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B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现代景观学科学在我国也是刚刚兴起、人们环境意识与需求的初步觉醒与建立,目前我国景观学本身仍处在健全完善发展阶段,对公路景观这一新领域、新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还较为滞后。
高等级公路绿化景观和普通景观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具有线性特征。路侧绿化景观随着公路路线的延伸,分布在很长的地域上,由若干不同的景观区域有机串接组成。公路景观的评价有很多种,比较多的是对公路景观的美学价值、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1 高等级公路景观的构建模式
对公路景观的不同研究方法与不同研究角度对应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种:
1.1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
按照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的方法,包括了公路自身及沿线一定区域内的所有视觉信息。适用于对公路沿线一定范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利用、开发和创造等工作的研究。具体分类情况如图表1所示。
表1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
1.2 按公路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分类
按公路景观的主体的活动方式可分为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两种,这两种都既包括道路用地范围内景观,也包括道路用地范围外景观。动态景观主要是景观主体处于高速行驶状态下的景观,静态景观则是指景观主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运行速度比较忙的状态下的景观。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研究景观主体处于高速行驶或静止慢性状态下,对动景观及静景观的生理感受、心理感受、视觉观赏特征及与之相对应的动景观序列空间设计与静景观组景技法、手段的应用。
1.3 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
按照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保护、利用景观和设计、创造景观。具体分类如表2所示。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公路景观的规划和创造。建设者可明确哪些景观需要在公路选线、规划、设计中予以保护、开发、利用和改造,哪些景观需要在公路规划设计时进行设计与改造。
表2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
1.4 按使用者的视点分类
按使用者视点不同,分为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行驶在公路上以及驻足在公路附属设施(如停车场、服务区、观景台等)内的驾驶者和乘客所见到的景观,称为内部景观。从公路沿线居住地等其它公路以外的视点所看到的包括公路在内的景观,称为外部景观。
2 公路景观的特点
公路穿越荒野、沙丘、农田、湿地、丘陵和湖泊等各种自然地貌,生态结构复杂,景观类型多样。因此,公路景观与我们常见的城市景观、乡村景观不同,更有别于自然山水和风景名胜。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性质,概括一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成要素多元性
从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可以看出,公路景观是由自然的与人工的、有机的与无机的、有形的与无形的各种复杂元素构成。在诸多元素中,公路景观决定了环境的性质,其他元素则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它们可加强或削弱景观环境的氛围,影响环境的质量。
2)时空存在多维性
从公路景观空间来说,是上接蓝天、下连地势;连续延绵、无尽无休;走向不定、起伏转折的连贯性带形空间。从时间上来说,公路景观既有前后相随的空间序列变化,又有季相(一年四季)、時相(一天中的早、中、晚)、位相(人与景的相对位移)和人的心理时空运动所形成的时间轴。公路景观具有四维性。
3)景观评价的多主体性
任何一种景观环境,都无法取得异口同声的褒贬,公路景观也不例外。评价的主体不同,评价主体所处的位置与活动方式不同,评价的原则和出发点必有显著的差别。如观赏者、旅行者多从个人的体验和情感出发;经营者、投资者多从维护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评判;沿线居住者比较关注的则为是否便利、生活环境是否收到影响等方面;而公路设计者、建设者考虑较多的则是行驶的技术要求以及建设的可行性。
4)景观环境的多重性
公路景观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不同,它需要满足运输通行功能。公路景观有自身的体态性能,组织机构。同时,它又包含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民俗等涵义。可以说公路景观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有功能性、实用性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5)动态性
公路景观以动态序列性景观为主。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乘客以高速运动方式在公路线性空间内行进,因此公路景观有别于以步行等低速运动或静态方式欣赏为主的景观形式。受高速运动时人的视觉接纳能力限制(研究资料显示,0.4km以内的近景变得模糊;0.4~5km的中景视觉清晰,为感知的主体层次;5km以上的远景成为背景层次),乘客只能走马观花地对公路景观留下整体宏观印象,而忽略较多细节。同时,车辆在公路上的行驶方向使公路景观也具有典型的单向序列性,即使对同一公路,因来去方向不同也会获得不同景观印象。当然,在公路沿线合理利用景观资源,适当布置休息服务区、观景台等设施,也可使游客有机会欣赏静态景观。这种局部的静态观景,不仅有利于缓解游客因长时间高速浏览窗外景致所造成的视觉疲劳,也有助于丰富整个旅途体验,做到动静结合。
3 公路路侧绿化景观的构建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公路景观设计要以保证人车行驶的安全性为前提,同时采取各种设计手段消除已经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考虑公路景观设计与公路防护措施相结合。公路动态景观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预防在先,容错与防护相结合”。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景观的可持续性可认为是人—景观关系的协调性在时间上的扩展,这种协调性应建立在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和维系景观生态整合性之上,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粮食、水、健康、房屋和能源;景观生态整合性包括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土壤和水源。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的原则,把道路景观这个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进行多层次设计,使整个道路系统的结构、格局和比例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谋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3)功能性原则
公路景观设计一定要体现其功能性,促进交通安全。首先,公路景观应起到延缓驾驶员疲劳和紧张的作用。沿线的公路景观应当适当放松驾驶员心情,增添旅行乐趣;刺激驾驶员的视觉,消除驾驶疲劳。其次,公路景观诱导驾驶员视线,且需要发挥良好的防眩作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野是随道路前方情况而变化的,公路景观在空间范围内形成类似引导线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比公路路面和路线本身给予驾驶员的引导要强烈和有效得多。第三,公路景观要使线形走向更加明确。公路景观是提示线形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利用树木高度和位置来表示道路位置和线形的变化时很合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驾驶员因变化反应不及而发生事故。最后,公路景观可以缓解自然环境的明暗变化,改善交通环境。
4)统一协调性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适应地形,将高速公路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公路景观应能体现所经过地区视野的多样性,应充分利用沿线风景,并尽量与周围风景自然地融为一体,避免大填大挖。尽量做到不露施工痕迹,不可避免时应迅速予以恢复或通过协调的修整和适当的种植来恢复其自然外观。与公路沿线原本的生态环境协调一致,公路景观要恢复和改善工程建设中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
5)地域性原则
高等级公路一般位于城市(或旅游点)之间,跨地区、跨地域特点十分明显。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有不同的结构、格局和生态特征。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些都形成了各个地域特有的景观环境。因此,公路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特别是公路景观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点、动植物保护区等具有明显人文和自然特征的地段时,景观设计要体现出其鲜明风格与特色。
6)整体性原则
由于公路的路线较长,在景观设计中,一条公路的景观将会被分成若干的组合或者序列,如果每一个景观组合的设计只追求个性特点,整条公路的景观将会是杂乱无章的,并且观赏者将因为无法把握公路的整体特色而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公路景观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景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根据公路的特点与沿线的环境,从整体上把握公路景观的主题、风格等,公路各景观组合、序列的设计都要遵从这一风格,使公路景观风格统一、主题明确。当然,公路的整体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景观设计的千篇一律,而是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达到统一。
7)经济性原则
公路景观建设项目是一项消耗巨大的工程项目,设计时要考虑经济节约。这种经济节约的要求是从两方面提出的,一方面,是在公路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减少人工建设量,实现费用的节约;另一方面,在景观设计中,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以达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的功能
1)改善道路景觀
路侧绿化景观强调了公路线形,使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能使裸露的挖方路堑岩石边坡披上绿装,使新建公路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降低;能使公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得公路构造物(如:立交桥、服务停车区、收费、管养站区)巧妙地融人到周围的环境之中,给高速公路的使用者—司机及乘客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
2)吸尘防噪防风、净化空气
路侧绿化景观的绿色植物体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高等级公路沿线的空气保持清鲜。如果公路建在空旷的地区,风力会比较大,植物还可以引导风向,集中风力,低密的枝干可以有效的减弱风力对道路行车的影响。同时植物的叶片还能吸收和阻滞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排放的尾气中所含的各种有害气体(如:CO、NOx等)、烟尘、飘尘以及产生的交通噪声,减轻并防治污染、净化和改善大气的环境质量。
3)固土护坡及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体通过根系对土壤的固着作用,以及植物枝叶和地被植物的有关作用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并能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和防止雨水冲刷路基,避免水土流失。
4)视线诱导
路侧绿化景观是司机和游客驾驶过程中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规整亮丽的树木花草,不仅可以给人以优美、舒适的享受,而且可以提示高速公路路线线形的变化,使行驶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能更安全。
5)降低路面温度
有关试验表明:夏季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高达40~50℃,比草地和林荫处高1~14℃,绿地气温较非绿地一般低3~50℃。通过景观绿化美化,可以降低气温,改善小气候,减轻路面老化,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5 高等级公路景观的展望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道路行车环境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路侧绿化景观是道路行车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研究道路侧绿化景观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找出路侧景观与行车安全的相互关系,成为未来道路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1)为了使公路路侧绿化景观评价能够更好地指导以后道路建设项目中的绿化景观建设工作,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道路绿化景观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合理性分析,进而选择出更为合理的全面的指标。
2)进一步深入研究路侧景观对驾驶员其他生理指标(如血液循环系统、视觉、听觉等)的影响,研究不同景观环境下,驾驶员各种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3)需要研究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公路绿化景观评价,运用网络将数据库、可视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高等级公路的绿化景观评价中来。研究开发相关的公路景观评价和设计软件,实现公路景观评价和设计的数字化。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现代景观学科学在我国也是刚刚兴起、人们环境意识与需求的初步觉醒与建立,目前我国景观学本身仍处在健全完善发展阶段,对公路景观这一新领域、新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还较为滞后。
高等级公路绿化景观和普通景观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具有线性特征。路侧绿化景观随着公路路线的延伸,分布在很长的地域上,由若干不同的景观区域有机串接组成。公路景观的评价有很多种,比较多的是对公路景观的美学价值、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1 高等级公路景观的构建模式
对公路景观的不同研究方法与不同研究角度对应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种:
1.1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
按照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的方法,包括了公路自身及沿线一定区域内的所有视觉信息。适用于对公路沿线一定范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利用、开发和创造等工作的研究。具体分类情况如图表1所示。
表1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
1.2 按公路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分类
按公路景观的主体的活动方式可分为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两种,这两种都既包括道路用地范围内景观,也包括道路用地范围外景观。动态景观主要是景观主体处于高速行驶状态下的景观,静态景观则是指景观主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运行速度比较忙的状态下的景观。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研究景观主体处于高速行驶或静止慢性状态下,对动景观及静景观的生理感受、心理感受、视觉观赏特征及与之相对应的动景观序列空间设计与静景观组景技法、手段的应用。
1.3 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
按照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保护、利用景观和设计、创造景观。具体分类如表2所示。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公路景观的规划和创造。建设者可明确哪些景观需要在公路选线、规划、设计中予以保护、开发、利用和改造,哪些景观需要在公路规划设计时进行设计与改造。
表2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
1.4 按使用者的视点分类
按使用者视点不同,分为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行驶在公路上以及驻足在公路附属设施(如停车场、服务区、观景台等)内的驾驶者和乘客所见到的景观,称为内部景观。从公路沿线居住地等其它公路以外的视点所看到的包括公路在内的景观,称为外部景观。
2 公路景观的特点
公路穿越荒野、沙丘、农田、湿地、丘陵和湖泊等各种自然地貌,生态结构复杂,景观类型多样。因此,公路景观与我们常见的城市景观、乡村景观不同,更有别于自然山水和风景名胜。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性质,概括一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成要素多元性
从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可以看出,公路景观是由自然的与人工的、有机的与无机的、有形的与无形的各种复杂元素构成。在诸多元素中,公路景观决定了环境的性质,其他元素则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它们可加强或削弱景观环境的氛围,影响环境的质量。
2)时空存在多维性
从公路景观空间来说,是上接蓝天、下连地势;连续延绵、无尽无休;走向不定、起伏转折的连贯性带形空间。从时间上来说,公路景观既有前后相随的空间序列变化,又有季相(一年四季)、時相(一天中的早、中、晚)、位相(人与景的相对位移)和人的心理时空运动所形成的时间轴。公路景观具有四维性。
3)景观评价的多主体性
任何一种景观环境,都无法取得异口同声的褒贬,公路景观也不例外。评价的主体不同,评价主体所处的位置与活动方式不同,评价的原则和出发点必有显著的差别。如观赏者、旅行者多从个人的体验和情感出发;经营者、投资者多从维护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评判;沿线居住者比较关注的则为是否便利、生活环境是否收到影响等方面;而公路设计者、建设者考虑较多的则是行驶的技术要求以及建设的可行性。
4)景观环境的多重性
公路景观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不同,它需要满足运输通行功能。公路景观有自身的体态性能,组织机构。同时,它又包含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民俗等涵义。可以说公路景观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有功能性、实用性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5)动态性
公路景观以动态序列性景观为主。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乘客以高速运动方式在公路线性空间内行进,因此公路景观有别于以步行等低速运动或静态方式欣赏为主的景观形式。受高速运动时人的视觉接纳能力限制(研究资料显示,0.4km以内的近景变得模糊;0.4~5km的中景视觉清晰,为感知的主体层次;5km以上的远景成为背景层次),乘客只能走马观花地对公路景观留下整体宏观印象,而忽略较多细节。同时,车辆在公路上的行驶方向使公路景观也具有典型的单向序列性,即使对同一公路,因来去方向不同也会获得不同景观印象。当然,在公路沿线合理利用景观资源,适当布置休息服务区、观景台等设施,也可使游客有机会欣赏静态景观。这种局部的静态观景,不仅有利于缓解游客因长时间高速浏览窗外景致所造成的视觉疲劳,也有助于丰富整个旅途体验,做到动静结合。
3 公路路侧绿化景观的构建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公路景观设计要以保证人车行驶的安全性为前提,同时采取各种设计手段消除已经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考虑公路景观设计与公路防护措施相结合。公路动态景观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预防在先,容错与防护相结合”。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景观的可持续性可认为是人—景观关系的协调性在时间上的扩展,这种协调性应建立在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和维系景观生态整合性之上,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粮食、水、健康、房屋和能源;景观生态整合性包括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土壤和水源。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的原则,把道路景观这个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进行多层次设计,使整个道路系统的结构、格局和比例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谋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3)功能性原则
公路景观设计一定要体现其功能性,促进交通安全。首先,公路景观应起到延缓驾驶员疲劳和紧张的作用。沿线的公路景观应当适当放松驾驶员心情,增添旅行乐趣;刺激驾驶员的视觉,消除驾驶疲劳。其次,公路景观诱导驾驶员视线,且需要发挥良好的防眩作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野是随道路前方情况而变化的,公路景观在空间范围内形成类似引导线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比公路路面和路线本身给予驾驶员的引导要强烈和有效得多。第三,公路景观要使线形走向更加明确。公路景观是提示线形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利用树木高度和位置来表示道路位置和线形的变化时很合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驾驶员因变化反应不及而发生事故。最后,公路景观可以缓解自然环境的明暗变化,改善交通环境。
4)统一协调性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适应地形,将高速公路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公路景观应能体现所经过地区视野的多样性,应充分利用沿线风景,并尽量与周围风景自然地融为一体,避免大填大挖。尽量做到不露施工痕迹,不可避免时应迅速予以恢复或通过协调的修整和适当的种植来恢复其自然外观。与公路沿线原本的生态环境协调一致,公路景观要恢复和改善工程建设中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
5)地域性原则
高等级公路一般位于城市(或旅游点)之间,跨地区、跨地域特点十分明显。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有不同的结构、格局和生态特征。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些都形成了各个地域特有的景观环境。因此,公路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特别是公路景观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点、动植物保护区等具有明显人文和自然特征的地段时,景观设计要体现出其鲜明风格与特色。
6)整体性原则
由于公路的路线较长,在景观设计中,一条公路的景观将会被分成若干的组合或者序列,如果每一个景观组合的设计只追求个性特点,整条公路的景观将会是杂乱无章的,并且观赏者将因为无法把握公路的整体特色而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公路景观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景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根据公路的特点与沿线的环境,从整体上把握公路景观的主题、风格等,公路各景观组合、序列的设计都要遵从这一风格,使公路景观风格统一、主题明确。当然,公路的整体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景观设计的千篇一律,而是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达到统一。
7)经济性原则
公路景观建设项目是一项消耗巨大的工程项目,设计时要考虑经济节约。这种经济节约的要求是从两方面提出的,一方面,是在公路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减少人工建设量,实现费用的节约;另一方面,在景观设计中,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以达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的功能
1)改善道路景觀
路侧绿化景观强调了公路线形,使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能使裸露的挖方路堑岩石边坡披上绿装,使新建公路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降低;能使公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得公路构造物(如:立交桥、服务停车区、收费、管养站区)巧妙地融人到周围的环境之中,给高速公路的使用者—司机及乘客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
2)吸尘防噪防风、净化空气
路侧绿化景观的绿色植物体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高等级公路沿线的空气保持清鲜。如果公路建在空旷的地区,风力会比较大,植物还可以引导风向,集中风力,低密的枝干可以有效的减弱风力对道路行车的影响。同时植物的叶片还能吸收和阻滞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排放的尾气中所含的各种有害气体(如:CO、NOx等)、烟尘、飘尘以及产生的交通噪声,减轻并防治污染、净化和改善大气的环境质量。
3)固土护坡及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体通过根系对土壤的固着作用,以及植物枝叶和地被植物的有关作用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并能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和防止雨水冲刷路基,避免水土流失。
4)视线诱导
路侧绿化景观是司机和游客驾驶过程中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规整亮丽的树木花草,不仅可以给人以优美、舒适的享受,而且可以提示高速公路路线线形的变化,使行驶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能更安全。
5)降低路面温度
有关试验表明:夏季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高达40~50℃,比草地和林荫处高1~14℃,绿地气温较非绿地一般低3~50℃。通过景观绿化美化,可以降低气温,改善小气候,减轻路面老化,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5 高等级公路景观的展望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道路行车环境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路侧绿化景观是道路行车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研究道路侧绿化景观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找出路侧景观与行车安全的相互关系,成为未来道路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1)为了使公路路侧绿化景观评价能够更好地指导以后道路建设项目中的绿化景观建设工作,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道路绿化景观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合理性分析,进而选择出更为合理的全面的指标。
2)进一步深入研究路侧景观对驾驶员其他生理指标(如血液循环系统、视觉、听觉等)的影响,研究不同景观环境下,驾驶员各种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3)需要研究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公路绿化景观评价,运用网络将数据库、可视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高等级公路的绿化景观评价中来。研究开发相关的公路景观评价和设计软件,实现公路景观评价和设计的数字化。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