中语文作文内容的空洞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初中生刚上初中时,作文在内容上大都是胡乱编造,东拉西扯,空洞无物;或者反反复复写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或是对例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稍微作一些改变等,材料陈旧,题材雷同,毫无新意。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干脆抄一些范文上交了事。作文毫无真情实感可言。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个方面:
1.学生底子薄,文化功底差
学生接触外界少,视野不宽,见识不广。如书籍的阅读、影视文化的影响等都相对较少,加上大多数学生文化功底差,他们对于某些客观事物,不会分析,不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挖掘出事物的本质。如一位初中生写《一件难忘的事》,文中写自己初次去河里游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跳下水去,结果因为自己不会游泳,差点被淹死。费很大力气才爬上岸,穿好衣服回家。文章只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只字没有提到从中明白什么道理或者吸取了什么教训。可以说,文章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明确的中心的。由此可见,初中生作文即使勉强虚构一些事件来,也不懂立意或者立意肤浅。有的东拉西扯、东拼西凑成一篇文章,也是空洞无物,没有中心。
2.阅读条件差,阅读面不广
对于作文而言,阅读可以算作“源”,而作文则是“流”。没有“源”哪有“流”呢?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等方面,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条件、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虽然有些书籍和报刊可看,但学生进图书馆、阅览室看书的很少,时间也有限。家长因经济困难,很难有余钱给学生买书,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学生很少有课外书读。多数学校、教师重在抓课堂,不注重课外阅读,因而学生自主阅读课外书的机会少,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据统计,初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没有读过一本名著,就是读其他作品的也很少。这样,“源”都没有,又哪来“流”呢?“贫乏”是语文学习的致命伤,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近十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就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怎么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呢?
3.语言平淡,味同嚼蜡
初中学生作文语言平淡,读来干巴巴,没有感染力。一是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家庭成员、周围环境、甚至在学校的师生、生生对话大多用的民族語言和方言,基本不说普通话,所以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很差,有的连话都说不通;二是阅读量不足,积累不够,词汇贫乏,作文中缺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更别说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增添文采了;三是学生交往少,眼界不开阔,对生活缺乏感受和体验,对事物的敏感度差,情感不丰富,没能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产生心灵感应,外界的美好事物同样没能在他们心里引起共鸣,他们没有抒发内心感受的欲望。抒情,当然无从说起。因此,我们在改作文时经常会看到:有时明明是很好的事例,很不错的构思,可是读下来却丝毫不能引起共鸣,更表达不出什么真情实感;错别字、病句很多,读来语言不流畅,更别说有什么精彩的用词和优美的语段了。
二、提高初中生語文作文能力的对策
1.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告诉他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语),写作就是用自己的嘴说真话,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思索未来,真实完善地袒露自己。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同时,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应该有一双慧眼,赞扬的语言、手头的分数,都不要过于吝啬,而应该把它变成褒奖学生点滴进步的有利武器。相信在老师的大力关注与持续的赞扬声中,学生定会架起“自信”的风帆,划起“创造”的双桨,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作文水平的提高自然不在话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条件和无形动力。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得来的。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报刊,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勤写作的好习惯。同时,要不断变换作文训练的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所以,有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坚持多练笔,注重语言方面的训练与积累
我认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要的语言训练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该让学生多动笔,每周写一次作文,当然作文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单项或综合,片段或整体,灵活变换。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使语言能精确地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如:经常有意识得引用成语、名言、诗句、歌词等,灵活变换句式,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恰如其分的表情达意。平日练笔中就努力锤炼语言,日积月累,语言必将会生动起来,文章必然会少一分呆板,多一点灵气。除了每周写一次作文,还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一方面是练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写作积累素材。其次,一定的记录也是很有必要的。要教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指导他们把从词典、字典、杂志、散文、诗歌中看到的古诗文名句、典故、轶事、一些精辟的见解、思路的逻辑、甚至一些统计数据等都记下来,并不时地考虑如何在作文中去运用它们,让它们真正地成为能自如进出头脑的语言材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收到“形神兼备,文采飞扬”的效果。
总之,作文有法,教无定法。具体怎么才能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全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只要功夫深,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但是,要切实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毕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得到的,必须要立足现状,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