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焕发活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取决于教师好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数学学习,使课堂焕发活力,最重要的是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当新旧知识联系较紧密时,用回忆旧知识来自然的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利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Autherware等软件动态的演示函数图像、形象直观的效果,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很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受新知识。
  这种方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自然延续和升华,用这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自然流畅,既有利于复习旧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利用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性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进而引入新课内容,这种方法具体直观,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实用性强,较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如:七年级学习“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时,可以结合教室里存在的面、线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引入新课具体、直观,有利于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解。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又能为新课的讲授做好有力的铺垫。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即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另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1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2 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认知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存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认识过程的,而“暴露”过程的本身就显示了较强的思维情境,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
  
  三、启发联想式创设问题情境
  
  在七年级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1)任画一个AABC,量出∠A、∠B、∠C的度数,并计算∠A ∠B ∠C的度数:
  (2)剪下△ABC。并把每个角撕下来,让∠A、∠B、∠C拼成一个角。这个角是什么角?
  (3)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不但训练了学生化图、度量、计算、拼图的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带有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用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或“百鸡百钱”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被这种有趣的问题吸引,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不但能诱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增长知识,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巧妙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1 利用分类的思想创设问题情境
  在七年级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1)两个有理数相加,这两个加数的符号有几种情况?(2)各种情况下,和的符号与这两个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接受数学思想的熏陶,更加深刻地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而且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情况分析问题,克服认知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2,利用类比思想创设问题情境
  在八年级学习“四边形的概念”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1)请学生说出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请学生通过类比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说出四边形的定义、边、角、顶点、四边形的表示等,(3)四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它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关系?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语言对几何概念进行表达和概括的能力。
  
  3 利用转化思想创设问题情境
  在九年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再求解的引入方法,运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新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知识求解。不仅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灵活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后会发现,适当的方法不仅能尽快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也大幅度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灵活掌握新课引人的技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在金属矿山的设计和开采过程中,工程图件可以说是其中的交流语言,在采矿工程当中最为常用、最为普遍的图件,依据设计者的意图,与金属矿开采本身的特征进行结合制定出来的任意位置、任意方向的剖面图,能够将开采空间位置、井巷工程、金属矿地质结构、每层结构等有关的因素有效地反映出来。在以前或是现阶段的采矿工程当中在完成这部分工作的时候,使用传统人工绘制的方式,计算工作量相当大,简单及重复的绘图工作量大。特别是复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阐述语言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探讨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关系,以期找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
由于弱岩层的特性,采取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工程设计中着重从支护选择到措施落实的施工原则,并对防水注浆与控制围岩的变形作为关键部位予以重视,在准确、全面的施工指导中提高
遥感技术作为地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特点,使遥感应用从技术层面上升到科学层面。对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地区以往遥感地质找矿工作情况主要是数据源的应用、遥感地质解译到成果认识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与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红山地区深部找矿遥感工作的研究方向。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它有比较典型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在探索掌握这两种数列模型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数列求和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要求学生有較高的观察、分析、抽象、归纳、推理等能力,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贴近知识增长的最近区进行教学,才能避免好高骛远,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适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然具有实践性、主动性、过程性、个性化等特点,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正在向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的能力教育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作为高等数学的拓展课程——数学建模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学建模教育的现状反思,对数学建模的教学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